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简兴, 翟晓钰, 王喻, 蔡阳阳.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湿地土壤总有机碳与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3): 475-482. |
[2] |
李美霖, 陈宇眺, 洪晓富, 乔宇颖, 王青霞, 陈喜靖, 沈阿林, 喻曼. 不同氮肥管理方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2): 308-316. |
[3] |
王青霞, 陈喜靖, 喻曼, 沈阿林. 秸秆还田对稻田氮循环微生物及功能基因影响研究进展[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2): 333-342. |
[4] |
刘永涛, 董靖, 夏京津, 曹翠宇, 胥宁, 杨秋红, 艾晓辉. 不同饲料对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质构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12): 1996-2004. |
[5] |
王岳钧, 怀燕, 许剑锋.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水稻病虫草害的控制作用及机理[J].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30(6): 1016-1021. |
[6] |
陈喜靖, 喻曼, 王强, 李华, 苏瑶, 高佳, 李国安, 李建强, 沈阿林. 浙江省稻田系统秸秆还田问题及对策[J].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30(10): 1765-1774. |
[7] |
陶利波, 王建军, 王国会, 于双, 李惠惠, 许冬梅. 封育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29(9): 1549-1554. |
[8] |
虞舟鲁, 邱乐丰, 林霖.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农业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29(5): 806-811. |
[9] |
季波, 李娜, 马璠, 蔡进军, 董立国, 许浩, 韩新生. 宁南典型退耕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29(3): 483-488. |
[10] |
蓝家程, 肖时珍, 林俊清, 沈艳. 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轻组和重组有机碳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29(10): 1720-1725. |
[11] |
王连晓1,史正涛1,*,刘新有2,3,杨帆1. 西双版纳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16, 28(7): 1200-. |
[12] |
邵泱峰1,梅洪飞1,潘忠潮1,刘欢2,王超琦2.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甘蓝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6, 28(5): 838-. |
[13] |
袁大刚,蒲光兰,程伟丽,王昌全,何刚. 川西稻田改为茶园后土壤pH和腐殖质组成剖面分布变化特征[J]. 浙江农业学报, 2016, 28(1): 104-. |
[14] |
简兴1,2,王松3,王玉良3,汪建飞1,2. 城市湿地周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特征[J]. 浙江农业学报, 2016, 28(1): 119-. |
[15] |
朱真令1,2,麻万诸2,龙文莉2,任周桥2,邓勋飞2,陈晓佳2,沈建国3,吕晓男1,2,*. 杭州余杭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浙江农业学报, 2015, 27(11): 1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