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杨海龙, 王晖, 雷锦超, 蔡金洋. 浙江省早籼稻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分析与评价[J].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34(8): 1571-1581. |
| [2] |
闫宁, 张晗, 董宏图, 康凯, 罗斌. 基于透射光和反射光图像同位分割的小麦品种识别方法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34(3): 590-598. |
| [3] |
彭波, 孙艳芳, 庞瑞华, 李慧龙, 宋晓华, 袁红雨, 张斯荷, 周棋赢, 李琪瑞, 李丹, 宋世枝. 不同粳稻品种的垩白性状研究及其胚乳结构观察[J]. 浙江农业学报, 2016, 28(11): 1803-1811. |
| [4] |
李道品1,2, 朱世杨1, 张永鑫1, 郑伟1, 洪德林2,*. 早籼稻珍汕97B改良新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14, 26(4): 845-. |
| [5] |
黄福灯;刘鑫;李春寿;程方民;*. 不同籼稻杂交组合籽粒植酸含量的配合力分析[J]. , 2010, 22(6): 711-715. |
| [6] |
王丽芳;黄建;林霞*. 秋水仙素离体诱导金线莲多倍体的研究[J]. , 2010, 22(6): 760-763. |
| [7] |
俞法明;金庆生;周丽泉;陈永萍;刘庆龙;严文潮. 137Cs-γ射线辐射对早籼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 2007, 19(5): 0-333. |
| [8] |
吴伟;程旺大;徐建良. 灌浆成熟期光照强度对早籼稻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J]. , 2006, 18(3): 0-145. |
| [9] |
郎春秀;吴关庭;胡张华;陈笑芸;王伏林;金卫;陈锦清;夏英武 . 高羊茅成熟种子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Ⅰ.多种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J]. , 2005, 17(4): 0-186. |
| [10] |
肖浩永;裘尧军;杨宁;徐松乔 . 穗芽克防除连晚直播稻及抛栽中籼稻萌发的研究[J]. , 2004, 16(3): 0-142. |
| [11] |
石春海;孙国昌;吴建国;毛雪琴;申宗坦. 近40年来浙江省早稻推广品种的性状分析[J]. , 2001, 13(06): 0-356. |
| [12] |
陈能;李太贵;罗玉坤. 早籼稻胚乳充实过程中温度变化对垩白形成的影响[J]. , 2001, 13(02): 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