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作物科学
    利用CRISPR/Cas9技术靶向编辑水稻基因
    原文霞, 王栩鸣, 李冬月, 周洁, 严成其, 陈剑平
    2017, 29(5):  685-69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01
    摘要 ( 992 )   HTML ( 58 )   PDF(1506KB) ( 2026 )  
    以现有水稻CRISPR/Cas9载体系统为起点,优化改造了相应的载体及其构建方法,实现了两步法构建基因敲除载体。利用新的载体和方法,针对水稻日本晴(Oryza sativa L.spp. Japonica cv. Nipponbare)D3基因的3个靶向位点分别构建了相应的CRISPR/Cas9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成功获得一系列转基因植株。T0代转基因植株靶位点测序结果显示,靶位点DDRC1包括5种突变类型,植株的突变率为35.48%;靶位点DDRC2包括5种突变类型,植株的突变率为25.00%;靶位点DDRC3包括1种突变类型,植株的突变率为20.00%。利用T1代纯合突变植株,进一步研究了所得纯合突变体的株高、分蘖数表型与CRISPR/Cas9编辑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探讨了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编辑效率、位置效应和突变类型等特点,为进一步利用CRISPR/Cas9系统发展具有不同农艺性状的水稻种质材料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基因油菜Ms8质粒分子的制备
    余笑波, 沙跃兵, 张江东, 赵雷, 陈怡, 隋志伟
    2017, 29(5):  694-70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02
    摘要 ( 613 )   HTML ( 0 )   PDF(1326KB) ( 1760 )  
    随着转基因产品的大规模商业化和我国大规模进口油菜籽,有效管控存在的风险显得非常必要和有意义,试验研究了质粒标准分子pMs8的研制过程,包括质粒分子的构建、纯度分析、特异性检测、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察、定值。结果表明,该质粒分子标准物质的内源基因和外源基因的均匀性良好,没有扩增出所选的其他特异性基因,短期稳定性在14 d(处理温度大于25 ℃)发生显著变化,长期稳定性大于6个月,两种方法对外源基因拷贝数的定值结果相近,因此,pMs8是有准确量值的质粒标准分子。可替代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可替代基因组作为转基因油菜Ms8定量的阳性标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育苗基质对油橄榄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朱申龙, 王伟龙, 郁晓敏, 金杭霞, 傅玉楼, 邱岳恒
    2017, 29(5):  701-70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03
    摘要 ( 517 )   HTML ( 1 )   PDF(750KB) ( 1794 )  
    比较了5种不同基质对油橄榄容器苗移栽成活率、新根数、苗高、基径、根长、新梢数、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鲜质量和质量指数等10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园土和椰糠体积比3∶1混合而成的复合基质,油橄榄容器苗移栽成活率较高,幼苗梢、根、叶生长俱佳,质量指数优于其他处理,是1年生油橄榄容器育苗的理想基质;而纯椰糠基质酸性强,不利幼苗生长,不宜作为油橄榄容器育苗基质单独使用。在园土和椰糠体积比3∶1的复合基质中,1年生大棚油橄榄容器苗苗高可达76.2 cm,基径6.25 mm、新梢5.27个,基本符合壮苗标准。并且,苗高的生长存在“两快两慢”过程,春、秋两季快,夏、冬两季慢;基径增粗在整个生长期相对平缓,表现出前、后期较快,中期相对较慢的特点,在入秋后,当苗高达到一定高度时,新梢开始加快抽发速度。此外,该文章还探讨了油橄榄容器苗相关质量评价指标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温选恢复系产量相关性状配合力分析
    马国华, 徐秀如, 张宏化, 楼珏
    2017, 29(5):  708-71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04
    摘要 ( 897 )   HTML ( 1 )   PDF(792KB) ( 1710 )  
    以7个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为母本,温恢365、温恢845等5个恢复系为父本,按照North Carollina Ⅱ(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35个F1组合,在固定模型下分析亲本7个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温恢365是配制强优势F1组合较理想的恢复系,R117和温恢845是值得利用的亲本恢复系材料;新露A×R845是35个组合中单株产量最高的组合。在随机模型下,分析了用不育系和恢复系所配组合F1产量性状变异的遗传基础,发现单株有效穗数的遗传变异主要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起作用,单株产量、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穗长和株高6个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株高和千粒重的狭义遗传率较高(80%左右);穗长、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的狭义遗传率中等(50%左右);单株有效穗数和单株籽粒产量狭义遗传率低(8%左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麦秸还田量和还田方式对砂姜黑土地玉米播种出苗质量及光合的影响
    郭静, 周可金
    2017, 29(5):  717-72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05
    摘要 ( 993 )   HTML ( 0 )   PDF(758KB) ( 1773 )  
    为确定适宜的麦秸还田量和还田方式,提高砂姜黑土地小麦秸秆还田效果,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2/3秸秆量免耕覆盖(处理1)、2/3秸秆量旋耕(处理2)、2/3秸秆量深耕(处理3)、全量秸秆免耕覆盖(处理4)、全量秸秆旋耕(处理5)和全量秸秆深耕(处理6)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播种出苗质量及光合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3的出苗数、播种深度及其整齐度、幼苗株高及其整齐度最高,玉米中后期叶面积系数、棒三叶叶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等均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处理。统计分析表明,在砂姜黑土地,2/3秸秆量下播种玉米的出苗质量和光合指标优于全量还田,同等秸秆量还田条件下,深耕的高于旋耕和免耕覆盖。总体来看,以2/3秸秆量深耕处理还田效果最好,值得在生产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性成熟前猪睾丸组织中印记基因DNA甲基化状态分析
    陈曦, 杨芳, 李捷, 白利鹏, 李丹婷, 曹随忠, 沈留红, 余树民
    2017, 29(5):  722-72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06
    摘要 ( 758 )   HTML ( 3 )   PDF(811KB) ( 1781 )  
    为探求性成熟前猪睾丸中印记基因DNA甲基化状态,以1、2、3月龄三元杂交猪睾丸实质组织为材料,在利用MeDIP-seq(甲基化DNA免疫沉淀测序技术)建立性成熟前猪睾丸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的基础上,比对得到了8个已证实的猪印记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显示,8个印记基因DIRAS3、IGF2、IGF2RMESTNAP1L5、NNATPEG10、PLAGL1,在性成熟前猪睾丸组织中的甲基化水平均不高,表现为“非甲基化”或“部分甲基化”;NNATPLAGL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在1~3月龄间保持增长,NAP1L5、IGF2R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在1~2月龄下降,2~3月龄增长,DIRAS3、IGF2、MESTPEG10 promoter甲基化水平在1~2月龄增长,2~3月龄下降;图谱中仅比对到4个基因的gene body甲基化状态,IGF2RMEST gene body甲基化水平在1~3月龄保持下降,PLAGL1、PEG10 gene body甲基化水平在1~2月龄增长,2~3月龄下降。推测这8个印记基因在性成熟前猪睾丸发育过程中均具有一定活性,且DNA甲基化对印记基因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靶向鸡Stra8基因的miRNA预测及鉴定
    王颖洁, 左其生, 张良良, 张文慧, 金晶, 王飞, 纪艳芹, 靳锴, 何娜娜, 李碧春, 张亚妮
    2017, 29(5):  729-73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07
    摘要 ( 1012 )   HTML ( 0 )   PDF(1887KB) ( 1783 )  
    为克隆如皋黄鸡Stra8基因的3’UTR,寻找靶向Stra8基因的microRNA(miRNA),以鸡精原干细胞的cDNA为模板,根据NCBI数据库Stra8的CDS序列设计引物,通过3’RACE技术克隆Stra8基因的3’UTR,并构建相应的荧光素酶表达载体和突变载体;利用生物学预测软件对靶向Stra8 3’UTR的miRNA进行预测,选择评分最高的miRNA进行慢病毒载体构建;以pRL-TK为内参,分别将miRNA与Stra8 3’UTR荧光素酶表达载体和突变载体共转染DF-1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对miRNA进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采用3’RACE技术成功克隆Stra8 基因的3’UTR;Targetscan生物在线软件预测到靶向Stra8基因的4个特异性较高的miRNA,并成功构建其相应的慢病毒载体;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gga-miR-1a、gga-miR-31、gga-miR-218均可通过3’UTR序列抑制Stra8基因的表达,其中gga-miR-31抑制效果最佳。该结果可为后续深入探讨gga-miR-31介导调控的Stra8基因在雄性生殖细胞分化中的调控网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方中药制剂对SD大鼠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周金星, 靳二辉, 刘文举, 张超超, 王思飞, 金光明
    2017, 29(5):  737-74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08
    摘要 ( 650 )   HTML ( 0 )   PDF(771KB) ( 1879 )  
    由黄芪、板蓝根、炒白术、茯苓、陈皮、山楂、甘草和山药等中药制成的复方中药制剂,研究其对大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选择150只断奶SD大鼠(SPF级)分为对照组、1.5 mL·kg-1组、3.0 mL·kg-1组和6.0 mL·kg-1组,对照组有15只大鼠,其余试验组各有45只大鼠。试验期间3个试验组大鼠按每千克体质量每天分别灌胃1.5、3.0和6.0 mL复方中药制剂(含生药1 g·mL-1),对照组灌胃3.0 mL蒸馏水。于试验开始后10、30、60 d,每组分别取5只大鼠禁食禁水10 h后称重、心脏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样本血清的T-AOC、T-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结果表明,3.0 mL·kg-1组和6.0 mL·kg-1组在灌胃后10 、30 和60 d,其血清T-AOC活性与同日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而血清中MDA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减少。3.0 mL·kg-1组在灌胃30 和60 d,血清T-SOD活性与同日龄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6.0 mL·kg-1组在灌胃30 和60 d,血清GSH-Px活性与同日龄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说明口服以黄芪、板蓝根、炒白术等药材组成的复方中药制剂可显著提高SD大鼠的抗氧化功能,其对大鼠的最适灌胃剂量为3.0 mL·kg-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革胡子鲶的鰤诺卡氏菌感染
    王芳, 常藕琴, 颜远义, 姜兰, 刘春, 李凯彬
    2017, 29(5):  744-75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09
    摘要 ( 548 )   HTML ( 0 )   PDF(1458KB) ( 1745 )  
    诺卡氏菌病感染多种养殖鱼类,且病程漫长,给水产养殖业带来较大危害。试验于池塘养殖的革胡子鲶中发现了结节病,病鱼体色发暗,偶有皮肤溃烂,肾脏、肝脏等内脏出现结节状病变。组织压片发现典型的肉芽肿结构,通过抗酸染色可观察到大量染成特异深红色的菌体成团存在。组织切片观察到在肾脏、肝脏、脾脏等器官均有结节病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从肾脏等组织分离到菌落形态一致的细菌,经回归感染能在健康鱼体内复制出典型的结节症状。生化鉴定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菌株为鰤诺卡氏菌。故革胡子鲶的结节病由鰤诺卡氏菌感染所致,这是该菌感染革胡子鲶的首次报道,或与其养殖模式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李捷, 白利鹏, 陈曦, 杨芳, 沈留红, 曹随忠, 左之才, 任志华, 马晓平, 余树民
    2017, 29(5):  751-75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10
    摘要 ( 975 )   HTML ( 0 )   PDF(2015KB) ( 1807 )  
    为了体外高效快捷地分离培养犬(canine)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实验分别用全骨髓差速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对犬BMSCs进行分离培养,利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获得细胞的表面标志抗体,并用成骨和成脂方向的诱导分化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全骨髓差速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都能成功培养出犬BMSCs,但后者相对前者获得的细胞经培养后其原代细胞分布更均匀,原代培养达到传代所需的时间更短,成活率更高;两种方法获得的P3和P8细胞的生长曲线基本保持一致;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犬BMSCs表达CD105、CD90和CD29,但是不表达CD34和CD31;且能成功诱导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证明采用全骨髓差速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均能够成功分离和培养犬的BMSCs,而密度梯度离心法是一种较全骨髓差速贴壁法更适合犬BMSCs的分离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外源脂肪酸对辣椒生长及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张福建, 陈昱, 吴超群, 肖晨, 吴才君, 杨有新
    2017, 29(5):  760-76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11
    摘要 ( 1010 )   HTML ( 1 )   PDF(1151KB) ( 1986 )  
    为探讨外源棕榈酸和油酸对辣椒生长发育、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棕榈酸处理、油酸处理和对照处理(不加任何脂肪酸),研究脂肪酸对辣椒生长发育、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棕榈酸和油酸可促进辣椒的生长发育,提高光合作用,有利于改善根际土壤环境。其中,棕榈酸处理对辣椒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辣椒株高、茎粗、生物量和光合作用较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棕榈酸和油酸处理均增加了辣椒根际土壤放线菌和细菌数量,降低了真菌数量,提高了多酚氧化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且两处理根际土壤pH值显著升高,电导率显著降低。可见,在栽培辣椒的土壤中添加棕榈酸和油酸有助于促进辣椒的生长及根际土壤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雾培对番茄根系生长及其营养吸收的影响
    赵旭, 刘艳芝, 王静, 李天来, 孙周平
    2017, 29(5):  767-77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12
    摘要 ( 972 )   HTML ( 1 )   PDF(928KB) ( 1755 )  
    以辽园多丽番茄为试材,采用气雾法栽培,以珍珠岩培为对照,研究雾培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雾培可显著改善番茄根际气体环境,其根际O2浓度比对照提高了14.7%,而根际CO2浓度仅为对照的1/10。雾培显著促进了番茄根系的生长及营养吸收,在定植后60 d时,雾培植株的根长、根体积、根系活力和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6.0%、63.0%、34.9%和30.5%。雾培番茄根系、果实中N、P、K、Ca和M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根系中N、P、K、Ca和Mg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8、1.5、1.4、1.4和1.2倍。上述结果表明,雾培主要通过显著改善根际气体环境,增加根际周围O2含量,降低CO2含量,促进番茄根系生长和营养吸收,增强植株营养向地上部分的转运,从而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aCl2处理对玉蝉花切花保鲜效果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于晓萌, 郝宏娟, 王丹, 王玲
    2017, 29(5):  773-78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13
    摘要 ( 585 )   HTML ( 0 )   PDF(1329KB) ( 1786 )  
    以大花、单花花期仅为2 d的玉蝉花(Iris ensata)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浓度CaCl2的瓶插液处理下的保鲜效果和生理反应。将花材置于4 ℃的冰箱内预处理24 h后,瓶插于30 mg·L-1蔗糖+250 mg·L-1 8-羟基喹啉(8-HQ)+1 000 mg·L-1 CaCl2中,结果表明,CaCl2处理可以有效延长玉蝉花切花保鲜期。第1朵花瓶插寿命延长至6.3 d,较水插寿命延长3.7 d;花枝的2朵花都能正常开放,整枝花枝开放时间可达11 d;同时在增加花枝鲜质量,缓解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速度,提高其SOD活性,延缓MDA含量的升高等方面存在良好的切花保鲜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五个观赏海棠品种抗旱性比较
    李春兰, 杨永花, 杨振坤, 王金秋, 廖伟彪
    2017, 29(5):  782-79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14
    摘要 ( 984 )   HTML ( 0 )   PDF(2515KB) ( 2094 )  
    以5个观赏海棠品种王族、道格、粉手帕、粉屋顶和亚当为试材,在持续自然干旱条件下,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比较其抗旱性强弱。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5个海棠品种的抗脱水能力由强到弱为:王族>粉手帕>道格>粉屋顶>亚当。亚当和粉手帕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最小;其次是王族;道格和粉屋顶的下降幅度最大。王族和亚当的游离脯氨酸积累最多,道格和粉屋顶游离脯氨酸积累次之,粉手帕积累最少;而粉屋顶和亚当的可溶性蛋白积累最多,显著高于道格、王族和粉手帕;道格和粉手帕的可溶性糖积累最多,粉屋顶最少。道格的丙二醛积累最高,王族、粉手帕和粉屋顶次之,亚当积累最少。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表现为:亚当>粉屋顶>王族>道格>粉手帕;过氧化物酶活性表现为:王族>粉手帕>粉屋顶>道格>亚当;王族和亚当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王族的抗旱能力最强,粉手帕、粉屋顶和亚当次之,道格最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水稻主栽品种和气象因素对稻瘟病田间流行的影响
    王道泽, 洪文英, 吴燕君, 陈瑞, 胡选祥
    2017, 29(5):  791-79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15
    摘要 ( 826 )   HTML ( 2 )   PDF(911KB) ( 2038 )  
    为明确稻瘟病易感水稻品种和气象因素对稻瘟病田间发生流行的影响,调查分析了杭州地区2015-2016年水稻主栽品种上稻瘟病的发生情况及不同种植区的发病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类型感病性有差异,粳稻总体发病重于籼稻,且不同种植区域发病特点差异较大。平原地区以浙粳88等常规粳稻发病面积较大,西部山区以中浙优1号等籼型杂交稻品种发生重。年度间发病面积也有差异,2015年发病品种多、面积大,2016年发病相对较轻。基于2011-2015年杭州地区稻瘟病发生情况及气象数据资料,对稻瘟病发生流行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了稻瘟病发生及实际产量损失的预测模型,经逐步回归法分析表明,叶瘟、穗颈瘟发生面积及实际产量损失与气温、湿度、雨量、日照等气象因素均相关。经检验,3个相关性分析模型均在比较准确或准确的范围,可以应用于稻瘟病的适时、准确预报。建议稻瘟病的综合防控策略为:根据主栽品种田间抗性调整品种布局,针对山区、老病区及气候条件的变化及时预防,实现病害的可持续控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防枯草芽孢杆菌210发酵工艺优化
    邹高溪, 赵春田, 裘娟萍
    2017, 29(5):  799-80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16
    摘要 ( 753 )   HTML ( 1 )   PDF(1734KB) ( 2004 )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抗真菌的枯草芽孢杆菌210的发酵工艺,提高芽孢产量。结果显示,影响芽孢产量最主要的3个因素为玉米粉、蛋白胨和KH2PO4用量,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10.75 g·L-1、黄豆粉9.00 g·L-1、蛋白胨6.97 g·L-1、KH2PO4 0.66 g·L-1、NaCl 4.00 g·L-1、MgSO4·7H2O 0.60 g·L-1、CaCl2 3.00 g·L-1、MnSO4·H2O 0.60 g·L-1。基于优化配方通过单因素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1 ℃、装液量30 mL·250 mL-1、接种量4%。枯草芽孢杆菌210在上述优化后的条件下培养,芽孢产量达到1.64×1010 cfu·mL-1,较优化前提高6.5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农业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
    虞舟鲁, 邱乐丰, 林霖
    2017, 29(5):  806-81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17
    摘要 ( 906 )   HTML ( 2 )   PDF(1205KB) ( 1922 )  
    将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研究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1979-2006年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时间和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979-2006年富阳区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从17.3 g·kg-1增长到18.5 g·kg-1。根据半方差模型分析结果,富阳区1979年和2006年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在空间自相关上均表现为中等强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依次为菜地>林地>水田>旱地>未利用地>园地。研究区内土壤有机碳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相应的管理措施差异。城镇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废水与废弃物,以及工业特别是造纸产生的工业废水的处置方式,农业生产中不同种植方式下有机肥和化肥的使用情况,均对研究区土壤有机碳水平的高低和空间异质性有直接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土壤有机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耐镉菌株N-17的分离、鉴定及其强化印度芥菜富集土壤镉的潜力
    杜东霞, 杜宇, 许隽, 尹红梅, 贺月林
    2017, 29(5):  812-81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18
    摘要 ( 544 )   HTML ( 0 )   PDF(859KB) ( 1782 )  
    从镉污染稻田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兼具活化碳酸镉、分泌铁载体和固氮能力的耐镉菌株N-17,结合菌体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分析,初步鉴定其为伯克氏菌属。将其用于强化印度芥菜修复镉污染土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增加污染土壤中可交换态镉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接种该菌后,印度芥菜的生物量提高了9.41%,株高增加了20.2%,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9%和6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轮作模式对西兰花耕作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杨子峰, 陈伟强, 王伟, 李婉怡, 何贤彪, 杨祥田
    2017, 29(5):  818-82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19
    摘要 ( 915 )   HTML ( 0 )   PDF(600KB) ( 2069 )  
    以“西兰花-空闲”轮作为对照,研究西兰花种植前和收获期,“西兰花-南瓜”轮作、“西兰花-早稻”轮作1 a和“西兰花-早稻”轮作2 a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西兰花种植前,“西兰花-南瓜”轮作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最多;西兰花收获期,“西兰花-早稻”轮作2 a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最多,“西兰花-早稻”轮作1 a土壤放线菌数量最多。西兰花种植前,“西兰花-早稻”轮作1 a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最高;西兰花收获期,“西兰花-早稻”轮作2 a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均最高。西兰花种植前,“西兰花-早稻”轮作2 a土壤脲酶活性最高;西兰花收获期,“西兰花-早稻”轮作2 a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最高。上述结果表明,与其余3种轮作模式相比,“西兰花-早稻”轮作2 a可更有效地改善西兰花耕作土壤微生物环境,提高土壤酶活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科学
    蝼蛄虫草的虫体与草体中核苷、虫草酸及氨基酸含量比较
    叶日英, 王雅玲, 侯宏伟, 张春辉, 孙力军, 徐德锋
    2017, 29(5):  824-83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20
    摘要 ( 788 )   HTML ( 1 )   PDF(1307KB) ( 1828 )  
    为了检测蝼蛄虫草虫体与草体中核苷、虫草酸及氨基酸含量,采用超声波提取水溶性成分,建立HPLC检测体系检测核苷,用分光光度计检测虫草酸,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氨基酸。结果表明:核苷检测回收率95.73%~99.00%,出峰时间精密度0.05%~0.14%,峰面积精密度0.12%~0.84%;虫体的尿苷、肌苷、鸟苷、腺苷含量分别为2.86、0.43、2.12、0.17 mg·g-1,草体的尿苷、肌苷、鸟苷、腺苷含量分别为3.53、0.89、3.51、1.39 mg·g-1;虫草酸检测回收率98.29%,虫体、草体中虫草酸含量分别是109.64、127.46 mg·g-1,氨基酸分数分别是56.3和62.8,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是81.9和115.4。草体中核苷、虫草酸及蛋白质营养价值都高于虫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铜藻多糖在烟丝中的保润性能、热裂解及其生物安全性分析
    黄芳芳, 尹洁, 严志鹏, 肖卫强, 毕一鸣, 杨艳芹, 周国俊, 牛芳芳, 杨君
    2017, 29(5):  831-83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21
    摘要 ( 522 )   HTML ( 0 )   PDF(1429KB) ( 1892 )  
    采用不同的提取分离手段从铜藻(Sargassum horneri)中分别得到铜藻多糖水提物(A)、醇提物(B)、径向流色谱脱蛋白提取物(C)、化学法脱蛋白提取物(D),将其添加于烟丝中,开展物理保润性能和生物安全性测定,同时利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对4种铜藻多糖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铜藻多糖在高湿或低湿条件下均能有效减缓烟丝水分的变化;铜藻多糖提取物A于6 h内保润性能最佳,提取物D次之;4种铜藻多糖提取物热裂解产物主要为杂环类、酮类和糠醛类;生物安全性评价表明,4种提取物安全无毒;添加了铜藻多糖的卷烟品质总体有所提升,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吸食的口感,表明铜藻多糖提取物是一种天然安全的保润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霉唑对葡萄的保鲜效果及其风险评估
    章豪, 张宜文, 凌淑萍, 张亮, 陈若霞, 吴银良, 朱勇
    2017, 29(5):  840-84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22
    摘要 ( 773 )   HTML ( 1 )   PDF(851KB) ( 2117 )  
    以葡萄为试材,经抑霉唑处理后冷藏,研究不同施药浓度对葡萄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抑霉唑可较好地保持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抑制葡萄表面霉菌的繁殖,保持果实品质。对贮藏后抑霉唑进行膳食风险评估,无论是250 mg·L-1还是500 mg·L-1浓度抑霉唑处理,急性和慢性膳食风险商均小于100%,属于低风险范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系统工程
    基于高光谱的水稻叶片氮素估测与反演模型
    张国圣, 许童羽, 于丰华, 陈春玲, 王洋
    2017, 29(5):  845-84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23
    摘要 ( 757 )   HTML ( 2 )   PDF(948KB) ( 2041 )  
    快速、无损、准确地监测水稻叶片氮素状况,对于诊断水稻生殖生长特征、提高氮肥运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无人飞行平台搭载高光谱成像系统获取水稻冠层高光谱数据,分析了试验点水稻分蘖期叶片氮素与冠层高光谱信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叶片氮素含量与同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建立水稻分蘖期叶片氮素含量反演的相关统计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对新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以杭州为例
    吕月珍, 邵永新, 钱野, 潘扬
    2017, 29(5):  850-85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5.24
    摘要 ( 719 )   HTML ( 4 )   PDF(832KB) ( 1919 )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进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撑力,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对新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新农村经济发展指标进行降维提取,得到2个新农村经济发展主成分因子,同时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新农村经济发展综合指标及具体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1)农业科技投入与新农村经济的产出和投入水平,以及农民的生活水平呈显著正相关;(2)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与人均农渔牧林产值、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99%的置信水平上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均在0.85以上;与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棉花产量在99%的置信水平上呈负相关,且相关系数也在0.85以上;与人均油菜籽产量、人均淡水产品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相关性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增加将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最后,从完善政策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和智力投入、引导投融资发展、鼓励创新创业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