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钢, 赵霞.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治理成效、风险隐患与应对策略[J].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36(11): 2647-2656. |
| [2] |
罗海平, 潘柳欣, 胡学英, 刘祖光. 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变化的粮食与生态效应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23, 35(1): 226-237. |
| [3] |
崔宁波, 生世玉. 粮食安全视角下的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补偿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33(9): 1759-1769. |
| [4] |
张青青, 梁晶, 伍海兵, 郑思俊, 黄军华.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以上海三林楔形绿地为例[J].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33(6): 1062-1068. |
| [5] |
罗海平, 何志文, 李卓雅. 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的2008—2018年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产效应[J].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33(11): 2195-2204. |
| [6] |
胡巧莲, 杨君, 邵劲松, 周鹏全, 郭佳瑞, 侯满平. 田园综合体建设初期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以鲁家村为例[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8): 1485-1492. |
| [7] |
罗海平, 周静逸, 何志文. 基于县域尺度的粮食主产区耕地压力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子实证研究与预警[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8): 1493-1506. |
| [8] |
李子琳, 韩逸, 郭熙, 国佳欣, 林雯璐.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安市耕地产能影响因素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5): 866-877. |
| [9] |
黄锦东. 福建省粮食生产的耕地利用效应时空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5): 923-930. |
| [10] |
简兴, 翟晓钰, 王喻, 蔡阳阳.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湿地土壤总有机碳与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3): 475-482. |
| [11] |
罗海平, 潘柳欣, 余兆鹏. 基于粮食安全贡献度的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供求格局演变[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11): 2077-2087. |
| [12] |
连玉珍, 刘合满, 曹丽花, 韩晓浩, 马和平. 西藏林芝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8): 1353-1360. |
| [13] |
邱乐丰, 虞舟鲁. 1979—2020年杭州市富阳区土地利用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2): 291-296. |
| [14] |
王渊, 郝韵, 吕军. 山丘河谷平原潜水氮素浓度变化及其与土地利用的相关性[J].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30(11): 1925-1932. |
| [15] |
虞舟鲁, 邱乐丰, 林霖.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农业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29(5): 806-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