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18, 30(2):  176-176. 
    摘要 ( 190 )   PDF(535KB) ( 10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科学
    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审定和推广现状及对浙江省的启示
    房玉伟, 李荣德, 陈孝赏, 段敏, 刘守坎, 刘庆龙
    2018, 30(2):  177-18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01
    摘要 ( 436 )   HTML ( 0 )   PDF(1396KB) ( 1398 )  
    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共有139个组合通过省级或者国家新品种审定,其中,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的26个,被农业部冠名“超级稻”的品种5个。根据农业部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1998—2015年共有76个两系早稻组合推广面积达到或超过0.67万hm2,累计推广753.1万hm2,其中湖南、湖北、江西3个省份累计推广697.4万hm2,占总面积的92.6%。种业公司是两系杂交早稻选育和推广最重要的力量,育成组合推广面积占总面积的41.6%,湖南省育种单位贡献最大,育成组合在湖南、江西、湖北等多个省份累计推广面积达588.7万hm2。介绍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审定和推广的现状,分析主要不育系贡献率及系谱关系,提出浙江省发展两系杂交早稻的优势和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穗光谱指数的水稻产量预测
    蒋琴素, 成琪璐, 徐礼根, 周启发
    2018, 30(2):  187-19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02
    摘要 ( 513 )   HTML ( 2147483647 )   PDF(686KB) ( 2885 )  
    为探索运用水稻穗光谱植被指数预测水稻产量的可行性,以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3个氮素水平,测定了3个时期水稻叶片和穗的高光谱反射(350~2 500 nm)和色素含量,并测定了水稻的产量构成组分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与典型的植物反射光谱相比,水稻穗的反射光谱具有“绿峰消失”的特征;与叶片光谱指数[归一化差值指数(normalized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光化学反射指数(photochemical reflectance index,PRI)]相比,穗光谱指数对叶绿素更敏感,而且能更准确地区分氮素水平。水稻叶片NDVI和PRI预测产量的均方根误差(RSME)分别为873.4~1 125.0、723.3~889.4 kg·hm-2,而穗NDVI和PRI预测产量的RSME分别为681.7~743.1、515.0~637.8 kg·hm-2,表明水稻穗光谱指数比叶片光谱指数更适合于水稻产量预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乌鳢(Channa argus)源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
    杨移斌, 宋怿, 杨秋红, 刘永涛, 杨先乐, 艾晓辉
    2018, 30(2):  194-20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03
    摘要 ( 626 )   HTML ( 1 )   PDF(2546KB) ( 1487 )  
    对患病乌鳢(Channa argu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乌鳢病害防控提供参考。从江西南昌某养殖场发病的乌鳢肝、肾、脾和溃烂肌肉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JX15,对JX15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并对JX15株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理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与gyrB[DNA促旋酶(gyrase)B亚基]基因序列分析表明,JX15株被鉴定为摩氏摩根菌。病理学和致病性试验显示,病鱼肝、肾、脾及溃烂皮肤肌肉等组织器官具有典型病理变化,人工感染的乌鳢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且从发病乌鳢体内分离到与菌株JX15一致的菌株,可以断定菌株JX15是本次乌鳢发病的病原菌,其LD50为3.4×105 cfu·g-1。JX15株对氟苯尼考、诺氟沙星及头孢噻肟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呋喃唑酮、氯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4种药物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苯唑西林及青霉素等11种药物耐药。本研究证明了江西南昌某养殖场的乌鳢溃烂病是由摩氏摩根菌感染所引起的,可选用氟苯尼考、头孢噻肟、新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6种药物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鲟海豚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后的病理损伤
    郑李平, 耿毅, 雷雪平, 余泽辉, 黄小丽, 陈德芳, 欧阳萍, 曹师琪, 韩锐
    2018, 30(2):  203-21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04
    摘要 ( 578 )   HTML ( 1 )   PDF(2053KB) ( 1386 )  
    2016年6月,四川彭州养殖鲟鱼流行一种以神经症状和出血为临床特征的传染病,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发病鲟鱼全身多组织器官都有明显的病理损伤,尤其是在肝、肾、心和脑表现为明显的变性、坏死、出血以及炎症细胞浸润。为明确其病因,从自然发病鱼的内脏进行病原菌分离,根据分离菌的形态、理化特性,结合16S rRNA系统发育分析和特异性PCR检测,将其鉴定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病原性。药敏结果显示,其对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强力霉素等抗菌药物高度敏感,但对四环素、新霉素不敏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齿苋-益生菌联用对热毒证小鼠腹泻的预防效果
    刘翠艳, 陈四玉, 孙桃桃, 尚莉莉, 杨明川, 杨孜生, 韩春杨
    2018, 30(2):  211-21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05
    摘要 ( 567 )   HTML ( 0 )   PDF(2210KB) ( 1398 )  
    为探讨中药马齿苋与益生菌联合应用对动物腹泻的预防作用,以马齿苋、益生菌为试验对象,将144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9组,包括不同剂量马齿苋(1.0、2.5、5.0 g·kg-1feed)组、不同剂量马齿苋(1.0、2.5、5.0 g·kg-1 feed)+益生菌组(2×106 cfu·g-1BW·d-1)、益生菌组(2×106 cfu·g-1BW·d-1)、模型组和空白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小鼠喂饲普通饲料,空白组不造模;其他各组小鼠或喂饲含药饲料或/和灌胃益生菌10 d后,采用灌服干姜水提液结合腹腔注射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的方法构建小鼠腹泻模型。攻菌后密切观察小鼠腹泻发生情况;试验结束时,采集小鼠血液进行生化检查,采集肠道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TNF-αIL-1βIL-6、IL-10、TGF-β1、IFN-γ等炎症因子表达检测。结果表明:(1)模型组小鼠在攻菌后24 h的腹泻率高达87.5%,高剂量马齿苋+益生菌组小鼠的腹泻率仅为12.5%;(2)模型组肠道组织中TNF-αIL-1βIL-10、IL-6、TGF-β1、IFN-γ mRNA表达量较空白组均显著升高(P<0.05),而高剂量马齿苋+益生菌组上述炎症因子的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3)模型组小鼠小肠绒毛断裂、部分坏死脱落,肠腺变形明显,而高剂量马齿苋+益生菌组小鼠肠绒毛基本完整、肠道组织结构趋于正常;(4)模型组小鼠血清中Cl-含量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Ca2+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而高剂量马齿苋+益生菌组小鼠血清中Cl-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Ca2+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可见,高剂量马齿苋与益生菌联用能有效预防造模小鼠腹泻的发生,其机制是,通过下调肠道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肠道炎症反应,调节血液Cl-、Ca2+含量恢复其电解质平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猪代尔塔冠状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S基因分子特征分析
    单颖, 许伟成, 施杏芬, 刘子琦, 陈聪, 罗浩, 刘亚杰, 方维焕, 李肖梁
    2018, 30(2):  220-22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06
    摘要 ( 542 )   HTML ( 4 )   PDF(1115KB) ( 1486 )  
    猪代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是一个新发现的致病性猪肠道冠状病毒,目前在中国部分省份养殖场的腹泻病猪中已检测到,并已证实在中国流行。本研究旨在探明PDCoV在浙江省的流行现状和分子演化特征。结果显示,建立的PDCoV一步法TaqMan探针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特异,检测灵敏度可达3.94×102拷贝·μL-1,扩增效率为108%,R2值为0.997,标准曲线方程为Y=-3.156X+1.826。2013年4月—2016年12月收集的258份仔猪临床腹泻样本中没有检测到,但在2017年1—4月检测阳性率达到50%(12/24)。获得的7个临床分离株的S基因与参考株相比,其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98%~100%和99.99%~100%;与最初在香港分离到的毒株和美国流行株相比,存在3个碱基缺失和一定数量的突变。以S蛋白进行分子演化分析,发现7株临床分离株均在代尔塔冠状病毒属进化分支上,且与中国分离到的其他PDCoV毒株在进化关系上较近,与美国、泰国等地分离到的PDCoV在进化关系上较远,提示PDCoV的流行株分布有一定的地域性。研究结果提供了浙江省地区PDCoV临床分离株的基因特性,为防控PDCoV引起的仔猪腹泻、加快流行株疫苗的开发提供了数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醋酸钠及复配4种矿物质对草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侯立娟, 林金盛, 刘少华, 李瑞祥, 马林, 蒋宁, 曲绍轩, 李辉平
    2018, 30(2):  228-23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07
    摘要 ( 590 )   HTML ( 2 )   PDF(1117KB) ( 1624 )  
    通过测定菌丝DNA含量,检测不同浓度梯度醋酸钠对草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醋酸钠浓度的升高,菌丝生物量呈线性增加,当达到0.7 g·L-1时,生物量达到一个高峰值,DNA的含量为468.9±4.10 μg·g-1,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随着醋酸钠浓度继续增加到0.9 g·L-1和1.1 g·L-1时,生物量则呈减少的趋势,但均比对照的生物量高,说明适宜的醋酸钠浓度能极显著地增加草菇菌丝生物量。在筛选出最佳醋酸钠浓度(0.7 g·L-1)的基础上,进一步复配Cu、Zn、K、Mn元素,以醋酸钠为对照,比较复配微量元素及同一微量元素不同浓度对草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矿物质K和Cu元素效果较好,各浓度均能使菌丝生物量有所增加,其中添加8 g·L-1 KH2PO4处理的菌丝生物量比对照的高84.32%(P<0.05);添加0.04 g·L-1 CuSO4处理的菌丝生物量比对照高73.19%,达到5%显著水平;ZnSO4添加量为0.25 g·L-1和0.20 g·L-1两处理的菌丝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2.69%和20.34%;添加0.35 g·L-1 MnSO4处理的菌丝生物量比对照提高25.23%以上。Zn和Mn元素的各浓度处理与对照的菌丝体生物量无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石榴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王庆军, 马丽, 郝兆祥, 罗华, 毕润霞, 赵丽娜, 侯乐峰
    2018, 30(2):  236-24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08
    摘要 ( 518 )   HTML ( 0 )   PDF(869KB) ( 1478 )  
    为了解观赏石榴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对35个观赏石榴品种利用ISSR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筛选出多态性高的8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68个DNA位点,其中多态性DNA位点有158个,多态性位点比率(PPB)为94.05%。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940 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678 5,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79 9,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53 0。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介于0.416 7~0.922 6,表明观赏石榴品种间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UPGMA法构建分子树状图,以遗传相似性系数(GS)0.668为阈值,将35个观赏石榴品种分为6个类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潮汐灌溉在番茄育苗上的应用研究
    朱隆静, 陈先知, 周友和, 苏世闻, 王克磊, 徐坚
    2018, 30(2):  242-24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09
    摘要 ( 505 )   HTML ( 1 )   PDF(574KB) ( 1727 )  
    为了筛选番茄潮汐灌溉育苗技术适宜参数,以瓯秀201为试材,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潮汐灌溉和顶部洒水灌溉2种方式下的番茄生长发育变化和灌溉指标。结果表明,与顶部洒水灌溉方式相比,潮汐灌溉可节水34.1%~77.0%。在试验所设的3个处理因素中,对番茄植株地上部生长及耗水量起主要作用的是灌溉高度,对番茄地下部生长起主要作用的是浸盘时间,而对番茄植株的光合生理起主要影响的是灌溉频率。综合来看,灌水高度2.0 cm,浸盘时间1.5 h,灌溉频率为每3 d一次的组合可以作为番茄潮汐灌溉育苗技术的适宜参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UV-B辐射增强和氮沉降对不同种源地乌桕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郑翔, 江亮波, 邓邦良, 刘倩, 刘喜帅, 郑利亚, 郭晓敏, 刘苑秋, 张令
    2018, 30(2):  248-25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10
    摘要 ( 462 )   HTML ( 1 )   PDF(1396KB) ( 1524 )  
    以来源于入侵地美国和中国本地的乌桕(Triadica sebifera)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UV-B辐射增强、氮沉降加剧,研究两者对不同种源地乌桕种群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和氮沉降在乌桕株高方面存在显著交互作用,UV-B辐射和种源在Fv/Fm方面存在显著交互作用;UV-B辐射显著增加乌桕SPAD;氮沉降显著增加乌桕SPAD,降低Y(Ⅱ)、ETRmax;氮沉降能减缓UV-B辐射对乌桕株高生长的胁迫作用;来源于入侵地美国的乌桕种群相比于中国本地乌桕种群,具有较高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和株高生长速度,较低的SPAD,并对UV-B辐射胁迫更敏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山核桃蒲壳配方基质对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邵泱峰, 马燕萍, 应学兵, 徐健, 李松昊, 何勇
    2018, 30(2):  255-26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11
    摘要 ( 604 )   HTML ( 0 )   PDF(980KB) ( 1695 )  
    以栽培土为对照,以腐熟山核桃蒲壳为主要原料之一,研究了2个配方基质对设施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个配方分别为腐熟牛粪-山核桃蒲壳(体积比为7:3)和腐熟牛粪-山核桃蒲壳-谷壳(体积比为7:2:1)。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个配方基质的容重和EC值显著降低,孔隙度、pH值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基质栽培显著提高了番茄产量和品质,其中腐熟牛粪-山核桃蒲壳配方产量达到22.88 kg·m-2,比对照提高了35.9%,果实可溶性糖、Vc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2.1%、23.6%和122.1%。腐熟牛粪-谷壳-山核桃蒲壳配方产量达到21.86 kg·m-2,增产29.9%,果实番茄红素含量提高了18.8%。因此,2个山核桃蒲壳基质配方均可以作为设施番茄栽培基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QuEChERS-LC-MS/MS测定芹菜中吡虫啉和唑螨酯
    刘英, 李韵之, 陈列忠, 王彦华, 许振岚, 蒋金花, 汤涛, 陈文学, 王强, 张昌朋
    2018, 30(2):  261-26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12
    摘要 ( 495 )   HTML ( 1 )   PDF(1175KB) ( 1586 )  
    为建立芹菜根、茎、叶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的QuEChERS-LC-MS/MS分析方法,采用QuEChERS方法对样品进行提取和净化,通过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LC-MS/MS)测定样品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05~1.00 mg·kg-1时,吡虫啉在芹菜根、茎、叶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7.15%~103.48%,RSDs为1.40%~9.97%;唑螨酯在芹菜根、茎、叶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7.35%~100.42%,RSDs为2.01%~6.95%。吡虫啉、唑螨酯的检出限(LODs)分别是0.120、0.015 μg·kg-1;吡虫啉在芹菜根、茎、叶的定量限(LOQs)分别为1.65、0.87、1.08 μg·kg-1;唑螨酯在芹菜根、茎、叶的LOQs分别是1.24、0.75、0.78 μg·kg-1。该方法操作简单,回收率、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适合实验室大量样品的检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玉米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萨如拉, 杨恒山, 高聚林, 范富, 张瑞富, 刘晶, 吴帅
    2018, 30(2):  268-27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13
    摘要 ( 642 )   HTML ( 2 )   PDF(684KB) ( 1690 )  
    为探讨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秸秆还田适宜模式,于2016年在连作玉米田设深翻秸秆还田(DR)、旋耕秸秆还田(RR)、深翻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DR+D)和旋耕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RR+D)4个处理,以旋耕不还田(CK)为对照,研究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速效养分、土壤酶活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R+D和RR分别较CK增产24.56%和28.00%,DR和DR+D产量与CK无显著差异。RR+D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表层(0~1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幅94.56%),其他处理表层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各秸秆还田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不同土层土壤酶的活性。综合来看,该地区以旋耕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模式的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控释氮肥用量对环渤海潮土区棉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刘全凤, 刘永震, 曹金锋, 杨振立, 翟玉柱, 赖德强, 孙一, 刘贞贞
    2018, 30(2):  275-27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14
    摘要 ( 564 )   HTML ( 0 )   PDF(571KB) ( 1502 )  
    以常规施肥方法为对照(CK),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控释氮肥对棉株主茎功能叶叶绿素含量、氮素在棉株地上部的累积分配、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棉花纤维品质、氮肥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条件下,施用控施氮肥处理的籽棉、皮棉产量显著(P<0.05)高于CK,且氮肥利用率、贡献率、农学效率亦显著(P<0.05)高于CK。这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控释氮肥能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施用常规氮素投入水平80%的控释氮肥即可实现与CK同样的产量,这一用量水平可作为环渤海潮土区棉花施用控释氮肥的参考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科学
    不同方法提取海洋硅藻粗多糖的比较
    陈利华, 王欣, 成家杨
    2018, 30(2):  280-28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15
    摘要 ( 450 )   HTML ( 1 )   PDF(2299KB) ( 1455 )  
    采用不同提取方法(水提法、酸提法、碱提法、超声辅助法、冻融辅助法等)从室外培养的海洋硅藻生物质中提取粗多糖。通过比较不同方法下的粗多糖提取率、多糖总糖、蛋白质及硫酸基含量筛选较优的方法。试验结果显示,水提法的粗多糖提取率最低,浓碱法粗多糖提取率最高。物理法(超声、冻融结合高温法)提取的粗多糖中总糖含量总体比化学试剂法(酸碱法)高,以冻融+90 ℃最高,稀酸法最低;硫酸基含量则以稀酸法最高,浓碱法最低。综合单位质量海洋硅藻生物质粗多糖提取率与单位质量粗多糖组成的结果可知,单位质量硅藻生物质提取的总糖量大小为:浓碱+冻融法>浓碱+冻融+90 ℃法>浓碱法>稀酸法>超声+冻融+90 ℃>稀碱法>超声+冻融>冻融+90 ℃;硫酸基质量以浓碱+冻融法最高,稀碱法最低。这些结果表明,利用浓碱+冻融法可从海洋硅藻中提取出较多多糖并使硫酸基处于较高水平,利于硅藻多糖后续的纯化与利用。进一步利用浓碱+冻融法提取4种海洋硅藻(角毛藻、菱形藻、茧形藻、海链藻)粗多糖,结果表明,单位质量生物质提取的粗多糖总糖含量以茧形藻最高(约24%),海链藻最低(约5%);硫酸基含量则以角毛藻最高(5.05%),茧形藻最低(0.5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胶体金法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喹诺酮类药物
    柳爱春, 刘超, 张乐, 童朝明, 李锋, 赵芸
    2018, 30(2):  290-29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16
    摘要 ( 491 )   HTML ( 1 )   PDF(1159KB) ( 1558 )  
    利用QH12杂交瘤细胞株生产抗体,研制高灵敏度的免疫胶体金试剂条,其对洛美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2.0、2.5、2.5、5.0 ng·mL-1。通过样品预处理方法优化,建立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方法(GICT)。将其与HPLC法进行比较,并用LC-MS/MS法验证效果。结果表明,GICT灵敏度高于HPLC法,检测结果与LC-MS/MS法较一致,单个样品检测耗时25 min。综合比较分析,GICT宜作为水产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快速筛查检测方法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PLC结合响应面法优化柳叶蜡梅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温慧萍, 肖建中, 雷伟敏, 纪佳娜
    2018, 30(2):  298-30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17
    摘要 ( 539 )   HTML ( 0 )   PDF(2641KB) ( 1643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柳叶蜡梅中黄酮类成分芦丁、槲皮素、山奈酚的含量,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柳叶蜡梅黄酮类成分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滤纸片法对优化提取的柳叶蜡梅黄酮成分进行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黄酮含量的因素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0 ℃,料液比1:15,乙醇浓度79.0%,提取时间1.7 h;柳叶蜡梅中黄酮类成分为芦丁0.861 mg·g-1,槲皮素0.504 mg·g-1,山奈酚0.492 mg·g-1,总提取量为1.857 mg·g-1,与预测值的偏差为1.50%。优化提取的总黄酮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对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21、11.18 mm。可见,响应面优化柳叶蜡梅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可行,提取的总黄酮具较好的抑菌效果,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橘渣为原料间歇振荡法生产细菌纤维素
    杨颖, 唐伟敏, 邢建荣, 郑美瑜, 陆胜民
    2018, 30(2):  307-31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18
    摘要 ( 569 )   HTML ( 0 )   PDF(879KB) ( 1472 )  
    以筛选于腐败柑橘表面的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高产菌——中间葡糖酸醋杆菌CIs26为发酵菌株,以间歇振荡法为培养方式,研究橘渣预处理工艺、碳源、氮源和增效因子等营养条件对BC产量的影响。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橘渣与水混合比例1:6,添加0.3 g·L-1果胶酶和0.1 g·L-1纤维素酶,45 ℃酶解2 h。以滤液代替去离子水复配培养基,以蔗糖(70 g·L-1)为碳源、硫酸铵(3 g·L-1)为氮源、酵母粉(7 g·L-1)为生长因子、乳酸(1 g·L-1)与磷酸氢二钠(2 g·L-1)为增效因子,在此条件下,BC产量达10.26 g·L-1。说明橘渣经适当预处理与复配后,能够作为CIs26菌株间歇振荡法生产BC的优良培养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
    付珍珍, 曾月, 李增威, 何利, 周康, 刘书亮, 邹立扣, 敖晓琳, 陈姝娟
    2018, 30(2):  314-32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19
    摘要 ( 525 )   HTML ( 2 )   PDF(1274KB) ( 1532 )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四环素类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其为填料制备固相萃取柱,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具体地,以盐酸强力霉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在丙酮-乙腈混合溶液中制备具有特异性吸附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其吸附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能力,并将其作为填料制备固相萃取柱,用于牛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检测。结果显示,四环素类抗生素在0.05~10.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加标回收率为79.4%~86.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8%,准确性较好。四环素和土霉素的检出限为0.02 μg·mL-1,金霉素的检出限为0.05 μg·mL-1,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识别能力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柑橘罐头贮藏中色泽变化及其动力学研究
    周锦云, 王春苗, 张俊
    2018, 30(2):  323-32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20
    摘要 ( 535 )   HTML ( 0 )   PDF(897KB) ( 1667 )  
    将柑橘罐头置于不同温度下保藏,对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氨基酸态氮、还原糖、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进行分析,研究5-HMF和褐变指数的相关性,并对引起褐变的主要物质,以及总色差、褐变指数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对柑橘罐头色泽具有显著(P<0.05)影响。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褐变指数、总色差和5-HMF含量呈上升趋势,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氨基酸态氮含量,以及L*a*值随时间逐渐降低。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在贮藏期间的含量变化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而色差和褐变指数的变化符合复合动力学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系统工程
    近红外光谱定量和定性分析技术在鲜食葡萄果实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章林忠, 蔡雪珍, 方从兵
    2018, 30(2):  330-33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21
    摘要 ( 482 )   HTML ( 2 )   PDF(1546KB) ( 1446 )  
    选取10种不同鲜食葡萄品种、3个不同成熟期和1种病害的果实共计188个葡萄果实样品,并采集果实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建立了以葡萄果实的总酚、总糖、果糖、蔗糖和可溶性固形物为指标的偏最小二乘(PLS)定量分析模型,模型的可信度较高,除少数指标的相关系数在0.77~0.89,其余指标均在0.90以上,均方根误差在0.022~1.410。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谱区为4 119.20~9 881.46 cm-1的光谱建立了区分葡萄果实品种、成熟度和是否受病害的判别分析(DA)模型,模型的正识率依次为92.11%、88.89%和96.15%。研究表明,近红外检测技术可用于鲜食葡萄果实的5个主要内含物的定量分析以及果实品种、果实成熟度和有病虫害的二次果进行的定性识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玉米田叶面积指数反演
    黄楚荻, 鲁蕾, 刘勇, 刘巨峰
    2018, 30(2):  339-34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22
    摘要 ( 513 )   HTML ( 1 )   PDF(3101KB) ( 1454 )  
    根据玉米田样地生物物理参量的野外实测数据,对PROSAIL模型输入参数的取值范围进行率定。通过PROSAIL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不同的输入参数设置方案,模拟不同的叶面积指数、叶倾角、叶绿素含量对应的玉米冠层反射率,建立叶面积指数的缨帽三角分布模式,从而获得玉米田红光-近红外波段反射率-LAI查找表,选取宁夏中卫市WV-3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玉米种植区域LAI进行反演。通过与实测数据比较,分析了PROSAIL模型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农作物LAI反演方面的适用性,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反演农作物LAI提供了方法参考。结果表明,PROSAIL模型输入参数的范围率定与不同设置方案的确定是有必要的,并且运用该查找表从WV-3影像反演的LAI与实测数据较一致,查找表均方根误差为0.47,LAI反演均方根误差为0.24。研究表明,该方法在利用WV-3遥感影像进行玉米田LAI反演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能够进行准确有效的大面积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非结构蛋白2研究进展
    赵军, 徐志文, 朱玲
    2018, 30(2):  350-35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2.23
    摘要 ( 489 )   HTML ( 0 )   PDF(701KB) ( 1354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PRRS病毒(PRRSV)引起的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困难、病毒血症为典型症状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给世界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深入研究PRRSV的相关致病机制可为该病防控奠定理论依据。在对PRRSV的研究中,非结构蛋白2(non-structural protein 2, Nsp2)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文章综述了Nsp2与遗传变异、病毒致病性、病毒复制、免疫调控和重组疫苗与分子标签等相关的研究进展。Nsp2基因序列在对疫苗毒株的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