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民民, 黄莹, 李波, 徐艳, 张帅, 姚岭芸, 王政. 生物炭对小麦根际和根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33(3): 516-525. |
[2] |
孙筱君, 沈琦, 吴逸飞, 姚晓红, 李园成, 孙宏, 王新, 汤江武, 葛向阳. 氨氮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和初步应用[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9): 1683-1691. |
[3] |
刘均, 沈佳敏, 沈建良, 刘雅丽. 不同包装方式对货架期冷鲜鸡微生物菌相变化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7): 1274-1280. |
[4] |
林辉, 张锦, 原倩宇, 叶静, 孙万春, 虞轶俊, 俞巧钢, 马军伟. 棘孢木霉和超微粉腐殖质改善连作土壤微生态[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6): 1060-1069. |
[5] |
史传奇, 胡宝忠, 于少鹏, 孟博, 杨春雪, 刘嘉, 丁俊男. 不同处理条件下金鱼藻净水效果与微生物群落变化[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6): 1070-1081. |
[6] |
刘涛, 张翅鹏, 郝瑶玲, 邱丽娟, 黄臣臣. 硫酸盐对土壤铁矿物还原转化及砷释放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4): 678-684. |
[7] |
王保君, 程旺大, 陈贵, 沈亚强, 沈盟, 袁晔, 王蕾, 张红梅. 氮肥调控对浙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稻田土壤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2): 183-190. |
[8] |
李美霖, 陈宇眺, 洪晓富, 乔宇颖, 王青霞, 陈喜靖, 沈阿林, 喻曼. 不同氮肥管理方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2): 308-316. |
[9] |
李如意, 尹军峰, 邹纯. 红茶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12): 2291-2302. |
[10] |
曾学琴, 柳陈坚, 杨雪, 李晓然. 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奶牛乳房炎关联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9): 1437-1445. |
[11] |
董宇飞, 吕相漳, 张自坤, 贺洪军, 喻景权, 周艳虹. 不同栽培模式对辣椒根际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9): 1485-1492. |
[12] |
金磊, 王立志, 王之盛, 薛白, 彭全辉. 饲料磷真消化率不同的山羊空肠菌群结构差异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7): 1057-1065. |
[13] |
张春荣, 单凌燕, 郭钤, 许振岚, 何红梅, 吴珉, 赵学平. 异恶唑草酮在环境介质中的挥发、土壤吸附和水-沉积物系统降解特性[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6): 930-937. |
[14] |
王燕云, 赵龙杰, 郝春莉, 蔡尽忠. 生物有机肥对不同连作年限设施黄瓜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4): 631-638. |
[15] |
张博伟, 王海静, 宋茂勇, 谢慧君, 张建. 四溴双酚A对土壤无机氮转化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理初探[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4): 639-6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