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辉, 车旭升, 吕剑, 缑兆辉, 秦启杰, 罗建, 张国斌. 灌水量与氮素形态对西兰花生产和氮代谢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33(2): 308-315. |
[2] |
陈贵, 鲁晨妮, 石艳平, 倪雄伟, 程旺大, 张红梅, 王保君, 张丽萍, 孙达. 不同缓控释肥搭配脲铵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33(1): 122-130. |
[3] |
孟秋峰, 胡美华, 王洁, 任锡亮, 高天一, 陈建明. 浙江省芥菜研究进展[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9): 1732-1740. |
[4] |
胡巧莲, 杨君, 邵劲松, 周鹏全, 郭佳瑞, 侯满平. 田园综合体建设初期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以鲁家村为例[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8): 1485-1492. |
[5] |
黄锦东. 福建省粮食生产的耕地利用效应时空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5): 923-930. |
[6] |
简兴, 翟晓钰, 王喻, 蔡阳阳.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湿地土壤总有机碳与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3): 475-482. |
[7] |
王塑天, 孟繁明, 胡斌, 辛海云, 李宝红, 杜宗亮, 李剑豪. 藏猪在亚热带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及其杂交利用效果[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11): 1963-1969. |
[8] |
万志前, 张媛. 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的缘起、困境与因应[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11): 2067-2076. |
[9] |
房玉伟, 张伟, 陈佑源, 侯凡, 徐林峰, 唐昌华, 李荣德. 2001—2017年我国优质杂交稻推广应用现状[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1): 1-14. |
[10] |
吴昊玥, 黄瀚蛟, 何艳秋, 陈文宽. 净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耕地利用效率评价及空间关联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9): 1563-1574. |
[11] |
连玉珍, 刘合满, 曹丽花, 韩晓浩, 马和平. 西藏林芝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8): 1353-1360. |
[12] |
潘俊峰, 钟旭华, 黄农荣, 刘彦卓, 田卡, 梁开明, 彭碧琳, 傅友强, 胡香玉. 不同栽培模式对华南双季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6): 857-868. |
[13] |
邱乐丰, 虞舟鲁. 1979—2020年杭州市富阳区土地利用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2): 291-296. |
[14] |
马鹏, 杨志远, 李郁, 林郸, 孙永健, 马均. 轮作体系下麦/油减量施氮与水稻氮肥运筹对作物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11): 1769-1778. |
[15] |
赵云翔, 阳文攀, 高宁, 彭兴, 张从林, 陈瑶生, 刘小红. 大白母猪利用年限与初产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11): 1812-1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