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进三产融合中的利益联结机制研究——基于3家国家级示范社的调研
孙崑1, 方柯钰1, 童杉杉1, 张社梅1,2,*
1.四川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2.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
*通信作者,张社梅,E-mail: zhangshemei@163.com

作者简介:孙崑(1997—)女,四川达州人,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农林经济管理。E-mail: sunkun1997_cnd@126.com

摘要

以3家国家级示范社为例,从利益产生、利益分配、激励制度与风险防控4个方面分析其在推进三产融合中的利益联结机制,探讨各利益联结关系的共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合作社推进三产融合必须考虑与内部社员、与外部资本建立不同的利益关系,相应设立“一社两制”;应建立基础保障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层级递进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社员利益;引入外部主体需注意盈利项目的吸引力和外部资本利益诉求,但也要确保合作社自身的主导地位。建议合作社在推进三产融合时:一是推进“一社两制”利益联结新思路的推广;二是精准推进社员利益的稳定和升级;三是与外部主体构建平等互利的合作双赢新格局。

关键词: 三产融合; 农民合作社; 利益联结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1524(2019)10-1724-10
Analysis of benefit-linking mechanism of farmers' cooperatives in industrial convergence: based on research of three state-level model cooperatives
SUN Kun1, FANG Keyu1, TONG Shanshan1, ZHANG Shemei1,2,*
1. College of Managemen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engdu 611130, China
2. Sichuan Center for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hengdu 611130,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study, three state-level model cooperatives were selected as examples to analyze the benefit-linking mechanism of cooperatives in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from four aspects of interest generation, interest distribution, incentive system and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the commonness and differences of various benefit-linking types were discussed. It was shown that the cooperatives must consider establishing different interests with internal members and external capital (“one cooperative, two systems”)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convergence. The interest distribution system should be innovated in combination with cooperation background, trust mechanism and other factors to stabilize the interests of members. Cooperativ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attraction of profitable projects and the appeal of external capital interests when introducing external capital, and ensure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cooperatives. Therefore,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convergence, cooperatives should promote the new idea of “one cooperative, two systems”, accurately promote the stability and upgrading of members' interests, and build a new pattern of win-win cooperation featuring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Keyword: industrial convergence; farmers' cooperatives; benefit-linking mechanism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简称三产融合)对于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开辟农业发展新空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乃至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1]。要推进农村三产融合, 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是关键。作为三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 农民合作社在推进三产融合的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一是已形成一定的适度规模经营, 为三产联动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是具有一定的现代化理念和人才、技术储备, 为推进三产融合奠定了基础[2, 3]。已有研究表明, 农村三产融合的路径可归结为产业链延伸和农业乡村功能的扩展[4, 5]。实践中, 农民合作社无论是在加工、流通、销售等产业链延伸领域, 还是在发展乡村旅游、科普教育、电子商务、社会化服务等功能扩展方面, 均已做出了积极尝试。与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相比, 合作社的资源动员能力和服务能力更强, 三产融合向纵深发展的空间也更广阔[6]; 因此, 积极发挥农民合作社在三产融合中的主力军作用, 对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农民合作社在推进三产融合中的战略作用日益重要, 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产业融合发展层次较低、产业融合存在要素瓶颈约束、核心竞争力有待培育、促农增收的利益机制尚未健全等[7, 8, 9]。其中, 产业融合中的利益联结机制问题最为核心, 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民合作社内部与社员原有的利益联结机制已不适应新发展的需要。加工、流通等产后事业发展具有高投资、高风险等特征, 但小农户固有的风险回避特性使他们“ 只能受益、不担风险” , 大多数人不愿意冒险投资农民合作社; 因此, 原有的松散型利益联结关系已经不适应农民合作社延伸产业链的需要[10, 11]。二是农民合作社拓展农业多功能, 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亟须重组要素资源、创设新的利益关系。一些农民合作社虽已涉足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等领域, 但普遍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和专业人才, 若要引入外部资本、开拓新市场, 农民合作社需要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和利益格局[12]

基于以上背景, 选择成都地区已经开展三产融合发展的3家国家级示范社,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 总结其在推进三产融合中的主要做法, 重点剖析3家农民合作社在与内部社员、外部资本合作中的利益联结关系, 分析其共性和差异性, 揭示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促进三产融合的关键所在, 为顺利推进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1 分析框架

在市场活动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各利益主体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相互之间往往会实行联合[13]。农民合作社在推进三产融合时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 包括合作社、社员、外部资本(可以是企业、其他合作社、家庭农场、个人或者其他组织), 他们同样希望建立“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 农民合作社的类型主要有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旅游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 其中, 专业合作社占比超过70%。考虑到专业合作社在开展三产融合中全产业链的完整性, 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 所定义的利益联结机制是指,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社员、外部资本为主体建立的利益共同体, 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各主体之间互相联结的关系和运作方式。

利益联结机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 明确有哪些利益主体, 以及利益如何生成和分配。各个合作社开展三产融合的业务不同、自身情况不同, 在利益联结的具体形式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 利益联结呈现出2条主线:一条是合作社与社员间的利益联结关系, 业务范围主要涉及生产领域; 一条是合作社与外部主体的利益联结关系, 业务范围主要在后续的流通、加工、服务环节(图1)。

图1 合作社在推进三产融合中的利益联结主线Fig.1 Main lines of benefit-linking in promoting industrial convergence by farmers' cooperatives

利益联结机制按照利益产生、发展的过程可细分为利益产生、利益分配、激励机制和风险防控4个方面, 这4个方面基本反映了各主体如何联合在一起共同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

利益产生主要是指合作社创造农业产值、实现农业增值的过程。不同的合作社有着不同的产品类型与市场销售选择。三产融合背景下, 合作社的业务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农业领域, 部分合作社已经参与到产业链延伸与拓展新功能、发展新业态中, 利益产生的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利益产生是利益分配的基础。

利益分配主要是指合作社如何将效益在合作社与社员、外部主体之间进行分配。利益分配是利益联结机制的核心环节, 分配方式直接反映合作社与社员、外部主体之间的紧密程度, 也关系到各方主体的切身利益与合作社的未来发展。制定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合作社的凝聚力与创造力。

激励机制是指合作社通过设定奖金、给予股份等方式激励社员高质高效完成合作社各项事务、促进与外部主体密切合作的制度, 是利益分配的重要补充与有效保障[14, 15]。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可以帮助提升社员、外部主体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从而影响利益产生。

风险防控是指合作社通过一定的制度与手段来有效防范、处理在整个农业生产和后续业务中面临的各类风险问题, 以确保利益的实现[16, 17]。农业是一个具有弱质性的基础产业, 面临着来自自然、社会、市场、技术等多方面的风险。风险防控机制越完善, 就越能够维护合作社及相关主体的切身利益; 也越能够促进合作社的长期稳定发展。

以上4个方面互相联系(图2), 其中, 利益产生决定利益分配; 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互相补充, 共同影响合作社和相关主体的切身利益; 风险防控则影响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是否能够如数实现, 并对利益产生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的总目标是使相关利益主体在博弈中相对满意, 最终促进共同事业顺利发展。

图2 合作社在推进三产融合中的利益联结关系分析框架Fig.2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benefit-linking of cooperatives in promoting industrial convergence

2 案例简介及分析

合作社推进三产融合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经营规模。为此, 在案例选择上首先考虑国家级示范社; 其次, 针对不同产业, 兼顾种植业、养殖业2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 最后, 所选择的合作社应已开展加工、流通、服务等产后业务。据此, 最终选定崇州市土而奇禽业专业合作社、成都市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邛崃市蟲鑫蜂业专业合作社3家合作社开展案例分析。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 与合作社理事长、社员、外部主体等进行多次交流, 深入了解合作社在推进三产融合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和利益格局。

2.1 土而奇禽业专业合作社

土而奇禽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 土而奇合作社” )位于四川省崇州市, 距成温邛高速白头出口仅1 km, 交通位置优越。合作社于2009年5月登记成立, 现有社员111户, 年产值超过1 000万元。2011年, 合作社流转土地34 hm2, 种植澳洲苹果柚, 树下养殖土鸡, 探索的“ 柚子树-虫草鸡-蚯蚓” 共生循环系统曾获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 合作社还建设了绿色蔬菜基地和生态餐厅。为了更好地营销产品、对接成都市场, 合作社先后成立了成都惠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土而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逐步形成集生产、观光、物流、体验、农教、休闲于一体的多元经营格局。此外, 合作社还与西华大学通过党支部共建建立了技术和专业人才对接机制, 为实现融合发展提供要素支持。

利益产生。合作社初期的主营业务是销售柚子、虫草鸡、鸡蛋, 后利用生态资源开发农场观光与餐饮服务, 并开设直销超市, 发展社区、餐馆配送业务。此外, 土而奇合作社还构建了电商平台, 为周边合作社、种养大户代卖优质农产品。因此, 土而奇合作社利益产生的主要来源是优质农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和餐饮服务。

利益分配。土而奇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利益关系集中于生产环节, 分配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社员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出售给合作社, 获取销售收益; 二是社员(部分)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 得到流转费用; 三是社员在合作社中劳动, 获取工资收入。在电商和餐饮等后续业务中, 合作社采取现代企业经营模式, 引资成立有限责任公司, 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激励机制。合作社对社员的激励体现在业绩奖励上, 即多业绩、多奖励, 同时给予优质农产品更高的收购价格。合作社还利用党建制度为社员的发展助力, 成立社员党小组, 承担产品质量监督、市场宣传等责任, 激励社员提升农产品质量, 增强市场竞争力。

风险防控。果树种植环节的主要风险来源于病虫害, 经过多次尝试, 合作社发现在果树种植园内养鸡既能有效减少果树的病虫害, 还能减少农药使用量, 体现绿色生态。在防控市场风险方面, 合作社采取了自建餐饮内部消化、线上销售、直销配送、品牌打造等措施, 保证了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稳定与可持续性。

2.2 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

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 富农合作社”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 于2007年设立, 业务范围最初以帮助社员提供农资、寻找蔬菜销路为主。在“ 收购、批发、零售” 的传统格局下, 蔬菜收购价极低, 合作社基本无利可图。2009年, 富农合作社在离成都市区8 km的地方流转了8.6 hm2土地打造了第一个开心田园, 希望为市民提供直接参与农事活动的场所, 附带直接销售蔬菜, 但经营效果不理想。2011年, 合作社决定引入公证制度, 对绿色蔬菜生产进行公证承诺, 并引入授权监督机制和配送制度, 尝试改变以往在传统蔬菜市场低价竞争的经营模式, 全部采用高端定制、直接对接消费者的经营路线。经营机制的改变带来绩效的转变, 到2017年, 合作社每1 kg蔬菜的价格已从2009年的4元上升到2017年的10元, 认种会员和配送会员超过3 000户, 遍及成都22个区(市、县), 快递及配送路线增至18条。合作社于2017年再次流转10 hm2土地进行经营。该合作社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先后报道。

利益产生。富农合作社的利益产生主要源自3个方面:一是绿色蔬菜的生产和配送销售; 二是建造开心菜园, 形成会员制, 收取认种会费; 三是部分散客的蔬菜采摘体验收入。

利益分配。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利益分配方式主要包括:一是社员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 得到流转费用; 二是社员可管理会员租种的菜地, 获取管护收入。与合作社紧密联系的外部主体主要是公证公司与消费者(会员)。合作社需要向公证机构交纳300元公证费, 接受公证公司的公证服务和后期的监督服务; 合作社以蔬菜定制、物流配送等方式与消费者搭建订单合作关系; 会员缴纳会费认种园内土地, 由社员专门管理并享受蔬菜收益。多种利益分配方式并存, 有效地保障了合作社、社员及消费者(会员)三方的权益。

激励机制。合作社采用“ 作物产量+会员满意度” 的办法对社员进行激励。社员对合作社标准化后的土地进行倒包管理, 依据自身情况灵活设定劳动时间与强度, 合作社并不过多干预, 只是结合作物产量与会员满意度进行返利, 但是满意度低于85%的社员第二年将不能继续承包土地。合作社对消费会员也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 如介绍新会员入社、加入合作社官方微信群等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奖励金, 老会员在购买蔬菜和享受定制、配送服务时有一定的优惠。

风险防控。蔬菜合作社的绩效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明显。为规避市场风险, 富农合作社于2011年引入公证制度, 通过公证机构的介入有效保障合作社及社员的权益。建立授权监督机制和批评机制, 消费者可以随时到菜园里抽检蔬菜, 送检费用由合作社支付。形成了完善的配送制度, 发展“ 产消对接” 模式, 消除消费者顾虑, 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消费群体。

2.3 蟲鑫蜂业专业合作社

蟲鑫蜂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 蟲鑫合作社” )位于四川省邛崃市, 于2007年11月登记成立。合作社主营业务是蜂产品原料供应和蜂产品精深加工销售。目前, 蟲鑫合作社拥有占地2.7 hm2的加工厂, 与中粮集团、北京同仁堂、老百姓药业等10余家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成立天赐进出口公司, 开拓国外业务市场。蟲鑫合作社现有236户注册社员, 12支放蜂小组, 饲养蜂群8万群, 年蜂产品生产能力达3 000 t以上, 年产值5 000万以上, 是四川省唯一一家蜂业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利益产生。蟲鑫合作社利益的产生主要源于3个方面:一是原料蜜、蜂王浆、蜂花粉等初级蜂产品的生产、销售; 二是蜂蜜酒、蜂疗设备等新产品的开发、加工及销售; 三是蜂产品出口业务的增值收入。

利益分配。蟲鑫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联结方式包括:一是社员交付蜂产品获得基本的产品收入, 销售价格由合作社结合蜜源地市场价格召开定价会商议决定; 二是根据交付产品的质量对社员进行二次返利(每吨200~400元); 三是部分社员投资入股合作社厂房、机器设备等, 获取分红(红利高于银行同期利息)。在与外部主体合作方面, 蟲鑫合作社也尝试了多种模式, 如与中粮集团、同仁堂等合作的蜂蜜酒产品生产采用股份合作制; 与成都市冯氏蜂业有限公司合作的蜂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项目采用合同制(签订了520万元的合同); 近年来新开展的蜂产品出口业务由合作社自负盈亏。

激励机制。蟲鑫合作社对社员的激励机制包括:一是质量返利制度, 即社员交售的产品质量越高, 返利越高; 二是开展法律维权和蜂农权益保护, 聘请法律顾问和律师帮助解决社员在流动放蜂时遇到的纠纷; 三是合作社为65岁以上的老年蜂农购买了养老保险, 做到老有所养; 四是合作社提取公益金和公积金为社员统一发放帐篷、手电筒等生产资料。

风险防控。蟲鑫合作社针对蜜蜂养殖及蜂产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建立了3大制度。一是质量保证金制度。每位蜂农入社时须交纳2 000元质量保证金, 若发现交售的产品有质量问题, 保证金将不予退回。二是风险储备基金制度。按照“ 三个一点” 原则:主管部门出一点、合作社出一点、社员出一点, 设立互助风险储备基金[18], 确保社员在遭遇意外时能尽快恢复生产。三是社员独立账户制度。通过独立账户可以看到每位社员的产品交售情况, 避免价格大幅波动时社员私下销售产品。

3 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的比较及评价
3.1 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比较

从上述3家合作社在推进三产融合中的做法和形成的利益联结机制来看, 其做法上有共通之处, 但利益紧密程度存在差异。从表1可以看出, 根据不同业务, 建立与内部社员、外部主体不同的利益联结关系是必然的选择。

表1 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比较分析 Table 1 Comparison of benefit-linking mechanism of cooperatives

3.1.1 共性分析

从3家合作社促进三产融合的做法来看, 业务类型都由生产环节拓展到加工、营销、休闲等环节, 都十分注重与市场的直接对接, 注重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在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健康养生等领域均有涉足。面对三产融合中的利益关系问题, 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二者兼顾、内外有别的道路, 而这样做的目的都是理顺利益关系、追求更高利润、保障合作社整体实力的提升。在与外部主体合作时, 其创新之处在于吸收了现代企业的筹资和经营模式, 以合作制为基础, 引入一些股份制的做法, 实现了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的有效结合, 将合作社的长处与现代企业的优势加以整合, 既有利于提高规模效益, 又有利于打通一二三产业融合链条。

3.1.2 差异性分析

(1)产业融合的着力点不同。从利益产生来看, 土而奇合作社的农庄餐饮及观光采摘的收入已经超过鸡蛋等产品的收入, 其盈利重心已经转移到第三产业; 富农合作社通过对绿色蔬菜营销模式的创新, 盈利点虽然仍在产品上, 但利益产生结构发生了变化, 重在减少成本、提高价格从而获得更多盈利空间; 蟲鑫合作社虽然进行了产业链的延伸和功能拓展, 但后续业务都在起步阶段, 产业盈利中心仍然集中在产品的规模扩张上。

(2)利益分配和激励方式不同。从社员角度来看, 土而奇合作社采用按交易额(量)返还盈余为主, 部分社员辅以工作量计报酬的分配方式; 富农合作社采用按土地入股面积分红和按工作质量进行利益激励的双重办法; 蟲鑫合作社以交易额(量)返还盈余为基础, 结合产品质量进行二次返利, 并为合作社中65岁及以上的蜂农购买养老保险等。蟲鑫的利益分配和利益激励方式显然综合考虑了多个贡献因素, 更细致、更精准, 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更紧密。从与外部主体的利益机制来看, 都是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采取约定分配或者按股分配的办法, 相对比较简单。

(3)社员参与度不同。土而奇合作社和蟲鑫合作社的社员主要参与农产品生产环节, 少部分参与后续的餐饮等服务, 合作社管理和市场销售基本重新招聘人员。富农合作社的大部分社员不参与任何环节, 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可以经营别的产业, 部分社员入园承包菜地, 参与后续的一小部分业务。

(4)面临的风险程度不同。土而奇合作社将大部分后续业务交由有限责任公司独立运营, 自负盈亏, 转移了市场风险, 生产风险的防控主要通过与高校合作建立生态循环体系来完成; 富农合作社通过引入公证制度促进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 以认种会员制和直销配送模式实现产消对接, 降低了市场价格波动等风险, 确保了利益稳定实现; 蟲鑫合作社通过建立质量保证金制度、风险基金制度等, 化解面临的生产风险和质量风险。从产业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 富农合作社自我创造优质优价的小环境直接对接市场, 具有更强的风险抗击能力。

(5)与外部主体合作的领域不同。土而奇合作社在技术获取方面, 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以党支部共建为牵引, 共同开展科研项目; 富农合作社抓住消费市场痛点, 通过产品公证获取消费者信任, 通过信任机制实现商业模式变革, 巧妙地实现了与外部主体的直接对接; 蟲鑫合作社重点在产品供应链上打开了与中粮集团等知名企业的深度合作, 打通了原料供应、技术开发、产品销售等一系列合作关系。可见, 与外部主体的合作均是基于合作社在产业融合中最紧迫的需求环节和薄弱环节展开的。

3.2 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评价

3.2.1 推进三产融合必须以构建层次递进的利益关系、确保社员利益稳定为基础

长期以来, 我国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着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松散、合作效率低下的现象, 这既受到小农户自身合作意识薄弱、合作社内部“ 精英俘获” 现象普遍、整体实力不强、利益分配格局单一, 以及农产品市场波动频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也是我国大多数合作社不能发展壮大的核心原因。在推进农村三产融合的大背景下, 合作社在延伸产业链、拓展新功能中, 与农户原有的合作背景、信任机制、交易结构均有了变化, 这无疑增加了合作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 合作社只有牢牢稳固后方“ 阵地” , 才能获得比企业更优越的品质原料、成本控制和利润空间, 才能在与各类市场主体的同台竞技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 如何紧密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 尤其是建立持续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就成为合作社推进三产融合的重点和难点。

调研的3家合作社始终把坚持社员主体地位放在首位, 维护社员基本权益, 通过探索层级递进的各种利益分配方式紧密与农户社员的利益关系。通过土地流转的租金联结, 生产环节的产品联结、服务联结确保农户获得基本收益; 再进一步通过质量二次返利、加工流通环节的入股分红等增加农户质量贡献收益和财产性收入; 最后, 通过脱开物质利益本身、拓展对农户的人文关怀, 缔结更高层次的利益关系, 如蟲鑫合作社提供的社员法律维权制度、缴纳养老保险制度等, 让社员感受到合作社的温暖。显然, 在三产融合中, 合作社必须构建层次递进的利益关系, 确保社员利益稳定, 这样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绩效。

3.2.2 推进三产融合必须注重项目对外部资本的吸引及其利益诉求

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投入、集聚与合理配置, 农业生产的高风险、高投入决定了大部分合作社仅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三产融合, 必须与外部资本进行合作和联合。总体上看,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实施, 使得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积极性很高, 但以独立发展、联合农业公司发展的情形居多, 外部资本尝试投资合作社的意愿并不强烈。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合作社要吸引外部资本必须考虑2点:一是合作社提供的盈利项目是否具有吸引力; 二是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格局是否合理、可靠, 是否充分考虑了社会资本的利益诉求。从合作社一方来看, “ 与狼共舞” 必须考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承接大资本的进入, 能否把握好自己的主导权、确保合作社的主体地位。因此, 如何实现双赢是合作社在推进三产融合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难点问题。

调研的3家合作社在产业融合中都引入了外部主体, 与技术单位的合作采用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共建科研基地、共同培养人才的办法, 最终共享科研成果收益。在加工流通环节, 通过引入产品下游外部资本、股份分红或订单加工的办法实行收益分配。如蟲鑫合作社在与中粮集团、同仁堂的合作中, 外部资本并不介入合作社的管理, 但要求合作社必须严格按照企业食品生产许可(QS)的相关标准全面提升加工质量管理水平。蟲鑫合作社积极推进内部规范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最终实现了与外部资本的持续稳定合作。休闲、采摘等第三产业, 由于风险和不确定性更大, 3家合作社领导人在发动社员无果的情况下, 采用自筹资金、自建企业、自负盈亏的办法进行运作。总体上来看, 3家合作社与外部主体的顺利合作, 无一不与项目本身的吸引力有关, 且与外部资本的优势非常吻合。在利益分配格局上, 合作社借鉴现代企业的办法, 制定有别于社员的分配格局, 符合外部资本的利益诉求。

4 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搭建合作社在三产融合中利益联结机制的分析框架, 以3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为例, 重点分析了合作社在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中如何厘清现有利益格局中的困难, 有效构建与内部社员和外部资本之间的利益关系。研究结论如下:(1)推进三产融合必须考虑建立与内部社员、与外部资本不同的利益关系, 构建“ 一社两制” 利益总体格局; (2)稳固社员的利益对于促进三产融合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合作社应根据合作背景、信任机制、交易结构的新变化, 积极探索基本保障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层级递进与精准对接相结合的内部社员利益分配体系; (3)引入外部资本有利于合作社加快三产融合的步伐, 但必须注重盈利项目的吸引力和对外部资本利益诉求的满足, 同时要注意确保自身的主导地位。由此, 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4.1 推进“ 一社两制” 利益联结新思路的推广

根据三产融合发展过程的不同环节、不同业务类型, 合作社应采取不同的利益联结机制和方式。建议在制定农村三产融合、合作社经营质量提升等层面的政策文件时, 可充分考虑当前合作社在延伸产业链、拓展新功能中面临的具体利益联结问题, 建立“ 一社两制” 的利益分配总体格局:在生产环节与社员采取一种利益联结机制; 在加工流通、休闲观光等产后环节与外部资本(或者部分社员)实现另一种利益联结机制。应当从理念转变、法律支持等方面给予引导, 鼓励更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尽快补齐短板, 通过各种媒介传播和推广“ 一社两制” 新思路, 消除合作社的后顾之忧, 鼓励合作社在产业融合中进一步将蛋糕做大[19]

4.2 精准推进“ 社员利益” 的稳定和升级

合作社管理层应首先站在全产业链发展的角度, 拉通考虑产业链和利益链的无缝对接。基于加工、流通等后端利润普遍大于前端的事实, 充分考虑生产环节农户的贡献, 建立产业链后端反哺前端的机制。同时, 应细化社员的贡献, 结合激励目标, 精准利益联结方式, 建立好按照租金联结、产品联结、服务联结、权益联结依次递进的多层级联结方式, 确保生产环节农产品的稳定、高质量、可持续供给。此外, 鉴于部分社员投资能力强、思维观念与时俱进、愿意积极投资到合作社的产后事业这一现实需求, 合作社可及时掌握情况, 精准对接, 优先满足这部分社员的需求。

4.3 构建“ 平等互利” 的合作双赢新格局

合作社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引入外部资本时, 必须给予其充分的利益诉求考虑和合理的分配。一方面, 要根据产业延伸和拓展的方向, 找准合作或者引入的外部主体, 以恰当的盈利点吸引他们; 另一方面, 可以借鉴现代工商企业的一些做法, 尽快完善与外部主体合作中的利益产生、分配、激励和风险防控制度, 采取股份制、期权制、订单制等办法建立与外部主体的利益对接。同时, 合作社还要注意在与外部主体合作或者引入外部资本时, 要确保合作社在对外合作中把握好自主经营权、掌控话语权, 实现“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 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16 (4): 3-28.
Macroscopical Courtyard and Divis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search Group,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n rural areas[J].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6 (4): 3-28.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2] 陈建华. 农民合作社的产权结构与运行机制[J]. 中国合作经济, 2015(8): 28-33.
CHEN J H. Property right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farmers' cooperatives[J]. China Co-Operation Economy, 2015(8): 28-33.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3] 李小静.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内生条件及实现路径探析[J]. 改革与战略, 2016, 32(4): 83-86.
LI X J. On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integr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its realization path[J]. Reformation & Strategy, 2016, 32(4): 83-86.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本文引用:1]
[4] 姜长云. 日本的“六次产业化”与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5(3): 5-10.
JIANG C Y. “The sixth-industrialization for agriculture” in Japan and promoting the industrial integration-development among rural first industry, second industry, and the third industry in China[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5(3): 5-1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本文引用:1]
[5] 朱启臻.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产业: 产业兴旺的一种社会学解释[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5(3): 89-95.
ZHU Q Z. The village industry in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of industrial prosperity[J].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8, 35(3): 89-9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本文引用:1]
[6] 高强, 张照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合作社创新发展[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6, 9(6): 81-88.
GAO Q, ZHANG Z X. On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farming cooperatives[J]. Journal of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Yan'an, 2016, 9(6): 81-8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本文引用:1]
[7] 王兴国.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政策研究[J]. 东岳论丛, 2016, 37(2): 30-37.
WANG X G. Thoughts and policy research on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n rural areas[J]. Dongyue Tribune, 2016, 37(2): 30-37.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8] 苏毅清, 游玉婷, 王志刚.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 中国软科学, 2016(8): 17-28.
SU Y Q, YOU Y T, WANG Z G.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theoretical discussion, situation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J]. China Soft Science, 2016(8): 17-2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本文引用:1]
[9] 朱信凯, 徐星美.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4): 9-12.
ZHU X K, XU X M. 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J].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7(4): 9-12.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本文引用:1]
[10] 潘婷, 何广文, 潘淑娟. 基于利益共享机制构建的异质性合作社内部融资路径分析[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5(2): 1-6.
PAN T, HE G W, PAN S J. Analysis on the internal financing path of heterogeneous cooperatives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benefit sharing[J]. Financial Theory & Practice, 2015(2): 1-6.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1] 张社梅, 冉瑞平. 推进区域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创新的基本经验及思路探索: 以四川崇州模式为例[J]. 浙江农业学报, 2015, 27(2): 301-306.
ZHANG S M, RAN R P. Analysis on some primary experiences and thoughts to promote system innovation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based on the survey of Chongzhou model in Sichuan Province[J]. Acta Agriculturae Zhejiangensis, 2015, 27(2): 301-306.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本文引用:1]
[12] 吴翔宇, 丁云龙.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路径研究: 基于联合社的多案例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8, 39(5): 761-769.
WU X Y, DING Y L. The study of the united paths of farmer cooperatives based on a multi-case study[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8, 39(5): 761-769.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本文引用:1]
[13] 申云, 贾晋. 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作用及其内部利益联结机制研究: 以崇州“农业共营制”为例[J]. 上海经济研究, 2016, 28(8): 55-66.
SHEN Y, JIA J. A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internal interests and developing path of the land stock cooperatives: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in Chongzhou[J]. Shanghai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6, 28(8): 55-66.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本文引用:1]
[14] 廖文虎, 尚光辉. 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合作社自身运行机制的角度[J]. 江汉学术, 2017, 36(2): 95-104.
LIAO W H, SHANG G H.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s' own operating mechanism[J]. Jianghan Academic, 2017, 36(2): 95-104.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5] 周静, 曾福生. 利益联结、选择性激励与联合社的稳定性研究: 基于隆平联社的案例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1(5): 70-74.
ZHOU J, ZENG F S. On benefit affiliating, selective motivation and stability of the united cooperatives (UCs): a case study of Longping UC[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8, 21(5): 70-74.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6] 陈丽, 李崇光, 张俊. 农民合作社农户风险共担认知和行为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8, 39(2): 293-299.
CHEN L, LI C G, ZHANG J. Analysis of farmers' cognition and behaviors of risk sharing in cooperatives[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8, 39(2): 293-299.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本文引用:1]
[17] 钟真, 王舒婷, 孔祥智. 成员异质性合作社的制度安排与合作稳定性: 以三家奶农合作社为例[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6): 1-8.
ZHONG Z, WANG S T, KONG X Z.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member heterogeneous cooperative and cooperation stability: a case study of three dairy farmer cooperatives[J].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7(6): 1-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本文引用:1]
[18] 刘文其, 王顺. 充分发挥蜂业合作社作用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J]. 中国蜂业, 2015, 66(1): 49-50.
LIU W Q, WANG S.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s' own operating mechanism[J]. Apiculture of China, 2015, 66(1): 49-50.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9] 张社梅. 制度创新、人文关怀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探讨: 以蟲鑫养蜂专业合作社为例[J]. 农村经济, 2017(5): 123-128.
ZHANG S M.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humanistic care and the governance of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a case study of Chongxin beekeeping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J]. Rural Economy, 2017(5): 123-128.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