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19, 31(8):  1211-1216. 
    摘要 ( 182 )   PDF(1714KB) ( 11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科学
    基于SWOT分析的天津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研究--以"小站稻"为例
    邴静静, 高红梅
    2019, 31(8):  1217-122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8.01
    摘要 ( 693 )   HTML ( 1074266370 )   PDF(1175KB) ( 1956 )  
    分析天津"小站稻"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基于SWOT分析法,对"小站稻"产业发展的利弊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发现"小站稻"面临自然环境制约、经营主体不规范,以及外部品牌竞争、商品同质化等威胁。据此提出发挥"小站稻"稻作文化,培育既有食味特性又具有良好耐盐碱特性的水稻品种等措施,促进天津"小站稻"特色农产品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铃薯油菜素内酯信号激酶基因StBSKs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马杰, 郑好, 周平, 陈春艳, 吴瑞, 马维, 宋雷, 孙勃
    2019, 31(8):  1224-123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8.02
    摘要 ( 746 )   HTML ( 1 )   PDF(2296KB) ( 1617 )  
    油菜素内酯是一种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抗性的植物激素,BSKs是BR信号通路中重要的信号转导激酶。以马铃薯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序列检索分析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BSK基因家族的7个基因,分别命名为StBSK1、StBSK2、StBSK3、StBSK4、StBSK5、StBSK6和StBSK7。其CDS全长分别为1 497、1 479、1 464、1 461、1 476、1 476和1 476 bp,分别编码498、492、487、486、491、491和49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tBSKs蛋白的等电点为5.14~6.37,均呈弱酸性;这7个蛋白均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StBSK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N端存在较大差异。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StBSKs蛋白与同科物种的亲缘关系更近。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对马铃薯油菜素内酯信号激酶StBSKs基因的认知,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tBSKs的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基于线粒体ATP6基因全序列分析中国绵羊痒螨(兔亚种)的遗传多样性
    尹潇潇, 李燕方, 古江, 廖艳, 谢跃, 杨光友, 古小彬
    2019, 31(8):  1231-123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8.03
    摘要 ( 857 )   HTML ( 0 )   PDF(1299KB) ( 1715 )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绵羊痒螨(兔亚种)种群的遗传变异情况和分类情况,采用PCR技术扩增绵羊痒螨(兔亚种)虫株的线粒体ATP6基因全序列,并分析所得序列,旨在探讨中国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地区绵羊痒螨(兔亚种)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本研究成功获得88条序列,长度均为672 bp,包含41个单倍型,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π=0.014 94)和单倍型多样性(Hd=0.925 81),且以种群内部的遗传变异为主(97.92%)。进一步分析发现,5个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弱(Fst=0.020 81),基因交流频繁(Nm=11.763 5),中性检验值(Tajima’s D=0.937 98,Fu’s Fs=0.522 06)为不显著的正值,结合错配分布曲线呈现多峰,表明我国绵羊痒螨(兔亚种)种群在进化过程中比较稳定,无种群扩张事件。从单倍型网络图和NJ树可知,中国绵羊痒螨(兔亚种)没有形成基于兔品种、温度带或地理分布的遗传结构。中国绵羊痒螨(兔亚种)种群遗传多样性高,但种群间无明显分化,未形成基于兔品种、温度带或地理分布的遗传结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颡鱼溶血性腹水病初探
    杨移斌, 艾晓辉, 宋怿, 董靖, 胥宁, 姜兰
    2019, 31(8):  1239-124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8.04
    摘要 ( 551 )   HTML ( 3 )   PDF(2420KB) ( 1615 )  
    从濒死黄颡鱼腹水中分离到一株细菌HS01,对分离株理化特性及DNA序列进行检测,根据理化特性、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比对,分离株HS01为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该菌后发病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并表现强毒力,对黄颡鱼的半致死剂量为2.51×105 CFU·g-1,且从病灶中分离到与感染菌一致菌株,因此确定嗜水气单胞菌是此次黄颡鱼溶血性腹水病的病原。分离株对头孢唑肟、头孢噻肟、奈替米星及氟苯尼考等10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头孢拉定、链霉素、新霉素及卡那霉素等6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青霉素、妥布霉素及红霉素这4种抗生素耐药。本研究为黄颡鱼溶血性腹水病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株分离自鸡肉样品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及耐药性研究
    常江, 罗怡, 唐标, 张玲, 戴贤君, 裘罕琦, 杨华, 夏效东
    2019, 31(8):  1249-125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8.05
    摘要 ( 753 )   HTML ( 513 )   PDF(1176KB) ( 1683 )  
    以分离自宁波市市售鸡肉中的一株大肠埃希菌ECCNB12-2为研究对象,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大观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磺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头孢噻夫、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等10种抗生素耐药。采用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该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随后对基因组完成图进行获得性耐药基因、毒力因子、质粒水平转移元件预测。菌株ECCNB12-2染色体基因组大小为5 539 489 bp,GC含量为50.37%,同时携带有4个质粒,大小分别为147 451 bp(pTB-nb1)、139 752 bp(pTB-nb2)、82 252 bp(pTB-nb3)、253 793 bp(pTB-nb4)。获得性耐药基因预测结果显示,染色体基因组、质粒pTB-nb1及质粒pTB-nb4上共携带有40个获得性耐药基因,同时菌株基因组检测出12个毒力因子。质粒水平转移元件预测结果显示,pTB-nb4质粒包含完整的水平转移系统,理论上具有高度的自主接合转移潜力。以上研究表明,分离自市售鸡肉样品的ECCNB12-2菌株是一株高风险的多重耐药菌株,反映了市售鸡肉中细菌耐药状况的严重性,相关研究结果为食源性细菌耐药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RAPD鉴别方法的建立
    唐首杰, 毕详, 张飞明, 张友良
    2019, 31(8):  1257-127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8.06
    摘要 ( 755 )   HTML ( 2 )   PDF(2053KB) ( 1663 )  
    为评估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纯合度,寻找区分不同团头鲂育种群体(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系、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的稳定的分子遗传标记,本研究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选育系F9群体为对照组,利用39条多态性RAPD随机引物比较分析了团头鲂人工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一代群体(G1)、二代群体(G2)和三代群体(G3)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获得了用于鉴别不同团头鲂育种群体(F9、G1、G2、G3)的稳定的RAPD分子遗传标记,探讨了连续多代诱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对团头鲂基因纯化的效果。结果显示,39条RAPD随机引物在F9、G1、G2和G3群体中扩增条带总数分别为213条、202条、200条和190条,F9、G1、G2和G3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36.15%、35.64%、27.00%和26.84%,F9、G1、G2和G3群体的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07 9、0.185 7、0.146 1和0.138 3。3个雌核发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多态位点比例、Shannon信息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9群体,随着雌核发育世代数的增加,遗传多样性水平呈现逐代降低的趋势,即G1>G2>G3。4个群体的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28 5~0.906 0,3个雌核发育群体的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9群体;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呈现随雌核发育世代数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即G3>G2>G1。群体间成对FST值为0.269 2~0.419 5,经置换检验得到的FST值的P值为0.000 0~0.009 0,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4个群体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有5条随机引物在群体间产生了特异DNA片段,其中,4条随机引物(S3、S40、S58和S75)可用于区分G3群体和其他3个群体(F9、G1和G2),引物S3的鉴别可靠性最高;仅1条随机引物(S71)能用于区分G2群体和其他3个群体(F9、G1和G3)。本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多代的人工减数分裂雌核发育诱导已对团头鲂育种群体产生以下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遗传多样性明显降低,并呈现逐代降低的趋势;另一方面,遗传纯度明显升高,并呈现逐代升高的趋势。连续多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能显著加快团头鲂基因的纯合速度,雌核发育三代群体(G3)已经是一个遗传一致性较高的高纯品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尼罗罗非鱼Hsc70的原核表达和多克隆抗体制备
    潘传燕, 林勇, 冯鹏霏, 张永德, 罗洪林
    2019, 31(8):  1272-127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8.07
    摘要 ( 557 )   HTML ( 0 )   PDF(2666KB) ( 1589 )  
    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尼罗罗非鱼热休克蛋白Hsc70,纯化该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对尼罗罗非鱼热休克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出Hsc70基因,通过双酶切与pET-28a构建重组质粒表达载体,并转入大肠埃希菌B21中通过诱导剂IPTG进行原核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GE鉴定并用镍柱进行纯化。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日本大耳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ELISA测定抗体效价,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尼罗罗非鱼热休克蛋白Hsc70,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75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镍柱纯化得到高纯度的Hsc70;该蛋白免疫日本大耳兔获得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2 048 000;Western blot检测到一条75 ku的特异性条带,表明该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尼罗罗非鱼Hsc70蛋白。尼罗罗非鱼Hsc70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制备的重组蛋白和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尼罗罗非鱼Hsc70的功能提供了分子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通牦牛TLR2基因SNP位点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彭帅, 陈朗, 郑天宇, 陆会宁, 张丽, 刘丽霞
    2019, 31(8):  1280-128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8.08
    摘要 ( 514 )   HTML ( 0 )   PDF(2358KB) ( 1579 )  
    采用DNA混合池扩增后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大通牦牛TLR2基因CDS区的SNP位点进行筛选,估算各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对TLR2 mRNA和蛋白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通牦牛TLR2基因CDS区存在2个SNP位点,分别为G677A和G1587A,其中G677A为错义突变,导致半胱氨酸(Cys)转变为酪氨酸(Tyr)。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G677A和G1587A位点均降低了mRNA二级结构的稳定性,且蛋白二、三级结构组成也发生了改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外源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对番茄幼苗盐胁迫伤害的缓解作用
    孙德智, 杨恒山, 张庆国, 范富, 苏雅乐其其格, 彭靖, 韩晓日
    2019, 31(8):  1286-129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8.09
    摘要 ( 750 )   HTML ( 4 )   PDF(1348KB) ( 1764 )  
    以硝普钠(SNP)为NO供体,番茄品种秦丰保冠幼苗为材料,研究50~800 μmol·L-1 SNP对100 mmol·L-1 NaCl下番茄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盐胁迫下,不同浓度SNP处理的番茄幼苗生长抑制均能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升高,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显著降低,且SNP浓度为100 μmol·L-1时变幅均达最大;2)番茄幼苗在盐胁迫下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不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除400、800 μmol·L-1 SNP处理抑制POD活性升高外,各浓度SNP处理均可促进上述3种酶活性的升高,并使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渗出率显著降低,其中以100 μmol·L-1 SNP处理时变化最显著。研究表明,外源NO供体SNP主要通过增强番茄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来缓解盐胁迫对其造成的氧化伤害,进而提高了番茄植株的耐盐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ITS2序列探讨兰属的DNA条形码鉴定和系统发育关系
    巫伟峰, 陈孝丑, 陈发兴, 陈春, 张毅智
    2019, 31(8):  1295-130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8.10
    摘要 ( 607 )   HTML ( 0 )   PDF(1615KB) ( 1563 )  
    兰属中许多类型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并在兰花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兰属植物复杂的演化、遗传历史,一直以来分类鉴定困难,存在诸多分类学争议。近年来,快速发展的DNA条形码技术为兰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利用12个兰属本地样品和250条GenBank下载的兰科ITS2序列(其中81条属于兰属),通过BLAST1、遗传变异、建树法等分析评估了ITS2序列用于兰属植物分子鉴定的可行性,并基于建树结果探讨了兰属的系统发育关系。BLAST1结果显示,ITS2序列可以准确鉴定12个本地兰属样品的属、亚属划分,鉴定成功率达到100%;在组水平也具有较好的鉴定能力,鉴定成功率为92%,但在物种水平上的鉴别能力较差,鉴定成功率仅17%。参考库(GenBank下载的250条兰科ITS2序列)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兰属ITS2序列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率为74.9%),在属、亚属水平上能较好地区分,但在组或组下的物种水平,由于组内和组间变异、种内和种间变异存在较大重叠,鉴别能力较差。建树结果显示,ITS2序列可以将兰属中的建兰亚属、兰亚属和大花亚属明显区分开,建兰亚属与兰亚属亲缘较近,两者与大花亚属亲缘较远,同时还发现莲瓣兰与春兰在系统发育树中关系紧密,结果支持Du Puy & Cribb的3亚属划分,并暗示莲瓣兰可能是春兰下的一个变种或品种(支持率为69%)。综上所述,ITS2序列在兰属植物的分子鉴定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兰属植物DNA条形码鉴定的辅助条形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喀斯特峰丛洼地西番莲逸生生境和生态位特征
    董万鹏, 李安定, 张建利, 龙秀琴
    2019, 31(8):  1305-131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8.11
    摘要 ( 441 )   HTML ( 1 )   PDF(1097KB) ( 1353 )  
    调查了贵州喀斯特峰丛洼地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逸生生境特征和样地内的伴生物种,并分析了其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西番莲逸生生境地形较复杂多样,土壤多为半连续、零星土,少有石漠;石漠化严重地块坡度较陡,土层薄,雨水冲刷导致有机质严重流失,侵蚀严重,土壤容重较大,土壤结构差。西番莲萌生主枝多分布于石块间空隙,其伴生优势物种有忍冬(Lonicera japonic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粉枝莓(Rubus biflorus)、香椿(Toona sinensis)、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等20种。其中,粉枝莓和构树的重要值分别为60.54%、51.64%;生态位宽度排在前7位的分别是西番莲、粉枝莓、构树、八角枫、香椿、忍冬、菝葜(Smilax china Linn);西番莲与伴生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大多为0.023~0.088(Lih),反向为0.014~0.075(Lhi)。调查区域内藤本植物分布也较丰富,主要以灌丛+藤本为主。20个优势种间并未出现明显的生态位完全重叠,各种群间对资源的利用差异显著,种群对资源的共享趋势并不突出,表明西番莲群落不稳定。西番莲与构树、粉枝莓、八角枫、香椿有着显著的双向生态位重叠值。西番莲与逸生生境伴生物种能互利共生,适应环境,而且生长迅速、生物产量高,今后可以合理开发利用西番莲资源促进地方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孢蘑菇内参基因的筛选与矫正
    赵建霞, 沈颖越, 冯伟林, 金群力, 宋婷婷, 范丽军, 蔡为明
    2019, 31(8):  1312-132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8.12
    摘要 ( 463 )   HTML ( 3 )   PDF(1676KB) ( 1512 )  
    根据特定试验材料与条件选择RT-qPCR分析中合适的内参基因,对于准确校正目的基因的表达至关重要。该研究采用RT-qPCR技术对8个内参基因在5个发育时期、3种不同组织器官和4个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通过ΔCt法、GeNorm和NormFiner对单基因、双基因组合和三基因组合的表达差异情况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双孢蘑菇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以及不同温度处理菌丝中最佳内参基因分别为40s+actin+Eif5基因组合、Eif5+ubiquitin+PRL14基因组合和EF1+ubiquitin+RPL14基因组合。该研究结果可为双孢蘑菇发育和温度相关基因的定量表达分析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个品种人参菜形态、解剖结构比较与核型分析
    严文一, 谢永东, 仰路希, 陈延, 王海霞, 孙勃, 贺忠群
    2019, 31(8):  1321-133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8.13
    摘要 ( 577 )   HTML ( 0 )   PDF(8248KB) ( 1538 )  
    以2个品种人参菜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结合荧光显微法,以及根尖压片法观察分析了2个品种人参菜形态结构和核型差异,以期为人参菜品种鉴别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形态上,品种2的株高、茎粗、叶片厚度、单叶面积、花直径均显著大品种1,2个品种人参菜的花色、种子千粒重均无显著差异。显微结构上,品种1上表皮单位面积气孔数量显著小于品种2,而下表皮单位面积气孔数量显著大于品种2;花柱均呈三瓣羽毛状;品种1茎横截面近似圆形,品种2茎横截面呈不规则形状;品种1染色体数目为2n=2x=40,核型公式为2n=2x=38m+2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8L+14M2+12M1+6S,核型类别属1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4.50%;品种2染色体数目为2n=2x=24,核型公式为2n=2x=18m+6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6L+4M2+8M1+6S,核型类别属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37%。2个品种上下表皮单位面积气孔数量、茎横截面形状和核型差异较大,可以作为鉴别人参菜品种的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基于BIOCLIM模型的石蒜绵粉蚧在中国的适生区分析
    黄芳, 张文俊, 张建成, 吴志毅
    2019, 31(8):  1331-133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8.14
    摘要 ( 501 )   HTML ( 3 )   PDF(1942KB) ( 1382 )  
    基于BIOCLIM模型对石蒜绵粉蚧(Phenacoccus solani)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并通过ROC曲线法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靠,石蒜绵粉蚧在中国的适生性区域广泛,高度适生区为江淮、黄淮及长江中下游,包括海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南部、安徽、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区。中低度适生区为西南大部、西北部分及东北南部,包括云南、新疆、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辽宁等部分区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烟草炭疽病原研究及拮抗链霉菌鉴定
    李继业, 王璟晶, 杨露, 彭丽娟
    2019, 31(8):  1337-134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8.15
    摘要 ( 569 )   HTML ( 1 )   PDF(5790KB) ( 1634 )  
    从贵州省绥阳县分离到1株烟草炭疽病病原,为明确其分类学地位,寻找合适的生防链霉菌株,对其进行形态鉴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并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同时进行了拮抗链霉菌的筛选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病原菌为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该菌可利用的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硝酸钠、蛋白胨和硝酸钾,不能利用草氨酸。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 ℃,光照和pH值对其生长影响不大。室内平板对峙筛选到2株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链霉菌F18和F35,F18鉴定为白长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longus),F35鉴定为抗铅链霉菌(Streptomyces plumbiresistens)。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绿绿僵菌侵染褐飞虱的电镜观察
    张珏锋, 陈建明, 李芳, 钟海英, 吴鸿
    2019, 31(8):  1345-135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8.16
    摘要 ( 420 )   HTML ( 2 )   PDF(5306KB) ( 1614 )  
    利用扫描电镜与半薄切片结合的方式观察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虫体、卵块的侵染过程,并比较黄绿绿僵菌处理不同时长对褐飞虱卵块孵化率,及成虫、幼虫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在寄主褐飞虱体表不同结构区的入侵行为存在差异,易先从节间膜、体表的褶皱凹陷等部位产生附着胞,在体表长出菌丝和产孢,随后入侵寄主血腔,借助寄主的营养快速繁殖,导致菌体大量堆积在褐飞虱腹部引发其死亡。喷施于稻株表面的黄绿绿僵菌无法侵染产于稻株叶鞘组织内的褐飞虱卵块,但黄绿绿僵菌菌体可在离体褐飞虱卵块体表定殖并繁殖。黄绿绿僵菌处理褐飞虱种群的卵块孵化率集中在61.10%~72.67%,延长处理时间并未使寄主褐飞虱的卵块孵化率降低。不同处理时间的褐飞虱成虫、若虫历期与对照种群相比并无显著差异,说明黄绿绿僵菌处理并未对褐飞虱成虫、若虫发育历期造成影响。推测黄绿绿僵菌可侵染褐飞虱及其卵块,但所需时间较长,易受外界因子影响。因此,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控需结合外界影响因子制定合理的使用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西藏林芝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
    连玉珍, 刘合满, 曹丽花, 韩晓浩, 马和平
    2019, 31(8):  1353-136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8.17
    摘要 ( 528 )   HTML ( 2 )   PDF(1100KB) ( 1578 )  
    为揭示西藏林芝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八一镇耕地(FL)、蔬菜大棚(VG)、撂荒地(AL)、草地(GL)、次生林地(SF)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对土壤团聚体进行分级,分析团聚体及其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和分布。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基本以≥2 mm团聚体为主,其含量大致表现为GL、AL高于VG和FL,表明与农用地(FL、VG)相比,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壤结构较好。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整体表现为0~10 cm>10~20 cm,大团聚体(≥0.25 mm)高于微团聚体(<0.25 mm),并以≥2 mm团聚体的贡献率最高,碳汇能力较强。结果说明,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壤结构较好,草地、林地的开垦行为将导致土壤结构变差。实施保护性耕作措施,减少草地、林地的人为干扰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发挥土壤"碳汇"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棉花不同发育时期根际微生物的动态变化
    刘珊珊, 韦鑫, 盛福瑞, 乔清华
    2019, 31(8):  1361-137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8.18
    摘要 ( 489 )   HTML ( 0 )   PDF(1782KB) ( 1542 )  
    为了解棉花不同发育时期根际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对2个棉花栽培种--陆地棉和海岛棉不同发育时期的根际土壤及未种植棉花的对照土DNA进行16S和ITS扩增子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各发育时期根际土中细菌和真菌的物种丰富度显著(P<0.05)小于对照土,根际土中的物种丰富度在蕾期最高。棉花苗期与蕾期根际细菌群落之间的差异菌群进化距离较远。聚类分析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为棉花根际细菌的优势菌门,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为棉花根际真菌的优势菌门。此外,棉花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中相对丰度较对照显著(P<0.05)升高和降低的菌属在不同发育时期存在差异,其中,在根际土中相对丰度显著(P<0.05)升高的菌属在蕾期最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系统工程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猕猴桃表面疤痕无损识别
    孟庆龙, 张艳, 尚静
    2019, 31(8):  1372-137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8.19
    摘要 ( 509 )   HTML ( 2 )   PDF(1696KB) ( 1559 )  
    为实现猕猴桃表面疤痕的快速无损识别,以贵长猕猴桃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400~1 000 nm)采集完好无损猕猴桃和表面有疤痕猕猴桃的高光谱图像。对采集到的高光谱图像进行了最小噪声分离变换,结合阈值分割及数学形态学处理方法提出了猕猴桃表面疤痕的识别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最小噪声分离变换可有效地消除高光谱图像中的噪声;完好无损和表面有疤痕的猕猴桃样本在700~810 nm以及810~1 000 nm的光谱反射率值具有明显的差异,选取785.98 nm处的光谱反射率值为0.30~0.56以及982.59 nm处的光谱反射率值为0.54~0.73作为区分猕猴桃正常区域和表面疤痕区域的阈值条件,进一步利用阈值分割方法对60个完好无损的和60个表面有疤痕的猕猴桃进行识别,正确识别率分别为98.3%和95.0%,说明高光谱成像技术可用于猕猴桃表面疤痕的快速无损识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内充气力式精量穴直播排种器吸种性能试验
    张顺, 杨继涛, 李勇, 廖娟, 李兆东, 朱德泉
    2019, 31(8):  1379-138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8.20
    摘要 ( 515 )   HTML ( 0 )   PDF(2007KB) ( 1319 )  
    为满足杂交稻每穴2~4粒的精确少量穴直播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具有多吸孔窝眼结构的内充气力式精量穴直播排种器,阐述了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并对其关键吸种部件--窝眼滚筒的结构参数进行分析设计。以中农2008杂交稻为排种对象,选取漏吸指数、合格指数和重吸指数作为吸种性能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窝眼滚筒转速、气室真空度和进种口高度对排种器吸种性能的影响,并开展了不同外形尺寸杂交稻品种的吸种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评价指标下,影响排种器吸种性能的主次因素各不相同,确定了排种器较优的吸种工作参数组合为窝眼滚筒转速17.14 r·min-1,气室真空度1.1 kPa,进种口高度25 mm,在此条件下,排种器漏吸指数为1.0%,合格指数为92.4%,重吸指数为6.6%。在相同工况下,分别对外形短圆的特三矮2号、中等的冈优898和长细的丰两优3948水稻品种进行吸种性能试验,漏吸指数均不高于2.4%,合格指数均不低于91.2%,重吸指数均不高于7.8%,表明排种器的内充多吸孔窝眼结构对不同杂交稻种均具有较好的吸种适应性,且吸种性能可满足杂交稻精确少量穴直播对穴粒数的农艺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发展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田园综合体发展分析
    何兰, 周国华
    2019, 31(8):  1388-139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8.21
    摘要 ( 389 )   HTML ( 1 )   PDF(1316KB) ( 1402 )  
    田园综合体是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提出的乡村新型产业亮点措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采用19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数据,运用归纳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田园综合体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田园综合体具有耗散结构的基本特征,其熵增主要表现为产业过度旅游化、生态环境破坏、文化创意不足、政策不明确、利益主体力量分散。田园综合体在后续的发展中应采用"控内增外"的策略,即从保证农业发展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化3个方面减少内熵增加,从产业发展供需匹配、加大资金对科技的投入、深入挖掘文化创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建立利益共享机制5个方面引入负熵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