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贵, 陈梅, 张红梅, 王士磊, 施卫明, 程旺大. 籼粳杂交稻与常规粳稻产量、干物质氮素累积转运及氮素利用差异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30(12): 1992-2000. |
[2] |
李兰兰, 朱德泉, 张顺, 文世昌, 蒋锐, 武立权. 滑片型孔轮式水稻精量穴直播排种器设计与试验[J].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30(12): 2153-2160. |
[3] |
马国华, 徐秀如, 张宏化, 楼珏. 水稻温选恢复系产量相关性状配合力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29(5): 708-716. |
[4] |
熊玮1,朱德泉1,2,*,朱德文3,武立权2,汪超贤1,吴作龙4. 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同栽插秧机设计与试验[J]. 浙江农业学报, 2016, 28(4): 699-. |
[5] |
胡伟民1,王齐天1,曹栋栋2,阮关海2,朱丽伟1,关亚静1,谢潜程1,胡晋1,*. 不同脱水剂对杂交水稻制种种子成熟脱水和质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5, 27(6): 901-. |
[6] |
曹栋栋1,2,阮晓丽2,詹艳2,石瑛琪2. 杂交水稻种子不同活力测定方法与其田间成苗率的相关性[J]. 浙江农业学报, 2014, 26(5): 1145-. |
[7] |
郭连安,胡运高*,杨国涛,王蕾. 不同杂交水稻品种根系生理特性差异
[J]. 浙江农业学报, 2014, 26(5): 1171-. |
[8] |
周小军;徐红星;郑许松;杨亚军;陈礼威;何锦豪;吕仲贤;*. 氮肥施用量对杂交稻田白背飞虱和蜘蛛种群数量的影响[J]. , 2012, 24(5): 0-869. |
[9] |
曾宪平;何芳;吕建群;陈林. 2001—2010年四川省杂交水稻审定品种的分析[J]. , 2012, 24(3): 0-367. |
[10] |
张玲;杨国涛;谢崇华;胡运高;唐运来;陈永军;唐力琼. Cu对杂交水稻‘B优827’耐旱性的影响[J]. , 2012, 24(3): 0-377. |
[11] |
刘蓉;杨国涛;谢崇华*;胡运高;席向阳. 不同胞质类型水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 , 2011, 23(4): 0-679. |
[12] |
于海富;陈晓阳. 早熟强优势籼稻恢复系恢92的选育及配组应用研究[J]. , 2006, 18(1): 0-23. |
[13] |
徐秀如;张宏化;马国华. 强优势恢复系温恢845的选育与应用研究[J]. , 2004, 16(4): 0-194. |
[14] |
张利华;王建军;李旭晨;王林友.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 2003, 15(1): 0-7. |
[15] |
何立斌;曹立勇;钱前;程式华. 稻壳颜色标记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应用初探[J]. , 2001, 13(06): 0-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