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黄玲玲, 叶靖, 翟荣荣, 黄奇, 巫明明, 朱国富, 俞法明, 张小明, 韩金玲, 叶胜海. 水稻籼粳亚种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与杂种优势[J]. 浙江农业学报, 2025, 37(10): 2021-2031. |
| [2] |
杨海龙, 王晖, 雷锦超, 蔡金洋. 浙江省早籼稻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分析与评价[J].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34(8): 1571-1581. |
| [3] |
赵星凯, 石海春, 余学杰, 杨殊, 赵长云, 夏伟, 柯永培. 十三份玉米新自交系的育种潜势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12): 2119-2127. |
| [4] |
王晓敏, 赵宇飞, 袁东升, 刘珮君, 郑福顺, 胡新华, 付金军, 高艳明, 李建设. 三十三个番茄自交系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12): 2025-2035. |
| [5] |
房玉伟, 李荣德, 陈孝赏, 段敏, 刘守坎, 刘庆龙. 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审定和推广现状及对浙江省的启示[J].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30(2): 177-186. |
| [6] |
马国华, 徐秀如, 张宏化, 楼珏. 水稻温选恢复系产量相关性状配合力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29(5): 708-716. |
| [7] |
沈佳, 寿伟松, 张跃建. 甜瓜果实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29(2): 244-250. |
| [8] |
李洪涛,王军,张灿宏,迟铭,王多明,胡冰. 大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15, 27(2): 141-. |
| [9] |
谢留杰;潘晓飚;黄善军*. 6个晚粳不育系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分析[J]. , 2013, 25(6): 0-1176. |
| [10] |
曾宪平;何芳;吕建群;陈林. 2001—2010年四川省杂交水稻审定品种的分析[J]. , 2012, 24(3): 0-367. |
| [11] |
黄福灯;刘鑫;李春寿;程方民;*. 不同籼稻杂交组合籽粒植酸含量的配合力分析[J]. , 2010, 22(6): 711-715. |
| [12] |
周忠静;薛庆中*. 粳稻光敏型核不育系对日长敏感性的鉴定分析[J]. , 2009, 21(6): 0-578. |
| [13] |
陈业坚;张增勤;何道根;刘守平;何方印;舒庆尧. 转Bt基因杂交水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 2008, 20(1): 0-18. |
| [14] |
王玲平;胡天华;包崇来;胡海娇;戴丹丽;毛伟海. 白菜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的花器官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J]. , 2007, 19(6): 0-408. |
| [15] |
俞法明;金庆生;周丽泉;陈永萍;刘庆龙;严文潮. 137Cs-γ射线辐射对早籼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 2007, 19(5): 0-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