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2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7-04-20
    上一期    下一期

    作物科学
    动物科学
    园艺科学
    植物保护
    环境科学
    生物系统工程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作物科学
    小麦秸秆还田量和还田方式对砂姜黑土地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郭静, 周可金, 刘芳, 陈琳, 査道贵
    2017, 29(4):  521-52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01
    摘要 ( 1066 )   HTML ( 71 )   PDF(775KB) ( 1605 )  
    为了探究在砂姜黑土地上适宜的秸秆还田量和秸秆还田方式,试验设置了2因素不同水平组合9个处理,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株高、第四茎节单位茎长干物质量、光合参数、根系数量和干质量、穗部性状、产量等多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3秸秆量深耕翻还田的处理秸秆还田效应最好、产量最高,所有指标高于或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2/3秸秆量浅旋耕还田的处理;全量秸秆直接覆盖还田的处理产量最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砂姜黑土地上2/3秸秆还田量极显著(P<0.01)优于1/2秸秆还田量和全量还田量,全量还田量为最差还田量;深耕翻极显著(P<0.01)优于浅旋耕和粉碎后直接覆盖还田,直接覆盖还田为最差还田方式。在砂姜黑土地上应推广2/3秸秆量深耕翻还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浓度吡虫啉包衣处理在油菜上的应用 Ⅱ.对油菜生长的影响
    黄芳, 李冬富, 吴红平, 郝仲萍
    2017, 29(4):  528-53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02
    摘要 ( 878 )   HTML ( 0 )   PDF(1704KB) ( 1724 )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吡虫啉(高巧,60%悬浮剂)包衣处理对油菜蚜虫发生的影响。播种前对油菜种子进行不同浓度(药种比分别为1∶5、1∶25、1∶125)的药剂包衣处理。结果表明,油菜苗期的营养生长(株高、叶面积、叶片数、叶绿素含量、植株鲜干质量)及花期的生殖生长(花朵大小、花器官质量、花器官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不受吡虫啉种衣剂处理的显著影响;但角果的坐果率和籽粒形成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如单株阴角数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角果大小、质量及角果内籽粒数和质量均受到了显著的影响。以上结果说明,吡虫啉种子包衣处理对油菜的苗期和花期作用不明显,但可显著影响油菜最终结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一株牛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基因型检测
    蒙正群, 冷依伊, 任梅渗, 刘亚东, 王印, 姚学萍, 杨泽晓
    2017, 29(4):  534-54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03
    摘要 ( 1033 )   HTML ( 3 )   PDF(1990KB) ( 1772 )  
    从病死犊牛肺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革兰阴性短杆菌,进行了细菌分离纯化、生化试验、16SrDNA测序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及碳青霉烯类酶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等7种耐药基因的PCR检测。结果鉴定该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其16S rDNA扩增序列与GenBank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同源性达99%。对小鼠致病性强。该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红霉素耐药,而对碳青霉烯类、第四代头孢等受试药物均为敏感。耐药基因PCR检测仅扩增出约862 bp的SHV基因片段,与公布的SHV-1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3%。该牛源克雷伯氏菌分离株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伪狂犬病毒gEgIUS9三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樊毅, 李碧, 郭万柱, 李萍, 黄剑波, 杨凡, 姜子义, 赵军, 许思遥, 邓益超, 殷玥, 毛汐语, 吕雯婷, 徐志文, 朱玲
    2017, 29(4):  542-54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04
    摘要 ( 618 )   HTML ( 0 )   PDF(1260KB) ( 1670 )  
    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一种疱疹病毒,在自然界具有极广泛的宿主类群,是中国养猪业发展主要威胁之一。为了研究病毒的神经传导机制,实验采用Lipofectamine® 3 000转染试剂,将PP63质粒与伪狂犬病毒Fa株基因组DNA共转染BHK-21细胞,空斑筛选得到gI/gE/US9重组缺失病毒,并命名为SA215-T。采用PCR、基因测序、Western Blot、电镜检查和生长曲线测定等方法检测重组病毒PRV-SA215-T。研究结果显示,Western Blot未发现gE基因的表达,SA215-T株的电镜形态与野毒株无明显差异,SA215-T株与亲本毒株Fa株在细胞中的生长曲线差异不明显且均达到了较高的病毒滴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乳期奶牛血清GH、INS、HC、TGF-β1和IGF-1含量变化
    沈留红, 巫晓峰, 肖劲邦, 姜思汛, 邓俊良, 左之才, 傅宏庆, 曹随忠, 余树民, 张有瑞
    2017, 29(4):  548-55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05
    摘要 ( 1055 )   HTML ( 0 )   PDF(580KB) ( 1771 )  
    为探究回乳期奶牛血清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氢化可的松(H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试验选择规模化奶牛场日产奶量为(15.43 ± 2.10) kg,即将干乳的妊娠后期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20头。干乳开始当天记为第0天,分别采集第0、1、3、5、7、9和11天奶牛尾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GH、INS、HC、TGF-β1和IGF-1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在奶牛回乳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回乳期奶牛血清GH、INS、HC和TGF-β1含量在第0至1天变化不显著(P>0.05);血清GH和HC含量第3至11天依次降低且差异均极显著(P<0.01),其中血清HC含量第3天极显著高于其余各天(P<0.01);血清INS含量第3至11天依次升高且差异均极显著(P<0.01);血清TGF-β1含量第3至11天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血清IGF-1含量依次呈阶梯式下降趋势,第0天和第1天、第3天和第5天、第7天和第9天、第9天和第11天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第0至1天、第3至5天、第7至11天3阶段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回乳期奶牛血清GH、INS、TGF-β1和IGF-1含量变化两两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HC含量变化与GH、INS和IGF-1含量变化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TGF-β1含量变化呈显著负相关(P<0.0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冷鲜鸡污染微生物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分析
    何祥祥, 杨华, 戴宝玲, 夏效东, 肖英平
    2017, 29(4):  555-55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06
    摘要 ( 807 )   HTML ( 0 )   PDF(646KB) ( 1760 )  
    动物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导致耐药菌的快速发展。这些耐药菌在动物养殖过程中逐渐被抗生素筛选,在动物性食品生产链中容易被携带传播,对人类食品安全产生很大的威胁。试验选取浙江省绍兴市8个大型超市和11个农贸市场销售的冷鲜鸡为检测对象,采用PCR和测序验证的技术手段,对冷鲜鸡表面微生物中的2种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Ⅰ、sulⅡ和8种喹诺酮类基因qnrAqnrBqnrCqnrDqnrSqepAoqxAoqxB进行检测。在所检测的样品中,检测出sulⅠ、sulⅡ、qnrDqnrSqepAoqxB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00%、100%、100%、89.5%、100%和89.5%。并对所检出的耐药基因进行测序和NCBI收录的耐药基因序列进行Blast比对验证,比对结果同源性分别为100%、99.44%、100%、92.74%、99.82%和100%。试验结果将为冷鲜鸡中耐药基因的风险评估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鸡种DMA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孔令琳, 郑圣晗, 陈颖, 朱鹏飞, 吴允, 郭其新, 陈国宏, 常国斌
    2017, 29(4):  560-56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07
    摘要 ( 1086 )   HTML ( 1 )   PDF(1375KB) ( 1652 )  
    DM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Ⅱ, DM alpha)基因是鸡MHC Ⅱ类典型基因座,与免疫反应和抗病性密切相关。试验对25个不同鸡种的DMA基因序列进行目标捕获测序,以NCBI上Gallus gallusDMA基因序列作为参考序列,通过MEGA6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筛选出不同鸡种DMA基因序列上的SNPs和Indels(insertion-deletion)位点以及氨基酸的变化,并根据基因序列的差异构建系统进化树,探究不同鸡种间的同源性。结果表明,DMA基因呈现出丰富的多态性,突变和缺失位点集中于外显子上,且多个鸡种在第2外显子发生多位碱基缺失,导致其氨基酸序列发生极大改变,可能是不同鸡种产生抗性差异的主要因素;同时进化树也显示,斗鸡、藏鸡等抗性较好的鸡种间有相近的亲缘关系,同源性较高。以上结果表明,DMA基因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与不同鸡种的先天免疫与抗病特性差异相关,第2外显子中94 496~94 552的Indels可以作为鸡免疫特性的候选标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红蓝光对草莓转录组特异表达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影响
    冯琛, 汤浩茹, 江雷雨, 宋霞, 张云婷, 叶云天, 陈清, 孙勃
    2017, 29(4):  566-57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08
    摘要 ( 1064 )   HTML ( 1 )   PDF(974KB) ( 1991 )  
    草莓转录组中特异表达基因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分析能够为基因异源表达提供参考。为了探究红蓝光处理对草莓转录组特异表达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影响,以四川农业大学果树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前期红蓝光处理后的草莓转录组数据为原始实验数据,以白光处理的草莓转录组数据为原始对照数据,利用perl语言及测序结果中的FPKM值(fragments per kb per million fragments)对转录组数据进行筛选,通过Mobyle在线程序对筛选得到的特异表达基因进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结果表明:蓝光处理后的特异表达基因有114条,大约是红光处理的2倍;从GC含量结合GC3s含量来看,红光和蓝光处理中的特异表达基因各自均有91%偏好使用以A/T结尾的密码子;最优密码子中,红光特异基因偏好以A/T结尾的最优密码子所占的比例比蓝光特异基因多2.84%;密码子使用频率比较结果发现,酵母表达系统更适合用于2种处理特异表达基因的异源表达实验,拟南芥更适合作为2种处理特异表达基因的转基因受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姜荷花种球抗寒生理生化特征及促抗寒药剂效果
    刘建新, 徐笑寒, 丁华侨
    2017, 29(4):  575-58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09
    摘要 ( 557 )   HTML ( 1 )   PDF(2059KB) ( 1673 )  
    姜荷花是国内新兴的一种热带花卉,但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因冬季寒冷导致种球不能自然越冬保存。为了明确姜荷花种球的抗寒生理,以便找出进一步提升种球抗寒性的方法,用不同低温胁迫处理姜荷花清迈粉种球,分析其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并开展了种球的抗寒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姜荷花种球在9 ℃开始表现出逆境胁迫;由抗氧化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系统的变化可知,种球分别在5和1 ℃调动了自身的抗逆系统来抵御环境的不良影响,在-3 ℃,各抗逆相关指标基本上降低到最低点。抗寒药剂筛选试验表明,各药剂处理(包括脱落酸、水杨酸、芸苔素内酯、6-BA、多效唑等)均对增强姜荷花种球的抗寒性有一定作用。根据细胞受损程度分析,1 mg·L-1 ABA浸泡种球处理24 h的保护效果最好;其次,0.08 mg·L-1 6-BA处理对膜透性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膜脂的氧化程度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井冈山山顶矮林优势种云锦杜鹃和猴头杜鹃叶片解剖结构比较
    邓贤兰, 刘鑫, 曹裕松, 管杰
    2017, 29(4):  583-58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10
    摘要 ( 639 )   HTML ( 0 )   PDF(2657KB) ( 1846 )  
    以井冈山山顶矮林的优势种云锦杜鹃和猴头杜鹃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法和光镜观察技术对其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其与生境的适应关系,为山顶矮林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云锦杜鹃和猴头杜鹃叶片的上表皮由2层细胞组成,为复表皮,下表皮由1层细胞组成,下表皮细胞外周壁向外形成很多乳头状突起,上、下表皮外均具有角质膜,气孔位于下表皮;云锦杜鹃和猴头杜鹃叶肉组织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为典型的异面叶,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胞间隙发达,栅海比分别为0.995和0.637,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中含有星状的簇晶;中脉维管组织和机械组织发达,维管束类型为周韧维管束。这些特征表明,井冈山山顶矮林优势种云锦杜鹃和猴头杜鹃叶为典型的旱生植物叶,其结构特征与其所处的井冈山高海拔山顶严酷环境相适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砧木嫁接对西瓜果实品质的影响机理研究
    应泉盛, 何勇, 王迎儿, 曹婷婷, 古斌权, 王毓洪
    2017, 29(4):  590-59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11
    摘要 ( 893 )   HTML ( 0 )   PDF(1610KB) ( 1770 )  
    试验选用甬砧1号、甬砧3号和甬砧8号三种不同砧木,嫁接早佳 (8424)西瓜品种,自根苗作对照。测定开花后35 d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以及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研究不同砧木嫁接对西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处理的西瓜果实果糖、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可溶性固形物、蔗糖、Vc含量提高,草酸含量、酸性转化酶活性较对照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aCl胁迫对两个辣椒品种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特性的影响
    张玲, 王华, 周静, 徐强
    2017, 29(4):  597-60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12
    摘要 ( 841 )   HTML ( 1 )   PDF(1657KB) ( 2015 )  
    试验以辣椒耐盐品种(强丰7301)和盐敏感品种(秋艳)为材料,以NaCl为盐胁迫处理,处理浓度分别为50、100、150、200、250 mmol·L-1,以不加NaCl为对照(CK),研究盐胁迫对辣椒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盐胁迫下两种辣椒品种的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等指标均呈下降趋势,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初始荧光(Fo)和质膜相对透性等指标均提高;在NaCl浓度0~100 mmol·L-1处理下,两种品种辣椒幼苗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大,但在NaCl浓度为150~250 mmol·L-1处理下明显减小;随着处理液浓度增加,秋艳可溶性糖含量在第5天和第10天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第15天和第20天先升后降;但强丰7301只在第20天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他时间均表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试验结果说明,低浓度NaCl(0~100 mmol·L-1)胁迫对辣椒影响不明显,高浓度NaCl(150~250 mmol·L-1)胁迫对辣椒幼苗有很大影响;此外,从试验对各指标的影响发现,强丰7301受盐胁迫的影响程度小于秋艳,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 表明辣椒耐盐品种具有较好的耐盐性,同时辣椒幼苗的耐盐性与盐胁迫浓度及胁迫时间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株真菌的发酵液对番茄抗盐的促进作用及菌株初步鉴定
    刘国丽, 龚娜, 陈珣, 王娜
    2017, 29(4):  605-61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13
    摘要 ( 880 )   HTML ( 0 )   PDF(994KB) ( 1533 )  
    为筛选获得能提高番茄耐盐性的真菌发酵液,试验采用真菌的发酵液处理75 mmol·L-1 Ca(NO3)2 胁迫下的番茄种子,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选择对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的菌株发酵液,研究其对Ca(NO3)2处理下番茄幼苗根干质量、苗干质量等农艺性状指标及植株内源激素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其中部分菌株发酵液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番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并能提高根干质量、苗干质量;结合种子发芽指标及幼苗干质量和内源激素含量来看,其中菌株DL12发酵液处理综合效果最好,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株高、根干质量、苗干质量较对照分别提升了29%、200%、17.6%、26.8%、18.9%。DL12处理后叶片中IAA含量是对照组的49.6倍。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2扩增菌株DL12 18S rDNA序列,并与GenBank已知序列比对后,结果显示,菌株DL12与Schizophyllum commune相似度达到99%,推测菌株DL12是Schizophyllum属真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中国甘薯双生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分子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成玲, 孙厚俊, 杨冬静, 徐振, 赵永强, 谢逸萍
    2017, 29(4):  611-61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14
    摘要 ( 1009 )   HTML ( 0 )   PDF(893KB) ( 1762 )  
    甘薯双生病毒是中国甘薯上一类重要病毒,其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具有介体传毒、基因包被等多功能。揭示其分子变异,可以为病毒防治及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PCR方法扩增获得了24个甘薯双生病毒分离物的cp基因,采用SDT、DnaSP、RDP3、MEGA等软件对其进行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24个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均为765个碱基,一致率为88.3%~100%,编码254个氨基酸,一致率为94.5%~100%。中国甘薯双生病毒分离物系统进化树分为2个组,组I包括大部分分离物及本研究获得的22个分离物,又分为了2个亚组;组Ⅱ含有29个分离物,包括本研究中的XU8_2和XU8_3,这2个分离物与其他分离物可能为不同的种。非同义突变与同义突变比值大于1,说明cp基因处于正向选择即多样化选择。错配分布图除亚组1相对比较平滑外,其余组或亚组分离物均为多峰锯齿状,表明除亚组1种群呈突然暴发的状态外,其他组或亚种群已经存在很长时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祝白牦牛MSTN基因编码区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丽, 刘丽霞, 李强子, 陈红
    2017, 29(4):  618-62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15
    摘要 ( 790 )   HTML ( 1 )   PDF(1221KB) ( 1664 )  
    为探讨天祝白牦牛MSTN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天祝白牦牛MSTN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天祝白牦牛MSTN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1 128 bp,编码375个氨基酸残基;天祝白牦牛MSTN基因编码蛋白分子量42.55 ku,理论等电点为6.14;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天祝白牦牛MSTN蛋白是不稳定的亲水蛋白,mRNA二级结构的最小自由能为-1 135.16 kJ·mol-1,蛋白质二、三级结构均是以无规卷曲和延伸链为主的混合型蛋白。天祝白牦牛MSTN基因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牦牛MSTN的遗传特性和生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瓜花叶病毒基因沉默载体的效率和稳定性分析
    向志丹, 张震霄, 李超, 杜志游
    2017, 29(4):  625-63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16
    摘要 ( 574 )   HTML ( 1 )   PDF(1299KB) ( 1863 )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的功能研究。试验以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hytoene desaturase, PDS)作为指示基因,在本生烟体内分析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作为VIGS载体对植物内源PDS mRNA的沉默效率。采用分子克隆的方法,将Fny-CMV 2b ORF替换为不同长度的PDS序列,并分析了其在本生烟植物上诱导的PDS沉默效率。结果表明,该重组病毒能诱导上部系统叶的光漂白表型,且沉默效率与插入片段长度呈一定的正相关性,但在顶端新生叶中均不引起明显的光漂白现象,过长的片段插入(≥518 nt)影响病毒基因组的遗传稳定性,导致插入片段的部分缺失。CMV作为 VIGS载体,最适合的插入片段约为350 nt。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不同光照周期下LED光源对铜藻生长的影响
    李科, 潘耀茹, 吴嘉平, 肖溪
    2017, 29(4):  631-63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17
    摘要 ( 563 )   HTML ( 1 )   PDF(786KB) ( 1587 )  
    利用白、红、绿、蓝4种LED作为光源,研究在24 h/0 h、18 h/6 h、12 h/12 h、6 h/18 h(L/D)这4组光照周期下铜藻生长对不同光质光源的响应。结果表明:各LED光源下,铜藻生物量累积峰值均出现在24 h/0 h(L/D)的光照周期中;在非连续光照下,蓝光LED光源促进铜藻生长的效果最佳。本研究还测量并分析了铜藻的表面吸收光谱和4种LED光源的发射光谱,发现铜藻在蓝光与红光区各有一个吸收峰,且蓝光区的波峰与红光区的波峰差异显著,蓝光区的波谱宽且平缓,而红光区的则窄且陡峭。因此,蓝光LED光源可满足铜藻生长所需光波,并可作为铜藻人工养殖的补充光源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秸秆的分解特性
    邱秀文, 周桂香, 王慧娟, 杨丽丽
    2017, 29(4):  637-64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18
    摘要 ( 790 )   HTML ( 0 )   PDF(1380KB) ( 1707 )  
    从秸秆还田土壤中分离纯化出1株高效纤维素分解菌JJU-A,经形态观察和ITS分子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将JJU-A接种至玉米秸秆培养30、60、90 d后测定秸秆化学组成及官能团变化。结果表明,JJU-A菌对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及可溶性糖的分解利用率远高于木质素,其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可溶性糖的降解率分别达53.60%、58.89%和76.03%,而木质素的降解率仅为28.61%。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秸秆中主要化学官能团的变化。由光谱数据分析可知,随着降解的进行,秸秆样品在1 046、1 245、1 335、1 603、2 900和3 383 cm-1吸收峰信号强度明显降低,秸秆中C=C、C=O、—CH3、—CH的含量逐渐降低,暗示纤维素、半纤维素、糖类及脂肪族化合物被大量分解。以上结果说明,白耙齿菌JJU-A可以有效提高秸秆的降解效率,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效猪毛角蛋白降解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雷平, 刘标, 尹红梅
    2017, 29(4):  644-65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19
    摘要 ( 998 )   HTML ( 0 )   PDF(1237KB) ( 1617 )  
    为了筛选能高效降解猪毛角蛋白的微生物,从长期堆放废弃猪毛的土壤中取样,采用以猪毛粉为唯一碳氮源的培养基分离角蛋白降解菌,并对其产角蛋白酶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驯化培养后,筛选到5株能够降解猪毛角蛋白的菌株,其中菌株E-2降解效果最佳。将E-2接种到以猪毛为唯一碳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5 d后,猪毛降解率达58.6%,发酵液中角蛋白酶活为46.6 U·mL-1。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ITS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E-2产酶影响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培养108 h后酶活性最高,产角蛋白酶最适条件为pH值6.0~7.0,温度35~40 ℃,猪毛粉添加量15 g·L-1。E-2能降解猪毛、鸡毛、羊毛,但降解活性及产酶活性均不同。该菌株的分离筛选为微生物降解猪毛角蛋白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至今未见解脂耶氏酵母在降解毛发角蛋白方面的相关报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缓释碳源与净水菌胶囊组合脱氮净水性能研究
    闫秋月, 柳永, 王新, 孙宏, 姚晓红, 吴逸飞, 汤江武, 葛向阳
    2017, 29(4):  651-65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20
    摘要 ( 561 )   HTML ( 2 )   PDF(1901KB) ( 1620 )  
    在低碳氮比污水治理中,人工投加碳源和菌剂是必要手段,为此,特开展缓释碳源与净水菌胶囊的组合净水性能研究。试验用缓释碳源为乙酸钠包埋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释放前后形貌,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净水菌胶囊为包含施氏假单胞菌ADH1、肠杆菌AOZ1与枯草芽孢杆菌BSK9包埋物的W-capsule和B-capsule。试验水源为河道污水,在水桶中间歇曝气条件下开展试验。以无投加污水为对照,比较直投速溶碳源、直投未包埋菌剂、单独投加缓释碳源、单独投加净水菌胶囊以及组合投加缓释碳源和净水菌胶囊各试验组水体氨氮、总氮、COD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缓释碳源释放乙酸钠后内部结构变疏松,形成大量刨花样卷曲片层结构。净水试验中:投加缓释碳源组总氮的去除率达到60.2%,且试验过程中COD始终低于20 mg·L-1;投加固定化菌剂W-capsule组总氮去除率达39.1%;组合投加缓释碳源和净水菌胶囊组总氮去除率可达85.2%。可见,缓释碳源与净水菌胶囊组合在河道污水脱氮上表现出较高性能,应用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研究——以天水市麦积区为例
    陈英, 王东, 王顺然
    2017, 29(4):  660-66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21
    摘要 ( 676 )   HTML ( 1 )   PDF(1494KB) ( 1801 )  
    以天水市麦积区为例,从自然质量条件、工程建设条件、景观生态条件3方面,选取评价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的关键性指标,提出“整体参与综合评价、耕地质量存在差异、工程建设先易后难”的建设时序评价原则,并结合综合评价系数法及自然断点法确定麦积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结果表明,麦积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近期、中期、远期整治区面积分别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17.54%、51.87%、30.59%。研究结果可为麦积区及丘陵沟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安排和政府决策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系统工程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植物叶片识别研究
    高良, 闫民, 赵方
    2017, 29(4):  668-67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22
    摘要 ( 611 )   HTML ( 0 )   PDF(1297KB) ( 1650 )  
    植物叶片识别作为植物自动分类识别的重要分支,有着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针对当前叶片特征描述存在的局限和叶片识别准确率较低的实际,以叶片图像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在提取叶片几何特征和纹理特征的基础上,设计描述叶片轮廓的距离矩阵和角点矩阵,通过计算基于几何特征、纹理特征和角点距离矩阵的综合相似度对叶片进行精确识别。对Flavia数据集中的32类共计960幅叶片图像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叶片图像多特征融合的识别方法对叶片特征描述能力更强,识别准确率更高,对Flavia数据集的识别率可达97.50%,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红火蚁入侵杭州的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
    黄俊, 吕要斌
    2017, 29(4):  676-68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4.23
    摘要 ( 662 )   HTML ( 3 )   PDF(1316KB) ( 1659 )  
    红火蚁是一种严重威胁公共设施、人类安全、农林生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大害虫,在国际上被列为极具破坏性和攻击性的入侵生物之一。自2004年在中国广东省首次发现以来,其发生范围急剧扩大,目前已扩散至南方11个省(市)。文章综述了红火蚁的危害特征及传播途径,从地理环境与苗木调运方面分析了红火蚁侵入杭州市的风险,并从阻截、监测、扑杀及宣传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为警惕红火蚁随带土苗木侵入杭州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