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 Vol. 23 ›› Issue (3): 0-576.
• 植物保护 •
陈胜军1,2,王艳丽2,张震2,姜华2,柴荣耀2,毛雪琴2,邱海萍2,王教瑜2,杜新法2,*,孙国昌2,*
CHEN Sheng-jun;WANG Yan-li;ZHANG Zhen;JIANG Hua;CHAI Rong-yao;MAO Xue-qin;QIU Hai-ping;WANG Jiao-yu;DU Xin-fa;*;SUN Guo-chang;*
摘要: 稻粒黑粉病是由担子菌亚门齿黑粉菌属的稻粒黑粉菌引起的。试验设置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时间、pH值等培养参数,观察这些不同的参数对稻粒黑粉菌冬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孢子在充分吸水、温度24~28℃、光照与黑暗间隔培养12 h、pH值为7左右的条件下,最适宜冬孢子萌发。试验还观察并描述了稻粒黑粉菌冬孢子的形态特征和萌发过程。此外,为了建立稻粒黑粉病人工接种体系及研究稻粒黑粉菌与水稻之间的互作,需要筛选到能够产生稻粒黑粉病的接种体——次生小孢子的培养基。试验还研究了麸皮培养基等7种液体培养基的产孢效果,结果发现麸皮培养基最适合稻粒黑粉菌产生次生小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