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作物科学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浙恢7954的稻米品质
    牛凯萌, 徐俊波, 钟亮, 王华, 朱英
    2017, 29(8):  1221-122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01
    摘要 ( 615 )   HTML ( 87 )   PDF(1613KB) ( 1700 )  
    浙江省第1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浙恢7954是杂交稻育种中综合性状优异的恢复系,但其直链淀粉含量偏高(约25%),食味品质较差。多年来,通过传统育种手段改良该品种的稻米品质,收效甚微。利用Wx基因第1内含子剪切处的SNP位点,设计分子标记,以综合性状优异且直链淀粉含量中低的93-11为供体,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通过杂交和多代回交,获得了直链淀粉含量中等,食味品质明显提升,而粒型、粒重、精米率等其他综合性状近似于亲本浙恢7954的品系L2和L9,表明成功地改良了浙恢7954的稻米品质。SNP分型结果显示,除Wx位点外,L2和L9在浙恢7954背景下导入的93-11片段均不到7%。这些中间材料的获得,为高产优质的杂交稻亲本及其杂交组合选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亚种间强优新组合生物学特性及利用价值
    徐伟东, 李冠, 蔡金洋, 杨尧城
    2017, 29(8):  1228-123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02
    摘要 ( 660 )   HTML ( 3 )   PDF(656KB) ( 1623 )  
    将中粳不育系春江23A与6个籼型恢复系进行配组,对6个组合的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播始历期均明显短于对照两优培九,株高、穗长和有效穗数均低于对照,每穗实粒数和单株产量均高于对照。程式指数测定结果表明,6份恢复系均属于偏籼型。分子标记筛选结果表明,6份恢复系中,除Hm9175外,均含有广亲和基因。稻米品质测定结果表明,春江23A/Hm9169和春江23A/Hm9179具有较好的外观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均与对照相当,无显著差异。通过粳型不育系与含广亲和基因的偏籼型恢复系配组,发挥其亚种间强杂种优势,可以显著增产,但稻米品质有待进一步改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李媛媛, 杨恒山, 张瑞富, 范秀艳, 李金琴, 柳宝林, 德力格尔
    2017, 29(8):  1234-124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03
    摘要 ( 572 )   HTML ( 3 )   PDF(826KB) ( 1656 )  
    为探究春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差异,以及其在浅埋滴灌条件下的适宜灌水量,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共设置6个灌水量水平,即浅埋滴灌条件下每次灌水量分别为0、13、26、39、52 mm,传统漫灌条件下每次灌水量80 mm。结果表明,随灌水量的增加,吐丝前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吐丝后先升后降;从完熟期物质积累构成来看,茎、叶、茎+叶+籽粒以浅埋滴灌条件下每次灌水量52 mm处理最大,而籽粒则以浅埋滴灌每次灌水量39 mm处理最大。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浅埋滴灌每次灌水量39 mm处理最高。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浅埋滴灌每次灌水量39 mm处理比当地传统漫灌每次灌水量80 mm处理增产6.03%,灌水量节约26.56%,经济效益增长6.78%。在试验地区,浅埋滴灌每次灌水量39 mm既增产又节水、节膜,是春玉米高产栽培中适宜的灌水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精料水平和复合抗菌肽对川中黑山羊生长性能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和激素水平的影响
    杨颜铱, 邓俊良, 陈芸, 高爽, 刘旗, 陈憧, 姚淑华
    2017, 29(8):  1243-125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04
    摘要 ( 872 )   HTML ( 0 )   PDF(920KB) ( 1807 )  
    试验旨在研究精料水平和添加复合抗菌肽对川中黑山羊生长性能及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激素水平的影响。将24只4月龄川中黑山羊按照体质量相近的原则分为4组,每组6只。Ⅰ组为普通精料对照组(300 g精料),Ⅱ组为普通精料+抗菌肽组(300 g精料+3.0 g抗菌肽),Ⅲ组为高精料组(600 g精料),IV组为高精料+抗菌肽组(600 g精料+3.0 g抗菌肽)。预饲1周后开始试验,试验期60 d。于0、20、40、60 d时,每组选取4只山羊颈静脉采血制备血清,检测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和激素指标,同时每组每只山羊依次空腹称量体质量。结果显示:与普通精料对照组相比,添加复合抗菌肽和饲喂高精料组的山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细胞因子IL-2、IL-6、IL-10、IL-12、IFN-γ、TNF-α,补体C3、C4,生长激素ACTH、IGF-1、T3、T4等指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且山羊体质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有显著增加。证实复合抗菌肽以及高精料均能够增强山羊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生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日龄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检测与分析
    邹璐, 张景艳, 张凯, 王磊, 张康, 王旭荣, 王学智, 余四九, 杨志强, 李建喜
    2017, 29(8):  1253-126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05
    摘要 ( 550 )   HTML ( 1 )   PDF(1177KB) ( 1504 )  
    为建立健康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参考范围,试验分析不同生长阶段仔猪的免疫系统功能水平,分别在健康仔猪断奶后第1、7、21和35天采取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各类主要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及其占CD3+ 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比例,计算CD4+ /CD8+ 的比值。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加公母仔猪CD3+ T淋巴细胞亚群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逐渐升高,分别从(38.00±10.94)% 和(38.17±15.39)%上升至(55.43±12.30)%和(51.57±10.60)%。在断奶后1 d和7 d公母仔猪CD3+ T淋巴细胞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至断奶后21 d母仔猪CD3+ 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公仔猪至35 d时CD3+ 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随着日龄的增长,公母仔猪CD4+ T淋巴细胞亚群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分别由(10.29±2.71)% 和(10.3±2.17)%上升至(22.2±5.87)%和(23.4±6.84)%。公母仔猪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逐渐升高,且各个时间点公母仔猪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公母仔猪CD8+ T淋巴细胞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在各时间点分别为(23.80±6.67)%、(17.14±10.64)%、(25.46±12.32)%、(33.33±8.93)%和(28.55±6.75)%、(23.62±11.51)%、(37.37±13.18)%、(38.31±15.66)%。随着日龄的增加公母断奶仔猪CD8+ T淋巴细胞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断奶仔猪各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会随着断奶时间的增加而呈现不同的变化,并且存在着性别上的差异。结合两种不同的细胞圈定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仔猪体内各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比例的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氧化胁迫效应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杨宗英, 张一柳, 胡鲲, 杨先乐, 刘力硕, 张凤翔, 蔡红桂
    2017, 29(8):  1261-127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06
    摘要 ( 701 )   HTML ( 1 )   PDF(1460KB) ( 1886 )  
    为探究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的毒性和致毒机制,从免疫学和形态学2个方面研究了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的毒害作用。采用24 h换水式渔药毒性试验的方法,先测出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的24 h-LC50、48 h-LC50、96 h-LC50分别为4.289 4、3.481 8、1.319 5 μg·L-1,安全浓度为0.658 9 μg·L-1;再选取96 h-LC50 的1/2(浓度Ⅰ)、1/5(浓度Ⅱ)、1/10(浓度Ⅲ)3个溴氰菊酯浓度组为试验组,空白组和溶剂组为对照组,分别在给药后测定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积累量等氧化胁迫相关指标的变化;同时在溴氰菊酯胁迫15 d后,观察各浓度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各个试验组SOD和CAT活力都呈现了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试验组MDA含量始终高于空白组,空白组和溶剂组各个时间点各项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胁迫6 h后,各试验组的CAT的活力极显著低于空白组,其中浓度Ⅱ和Ⅲ组比空白组下降了37.96%和38.92%,MDA含量极显著高于空白组;胁迫12~24 h,SOD和CAT分别受到诱导,24 h时试验组的3个浓度组SOD活力分别比空白组升高了72.13%、87.93%和83.20%,MDA含量减少;胁迫48 h和72 h时,SOD和CAT活力受到抑制,72 h时,浓度Ⅰ和浓度Ⅲ组的SOD分别比空白组下降了40.94%和51.06%,浓度Ⅲ组的CAT值比空白组下降了32.58%,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MDA的积累量逐渐增加;(2)在溴氰菊酯胁迫15 d后,各试验组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结构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B细胞数量减少,基膜增厚,肝胰腺上皮细胞肿大并出现空泡样变性,随着溴氰菊酯的浓度增大,肝胰腺受损程度加大,空泡数量增多,上皮细胞脱落,肝胰腺基膜和上皮细胞分离且部分破裂,细胞核固缩。由此得出,溴氰菊酯对淡水中华绒螯蟹属于高毒药物,随着溴氰菊酯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浓度的增加,肝胰腺MDA含量增加,机体非特异性防御系统受到损伤,肝胰腺正常细胞结构受到破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线粒体COXⅠ基因变异探讨国内外猪种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研究
    周秀敏, 杨永江, 毕英杰, 任卫合, 张丽
    2017, 29(8):  1271-128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07
    摘要 ( 857 )   HTML ( 2 )   PDF(2375KB) ( 1637 )  
    基于mtDNA COXⅠ基因,探讨了6个猪种687个样本(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藏猪、甘肃黑猪和八眉猪)的遗传多样性和各猪种间的亲缘关系。对各猪种样本mtDNACOXⅠ基因构建混合池,并利用直接测序技术获得6个猪种COXⅠ基因的序列,采用MEGA 6.0分析软件基于Kimurk双参数模型应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6个猪种mtDNA COXⅠ基因序列共存在21个突变位点,其中8个突变为各群体特有。长白猪与杜洛克猪的多态性较丰富,含有13个相同位点的突变,核苷酸的转换数(si)和颠换数(sv)的比值(R)分别为12和15,序列替换远未达到饱和。而藏猪、黑猪和八眉猪的多态性较贫乏。系统进化树和遗传距离分析显示,6个猪种及野猪先聚为一支而后与同属为偶蹄目的牛、羊聚为一支,3个地方猪种间遗传距离较近。外来猪种引入中国后主要是用作父本以提高生产速度和瘦肉率等,对本地猪种未有母系贡献,线粒体COXⅠ基因可有效区别6个猪种的亲缘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地方猪品种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翘嘴鲌生长激素(GH)基因与侧翼区的克隆及分析
    刘士力, 贾永义, 蒋文枰, 迟美丽, 程顺, 赵金良, 顾志敏, 傅建军
    2017, 29(8):  1281-128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08
    摘要 ( 687 )   HTML ( 0 )   PDF(3274KB) ( 1570 )  
    采用保守引物进行PCR成功扩增了编码翘嘴鲌生长激素的基因,该基因全长5 966 bp,其中转录单元长1 648 bp,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5'端和3'端侧翼序列长度分别为2 282 bp和2 036 bp,分别包含 (AAT)8 和(TTC)5T(TAA)8的微卫星序列。上游区域包含TATA框,还有一些重要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如Pit-1、Pit-1a、CREB、AP1、GR、HNF-3、HNF-3B等转录因子。翘嘴鲌的5个外显子长度分别为64、140、117、162 和255 bp。推测的阅读框为603 bp,编码由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78个氨基酸成熟肽组成的多肽。在这个多肽中发现了5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Cys71、Cys135、 Cys173、Cys190和Cys198)和2个可能的N-糖基化位点(145th和197th)。翘嘴鲌GH氨基酸序列与团头鲂完全相同,与草鱼只有一个氨基酸残基的差异,构建的鱼类进化树符合基本分类地位。翘嘴鲌生长激素基因4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229、103、565 和103 bp。相对外显子来说,种间内含子变异较大,其中第三内含子变异最大。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翘嘴鲌GH基因的表达、功能及其转录调控特征奠定了分子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静原鸡ELOVL2和ELOVL5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研究
    母童, 张娟, 赵平, 顾亚玲, 刘丽元, 杨彦军, 安克龙, 王有
    2017, 29(8):  1290-129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09
    摘要 ( 599 )   HTML ( 0 )   PDF(2239KB) ( 1519 )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宁夏地方优良品种静原鸡的肝脏、肌肉、心脏、睾丸、卵巢、腹脂6个组织中ELOVL2和ELOVL5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测定,并通过SAS8.2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ELOVL2和ELOVL5基因在静原鸡6个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ELOVL2基因在肝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为71.52±0.41,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其次是卵巢、睾丸、腹脂、心脏及肌肉,在另外5个组织中表达量虽有差异,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ELOVL5基因在静原鸡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依次为:肝脏>腹脂>卵巢>睾丸>心脏>肌肉,同样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为110.94±0.02,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腹脂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巢、睾丸、心脏和肌肉(P<0.05)。另外在心脏和肌肉中的表达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对ELOVL2和ELOVL5基因分别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两个基因在腹脂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ELOVL5基因在腹脂中的表达量较高。研究结果说明,ELOVL2和ELOVL5基因在静原鸡6种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并以肝脏组织最为明显,这为地方品种的开发与利用、种质资源遗传评定及地方品种分子育种技术平台的构建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光照环境对大花月季组织培养的影响
    吕永平, 陈志, 李坤峰, 汪一婷, 牟豪杰, 陈剑平
    2017, 29(8):  1297-130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10
    摘要 ( 582 )   HTML ( 4 )   PDF(2492KB) ( 1623 )  
    不同色温白光LED和不同LED红、蓝配比光质对大花月季组培苗影响测试结果表明,不同LED红、蓝配比光质下,丛生组培苗的苗高整齐度好于荧光灯和所测试白光LED下的培养材料,而不同色温白光LED和荧光灯下培养材料在所有检测项目中差异均不显著。光周期对大花月季组培苗的影响结果显示,光照时间不低于14 h·d-1时,所有白光LED下培养材料与荧光灯14和16 h·d-1下培养材料之间无显著差异。生根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处理中大花月季组培苗生根情况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从生产成本方面考虑,5 000 K白光LED能完全代替荧光灯作为大花月季组织培养的替代光源,光照时间14 h·d-1即可保证种苗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灌木入侵与放牧干扰对中亚白草种群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
    古君龙, 王兴, 杨新国, 赵伟, 苗翻, 杨东东
    2017, 29(8):  1305-131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11
    摘要 ( 606 )   HTML ( 1 )   PDF(1111KB) ( 1608 )  
    为了解荒漠草原草地灌木入侵与放牧干扰对中亚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种群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在宁夏盐池县杨寨子自然村自由放牧状态下的人工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林地内部由西向东设置3个分区,分别代表3个连续分布的植被类型区,即保留的原始草地、林草过渡带和人工林地。在人工林地围栏封育处理基础上,采用样方法,分灌丛内外,调查并分析中亚白草种群特征与土壤养分、地表羊粪量、林下或林间生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草地分区到林地分区,白草种群的数量持续下降,在群落中的地位不断降低,由建群种过渡为伴生种,直至成为林地中的偶见种。(2)放牧主要通过直接采食作用降低林间白草的盖度和多度,间接驱动了白草向林下的聚集;但在剔除放牧作用后,白草在林下和林间的分布关系发生逆转。(3)柠条密度差异、围栏内外放牧强度差异以及灌丛内外保护作用的不同是决定白草种群大小与分布的潜在重要因素。(4)对于以白草为优势种和建群种的沙化草地而言,适度放牧可以维持相对稳定的多样性和生产力结构功能;持续放牧干扰下,人工柠条的进入,可以通过直接保育效应和资源效应,在局部空间上起到对白草的保护作用,但柠条对环境的改造作用(旱化、土壤质地和结皮等),使生境越来越不适宜白草种群发展,种群破碎化加剧(不连续分布),其对放牧干扰的弹性也不断降低,最终导致了柠条和放牧综合作用下白草种群在柠条林地中地位、分布的下降,直至消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党参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
    戚甫友, 范伟军, 胡秀, 梁韩枝, 吴永清, 许炳强
    2017, 29(8):  1313-132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12
    摘要 ( 628 )   HTML ( 2 )   PDF(1443KB) ( 1671 )  
    为了建立土党参愈伤组织途径的高效再生体系,以无菌苗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接种于含有不同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中,探讨不同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再分化出芽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中可获得2种类型的愈伤组织,黄色致密愈伤(类型Ⅰ)和杂夹有少量白色球形体细胞胚的黄色疏松愈伤(类型Ⅱ),细胞分裂素主导着愈伤组织类型的形成。米黄色致密状胚性愈伤(类型Ⅰ)的适宜配方为MS+1.0 mg·L-1 2,4-D+1.0 mg·L-1 6-BA+0.5 mg·L-1 NAA,米黄色疏松愈伤组织(类型Ⅱ)的适宜配方为MS+1.0 mg·L-1 2,4-D。致密愈伤组织在含有细胞分裂素(6-BA、KT、TDZ)的培养基上可分化出芽点进而形成不定芽块,转接到MS+0.5 mg·L-1 6-BA+0.5 mg·L-1 GA3+0.1 mg·L-1 NAA培养基后,芽伸长并增殖为丛生芽。单芽体经300 mg·L-1 IBA溶液浸泡15 min 后,转接于不含任何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上,生根率为100%;将生根良好的植株移栽到泥炭土、蛭石、珍珠岩体积比1∶1∶1的基质中培养30 d,成活率为73.3%。通过愈伤组织途径建立了土党参的高效再生体系,为种苗繁育、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操作和细胞突变育种提供了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菜用大豆品种籽粒挥发性组分鉴定及其差异
    刘娜, 徐盛春, 张古文, 胡齐赞, 冯志娟, 龚亚明
    2017, 29(8):  1321-132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13
    摘要 ( 662 )   HTML ( 3 )   PDF(1669KB) ( 1795 )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质联用技术(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对比分析了5个菜用大豆品种(台湾75、浙农8号、春丰早、浙农3号、福成)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及挥发物特征差异。共检测出41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台湾75共检出21种,浙农8号23种,春丰早24种,浙农3号26种,福成18种。利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得到菜用大豆挥发性化合物以醇类、醛类为主,其中1-辛烯-3-醇、柏木醇、反式金合欢醇、己醛、壬醛、癸醛等物质为菜用大豆籽粒主要风味物质。通过不同品种主要风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可知,台湾75和浙农3号籽粒因1-己醇、壬醛相对含量较高而区别于其他品种,1-辛烯-3-醇是浙农8号区别于其他品种的标志性风味物质,福成特有的风味成分异胆酸乙酯可能与其特殊的芋香味有关。不同种类风味物质及不同浓度组成共同影响菜用大豆籽粒的总体风味。研究结果对菜用大豆品质育种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盐源县植烟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肖怡, 冯浪, 王鹏, 张新, 李启权, 王勇, 陈玉蓝, 罗琳, 王昌全
    2017, 29(8):  1329-133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14
    摘要 ( 667 )   HTML ( 1 )   PDF(1234KB) ( 1746 )  
    为揭示盐源烟区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前茬作物对其的影响,基于野外采集的237个土壤样本,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和方差分析方法对植烟土壤3种速效养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2.75~158.54、1.25~68.90和34.37~362.59 mg·kg-1,变异系数在29.17%~77.04%之间。空间插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明显,集中分布于适宜水平,处于较低及以下水平的面积较小,呈斑块状分布全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前茬作物对研究区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影响显著,但对速效钾影响并不显著。当前茬作物为烤烟时,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均值含量最小,分别为77.00、13.15和126.39 mg·kg-1;当前茬作物为紫花苕时,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值含量最大,分别为27.06和170.41 mg·kg-1;当前茬作物为水稻时,碱解氮均值含量最大,为97.97 mg·kg-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DPSIR模型的宁夏农业水土资源安全评价
    赵自阳, 李王成, 张宇正, 王霞
    2017, 29(8):  1336-134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15
    摘要 ( 694 )   HTML ( 3 )   PDF(2342KB) ( 1606 )  
    基于DPSIR模型框架,构建农业水土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宁夏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安全进行定量评价,探讨宁夏农业水土资源发展路径。结果表明:2004-2014年宁夏农业水土资源安全变化过程中,驱动力指数和状态指数呈稳步上升态势,分别由2004年的-1.172和-1.067上升到2014年的1.754和1.540;压力指数总体下降趋势明显,但压力指数是个负向指标,表明水土资源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宁夏环境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应敏感,影响指数没有明显规律;响应指数除2013年异常外,其余年份平稳上升。宁夏地区2004-2014年农业水土资源安全指数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2004-2008年,安全指数从-0.434变化到0.091,虽然5 a中有3 a都处于低级,但整体呈上升态势;2008-2010年从0.091下降到-0.344,形势不容乐观;2010-2014年,由-0.344上升到0.659,安全指数中级以上年份达到80%。灰色预测结果显示,2015-2020年宁夏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安全潜力呈稳步上升趋势,有望由2015年的0.523提高到2020年的1.204,安全指数均为高级。虽然宁夏农业水土资源安全水平实现了等级跨越,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壤交换性铝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研究
    季天委, 沈月, 陈思力, 傅恩诚
    2017, 29(8):  1347-135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16
    摘要 ( 623 )   HTML ( 1 )   PDF(804KB) ( 1611 )  
    以LY/T 1240-1999规定方法为基本依托,分别对比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与中和滴定法、不同土液质量体积比(1∶50和1∶25)、不同称样量(5 g和2 g)对土壤交换性铝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ICP-AES与中和滴定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1∶25土液质量体积比下测得的土壤交换性铝含量极显著(P<0.01)低于1∶50土液比;采用ICP-AES法测定时的土样称样量可由标准中规定的5 g减少至2 g。土壤交换性铝ICP-AES法测定的最佳分析谱线波长为396.1 nm,标准曲线的铝浓度范围为0~50 mg·L-1,铝检出限、定量限和回收率分别为0.050 mg·L-1、0.168 mg·L-1和9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金属暴露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初探
    孙可望, 刘娣, 潘风山, 韦燕燕, 候丹迪, 杨肖娥
    2017, 29(8):  1353-135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17
    摘要 ( 709 )   HTML ( 1 )   PDF(788KB) ( 1508 )  
    收集2012-2014年浙江省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新发女性原发性乳腺癌病例96例(病例组),以所在医院同期住院的乳腺良性疾病女性3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ICP-MS检测血清和乳腺组织中重金属(镉、汞、砷、铬、铅)的含量。结果显示,病例组血清中镉、铬、砷和铅的检出水平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且组织样品中镉、铬、砷和铅的含量亦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中镉、铬、砷和铅的含量与乳腺癌发病发生存在关联,OR(比值比)值分别为12.364 (95%置信区间:3.405~44.889)、132(95%置信区间:14.257~1 222.1)、4.941(95%置信区间:1.521~16.047)和7.416(95%置信区间:0.326~9.980),表明环境中镉、铬、砷和铅的暴露与女性乳腺癌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域植被缓冲带分析及其生态评价
    林怡, 季昊巍
    2017, 29(8):  1358-136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18
    摘要 ( 537 )   HTML ( 2 )   PDF(2174KB) ( 1537 )  
    在现有流域缓冲带研究的基础上,以环巢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Landsat TM/E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首先对研究区的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取各汇水区的地形特征,然后对各汇水区进行缓冲区宽度设置分析,最后对环巢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评价。研究成果可为环巢湖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治理、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江西省南昌县为例
    张晗, 赵小敏, 匡丽花, 郭熙, 李伟峰, 欧阳真程, 黄聪, 汪晓燕, 叶英聪
    2017, 29(8):  1365-137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19
    摘要 ( 589 )   HTML ( 0 )   PDF(3359KB) ( 1787 )  
    为了掌握与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完善耕地保护新格局,基于加权平均法、集中度指数、分形维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以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试点县--南昌县为研究区,引入国家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为空间变量,以耕地图斑为空间单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从县级和乡镇级尺度上探讨耕地质量的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南昌县耕地质量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分布规律,耕地质量等指数Moran‘s I值表现为自然等指数>经济等指数>利用等指数。不同空间尺度下,耕地质量指数具有不同的空间关联度,自然等指数受空间尺度的影响最大,经济等指数其次,利用等指数最小。正相关HH型和LL型耕地以组团形式聚集分布,负相关HL型和LH型耕地则多以零星状分布。综合考虑南昌县耕地质量空间自相关类型,将耕地划分为常规监测区、综合监测区和重点监测区3个监测分区。研究结果可为区域耕地质量监测、主导限制型谱序、耕地保护与管理分区和空间优化布局等提供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系统工程
    基于主成分分析及LVQ神经网络的番茄种子品种识别
    赵学观, 王秀, 李翠玲, 高原源, 王松林, 冯青春
    2017, 29(8):  1375-138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20
    摘要 ( 654 )   HTML ( 0 )   PDF(2062KB) ( 1795 )  
    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优化(PCA)及竞争性神经网络(LVQ)的番茄种子品种识别方法,对番茄品种识别技术与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取了番茄种子的几何特征、纹理特征和7个不变矩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取了4个主成分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对黑迪、红迪、佳粉十八、金迪、丘比特5个品种进行了LVQ神经网络品种识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竞争层节点数目为20,训练次数为96时每粒种子识别的平均耗时最短,识别准确率最高,分别为0.2 s、90.5%,基于机器视觉的番茄种子品种识别与检测方法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EM和K-means混合聚类方法的植物叶片病害区域自动提取
    夏永泉, 王兵, 支俊, 黄海鹏, 孙静茹
    2017, 29(8):  1384-139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21
    摘要 ( 494 )   HTML ( 0 )   PDF(2461KB) ( 1594 )  
    针对植物病害区域如何准确提取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EM和K-means混合聚类的方法。该方法在目标与背景具有较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将叶片目标提取出来,并对较复杂背景也具有一定的甄别效果,优于其他经典方法。利用植物病害区域的褪绿特点,用K-means方法结合Lab颜色空间,利用Lab颜色空间颜色分布的均匀性,提取A分量作为参考分量,将病害区域从叶片目标中提取出来。通过Matlab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EM和K-means混合聚类方法的植物病害区域提取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发展
    基于生产侧企业品牌的农业六次产业化2.0战略探讨
    潘修扬, 刘悦, 柯福艳, 汤勇
    2017, 29(8):  1392-139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22
    摘要 ( 450 )   HTML ( 2 )   PDF(921KB) ( 1465 )  
    在既有农业六次产业化框架下,农业从业人员涉足跨产业经营时,面临营销开拓能力不济、加工能力不足等多重困境,难以有效提升农业及从业人员的市场地位,遑论促进涉农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而基于生产侧的农业企业品牌可以有效弥补既有农业六次产业化的上述缺陷。特此提出基于农业生产侧企业品牌的农业六次产业化2.0战略构想,由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导组建新型农业六次产业经营体,使之成为实施品牌创新、促进产业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主体,以促进中小农户参与、分享、延伸产业附加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户参与农地整治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甘肃省河西走廊区为例
    刘洋, 陈英, 张玉娇, 田丰
    2017, 29(8):  1398-140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23
    摘要 ( 521 )   HTML ( 0 )   PDF(1528KB) ( 1629 )  
    为深入研究农户参与农地整治项目的空间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河西走廊15个县(市、区)的农地整治项目进行实地调查走访,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测算农户参与的水平,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测评农户参与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差异,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农户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农地整治农户参与水平普遍较低,空间区域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2)河西走廊农户参与水平“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东部石羊河流域和西部疏勒河流域,“盲点区域”则处于中部黑河流域的肃州区、高台县、临泽县,总体呈现出空间地域上“两头高中间低”的“哑铃”结构;(3)空间误差回归分析表明,在考虑了空间地理效应之后,“农户耕地块数”“村领导对待整治项目态度”“农户对种植农产品市场预期”等因素对农户参与空间差异产生了更为显著的影响。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剖析农地整治中农户参与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内在机理,可为政府和国土部门制定差别化的农户参与激励政策以提升农地整治的绩效及农户有效参与度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农业学报》2013-2015年网络传播分析--以中国知网数据为例
    高峻, 袁醉敏, 张韵, 陈华平
    2017, 29(8):  1409-141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24
    摘要 ( 511 )   HTML ( 0 )   PDF(1024KB) ( 1622 )  
    以《浙江农业学报》为研究对象,对其2013-2015年间在中国知网平台上的网络传播情况,从网络总传播量、网络传播用户的地域分布、用户单位分布、传播内容的学科分布、访问频次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期刊发展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浙江农业学报》2013-2015年间在中国知网平台上的网络下载量和浏览量稳步提升。从传播用户的地域分布来看,遍及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深入亚洲28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传播范围不断拓展,海外影响力有所增强。用户单位主要集中在农业高等院校。传播内容的学科主要集中在园艺、植物保护、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及畜牧与动物医学。单篇文献下载频次和浏览频次以10~50次为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分子标记在我国番茄抗病育种的应用研究进展
    陈远松, 朱晓伟, 龚翔宇, 梅至诚, 祝彪
    2017, 29(8):  1415-142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8.25
    摘要 ( 707 )   HTML ( 4 )   PDF(2019KB) ( 1764 )  
    抗病育种是当前番茄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分子标记技术已成为番茄抗病育种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分子标记技术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表型选择的局限性,能极大地缩短育种周期,已广泛应用于番茄的辅助育种。文章基于献计量分析的方法,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中国番茄抗病育种应用上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常用几种分子标记的特点,概述了番茄主要病害抗病分子标记使用现状及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