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0, 32(12):  2110-2110. 
    摘要 ( 310 )   PDF(699KB) ( 15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科学
    减氮及有机替代对马铃薯根系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韩悌倩, 刘震, 刘玉汇, 张小静, 王丽, 张俊莲
    2020, 32(12):  2111-211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01
    摘要 ( 998 )   HTML ( 1090535743 )   PDF(960KB) ( 2240 )  

    田间研究减氮及有机肥替代对半干旱区膜下滴灌马铃薯不同发育时期根系生长的影响,并讨论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为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试验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以常规施化学氮肥225 kg·hm-2为对照(CK),设置两个减氮处理施70%化学氮肥(RN)和施50%化学氮肥(LN),以及两个有机肥替代处理80%化学氮肥+20%有机氮肥(LO)和60%化学氮肥+40%有机氮肥(HO)。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RN处理单株结薯数、中薯率和小薯率均未显著变化,大薯率下降0.32百分点,减产10.93%,HO处理单株结薯数增加了11.77%,大薯率和中薯率分别增加0.43和6.47百分点,增产19.01%。同时,HO处理较对照显著(P<0.05)增加了块茎形成期根长、根投影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根分叉数,以及块茎膨大期根尖数。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苗期、块茎膨大期、淀粉形成期根长,及块茎膨大期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分叉数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因此,以90 kg·hm-2有机氮和81 kg·hm-2化学氮做基肥,54 kg·hm-2化学氮于块茎形成期追施,可有效促进马铃薯根系生长和有效薯块的早期形成,保证单株结薯数及薯块的膨大和产量的增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三份玉米新自交系的育种潜势分析
    赵星凯, 石海春, 余学杰, 杨殊, 赵长云, 夏伟, 柯永培
    2020, 32(12):  2119-212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02
    摘要 ( 791 )   HTML ( 31 )   PDF(1856KB) ( 2014 )  

    为明确玉米新自交系的育种潜力,以13份新自交系、8份骨干系和5份标准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农艺性状鉴定和SSR分子标记分析,研究自交系间的遗传差异;按Griffing方法Ⅳ组配210个杂交组合,分析产量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显示,新自交系K351和K311自身性状优良;以遗传相似系数0.696为阈值,用类平均法(UPGMA)将26份自交系划分为8个类群,即常见5大类群和3个新类群,其中K115等10个新自交系被划分到3个新类群。K61等6个新自交系产量一般配合力(GCA)达极显著(P<0.01)正效应,高于多数骨干自交系;在四川双流和云南宣威试点,比对照显著(P<0.05)增产的组合分别有18个和3个,其中K61×K143和21-ES×K61在2个试点均显著(P<0.05)增产,分别平均增产33.16%和22.81%。综上,新自交系K61、K143和K115产量GCA最高,自身农艺性状较好,其中K61和K115种质新颖,是理想的高产育种亲本;K311、K962和K365产量GCA较高,自身性状良好,具有高产育种潜力,但植株偏高,有待进一步改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LED单色光对兔行为及同期发情影响的机理研究
    潘孝青, 王杏龙, 杨杰, 邵乐, 秦枫, 李健, 张霞, 翟频
    2020, 32(12):  2128-213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03
    摘要 ( 909 )   HTML ( 260 )   PDF(1123KB) ( 1719 )  

    探讨不同LED光色对兔行为及同期发情影响的分子机制。行为学观察在6 m×6 m正方形漏缝木地板平台上进行,四周用敞门兔笼合围,每边6个兔笼,笼内均匀放置常规乳头式饮水器及料槽,兔笼上方60 cm处分别安装LED灯带,向下投射LED红光(660 nm)、绿光(540 nm)、蓝光(480 nm)和白光(400~760 nm),光照强度均100 lx,时长为12 D:12 L,每周随机调整1次LED灯带位置,确保LED光色成为唯一变量,摄像头记录并统计母兔选择性停留行为。LED光色试验是将不同LED光色下300只单笼饲养的后备母兔随机平均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兔笼上方60 cm处向下投射LED红光(660 nm)、LED绿光(540 nm)、LED蓝光(480 nm)和LED白光(400~760 nm),对照组为白炽灯(400~1 050 nm)。正式试验中,每周五至周日18:00至次日06:00,时长为12 h,光照强度均为100 lx,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不同LED光色能够影响母兔活动空间的选择,LED红光环境更易被母兔接受并停留,其停留频率分别比LED绿光与LED蓝光高13.1%和11.6%,差异显著(P<0.05)。LED红色光及白炽灯组后备青年母兔血清中的β-内啡肽、5-羟色胺浓度显著(P<0.05)高于LED绿光组及LED蓝光组;LED红光环境中皮质醇浓度显著(P<0.05)高于LED绿光组。LED红光组母兔同期发情率与白炽灯对照组及LED白光组相比,分别提高20.89%和10.51%,差异显著(P<0.05)。LED红光组母兔视网膜内Opn4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白炽灯组和LED绿光组(P<0.05)。不同LED光色对特定时间段(23:30至次日00:30)母兔血清MLT含量有影响。与LED绿光组相比,LED红光组环境中母兔血清MLT含量低10.32%,差异显著(P<0.05)。与LED白光相比,LED红光能显著(P<0.05)抑制松果体内Aanat mRNA的表达(P<0.05)。LED红光组母兔松果体中Mel1a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LED绿光组和蓝光组(P<0.05)。总之,规模兔场短日照季节周期化繁殖生产中,每周连续3 d于晚间18:00至次日凌晨6:00之间,采用100 lx LED红光进行补光,可提高母兔同期发情率,LED红光能够通过视网膜-松果体路径对兔行为及同期发情产生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ED单色光对兔行为及同期发情影响的机理研究
    潘孝青, 王杏龙, 杨杰, 邵乐, 秦枫, 李健, 张霞, 翟频
    2020, 32(12):  2128-213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03
    摘要 ( 1 )   HTML ( 1 )   PDF(1123KB) ( 17 )  

    探讨不同LED光色对兔行为及同期发情影响的分子机制。行为学观察在6 m×6 m正方形漏缝木地板平台上进行,四周用敞门兔笼合围,每边6个兔笼,笼内均匀放置常规乳头式饮水器及料槽,兔笼上方60 cm处分别安装LED灯带,向下投射LED红光(660 nm)、绿光(540 nm)、蓝光(480 nm)和白光(400~760 nm),光照强度均100 lx,时长为12 D:12 L,每周随机调整1次LED灯带位置,确保LED光色成为唯一变量,摄像头记录并统计母兔选择性停留行为。LED光色试验是将不同LED光色下300只单笼饲养的后备母兔随机平均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兔笼上方60 cm处向下投射LED红光(660 nm)、LED绿光(540 nm)、LED蓝光(480 nm)和LED白光(400~760 nm),对照组为白炽灯(400~1 050 nm)。正式试验中,每周五至周日18:00至次日06:00,时长为12 h,光照强度均为100 lx,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不同LED光色能够影响母兔活动空间的选择,LED红光环境更易被母兔接受并停留,其停留频率分别比LED绿光与LED蓝光高13.1%和11.6%,差异显著(P<0.05)。LED红色光及白炽灯组后备青年母兔血清中的β-内啡肽、5-羟色胺浓度显著(P<0.05)高于LED绿光组及LED蓝光组;LED红光环境中皮质醇浓度显著(P<0.05)高于LED绿光组。LED红光组母兔同期发情率与白炽灯对照组及LED白光组相比,分别提高20.89%和10.51%,差异显著(P<0.05)。LED红光组母兔视网膜内Opn4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白炽灯组和LED绿光组(P<0.05)。不同LED光色对特定时间段(23:30至次日00:30)母兔血清MLT含量有影响。与LED绿光组相比,LED红光组环境中母兔血清MLT含量低10.32%,差异显著(P<0.05)。与LED白光相比,LED红光能显著(P<0.05)抑制松果体内Aanat mRNA的表达(P<0.05)。LED红光组母兔松果体中Mel1a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LED绿光组和蓝光组(P<0.05)。总之,规模兔场短日照季节周期化繁殖生产中,每周连续3 d于晚间18:00至次日凌晨6:00之间,采用100 lx LED红光进行补光,可提高母兔同期发情率,LED红光能够通过视网膜-松果体路径对兔行为及同期发情产生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rnp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
    李仙春, 芦艳, 毛耀芳, 杨海峰, 余海山, 马永华, 万学瑞
    2020, 32(12):  2138-214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04
    摘要 ( 765 )   HTML ( 27 )   PDF(2235KB) ( 1852 )  

    试验旨在构建鸡Prnp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为制备鸡朊蛋白单克隆抗体提供材料。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鸡Prnp基因组序列和pET-28a质粒多克隆位点设计引物,以健康的鸡全血基因组DNA为材料,采用PCR的方法扩增鸡的Prnp基因,将目的基因片段与pET-28a载体连接,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菌转化到E. 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并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进行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表达的重组蛋白。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在诱导剂的终浓度为0.08 mmol·L-1,16 ℃,220 r·min-1诱导7 h,蛋白表达量最高。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ET-28a-ChPrnp重组表达菌株,为Prnp朊蛋白的结构、生理功能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方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OLR1基因对肌内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乔木, 黄藏宇, 吴俊静, 武华玉, 万绪玲, 周佳伟, 刘贵生, 梅书棋, 彭先文
    2020, 32(12):  2147-215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05
    摘要 ( 696 )   HTML ( 7 )   PDF(1088KB) ( 1703 )  

    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 OLR1)基因在猪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为深入研究OLR1基因在脂肪沉积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中猪OLR1基因序列(登录号:NM_213805),构建OLR1基因过表达载体OLR1-pcDNA3.1,同时合成干扰OLR1表达的siRNA。从恩施黑猪背最长肌中分离前脂肪细胞,分别将OLR1-pcDNA3.1和OLR1-siRNA转染前脂肪细胞,并对细胞进行诱导分化,至第6天,通过油红O染色、甘油三酯含量测定和荧光定量PCR检测OLR1基因对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OLR1过表达组脂滴明显多于对照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P<0.05)增加,成脂分化标志基因PPARγ的表达量极显著(P<0.01)升高、C/EBPα和FAS的表达量显著(P<0.05)升高;干扰OLR1后,细胞内脂滴减少,甘油三酯含量显著(P<0.05)下降,成脂分化标志基因PPARγ的表达量极显著(P<0.01)下降,C/EBPα和FAS的表达量显著(P<0.05)降低。综上表明,OLR1基因具有促进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生长时期红螯螯虾表型性状差异分析
    陈红林, 秦高婵, 楼宝, 钱豪杰, 姚振海
    2020, 32(12):  2154-216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06
    摘要 ( 959 )   HTML ( 15 )   PDF(1581KB) ( 1964 )  

    为研究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 von Martens)不同生长时期的表型特征,统计了3月龄、4.5月龄和6月龄3个生长时期红螯螯虾的体重Y1、肝胰腺质量Y2、全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宽X3、腹节总长X4、第一腹节长X5、第一腹节宽X6和掌节长X7共9个性状,对比3个生长时期各表型性状间的差异和相关性,分析不同生长时期各表型性状在雌性与雄性群体间的差异,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分别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表型性状与体重的关系,并构建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头胸甲和腹节的长度比例在幼虾和成虾中保持一致,而宽度指标(头胸甲宽、第一腹节宽)在6月龄阶段显著(P<0.05)增长。随着红螯螯虾的生长,大部分性状间的相关性降低,雌雄群体间表型性状的差异逐渐增加。3月龄阶段的回归方程为Y1=-31.33+0.73X2+0.91X3;4.5月龄阶段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65.25+1.29X3+0.89X4+1.46X6(雌性)、Y1=-69.67+1.17X3+0.40X7+1.77X6+0.59X4(雄性);6月龄阶段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79.77+1.01X1-1.89X6+1.15X7(雌性)、Y1=-98.02+0.72X1+1.22X7(雄性)。从3个生长时期的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各表型性状在不同时期与体重的相关性差异较大。研究结果可为红螯螯虾的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基质栽培黄瓜叶片水分状况、光合与荧光参数对不同灌水下限的响应
    金宁, 吕剑, 郁继华, 金莉, 张国斌, 肖雪梅, 胡琳莉
    2020, 32(12):  2162-217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07
    摘要 ( 808 )   HTML ( 516 )   PDF(1230KB) ( 1992 )  

    为探明基质栽培黄瓜适宜的灌水下限,实现农艺节水,以黄瓜品种博特209为试材,采用基质盆栽,共设置4个灌水下限处理,即田间持水量的50%、60%、70%、80%,用A、B、C、D表示,灌水上限统一设定为田间持水量的90%,采用TDR350水分速测仪控制基质的水分含量,研究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水分状况、光合日变化及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叶片的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及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水分饱和亏、叶片细胞汁液浓度及束缚水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处理C、D的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处理A、B,处理A细胞汁液浓度显著高于处理C、D,处理A、B束缚水含量显著(P<0.05)高于处理C、D。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均随灌水下限的升高呈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处理C叶绿素a、叶绿素a+b含量显著(P<0.05)高于处理A、B;处理C、D黄瓜叶片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变化趋势基本呈“V”型,而处理A、B的Ci的变化趋势基本呈“W”型;处理A、B、C、D的蒸腾速率(Tr)日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理B、C、D的Tr在14:00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处理A在12:00后就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处理B、C、D的气孔导度(Gs)日变化大致呈“M”型的双峰曲线,处理A则呈单峰曲线;处理A、B、C、D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Gs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整个日变化过程中,处理C、D的Pn始终高于处理A、B。Fv/FmΦPSⅡqP随灌水下限的提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NPQ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基质栽培黄瓜叶片的水分状况良好、光合色素含量高、净光合速率大,有利于黄瓜的光合作用,促进黄瓜的生长发育。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质栽培黄瓜叶片水分状况、光合与荧光参数对不同灌水下限的响应
    金宁, 吕剑, 郁继华, 金莉, 张国斌, 肖雪梅, 胡琳莉
    2020, 32(12):  2162-217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07
    摘要 ( 0 )   HTML ( 1 )   PDF(1230KB) ( 9 )  

    为探明基质栽培黄瓜适宜的灌水下限,实现农艺节水,以黄瓜品种博特209为试材,采用基质盆栽,共设置4个灌水下限处理,即田间持水量的50%、60%、70%、80%,用A、B、C、D表示,灌水上限统一设定为田间持水量的90%,采用TDR350水分速测仪控制基质的水分含量,研究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水分状况、光合日变化及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叶片的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及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水分饱和亏、叶片细胞汁液浓度及束缚水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处理C、D的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处理A、B,处理A细胞汁液浓度显著高于处理C、D,处理A、B束缚水含量显著(P<0.05)高于处理C、D。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均随灌水下限的升高呈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处理C叶绿素a、叶绿素a+b含量显著(P<0.05)高于处理A、B;处理C、D黄瓜叶片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变化趋势基本呈“V”型,而处理A、B的Ci的变化趋势基本呈“W”型;处理A、B、C、D的蒸腾速率(Tr)日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理B、C、D的Tr在14:00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处理A在12:00后就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处理B、C、D的气孔导度(Gs)日变化大致呈“M”型的双峰曲线,处理A则呈单峰曲线;处理A、B、C、D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Gs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整个日变化过程中,处理C、D的Pn始终高于处理A、B。Fv/FmΦPSⅡqP随灌水下限的提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NPQ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基质栽培黄瓜叶片的水分状况良好、光合色素含量高、净光合速率大,有利于黄瓜的光合作用,促进黄瓜的生长发育。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葡萄MPT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杨明霞, 连红娟, 王晓芳, 杜宜洋, 董志刚, 纪薇
    2020, 32(12):  2173-218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08
    摘要 ( 801 )   HTML ( 519 )   PDF(9460KB) ( 1979 )  

    线粒体磷酸转运体(mitochondrial phosphate transporter, MPT)基因家族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重要的功能蛋白,负责将重要代谢底物无机磷酸通过线粒体内膜从细胞质转移到线粒体基质中,在细胞维持正常功能中起到了关键的生理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系统地分析了葡萄MPT基因家族成员的进化关系、基因结构、蛋白质理化性质和保守基序,以及组织特异性表达和同源基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葡萄全基因组中鉴定出64个MPT家族基因。根据系统发育树可以分为7组,分布于19条染色体上,其中两对基因存在串联复制现象。保守基序分析表明,所有MPT家族成员都含有保守的Mito_carr结构域。组织特异性表达表明,VvMPT基因在果皮、花、叶中高表达。同源基因分析表明,葡萄VvMPT基因家族可能在花器官发育、维持离子浓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谱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草莓雌蕊蛋白提取方法优化
    裘劼人, 柴伟国, 童建新, 周历萍, 王淑珍
    2020, 32(12):  2186-219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09
    摘要 ( 753 )   HTML ( 4 )   PDF(694KB) ( 1901 )  

    为筛选适用于质谱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草莓雌蕊蛋白提取方法,通过在传统酚提法中加入氯仿提取步骤建立了一种新的酚氯仿提取方法,并对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方法Ⅰ)、酚提法(方法Ⅱ)和酚氯仿法(方法Ⅲ)提取草莓雌蕊蛋白的3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总蛋白提取得率、总蛋白鉴定通量、非共有蛋白亚细胞位置和亲疏水性分布4个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酚氯仿法的蛋白提取效率最高,蛋白提取最全面。方法Ⅰ、方法Ⅱ、方法Ⅲ的蛋白提取得率分别为0.20%、0.12%和0.27%,总蛋白鉴定量分别为5 170、5 345和5 697。韦恩图分析显示,方法Ⅲ交集到了方法Ⅰ和方法Ⅱ的大部分非共有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方法Ⅰ和方法Ⅲ的非共有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而方法Ⅱ则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表明3种方法具有不同的亚细胞偏好性。亲疏水性分析显示,方法Ⅰ亲水性蛋白比例最高但疏水性蛋白提取不足,方法Ⅱ则亲水性蛋白提取较少,方法Ⅲ兼顾了亲疏水性蛋白的提取。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方法Ⅲ为草莓雌蕊的最优提取方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采用MiSeq测序技术分析3种飞虱中肠内容物的菌群结构
    张珏锋, 俞叶飞, 李芳, 钟海英, 陈建明
    2020, 32(12):  2192-220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10
    摘要 ( 764 )   HTML ( 21 )   PDF(1185KB) ( 1815 )  

    运用MiSeq测序技术比较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BPH)、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a Fallén,SBPH)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WBPH)体内中肠细菌群落结构的异同。结果显示:3种飞虱共获得可用于分析的有效序列3.44×105条,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在3%水平和6%水平分别获得76、103、61和49、68、42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灰飞虱体内约90%的中肠细菌属于F-proteobacteria-unclassified;Arsenophonus是褐飞虱体内的优势菌,约占总量的70%;在白背飞虱中HalomonasCandidatus_CardiniumArsenophonus三种菌含量都比较高,分别占35%、20%和15%。虽然3种飞虱从共同的祖先分化,但其中肠内细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丰富度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基于i-Tree模型的城市绿道生态服务效益研究
    周贝宁, 芦建国, 花壮壮
    2020, 32(12):  2201-221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11
    摘要 ( 707 )   HTML ( 642 )   PDF(1227KB) ( 1786 )  

    为了量化分析城市绿道中树木的各类生态服务效益价值,为未来绿道树种筛选和种植规划提供参考。以宁波市“三江六岸核心区”绿道树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树木群落结构组成、胸径分布、树高结构和生长类型进行分析;并运用i-Tree模型进行生态效益评估,将节能效益、固碳效益、改善空气质量效益、截留雨水效益和美学效益值量化为经济价值。结果表明:绿道树种类型丰富(37科54属71种),生长类型多为阔叶落叶型乔木,绿道树木的胸径和高度多数介于15.2~30.5 cm和5.0~10.0 m,处于稳定生长阶段,季相变化较丰富且景观效果较强。通过i-Tree模型评估“三江六岸核心区”绿道年总生态效益值为4 287 024.54元,其中,美学效益(64.62%)>固碳效益(17.25%)>截留雨水效益(9.79%)>节约能源效益(8.32%)>改善空气质量效益(0.02%)。树种优势度与绿道总生态效益贡献率相关性较强,樟树、银杏、柳树、鸡爪槭的总生态效益贡献率最高,但与单株年生态效益之间没有较强相关性;泡桐(2 494.70元·株-1)、二球悬铃木(1 994.49元·株-1)、枫杨(1 824.93元·株-1)、喜树(1 542.23元·株-1)的单株年生态效益较高,但其数量在绿道中不占优势。建议在选择树种时,将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纳入改善空气质量价值评估体系中,推广单株生态效益价值较高的树种应用于绿道中。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i-Tree模型的城市绿道生态服务效益研究
    周贝宁, 芦建国, 花壮壮
    2020, 32(12):  2201-221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11
    摘要 ( 1 )   HTML ( 2 )   PDF(1227KB) ( 12 )  

    为了量化分析城市绿道中树木的各类生态服务效益价值,为未来绿道树种筛选和种植规划提供参考。以宁波市“三江六岸核心区”绿道树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树木群落结构组成、胸径分布、树高结构和生长类型进行分析;并运用i-Tree模型进行生态效益评估,将节能效益、固碳效益、改善空气质量效益、截留雨水效益和美学效益值量化为经济价值。结果表明:绿道树种类型丰富(37科54属71种),生长类型多为阔叶落叶型乔木,绿道树木的胸径和高度多数介于15.2~30.5 cm和5.0~10.0 m,处于稳定生长阶段,季相变化较丰富且景观效果较强。通过i-Tree模型评估“三江六岸核心区”绿道年总生态效益值为4 287 024.54元,其中,美学效益(64.62%)>固碳效益(17.25%)>截留雨水效益(9.79%)>节约能源效益(8.32%)>改善空气质量效益(0.02%)。树种优势度与绿道总生态效益贡献率相关性较强,樟树、银杏、柳树、鸡爪槭的总生态效益贡献率最高,但与单株年生态效益之间没有较强相关性;泡桐(2 494.70元·株-1)、二球悬铃木(1 994.49元·株-1)、枫杨(1 824.93元·株-1)、喜树(1 542.23元·株-1)的单株年生态效益较高,但其数量在绿道中不占优势。建议在选择树种时,将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纳入改善空气质量价值评估体系中,推广单株生态效益价值较高的树种应用于绿道中。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产品质量安全
    啶虫脒在芹菜设施栽培体系下的沉积与残留
    喻歆茹, 何红梅, 王祥云, 李艳杰, 徐玲英, 赵学平, 张昌朋
    2020, 32(12):  2211-221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12
    摘要 ( 752 )   HTML ( 10 )   PDF(853KB) ( 1938 )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芹菜设施栽培条件下啶虫脒的沉积与残留规律,并建立了芹菜叶、茎、根,以及土壤中的啶虫咪经乙腈提取、QuEChERs萃取净化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的方法。结果表明:啶虫脒在芹菜叶、茎、根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102.5%、83.9%~93.5%、97.0%~100.1%和90.8%~94.4%,在芹菜设施栽培体系中啶虫脒的沉积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芹菜叶>土壤>芹菜茎>芹菜根。啶虫脒在芹菜叶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为4.2~19.4 d。按有效成分18 g·hm-2和27 g·hm-2施药后7 d,设施栽培条件下芹菜叶和茎的啶虫咪残留量分别为0.330 0~2.570 0、0.004 7~0.030 0 mg·kg-1,均低于GB 2763—2019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3 mg·kg-1)。研究结果可为啶虫脒在芹菜设施栽培体系下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9年浙江和福建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唐标, 陈凌云, 罗怡, 施杏芬, 胡骥, 陈怡飞, 钱鸣蓉, 杨华
    2020, 32(12):  2218-222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13
    摘要 ( 811 )   HTML ( 4 )   PDF(1073KB) ( 1632 )  

    为了解2019年浙江和福建动物源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流行情况及其耐药特征,于2019年在浙江和福建共10市随机采集新鲜粪便和肛拭子样品共计1 480份,参考国家标准方法分离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并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对16种和9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本研究从2省样品中共计分离了100株沙门氏菌和100株弯曲杆菌,其中94株沙门氏菌被鉴定出血清型,包括11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策维埃(20.2%)、肯塔基(15.9%)、韦太夫雷登(15.9%)、鼠伤寒(14.9%)、肠炎(14.9%)。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分离出的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76%),其次为氨苄西林(70%)、磺胺异恶唑(65%),对奥格门丁(6%)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分离出的弯曲杆菌对环丙沙星(99%)、萘啶酸(88%)和四环素(87%)的耐药率最高,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23%)。结果表明,浙江和福建2省动物源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耐药水平较高,多重耐药情况普遍,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可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需要提高警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科学
    二十二碳六烯酸强化蛋黄粉的制备及其贮藏稳定性
    陈伊凡, 李欢欢, 唐宏刚, 张晋, 张映萍, 童颢雯, 朱冬荣, 陈黎洪
    2020, 32(12):  2226-223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14
    摘要 ( 738 )   HTML ( 194 )   PDF(767KB) ( 1775 )  

    以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营养强化鸡蛋为原料制备DHA强化蛋黄粉,通过测定pH值、色差值、DHA含量和过氧化值等指标,探讨烘箱加速氧化25 d,及不同温度(4、25、37 ℃)、光照(照光/避光)和氧气(有氧/无氧)条件下DHA强化蛋黄粉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冷冻干燥相较于喷雾干燥能更好地保留DHA,制得的DHA强化蛋黄粉中DHA含量为17.1 g·kg-1。高温氧化使DHA强化蛋黄粉的pH值降低,红度值增加,亮度值下降。37 ℃贮藏7周时,DHA强化蛋黄粉中DHA的保存率为93.1%。25 ℃贮藏60 d时,无氧避光条件下DHA强化蛋黄粉中DHA的保存率为95.2%,有氧避光条件下为93.6%;无氧照光条件下DHA强化蛋黄粉中DHA的保存率为94.2%,有氧照光条件下为91.7%,且有氧照光组的过氧化值为有氧避光条件下的3.7倍。综上,温度对DHA强化蛋黄粉中DHA保存率的影响具有主导作用,氧气和光照对DHA强化蛋黄粉的氧化变质具有促进作用。DHA强化蛋黄粉应优先考虑低温、避光、密封存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系统工程
    基于图像特征的水稻叶片全氮含量估测模型研究
    杨红云, 罗建军, 孙爱珍, 万颖, 易文龙
    2020, 32(12):  2232-224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15
    摘要 ( 819 )   HTML ( 28 )   PDF(2444KB) ( 2139 )  

    探究水稻叶片生长外部颜色、几何形态特征与其全含氮量之间的定量描述关系,可以快速且准确地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状况。研究筛选了全氮含量估测敏感叶位,并比较了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和机器学习方法的水稻敏感叶位全氮含量估测模型,为构建高性能的氮素营养定量诊断模型提供思路和方法。水稻田间试验于2017—2018年在江西省南昌市成新农场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两优培九,设置4个施氮水平(施氮水平从低到高为0、210、300和390 kg·hm-2)。在水稻幼穗分化期和齐穗期,分别扫描获取水稻顶部第一完全展开叶叶片(顶1叶)、顶部第二完全展开叶叶片(顶2叶)以及顶部第三完全展开叶叶片(顶3叶)图像,共4 800张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获取25项水稻扫描叶颜色和几何形态特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全氮含量估测,筛选出两个时期的敏感叶位,并应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水稻敏感叶位的全氮含量估测模型。与人工测量相比,通过图像处理方法获取的水稻叶片长宽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328%、3.404%;幼穗分化期顶3叶和齐穗期顶2叶较其他同期叶位更为敏感,且以幼穗分化期顶3叶最为敏感;应用机器学习建立的水稻敏感叶位全氮含量估测模型略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且采用BP神经网络建模最佳,幼穗分化期顶3叶模型验证集的RMSEv=0.089、MREv=0.034、 R2v=0.887,齐穗期顶2叶模型验证集的RMSEv=0.132、MREv=0.046、R2v=0.820。幼穗分化期顶3叶和齐穗期顶2叶的叶片图像特征最具有代表性,进行全氮含量估测更具可行性,可作为水稻氮素营养诊断的有效叶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小麦产量预估方法
    鲍烈, 王曼韬, 刘江川, 文波, 明月
    2020, 32(12):  2244-225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16
    摘要 ( 1181 )   HTML ( 1268350998 )   PDF(7122KB) ( 2476 )  

    小麦产量是评估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小麦产量人工预估困难,提出将卷积神经网络运用于小麦产量预估,为农业生产力的预估提供参考,指导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利用无人机分别在河南省新乡、漯河两地进行图片采集,并以之构建麦穗数据集,分为正样本(麦穗)和负样本(叶子和背景)。针对小麦常规的生理形态和生长环境,设计卷积神经网络识别模型,以图像金字塔构建多尺度滑动窗口,以非极大值抑制(NMS)去除重叠率较高的目标框,实现对单位面积内麦穗的计数,并利用随机采样的方式对大田麦穗进行单位面积图像采样,以采样图像中麦穗数量的平均值作为产量预估基准,进一步实现麦穗产量预估。随机抽取100幅不同小麦图片进行测试,与人工计数结果进行对比,准确率达到97.30%,漏检率为0.34%,误检率为2.36%,误差率为2.70%。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克服环境中的多种噪声干扰,能够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麦穗进行计数和产量预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发展
    1978—2017年中国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差距与结构特征
    胡晨沛, 李辉尚, 郭昕竺
    2020, 32(12):  2253-226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17
    摘要 ( 701 )   HTML ( 34 )   PDF(1013KB) ( 1926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济实现了持续较快的增长,但区域间农业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为突出。基于1978—2017年31个省区市的农业劳动力投入和经济产出数据,利用泰尔指数从南北方、东中西部2个维度测度中国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差距及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从区域间发展差距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南北方农业经济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东中西部的发展差距是现阶段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从区域内部看,南方地区内部省际农业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西部地区内部省际发展差距大于中部和东部地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中介效应的农户分化对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
    陈银蓉, 王晓妹
    2020, 32(12):  2261-227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18
    摘要 ( 767 )   HTML ( 5 )   PDF(1148KB) ( 1734 )  

    厘清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行为逻辑对提升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武汉城市圈的483份农户调查问卷,以耕地价值认知为中介变量,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农户分化对耕地保护行为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分化对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可以通过作用于耕地价值认知这一中介变量实现,在较高的耕地价值认知水平下,农户分化对耕地保护行为的负向影响效应将会减弱;非农兼业带来的收入增加会提高劳动力被资本替代的可能性,这使得农户分化对于劳动偏向型保护行为的负向影响效应要大于资金偏向型保护行为。据此认为,应大力推广资金偏向型耕地保护措施,加大对耕地多功能价值的宣传力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满意评价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浙江的调查
    柯福艳, 徐知渊, 占金荣
    2020, 32(12):  2271-228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19
    摘要 ( 701 )   HTML ( 15 )   PDF(1676KB) ( 1921 )  

    以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为起点,改善消费者满意评价成为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满意评价指标,利用浙江2019年13县1 910份拦截式调查数据,通过两类4个计量模型对比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浙江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满意评价处在较高水平,县级属地管理履职效力在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满意评价中起到了核心作用,消费者自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水平与知晓程度也对其满意评价产生正向影响;来自农贸市场的消费者满意评价要高于来自超市的消费者满意评价,在当地居住时间越长的消费者满意评价更高;年龄越高与受教育水平越高的消费者其满意评价则更加谨慎。因此,我国政府应抓住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改善契机,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提升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水平,重点针对年长人群和外来人口在工作宣传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媒体负面报道对蜂蜜消费预期变动的影响
    李梦璐, 张社梅
    2020, 32(12):  2282-229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20
    摘要 ( 679 )   HTML ( 6 )   PDF(1098KB) ( 1780 )  

    媒体负面报道尤其是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负面报道对农产品市场带来巨大影响,不仅给消费者带来心理上的恐慌,也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2018年末某知名医院公众号撰写的一篇质疑蜂蜜功效的文章引发了热议,为了探究在该负面报道影响下消费者蜂蜜消费预期变动的情况,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基于全国6个城市1 222份问卷调研数据,运用Ologit模型,研究该报道及后续争议对于消费者购买预期的影响,同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TSLS处理样本选择性偏误。结果表明:媒体负面报道的影响、上期购买行为、消费者信心是影响消费预期变动的重要因素,其中媒体负面报道的影响对于消费预期的冲击作用尤为显著。因此,建议建立权威机构言论鉴定和管控系统,并加强针对媒体负面报道的危机管理,引导理性消费行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红茶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李如意, 尹军峰, 邹纯
    2020, 32(12):  2291-230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21
    摘要 ( 1232 )   HTML ( 47 )   PDF(1233KB) ( 1944 )  

    红茶菌是以糖茶水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后形成的一种功能性茶饮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具有多种保健功效的红茶菌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全球销售量也呈指数增长。本文重点梳理了红茶菌中的微生物组成及其共生关系,概括了原料、培养条件和菌种组成对红茶菌发酵的影响,并归纳了红茶菌在抗氧化、抑菌、护肝、提高免疫力和防癌抗癌方面的保健功能研究。红茶菌生产中,活性大分子的鉴定和形成机制、各菌种的益生效果、发酵罐水平的精准调控、产品稳定性提升等方面还需进行深入研究。另外,本文展望了红茶菌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红茶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富含半胱氨酸类受体激酶家族研究进展
    耿艳飞, 吕明芳
    2020, 32(12):  2303-231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12.22
    摘要 ( 1599 )   HTML ( 1381 )   PDF(2334KB) ( 2210 )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富含半胱氨酸类受体激酶(cysteine-rich receptor-like kinases,CRKs)作为上游信号分子,在感知胁迫信号和诱发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CRK主要由信号肽、DUF26(PF01657)、跨膜结构域和胞内激酶结构域组成,其中DUF26和激酶结构域在不同植物中高度保守。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含有37~170个CRK成员,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中发挥不同的功能。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CRK基因结构及其在生长发育、胁迫应答中的功能研究进展,对于提高农作物抗逆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