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1, 33(1):  0-0. 
    摘要 ( 370 )   PDF(1630KB) ( 15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科学
    大豆转录因子GmDof1.5的克隆与非生物胁迫诱导表达
    何佳琦, 翟莹, 张军, 邱爽, 李铭杨, 赵艳, 张梅娟, 马天意
    2021, 33(1):  1-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1.01
    摘要 ( 2044 )   HTML ( 1275087457 )   PDF(817KB) ( 2187 )  

    Dof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利用RT-PCR技术从大豆中克隆了一个功能未知的Dof转录因子基因GmDof1.5,该基因位于大豆基因组15号染色体上,ORF全长540 bp,编码含有17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0.15 ku,等电点为9.82。蛋白序列预测发现,GmDof1.5蛋白含有一个典型Zf-Dof结合域,且含有大量磷酸化位点。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大豆GmDof1.5与豆科植物鸡血藤SsDof4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BA、干旱、高盐、高温和低温胁迫均可不同程度地诱导GmDof1.5的表达,且GmDof1.5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最为显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滴灌条件下不同耕深及秸秆还田量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刘根红, 薛银鑫, 张倩, 周佳瑞, 买小凤
    2021, 33(1):  8-1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1.02
    摘要 ( 1046 )   HTML ( 8129664 )   PDF(860KB) ( 2030 )  

    滴灌已逐渐成为宁夏引黄灌区玉米新型灌溉方式,以玉米天赐19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耕深,设0.25~0.30 m、0.30~0.35 m、0.35~0.40 m三水平,秸秆还田量为副区,设常规栽培秸秆1/4还田量、1/3还田量、1/2还田量三水平,以明确玉米滴灌条件下适宜的耕深与秸秆还田量水平。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玉米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有差异,以耕深0.30~0.35 m、秸秆1/3还田量水平组合条件下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明显,产量间差异极显著(P<0.01)。该处理条件下,玉米生长苗期0~0.2 m土壤温度升高明显,最大差异为1.5 ℃,增加了8.6%;其吐丝灌浆期净光合速率(PSA)比最低处理高34.5%,百粒重比最低处理高6%,其花后20 d灌浆速率(GFA)比最低处理高26.9%,产量14 781.9 kg·hm-2,比最低处理高16.3%。但不同处理对株高、叶面积指数(LAI)、穗粗的影响不同,以秸秆1/2还田量、耕深0.25~0.30 m组合对苗期株高、拔节期LAI及穗粗性状影响显著。因此,玉米滴灌以耕深0.30~0.35 m、秸秆1/3还田量组合时,主要田间生长性状良好,穗部性状穗长、穗粗、百粒重均优于其他处理,产量最高,适宜于灌区推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脑心肌炎病毒VP1蛋白抑制Ⅰ型IFN信号通路和促进病毒体外增殖
    韩玉梅, 谢晶莹, 毕英杰, 许淑娟, 冯若飞
    2021, 33(1):  18-2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1.03
    摘要 ( 893 )   HTML ( 20 )   PDF(2147KB) ( 1842 )  

    脑心肌炎病毒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为了初步研究EMCV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将VP1蛋白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MV-HA,转染HEK293细胞后,使其在细胞内过表达,通过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P1过表达对IFN-β表达和RLRs信号通路相关因子,以及下游刺激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VP1蛋白可显著抑制IFN-β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VP1可显著抑制EMCV引起的RLRs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RNA水平(P<0.01),并且随着VP1的表达,MAVS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但对MDA5表达无影响。实验数据初步表明,VP1蛋白可以通过抑制MAVS的表达,进而抑制Ⅰ型IFN基因的表达并阻断其下游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域抗体T7噬菌体展示文库构建与鉴定
    徐海, 王健, 郭长明, 董洪燕, 邓碧华, 侯继波
    2021, 33(1):  27-3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1.04
    摘要 ( 1021 )   HTML ( 28 )   PDF(4210KB) ( 1813 )  

    优化噬菌体展示文库构建策略,获得高品质羊驼源天然纳米抗体T7噬菌体展示文库,并对文库质量进行鉴定。分离羊驼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RT-PCR扩增羊驼重链抗体可变区(VHH)基因,插入T7 select 415-1b噬菌体载体构建文库,计算文库的库容量,测定文库传代稳定性。测序分析VHH基因的多样性和纳米抗体氨基酸序列特征。Western-blot检测纳米抗体在噬菌体表面的表达情况,电镜观察文库中重组噬菌体颗粒形态。结果表明,构建羊驼源纳米抗体T7噬菌体展示文库,有效库容达到2.73×109 PFU;纳米抗体与羊驼源抗体同源性高,氨基酸序列显示纳米抗体特征区域,并其在噬菌体表面高拷贝表达;重组噬菌体颗粒结构完整,但随着传代出现插入基因的丢失。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粟酒裂殖酵母SpTrz2蛋白全长和N端的原核表达与多克隆抗体制备
    刘金玉, 黄鹰
    2021, 33(1):  34-4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1.05
    摘要 ( 821 )   HTML ( 27 )   PDF(2376KB) ( 1956 )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粟酒裂殖酵母SpTrz2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利用PCR方法扩增粟酒裂殖酵母yAS56菌株SpTrz2的全长和N-末端一半的编码基因,通过NdeⅠ和XhoⅠ酶切位点将SpTrz2的全长和N-末端一半编码基因定向插入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中,并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过IPTG诱导表达后采用SDS-PAGE电泳切胶纯化法获得重组蛋白,以此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表明,SpTrz2是一个跨膜蛋白,含有3个跨膜结构域,具有多个B细胞抗原表位。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粟酒裂殖酵母SpTrz2的全长和N-末端一半(SpTrz2和SpTrz2N)都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其理论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75.99 ku和44.77 ku。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制备的兔抗SpTrz2和SpTrz2N多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天然的SpTrz2蛋白。本研究成功诱导表达、纯化重组蛋白SpTrz2和SpTrz2N,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为SpTrz2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03个mcr质粒的结构与特征
    唐标, 常江, 胡骥, 钱鸣蓉, 夏效东, 杨华
    2021, 33(1):  43-5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1.06
    摘要 ( 851 )   HTML ( 19 )   PDF(2380KB) ( 1718 )  

    黏菌素是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感染的最后一线药物。然而,近年来在许多致病菌中发现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基因mcr传播,降低了黏菌素的有效性,对公众健康构成了威胁。为探讨可能影响黏菌素耐药性传播的质粒特征,基于mcr质粒的完成图,共分析了2015—2018年GenBank收录的103个携带mcr的完整质粒序列。结果表明:质粒主要来源于中国,大肠埃希菌为主要携带者;IncI2和IncX4是最主要的复制子类型,IncHI2是携带有多个耐药基因质粒的优势复制子类型;sul3、aadA1与mcr基因在质粒中共存的概率最高。另外还发现,95.14%的质粒含有抗消毒剂或重金属抗性基因。除ISApl1外,IS26插入序列出现频率最高。18.45%的质粒具有接合转移元件,包括oriT、松弛酶(relaxase)、T4CP和T4SS。本文重点指出了耐药基因交叉抗性和重金属的共选择作用,为更好地控制黏菌素耐药性提供了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不同砧木对天工翠玉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崔鹏飞, 魏灵珠, 程建徽, 向江, 李明山, 吴江,
    2021, 33(1):  52-6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1.07
    摘要 ( 883 )   HTML ( 1480605695 )   PDF(816KB) ( 2114 )  

    为研究南方湿热地区不同砧木对天工翠玉葡萄生长结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综合品质优良的砧穗组合,以7种砧木嫁接天工翠玉,天工翠玉扦插自根树作对照,对植株的生长结果习性、果实经济性状、果实品质等多项指标进行调查和测定,分析各砧穗组合差异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葡萄砧穗组合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SO4、5BB和Dogridge砧嫁接植株盛花期均早于自根树;7种砧木均可提高嫁接植株结果枝率;SO4、5BB、Macadams砧嫁接树单株产量均高于自根树,分别提高了1.9%、2.4%、10.0%;5BB、Dogridge、抗砧5号、101-14和Macadams砧嫁接树穗砧粗度比与自根树差异不显著,嫁接亲和;SO4、5BB和Macadams砧均能提高嫁接树穗重。5BB砧嫁接树果实硬度最高为平均4.07 N,比自根树提高了60.9%;SO4、5BB和Macadams砧嫁接树比自根树总糖含量高;5BB砧嫁接树蔗糖含量高于自根树,为平均7.97 mg·g-1,比自根树提高了33.05%。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表明,7种砧木中,5BB为最适宜天工翠玉葡萄嫁接的优良砧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秀珍菇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PpSAMS)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王伟科, 陆娜, 闫静, 宋吉玲, 袁卫东, 周祖法
    2021, 33(1):  62-6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1.08
    摘要 ( 1035 )   HTML ( 40 )   PDF(1763KB) ( 2024 )  

    在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秀珍菇样品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经分析筛选获得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全长基因(PpSAMS)。为了探究PpSAMS在低温刺激后秀珍菇原基形成过程中的功能与表达差异,从秀珍菇中克隆得到了PpSAMS基因,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该基因在低温刺激后原基形成过程中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pSAMS基因全长由1 152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84个氨基酸,具有蛋氨酸腺苷转移酶活性,并具有结合ATP、金属离子的功能。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PpSAMS基因编码蛋白与糙皮侧耳亲缘关系最近。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菌丝体经低温诱导后恢复至室温时期(原基形成前期)表达量最高,推测其有可能在诱导真菌DNA甲基化并促使原基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ITS2和SNP技术鉴定浙江铁皮石斛的初步研究
    陈文强, 汪小福, 陈笑芸, 彭城, 徐俊锋, 蔡健
    2021, 33(1):  69-7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1.09
    摘要 ( 1009 )   HTML ( 22 )   PDF(3076KB) ( 2004 )  

    铁皮石斛以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备受消费者青睐,但不同品种和不同品质铁皮石斛的区分和鉴别存在困难,急需建立一种快捷、准确、高效的鉴定方法。以浙江省12个铁皮石斛和其他省的10个石斛为材料,选取DNA条形码ITS2,优化扩增体系,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经序列比对与分析,获取浙江铁皮石斛DNA条形码ITS2中的特异性SNP位点;针对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了PCR验证,同时建立了基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技术对SNP位点的快速鉴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ITS2能较好地区分铁皮石斛与其他石斛,而铁皮石斛的ITS2序列中存在SNP位点,基于SNP的快速检测实现对铁皮石斛的快速鉴别,为铁皮石斛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技术路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荧光标记解淀粉芽孢杆菌WK1在山核桃树体和土壤中的定殖规律
    高竞, 方伟, 顾佳悦, 严淑娴, 邵帅, 梁辰飞, 秦华, 陈俊辉, 徐秋芳
    2021, 33(1):  77-8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1.10
    摘要 ( 1277 )   HTML ( 20 )   PDF(3144KB) ( 2058 )  

    为探明解淀粉芽孢杆菌WK1在山核桃树和林地土壤的定殖动态及其最佳接种方式,采用电击转化方法导入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构建荧光标记菌株(GFP-WK1)。通过叶面喷施(喷叶法)、根系浇灌(灌根法)和树干滴注(挂液法)3种方式接种GFP-WK1菌液,定期测定GFP-WK1在山核桃树体和土壤中的定殖数量,以及不同土壤pH条件下GFP-WK1在山核桃幼苗根、茎、叶中的定殖量,分析GFP-WK1的定殖能力和移动规律。结果表明:GFP-WK1能够通过喷叶法、灌根法和挂液法的方式在土壤和山核桃树体定殖,GFP-WK1在山核桃树体和土壤之间有良好的移动性,定殖量可保持在104~106 CFU·g-1。相较于灌根法和喷叶法,挂液法处理下GFP-WK1定殖稳定。不同土壤pH条件下,GFP-WK1在山核桃幼苗中的定殖量均表现为根>茎>叶,在pH值为6.8的土壤条件下定殖效果最好,植物体内的定殖量也相对较高。从短期定殖效果和施用方便的角度,田间实际应用推荐灌根法,并将土壤pH值调到6.8;长期使用的话,建议选择挂液法,以保证树体的菌株定殖量稳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物油乳剂对柑橘木虱定殖行为的影响
    黄振东, 蒲占湑, 胡秀荣, 陈国庆, 吕佳, 占红木
    2021, 33(1):  87-9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1.11
    摘要 ( 1343 )   HTML ( 24 )   PDF(802KB) ( 1792 )  

    为评价矿物油乳剂(petroleum-based horticultural mineral oils,HMOs)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 (Hemiptera: Liviidae)的防治效果,在封闭空间的柑橘苗上分别设计喷施清水及0.25%、0.5%、1%、2% 4个体积分数的HMOs,调查柑橘木虱成虫在柑橘植株上的定殖率,以同样的药剂设计进行田间柑橘木虱若虫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喷施1次HMOs后移入柑橘木虱,1~2 d柑橘木虱在柑橘植株上的定殖显著(P<0.05)降低,在9 d内显著(P<0.05)降低柑橘木虱在柑橘叶片上的产卵量,但在后期失去控制效果;喷施2次HMOs持续控制柑橘木虱在柑橘苗上的定殖效果优于喷施1次HMOs;喷2次HMOs后移入柑橘木虱22 d,2% HMOs处理柑橘木虱定殖比为0.15。在喷施2次HMOs后移入柑橘木虱、在移入柑橘木虱前后喷施2次HMOs和移入柑橘木虱后喷施2次HMOs的方案中,以移入柑橘木虱后喷施2次HMOs的方案最佳。田间试验表明,喷施1%和2% HMOs后2~14 d对柑橘木虱若虫防效均保持在100%,0.5% HMOs处理的防效在87.15%~90.81%,而0.25% HMOs处理防效在25.81%~34.73%,0.5%~2% HMOs处理对柑橘木虱若虫均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在柑橘黄龙病发生区,柑橘木虱发生高峰期时,采用0.5%~1% HMOs 2次以上,隔1周喷施1次,可有效控制柑橘木虱。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参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室内毒力测定
    徐雪芬, 倪春辉, 李惠霞, 李焕宇, 李文豪, 陈垣, 胡芳弟
    2021, 33(1):  96-10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1.12
    摘要 ( 845 )   HTML ( 148 )   PDF(4182KB) ( 1929 )  

    为明确引起甘肃省渭源县党参根腐病的病原菌,并筛选防治该病害的最佳杀菌剂,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对引起党参根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编码转录延伸因子区序列(TEF-1α)聚类分析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药剂毒力测定。病原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甘肃省渭源县党参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和锐顶镰孢菌(Fusarium acuminatum);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参试的6种药剂均对其有抑制效果, 其中25%腈菌唑乳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党参根腐病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EC50<0.05 g·L-1),可作为防治党参根腐病的主选药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前草花叶病毒衣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和多克隆抗体制备
    苏学思, 张玉宝, 王若愚, 王亚军, 唐国亮, 金卫杰
    2021, 33(1):  104-11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1.13
    摘要 ( 1618 )   HTML ( 151 )   PDF(5967KB) ( 1967 )  

    为制备车前草花叶病毒(Plantago asiatica mosaic virus,PlAMV)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CP)及其多克隆抗体,采用RT-PCR方法从甘肃省种植的切花百合上克隆了PlAMV cp基因的部分序列,连接表达载体pET-28a(+),转化Escherichia coli 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和Ni-NTA重力柱层析获得了大量纯化的CP融合蛋白,将其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lAMV cp基因片段大小为621 bp,编码207个氨基酸;与已注册的PlAMV分离物相比,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74.7%~100%,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到83.6%~100%;不同植物PlAMV的分离物序列差异明显,病毒种群分布呈现寄主差异。SDS-PAGE结果表明,CP蛋白在E. coli BL21(DE3)中大量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4 ku。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体能够特异结合天然PlAMV病毒蛋白,可用于检测感病材料中PlAMV蛋白的表达量。本研究可以为PlAMV的血清学检测技术开发和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喀斯特地区不同玫瑰混农林模式的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特征
    杨乙未, 肖华, 陈浒, 肖聶佳, 郭城
    2021, 33(1):  112-12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1.14
    摘要 ( 1076 )   HTML ( 164 )   PDF(942KB) ( 1949 )  

    混农林业作为集约型土地利用和经营方式之一,运用于石漠化地区有利于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修复。2019年7月,对贵州省毕节市撒拉溪镇龙场村的玫瑰+大豆、玫瑰+苹果+大豆和玫瑰+玉米3种混农林模式样地中的土壤螨类进行了调查,以玫瑰单作为对照,共捕获土壤螨类1 524头,隶属3目41科64属,以盖头甲螨属(Tectocepheus)和派伦螨属(Parholaspulus)为优势属。其中,玫瑰+玉米样地中具有较丰富的螨类属数,而玫瑰样地中具有较高的个体数量。土壤螨类在4种模式的样地中均呈明显的表聚性。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玫瑰+大豆和玫瑰+玉米样地上较高。4种模式下土壤螨类的群落相似性较低,表现为中等不相似。3种混农林模式样地中捕食性革螨均为r选择型,而玫瑰样地中捕食性革螨为K选择型。甲螨群落结构在玫瑰样地上为P型,在玫瑰+大豆样地上为O型,在其余样地上为G型。总的来说,实施玫瑰混农林治理模式可使土壤螨类数量和多样性增加,以玫瑰为主,与苹果、大豆或玉米混合种植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壤螨类多样性,其中,玫瑰+大豆的模式效果较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缓控释肥搭配脲铵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陈贵, 鲁晨妮, 石艳平, 倪雄伟, 程旺大, 张红梅, 王保君, 张丽萍, 孙达
    2021, 33(1):  122-13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1.15
    摘要 ( 876 )   HTML ( 682 )   PDF(921KB) ( 2037 )  

    为了明确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搭配脲铵在水稻减氮和节本增效方面的应用效果,特开展田间试验,以嘉兴地区常规施肥(N 225 kg·hm-2)为对照(CK),研究了分别基于木质素类缓控释肥好乐耕(HL)、脲甲醛类缓控释肥永笑(YX)、硝化抑制剂类缓控释肥开擂喽(KL)与脲铵搭配的一基一追模式,在较CK减氮0、20%、35%和50%条件下对常规粳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一基一追模式下减氮量超过20%时水稻产量显著(P<0.05)下降,主要原因为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下降比例大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增加比例。随施氮量减少,一基一追模式下水稻的氮素利用效率增加,其中,KL与脲铵组合的减氮50%处理氮素利用效率最高,达20.1 kg·kg-1,且其谷物氮素生理利用效率较CK显著(P<0.05)增加14.7%。YX与脲铵组合的减氮20%处理的氮素吸收效率比CK显著(P<0.05)增加12.4%,表观氮肥回收效率显著(P<0.05)增加22.3%。一基一追模式下,施氮量减少时,土壤碱解氮含量下降;但是,不减氮条件下,其土壤碱解氮含量较CK显著(P<0.05)增加7.44%~9.57%。当选用KL与脲胺结合时土壤pH值较CK显著(P<0.05)下降0.17~0.31个单位。综合考虑产量、氮素利用效率、表观氮肥回收效率和土壤养分,一基一追模式下较CK减氮20%较为合理,且以脲甲醛类缓控释肥搭配脲铵的效果最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株红霉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与降解特性
    许双燕, 张涛, 张成, 林辉, 水贤磊, 郑华宝
    2021, 33(1):  131-14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1.16
    摘要 ( 1168 )   HTML ( 137 )   PDF(1676KB) ( 1883 )  

    优良的菌种资源是污染环境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核心。为获取红霉素高效降解菌,采用梯度驯化法,以长期堆放鸡粪的有机肥生产车间土壤为对象,开展降解菌筛选鉴定,并研究不同红霉素质量浓度、培养温度、转速、初始pH值,以及外加碳氮源、金属离子对菌株降解红霉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获得一株红霉素高效降解菌株Ery-6。通过菌落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将该菌株鉴定为甲基菌属(Methylobacillus sp.)。Ery-6菌株可以在以红霉素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快速生长,60 h后进入生长稳定期。接种Ery-6菌株可提高红霉素在培养基中的降解速率常数,使其半衰期从88.4 h降低至30.7 h。该菌株在含有100 mg·L-1红霉素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在温度35 ℃、转速120 r·min-1、初始pH值7.0、外加50 mg·L-1蔗糖的条件下,对红霉素的降解效果最佳,48 h降解率达88.68%。菌株可耐受1 000 mg·L-1高质量浓度的红霉素,在温度35 ℃、转速120 r·min-1、初始pH值7.0的条件下48 h降解率达31.95%。该菌株对多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Cu2+既会抑制Ery-6菌株的生长,也会对其降解红霉素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首次发现甲基菌属菌株具有降解红霉素的能力,且降解效果较好,为生物降解养殖废弃物与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提供了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科学
    贵州4个县域豹皮樟老鹰茶的理化品质比较
    王雨鑫, 邓燕莉, 姚松林, 王莹, 王济红
    2021, 33(1):  142-14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1.17
    摘要 ( 962 )   HTML ( 135 )   PDF(777KB) ( 1980 )  

    为比较贵州4个县域豹皮樟老鹰茶的理化品质,对来自贵州4个县域的用传统铁锅杀青、慢火烘干工艺加工的豹皮樟老鹰茶成品进行生化成分和矿质元素测定。结果表明:江口老鹰茶的各生化成分含量都较高,总黄酮含量最高,品质较好;但其重金属铅含量超标,不符合规定。息烽样品的各生化成分含量也都较高,总黄酮含量仅次于江口样品,且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最高,微量元素锌、镁和硒含量也较高,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品质较好。江口老鹰茶的氨基酸组分种类最多,湄潭样品的氨基酸组分种类最少;赤水老鹰茶的微量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含有咖啡因,且呈鲜爽味的氨基酸含量较高,具有特异性。综上,贵州4个县域的豹皮樟老鹰茶在理化品质上各有特色。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发展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与时空演变
    张发明, 丁峰, 王坪
    2021, 33(1):  150-16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1.18
    摘要 ( 870 )   HTML ( 244 )   PDF(1054KB) ( 2011 )  

    为了探索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情况,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基于高质量发展和五大发展理念建立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偏低,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江苏长期保持第一的位置;中高水平区数量呈现比较明显的递增趋势,由中国沿海地区扩展到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和江西等地;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正向集聚趋势不断增强;大部分粮食主产区相互之间联系较弱,呈现孤立发展的态势;农业高质量发展热点区域呈现萎缩然后又扩展的态势,热点区由北向南、由东部沿海向中部地区演变且不断增强。建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技术投入,促进农业区域合作,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以提升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多种形式与展望
    李海涛, 傅琳琳, 黄祖辉, 朋文欢
    2021, 33(1):  161-16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1.19
    摘要 ( 982 )   HTML ( 175 )   PDF(1063KB) ( 1883 )  

    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梳理相关政策的变迁历程,并以浙江省为例,探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服务适度规模经营、复合型适度规模经营3种类型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践与创新。针对小农规模经营仍占主导、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适度规模经营的效益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了强化土地权能,夯实适度规模经营基础;探索多样化社会服务,提升专业服务规模效益;健全法规政策,强化适度规模经营保障;培育新型主体,提高规模经营主体质量的对策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协调度
    董艳敏, 严奉宪
    2021, 33(1):  170-18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1.20
    摘要 ( 829 )   HTML ( 7442 )   PDF(1199KB) ( 2025 )  

    从生产效率、产业效益、绿色化生产、劳动者素质和农民收入5个要素层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用熵值法、莫兰指数和协调度方法测度中国(不含港、澳、台)31个省级行政区2000—2018年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和协调度。结果表明:(1)2000—2018年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上升,由2000年的0.355 39上升至2018年的0.482 40,年均增长率为1.71%。(2)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具有集聚连片的特点,从西部地区到东部沿海,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相邻省级行政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彼此相互影响,空间相邻的省级行政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同高同低”状态。(3)2000—2018年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各构成要素的协调度趋好,但还有待加强。(4)各省级行政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各构成要素的协调度具有一致性,即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各构成要素的协调度也相对较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