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董智超, 岳宁燕, 吕魏, 余晓燚, 郑凯文, 宋海星, 陈海飞. 高、低含油量油菜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氮利用效率对施氮量的响应差异[J]. 浙江农业学报, 2025, 37(5): 998-1008. |
| [2] |
马园, 郝陆瑶, 张艳妮, 李倩楠, 王瑞. 厚垣普可尼亚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与遗传体系构建[J]. 浙江农业学报, 2025, 37(4): 800-807. |
| [3] |
郎春秀, 刘仁虎, 郑滔, 王伏林, 石江华, 胡张华, 吴关庭. 化学诱变获得甘蓝型油菜矮秆突变新种质[J]. 浙江农业学报, 2023, 35(11): 2516-2524. |
| [4] |
龚伟杰, 刘洪, 黄萍, 王慧, 周倩. 番茄匍柄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体系构建[J].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34(2): 337-342. |
| [5] |
陈纪鹏, 刘小林, 李生强, 刘显军, 胡月清, 陈桃. 白菜型油菜黄芽白与甘蓝型油菜湘油15种间杂交及其杂种后代的遗传学特征[J].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33(7): 1170-1176. |
| [6] |
武秋颖, 张运峰, 张淑红, 高凤菊, 刘海英, 范永山. 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培育平菇与杏鲍菇优良新菌株[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8): 1397-1404. |
| [7] |
董汪洋,王郑隆,杨云乔,夏丽丽,王璐,张东旭,柯乐芹,肖建中*. 杏鲍菇的菌株筛选与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优化
[J]. 浙江农业学报, 2015, 27(5): 782-. |
| [8] |
张冬青,张尧锋,余华胜,林宝刚,华水金,丁厚栋. 高产高油优质油菜浙油50的选育及特征特性[J]. 浙江农业学报, 2015, 27(4): 521-. |
| [9] |
张丽,郭成金*. 松茸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优化及释放方式观察[J]. 浙江农业学报, 2014, 26(4): 941-. |
| [10] |
程爽;孙中永;黄吉祥;曹明富;赵坚义;* . 利用IF2群体定位油菜含油量和产量相关性状QTL[J]. , 2013, 25(2): 0-212. |
| [11] |
俞超;沈晓霞;王忠华;*;傅佳丽;郑霏. 浙贝母鳞茎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植株再生研究[J]. , 2011, 23(5): 0-913. |
| [12] |
徐飞;于元杰*. 白首乌的组织培养条件的优化[J]. , 2011, 23(5): 0-923. |
| [13] |
黄余磊;吕枷薪;蒋明;*;李温平;张徐俞;邹清成. 单叶铁线莲Clematis henryi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J]. , 2011, 23(4): 0-735. |
| [14] |
刘玉霞;汪义龙;丁瑜;陈飞;黄吉祥;倪西源;赵坚义;* . 油菜种子成熟度对千粒重和含油量性状的影响[J]. , 2011, 23(3): 0-469. |
| [15] |
杨坤;吴学龙;郎春秀;刘智宏;陈锦清;*. 甘蓝型油菜PEP转运子BnPPT1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和表达模式[J]. , 2011, 23(1):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