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田园综合体发展分析
何兰1, 周国华1,2,*
1.湖南师范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2.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410081
*通信作者,周国华,E-mail: uuy828@163.com

作者简介:何兰(1993—),女,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乡村地理。E-mail: 503593402@qq.com

摘要

田园综合体是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提出的乡村新型产业亮点措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采用19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数据,运用归纳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田园综合体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田园综合体具有耗散结构的基本特征,其熵增主要表现为产业过度旅游化、生态环境破坏、文化创意不足、政策不明确、利益主体力量分散。田园综合体在后续的发展中应采用“控内增外”的策略,即从保证农业发展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化3个方面减少内熵增加,从产业发展供需匹配、加大资金对科技的投入、深入挖掘文化创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建立利益共享机制5个方面引入负熵流。

关键词: 田园综合体; 耗散结构; ; 试点项目; 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1524(2019)08-1388-11
Analysis into development of pastoral complex based on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HE Lan1, ZHOU Guohua1,2,*
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2. Hunan Key Laboratory of Geospatial Big Data Mining and Application, Changsha 410081, China
Abstract

Pastoral complex (PC) is one of important ways to pursue the rural vitalization in China. Based on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by using inductive method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problems in PC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19 national PC pilot projects. It was shown that PC had basic features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s. The over-tourism development, de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ack of cultural creativity, unclear policies, and dispersion power of stakeholders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PC.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PC was to adopt the strategy of “controlling the internal entropy and increasing negentropy”. Specifically, the increase of internal entropy should be controll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ens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agriculture, protec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and negative entropy flow should be input in five aspects of matching supply with demand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creasing budgetary input in technology, deepening cultural creativity, expanding support for policy and establishing a benefit sharing mechanism.

Keyword: pastoral complex; dissipative structure; entropy; pilot project; rural vitalization

“ 田园综合体” 一词最早是由田园东方投资集团总裁张诚在2012年提出的, 其含义是指多产业的综合规划、多业态的综合运营[1]。2013年4月, 田园东方投资集团启动建设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项目— — 无锡阳山田园东方[2], 倡导并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2017年2月, 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题, 首次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 从国家层面推动田园综合体的建设。2017年5月, 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 决定在河北、山西等18个省(市、自治区)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 截至2017年6月, 共申报立项25个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2017年10月,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探索乡村地域发展的模式之一, 田园综合体的研究日益重要。2019年是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三年规划的最后一年, 对首批田园综合体的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变得极为必要, 这有利于明确后续政策制定方针和田园综合体实践建设的方向。

田园综合体是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国外虽然没有田园综合体这样的提法, 但是有关田园生活(rural/pastoral idyll)[3, 4]、农业旅游(agritourism/farming tourism)[5]、农业多样化(farm diversification)[6]等的许多研究成果中都体现了田园综合体的相关思想, 可为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提供借鉴。国内关于田园综合体的研究主要聚焦中央文件解读[7, 8]、国外经验借鉴[9]、规划建设[10, 11, 12]、问题建议[13, 14, 15]等, 提供了大量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和结论, 但是鲜有从综合视角对首批田园综合体项目进行分析的研究, 也缺乏对田园综合体研究的理论归纳[16, 17]

耗散结构是一种动态有序的结构状态, 广泛应用于生态系统[18]、企业管理[19]、旅游发展[20, 21]等自然和人文领域, 为有关田园综合体“ 问题— 对策” 的应用性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本文基于田园综合体的现有试点项目数据, 引入耗散结构理论, 分析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的熵增, 并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对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提出建议, 旨在为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提供实践指导, 并为今后的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1 田园综合体的耗散结构
1.1 耗散结构理论及熵变

耗散结构理论最早是由比利时教授普利高津于1969年在理论物理与生物学的国际会议上提出的, 是研究一个在非平衡条件下的开放系统, 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 在非线性作用下使系统中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 从无序向有序演化的自组织理论[22]。耗散结构的有序性使体系和结构的状态都朝着优化方向转变, 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性[18]

系统状态的无序程度通过状态函数熵(S)度量, 熵值越大表示系统越无序。开放系统的熵变Δ S是由系统的内部不可逆过程引起的熵增Δ Si(其值恒大于零)和系统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引起的熵流Δ Se(其值可为正、负或零)2部分组成, 即开放系统的总熵变为熵增和熵流之和[23]:

Δ SSiSe。 (1)

由式(1)可见, 系统总熵变Δ S的正负取决于熵增和熵流的大小和正负。也就是说, 只有当Δ Se< 0, 且 ΔSe> Δ Si时, 系统才能向有序化方向发展。此时,

Δ SSiSe< 0。 (2)

由此可见,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只有从外界吸引到了足够的负熵流以使得总熵减小, 系统才能发生自组织[20]。因此, 系统要想动态有序地发展, 必须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获取大量的负熵流。

1.2 田园综合体的耗散结构特征

一个系统要形成耗散结构, 必须满足:(1)系统必须开放; (2)远离平衡态; (3)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 (4)有涨落现象[22]。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新的有序结构形成并得以保持的内在根据。在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系统中, 系统在各种要素的非线性作用下发生“ 涨落” 运动, 当这种涨落运动所引起的扰动和振荡达到一定的阈值时, 微小的波动或者干扰都会形成“ 巨涨落” , 导致外部和内部发生突变, 使原有的系统结构遭到破坏而形成新的耗散结构系统[20, 22]

田园综合体是指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 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 并且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复合体[24]。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开放系统, 如耕地的物质能量投入产出、农事体验的发展等必须与外界保持联系, 通过这些联系引进高质低熵的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用以耗散内部的低质高熵, 使田园综合体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田园综合体时空差异性的存在, 如田园综合体的空间地域分异、功能分区、地域文化差异等, 产生高低、优劣等势能差, 使得系统远离要素单一、结构无序的平衡态, 增加系统的有序性。田园综合体是在市场原则下人地相互作用的产物, 遵循供需关系和人地关系等非线性相互作用, 通过非线性作用不断推动田园综合体的演化。作为一种典型的复合生态系统, 田园综合体不断遭受人为干扰、自然灾害、社会事件或者新技术、新发明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涨落事件, 从而使系统偏离常态, 形成涨落, 当涨落达到一定程度并形成“ 巨涨落” 时, 系统会形成新的耗散结构, 从而不断推动系统前进。综上所述, 田园综合体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

2 田园综合体的熵分析
2.1 田园综合体的熵增熵减关系

田园综合体作为一个耗散结构系统, 在发展过程中, 系统内部的熵值不断变化。根据熵理论可知, 任何事物都同时存在熵增和熵减, 表现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变化。主要方面在事物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影响着效率的高低。如图1所示:当熵减占主导作用时, 田园综合体的效率会逐渐递增, 田园综合体将会从无序走向有序发展(AB段); 随着时间的增加, 系统内部的熵不断增加, 当熵增占主导作用时, 田园综合体的效率递减, 此时田园综合体将会从有序走向无序发展(BC段), 如果此时田园综合体不及时引入高质且有效的负熵流, 田园综合体最终会被淘汰(CD段), 如果及时引入适量且高品质的物质、信息、能量等负熵流, 打破平衡,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将会重获生机(CE段)。由此可见, 田园综合体的熵增和熵减处于对抗消长的状态, 在不同的阶段和条件下, 需要对田园综合体的熵增与熵减因素进行具体分析。目前, 田园综合体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为促使田园综合体动态有序发展, 有必要对其熵增进行具体分析。

图1 田园综合体的熵增和熵减对抗消长Fig.1 The increase and decrease of entropy in pastoral complex in a state of confrontation and growth

2.2 田园综合体熵增的主要形式

田园综合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 功能主要表现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本文从25个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中, 选择资料完整的19个项目(表1, 未纳入本研究的项目为浙江省兴化· 千垛、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牧歌、内蒙古自治区行· 歌· 敕勒、河南省醉美麦乡、广东省灯塔盆地、湖南省衡山萱洲), 其项目规模、投资规模、地域范围、地形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差异明显, 其中, 河北、山东等地的10个项目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 江苏、浙江等地的9个项目由财政部农业司和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负责。

表1 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分布及概况 Table 1 Distribution and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pastoral complex pilot projects

在耗散结构中, 序参量支配着系统中的其他变量, 可以用来描述系统的有序度及演变过程[18]。基于此, 本文以田园综合体的产业、生态、文化、政策、利益主体作为序参量, 分别对田园综合体的产业熵增、生态熵增、文化熵增、政策熵增、利益主体熵增进行分析, 总结影响田园综合体有序化发展的因素。

2.2.1 产业熵增:产业发展过度旅游化

构成耗散结构系统的组分、要素的差异性、不均匀性促使系统远离平衡态, 从而使原有状态失稳并产生新的有序结构[20]。供需关系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有利于各要素在遵循市场原则下相互协同, 从而推动“ 涨落” 运动, 促进系统演化。通过产业融合的视角对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的产业组合进行分析, 如表2所示, 其产业组合主要为“ 农旅” 和“ 农旅康” 2种组合模式, 融入了创意农业、智慧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高效农业等农业生产方式。纵观田园综合体的产业组合模式及案例, 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的产业发展都趋同于发展休闲旅游和康养产业, 即产业熵增主要表现为产业发展过度旅游化, 各试点项目之间的产业差异性不明显, 削弱了供需关系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其后果是:(1)供需错位, 产品质量差。作为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种新模式和一条新途径,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应以发挥供给与需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为核心, 即其资源禀赋、自然环境、地理区位、田园风光、田园文化等内在价值必须要通过满足地域范围内外人们生活和精神需求的外在价值体现出来, 然而, 目前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产业趋同发展, 忽略市场需求的层次性、多源性, 同时将有限的资金投入旅游业的发展而忽略产品质量, 难以形成持续吸引力。因此, 田园综合体的重访率普遍偏低。(2)产品的季节性强。田园综合体以种植水果、花草、蔬菜等作为主要的旅游吸引手段, 在果品成熟、鲜花绽放的季节, 游客蜂拥而至, 但其他季节却人流稀少。仅依靠旅游季节难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如浏阳市的美栗谷, 以种植板栗为特色, 在板栗成熟季节即每年的八九月, 有大量的游客来采摘、购买板栗, 其他季节则几乎没有游客量。

表2 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产业组合分类及其案例 Table 2 Industrial portfolio of pastoral complex pilot project and its case

2.2.2 生态熵增:生态环境破坏

人地关系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在充分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挥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充分考虑项目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田园综合体以发挥农业多功能和营造乡村意象为核心, 旨在保持田园风光, 追求田园诗意, 留住乡愁[25]。生态环境是出发点。但现实中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却在阻碍耗散结构人地关系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特性发挥。主要表现为:(1)耕地资源利用产生的熵增, 如人为或者自然原因造成耕地利用效率降低, 不合理耕作造成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项目建设产生的熵增, 如民宿、酒店、餐饮等项目的建设一方面对地表和土壤、生态系统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 另一方面项目的发展会带来大量的生活垃圾及污水。发挥人地关系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田园综合体的核心, 保持乡村土地诗意化的乡村风光和舒适的生活方式是田园综合体的内在要求[15]。总之,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不可能根据人类需求的增长以线性的方式无休止地被开发利用, 否则, 生态环境最终会由平衡的系统走向非平衡。

2.2.3 文化熵增:文化挖掘不足

耗散结构系统要远离平衡态, 需要差异化发展, 这样有利于保持系统的活力和有序性。文化具有多元价值, 是差异化的灵魂。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习俗是乡村的特有文化。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分布范围广, 语言、行为准则、思维方式、文化色彩等各具特色。但是, 现有的田园综合体在文化差异上挖掘不足, 增加了田园综合体的文化熵, 使系统从有序趋向于平衡态。主要表现为:(1)地区特色品牌尚未形成。虽然各试点项目根据本地特色资源, 试图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产业、创意, 保护乡村文化, 但是目前很多地区, 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并没有形成特色品牌, 也缺乏品牌认证, 仍处于口号、标语等浅层保护和开发阶段, 如隆阳区着力打造“ 滇西花篮· 锦苑· 花千谷” “ 滇西果蓝· 万家欢· 果山” “ 滇西菜蓝· 晨农· 馋滇菜” 的“ 云花、云果、云菜” 3大名片, 但在品牌策划方面缺乏相应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而且是根据国家资金的到付情况进行规划设计, 因此在品牌建设上并未取得明显成效。(2)产品发展趋同化和文化挖掘浅层化。如香山果语、襄汾县、李家庄、花香漓渚等项目均将花海作为田园综合体的吸引手段之一, 却较少在农业植被的观赏性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协调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浏阳故事· 梦话田园弘扬乡贤文化、屋场文化, 但只停留在建设乡贤馆、文化墙方面。总之, 若缺乏对区域性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 无法形成田园综合体吸引力, 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发展将会被其他项目替代, 并最终瓦解。

2.2.4 政策熵增:政策不明晰

政策作为一种外部可调控的手段, 对田园综合体发展变化施加影响[26], 是影响田园综合体熵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具有明显的熵值增加效应。政策不完善、不清晰, 加剧熵值的增加, 主要表现在土地、资金和支持保障政策3个方面。(1)建设用地的需求未得到满足。田园综合体强调三产融合, 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 如加工厂等建设用地, 但是土地用途管制规定不能随便改变农用地的用途, 同时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给予相应的土地条规和指标, 其结果是产生土地违规使用、项目建设难、招商引资难等问题, 如田园鲁家出现农用地硬化或转变为旅游景观用地等土地违规利用的问题[27]。(2)财政资金过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江西凤凰沟田园综合体已建成的项目中(表3), 选择自筹资金较少、财政资金占比较大的项目进行分析可知, 财政资金主要投入到道路、水电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调研可知, 田园综合体的试点村镇, 基础设施普遍较好, 多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但缺乏农业生产、技术、创新等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的的资金投入, 田园综合体只能进行低层次、低技术含量的无序发展。(3)后续政策支持不明确。在实地调研中, 建设主体都表示了对后续支持政策的担忧, 2019年是三年试点期限的最后一年, 但后续涉及田园综合体发展的政策等尚未公布, 现状是一级等一级, 最终等中央的政策。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田园综合体建设未见到显著成效, 出现继续投入还是不投, 以及之后发展的政策导向等问题。

表3 凤凰沟田园综合体部分建设项目 Table 3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Fenghuang gully

2.2.5 利益主体熵增:利益主体力量分散

利益主体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协同, 从而推动耗散结构系统动态有序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利益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农民、合作社、村集体。利益主体力量的分散不利于耗散结构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为:(1)政府引导作用不强。政府在田园综合体中的职责是为其发展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如公共服务、试点规划编制和顺畅的管理机制建设。然而在实际的调研中发现, 政府在土地、权属、资金等使用方面边界模糊, 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社会资本缺乏有效监督, 田园综合体支持平台空化, 规划落实不强等。(2)建设主体能力不强。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要求以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组织等为主要载体, 这些组织主要以村里的能人为主, 这些能人的文化水平、业务能力、大局意识等将会决定田园综合体的资本引进、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调研中发现, 目前大部分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主体能力较差, 表现为自筹资金和依靠市场机制引进社会资本的能力弱, 组织管理松散, 政府依赖性强等。(3)农民参与积极性不强。当地农民在田园综合体中扮演着田园综合体的主人、文化的承载者、田园综合体发展中主要人力资源的角色, 然而目前农民在田园综合体中主要是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劳动报酬获得收入, 收入来源较为单一, 并且获得收入的群体以老年人为主, 对年轻人难以形成吸引力, 导致其对田园综合体的设计和建设参与度低。

3 耗散结构理论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的对策

保持田园综合体的动态有序发展, 并不是消极地维持现状, 而是要不断打破平衡, 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和能量耗散内部的低质高熵, 以维持有序的结构。现阶段, 由于产业、生态、文化、政策, 以及利益主体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 各地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并不理想。可见, 田园综合体只靠内部的自我发展显然是不够的, 必须要有系统外部的负熵输入。负熵流是混沌系统形成新的有效系统的手段, 且只有 ΔSe> Δ Si时, 才能保证系统向有序方向发展。由于田园综合体的总熵是由Δ Si和Δ Se共同决定的, 因此,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关键, 就是要从田园综合体的序参量出发, 采取“ 控内增外” 的策略:一方面, 要控制系统内部的熵增; 另一方面, 要对系统输入适量且高品质的负熵流(图2)。

图2 田园综合体有序发展的措施Fig.2 Measures for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pastoral complexes

3.1 减少内熵的诱发因素, 控制系统内熵增加

根据熵增原理, 系统的内熵总是不断增加的, 当负熵流不足以抵消系统的熵增或者外界向系统供给的正熵流时, 系统最终会走向崩溃, 因此必须要尽量减少系统内熵的增加。控制田园综合体内熵增加主要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

3.1.1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1)发展现代农业和有机农业。农业是田园综合体的根本, 必须保证农业的主导地位。从供给侧方面, 改变农产品高质量供不应求、低质量供过于求的供求关系结构性失衡。(2)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产业旅游化发展的原因是农业收益低于旅游收入, 而农业收益低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的附加值低, 因此必须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 在现代、有机农业发展基础上, 遵循市场主导的原则, 依托自身资源条件、区域优势产业, 拓展农业的文化、生态、社会等功能, 明确产业定位。(3)产业深度融合。在农产品质量提高的前提下, 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产品加工虽然被视为可行之路, 但其增值有限, 而且可能会产生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问题, 建议深度融合旅游功能的发展实现增质增效。

3.1.2 保护生态环境, 科学耕作, 绿色建设, 建立环境保护契约机制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应发挥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 采取科学的耕作制度, 以绿色建设为理念, 注重田园综合体建设对生态系统、田园风光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合作社为主要载体, 联合村委会、合作社、企业、村民建立环境保护契约机制, 彼此间相互监督、相互约束, 促进田园综合体与当地人地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促进人地关系和谐及可持续发展。

3.1.3 保护乡村文化

乡村是承载乡愁和记忆的地方, 乡村文化是在长期积累并得到农民认同和传承的过程中形成的, 优秀的乡村文化是乡村发展的精髓, 保护乡村文化也是田园综合体的重要任务。

3.2 从外界引入适量且高品质的负熵流

系统要想动态有序地发展, 必须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获取大量的负熵流。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为了抵消田园综合体内熵的不断增加, 应通过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不断地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 以获得促使系统有序发展的负熵流。这种负熵流除了一部分来自自然过程的太阳辐射和地质过程[20], 更多的还是来自于人为创造。田园综合体主要通过以下5条途径引入负熵流。

3.2.1 产业负熵:产业发展供需匹配, 遵循市场化准则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是市场行为的结果, 应响应市场需求制定发展战略, 加强对体验主体的研究。体验主体的目的是满足其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 在建设过程中建设主体应通过专业市场调研, 分析游客的需求偏好, 建设深度体验项目, 满足旅游者对农产品和农事体验等的需求, 从供给侧方面调整生产。

3.2.2 资金负熵:加大对技术的资金投入

(1)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为现代农业和有机农业提供核心的技术支持。农业是田园综合体的根本, 科技促进强农富农。建议将产业重点由过度的旅游发展转移到农业科技的发展上来, 将财政资金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转移到对农业生产、技术、创新等的投入方面。依托所在地的科研院校, 改善农产品的质量, 减少农业污染, 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形成根本性的吸引力。如巴夫洛建立基于物联网的无缝透明的全程可追溯体系, 规范品种、生产流程、生产标准, 保证产品的稳定高质量; 三峡橘乡开发柑橘网, 使用智农通:这些技术上的投入有利于带动产品增值、产业增收和农民增收。(2)加大对环境技术的投入。建立合理的环境评估检查机制, 对项目建设进行生态环境监控与管理调控, 落实田园综合体生态环卫规划, 不搞重复建设和规划,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2.3 文化负熵:深入挖掘文化创意

(1)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具有吸引力强、生命力旺的特征。建议依托田园综合体项目所在地自身的历史底蕴, 因地制宜整合和开发具有本地传统和特色的资源, 在产品中注入“ 乡愁” 情怀, 积极获取品牌认证, 形成区域农产品特色品牌。如溪田“ 江苏溪田雨花” 茶叶品牌通过“ 中国森林认证茗茶品牌” 认证, 获得出口资质, 地区品牌的塑造促使其市场价格大幅提高。(2)创新乡村文化。结合自然环境和人文文化, 提炼文化元素, 提高农业植被的观赏性。注重对传统节日、特色餐饮、文化场馆、传统手工艺、传统民俗的挖掘和传承。关注流行元素, 利用作家、名人共同举办茶馆、书吧、艺术廊道等进行宣传。如襄汾县借助旅游文化节, 呈现出人们记忆中的陶瓷文化产品, 展示陶艺技术, 保护陶寺遗址, 传承陶艺文化, 使得文化创意农业发展取得良好效应; 朱家林通过建立乡村创客中心, 发展创意农业, 将文化、旅游、生态建筑相融合, 吸引了大量的返乡青年。

3.2.4 政策负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虽然是市场行为, 但目前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以获得较快成长。(1)解决用地矛盾。政策方面, 出台支持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土地条规, 可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方面对田园综合体用地提出明确支持, 让田园综合体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落在地上; 实践方面, 整合闲置房屋和土地、“ 四荒” (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之地, 缓解用地数量不足与类型不匹配的情况。(2)创新资金投入使用方式。创新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式, 探索多种模式, 增强发展田园综合体的积极性。鼓励金融机构对田园综合体进行金融支持, 如采用财政贴息等方式鼓励田园综合体发展。(3)尽快出台后续政策措施。田园综合体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 在提高乡村生活质量、带动地区精准脱贫、促进乡村三产融合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是值得探索的模式之一。建议审慎出台后续的政策措施, 为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给予制度性供给, 使项目得以持续发展。

3.2.5 机制负熵: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增强利益相关者整理系统的协同力, 共享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成果。(1)政府积极引导。政府追求的是公共利益, 在规范和引导田园综合体发展中, 应清晰界定土地、资金、政策等使用方式, 为田园综合体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 以实际情况编制试点规划, 对田园综合体的开发和后续经营进行科学的掌控, 优化支持机构, 提高基层对田园综合体的关注度和参与的积极性。(2)提高建设主体能力。合作社或者村集体是为获取经济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发展的组织。田园综合体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 必须要增强其自身建设能力, 避免被市场淘汰。可实行村委监督、合作社+企业的建设主体模式, 规避合作社和企业单独经营的风险, 共商合作机制, 确定权责, 分工合作, 为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引进社会资本和高效的管理方式。(3)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农民参与的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途径, 但现阶段主要是提供劳动力等“ 打工性” 的收入。应创新体制机制, 吸引农民, 尤其是村中的年轻人、能人, 以各种灵活有效的经营方式加入到田园综合体的设计和建设中, 以主动积极的心态发挥其文化、资源作用。

综上所述, 由产业、生态、文化、政策、利益主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的熵增造成田园综合体无序发展, 通过减少内部熵增和引入外部负熵流可实现系统总体熵减, 促进其动态有序发展, 使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在熵增与熵减作用下远离平均值而发生“ 涨落” , 当这种“ 涨落” 达到一定的阈值形成“ 巨涨落” 时, 新的有序结构形成, 推动田园综合体不断发展(图3)。

图3 田园综合体发展机制Fig.3 Mechanisms of pastoral complex development

4 结论与讨论

田园综合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 本文选择19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 以产业、生态、文化、政策、利益主体作为序参量, 总结影响田园综合体有序化发展的熵增因素, 其熵增主要表现为产业过度旅游化发展、生态环境破坏、文化创意不足、政策不明确、利益主体分散, 建议从产业、生态、文化、政策、利益主体等方面, 通过控制内熵增加和引入外部负熵流实现田园综合体熵减。

本文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探讨了田园综合体的耗散结构特征, 并用其分析田园综合体的问题, 指导田园综合体的建设, 为田园综合体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研究结果对于制定田园综合体方针政策和指导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本文将耗散结构理论应用于田园综合体发展研究只是做了初步的尝试, 未来, 对田园综合体的熵模型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尝试以定量的方式分析田园综合体的总熵变化, 进而明晰田园综合体的有序程度及演化机制。

参考文献
[1] 乔金亮. 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N]. 中国改革报, 2017-08-16(5). [本文引用:1]
[2] 钱强. 桃花地: 无锡阳山田园综合体Ⅰ期田园生活馆[J].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14(6): 112-115.
QIAN Q. With the peach element, rural life pavilion in Wuxi[J]. Interior Design Construction, 2014(6): 112-115.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3] SILVA L, PRISTA M. Soci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consumption of a pastoral idyll through tourist accommodation: two Portuguese cases[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16, 43: 183-192. [本文引用:1]
[4] VAN DAM F, HEINS S, ELBERSEN B S. Lay discourses of the rural and stated and revealed preferences for rural living: some evidence of the existence of a rural idyll in the Netherland s[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02, 18(4): 461-476. [本文引用:1]
[5] LUPI C, GIACCIO V, MASTRONARDI L, et al. Exploring the features of agritourism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rural development in Italy[J]. Land Use Policy, 2017, 64: 383-390. [本文引用:1]
[6] DE ROEST K, FERRARI P, KNICKEL K. Specialisation and economies of scale or diversification and economies of scope: assessing differen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athways[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18, 59: 222-231. [本文引用:1]
[7] 卢贵敏. 田园综合体试点: 理念、模式与推进思路[J]. 地方财政研究, 2017(7): 8-13.
LU G M. Pilot of pastoral complex: ideas, models and promotion ideas[J]. Sub National Fiscal Research, 2017(7): 8-13.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8] 胡向东, 王晨, 王鑫, .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18, 39(2): 86-93.
HU X D, WANG C, WANG X, et al. State agricultur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rural complex pilot project analysis[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8, 39(2): 86-9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本文引用:1]
[9] 刘建芳, 王伟新, 肖建中, . 田园综合体商业模式创新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世界农业, 2018(9): 34-38.
LIU J F, WANG W X, XIAO J Z, et al.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of rural complex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its enlightenments to China[J]. World Agriculture, 2018(9): 34-38.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0] 袁媛. 田园综合体目标导向下乡村旅游区规划建设: 以思良江乡村旅游区规划(2017—2021)为例[J]. 规划师, 2017, 33(12): 136-143.
YUAN 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rural complex oriented tourism areas: Siliangjiang rural tourism area planning (2017-2021) example[J]. Planners, 2017, 33(12): 136-14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本文引用:1]
[11] 龙春英, 陈曦, 陈志军. 乡村振兴背景下田园综合体发展策略探究: 以江西省南昌县黄马乡凤凰沟为例[J]. 江西科学, 2018, 36(4): 681-686.
LONG C Y, CHEN X, CHEN Z J.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pastoral complex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Fenghuang gully in Nanchang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example[J]. Jiangxi Science, 2018, 36(4): 681-686.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本文引用:1]
[12] 陈宇, 陈书琳. 基于耦合共生理论的田园综合体规划模式建构[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39(12): 7-12.
CHEN Y, CHEN S L. Model construction on the planning mode of rural complexes based on coupled symbiotic theory[J].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2018, 39(12): 7-12.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本文引用:1]
[13] 戴旭宏. 田园综合体建设支持保障机制的若干思考[J]. 农村经济, 2018(11): 30-34.
DAI X H. Some thoughts on the support guarantee mechanis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astoral complex[J]. Rural Economy, 2018(11): 30-34.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4] 刘志华, 刘瑛, 张丽娟. 田园综合体建设: 以重庆的实践为例[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 34(4): 23-29.
LIU Z H, LIU Y, ZHANG L J. The construction of pastoral complex: taking the practice of Chongqing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2018, 34(4): 23-29.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5] 庞玮, 白凯. 田园综合体的内涵与建设模式[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6(6): 20-27.
PANG W, BAI K. Connotation and construction mode of pastoral complex[J].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8, 46(6): 20-27. (in Chinese) [本文引用:2]
[16] 刘彦随.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 地理学报, 2018, 73(4): 637-650.
LIU Y S. Research on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in China[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8, 73(4): 637-65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本文引用:1]
[17] 黄震方, 黄睿. 城镇化与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文化研究: 学术争鸣与研究方向[J]. 地理研究, 2018, 37(2): 233-249.
HUANG Z F, HUANG R. Research progress on rural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urbaniza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academic debate and future research prospects[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8, 37(2): 233-249.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本文引用:1]
[18] 荀文会, 刘友兆, 吴冠岑.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J]. 经济地理, 2007, 27(1): 141-144.
XUN W H, LIU Y Z, WU G C. The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 and its application on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J]. Economic Geography, 2007, 27(1): 141-14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本文引用:3]
[19] 任佩瑜, 张莉, 宋勇.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在企业组织与决策中的作用[J]. 管理世界, 2001(6): 142-147.
REN P Y, ZHANG L, SONG Y. Management entropy, management dissipation structure theory based on complexity science and its role in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and decision-making[J]. Management World, 2001(6): 142-147.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20] 王迪云. 旅游耗散结构系统开发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6: 65. [本文引用:5]
[21] 陆林, 鲍捷.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千岛湖旅游地演化过程及机制[J]. 地理学报, 2010, 65(6): 755-768.
LU L, BAO J. The course and mechanism of evolution about Qiand ao Lak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0, 65(6): 755-76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本文引用:1]
[22] 颜泽贤. 耗散结构与系统演化[M].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7. [本文引用:3]
[23] PRIGOGINE I, LEFEVER R.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s[M]//PRIGOGINE I, LEFEVER R. Synergetics. Wiesbaden: Vieweg+Teubner Verlag, 1973: 124-135. [本文引用:1]
[24] 新华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EB/OL]. (2017-02-05) [2019-05-09].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2/05/c_1120413568.htm. [本文引用:1]
[25] 陶玉霞. 乡村游客文化取向与乡村重构[J]. 浙江农业学报, 2014, 26(3): 830-836.
TAO Y X. The cultural orientation of rural tourist and rural reconstruction[J]. Acta Agriculturae Zhejiangensis, 2014, 26(3): 830-836.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本文引用:1]
[26] 任建雄.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有序演化与治理对策[J]. 生态经济, 2008, 24(7): 120-123.
REN J X.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and the function of policy[J]. Ecological Economy, 2008, 24(7): 120-12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本文引用:1]
[27] 朱明芬, 张公望. 破解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用地瓶颈: 以浙江省鲁家田园综合体为例[J]. 中国土地, 2018(7): 55-56.
ZHU M F, ZHANG G W. Solving the bottleneck of land us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dyllic complex: a case study of Lu family garden complex in Zhejiang province[J]. China Land , 2018(7): 55-56.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