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云龙, 贾生强, 崔玲宇, 吕豪豪, 沈阿林, 苏瑶. 秸秆还田下土壤碳氮分布与固氮和反硝化细菌种群的相互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5, 37(10): 2150-2164. |
| [2] |
徐君言, 裘高扬, 刘俊丽, 郭彬, 李华, 陈晓冬, 王鸢, 傅庆林. 蒙脱石、高岭石与玄武岩对土壤碳固存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36(8): 1867-1877. |
| [3] |
艾然, 何杰, 林海忠, 翁丽青, 陈照明, 马军伟, 王强. 不同种植年限茭白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与结构特征[J].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36(11): 2558-2565. |
| [4] |
张青青, 梁晶, 伍海兵, 郑思俊, 黄军华.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以上海三林楔形绿地为例[J].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33(6): 1062-1068. |
| [5] |
陈天, 包宁颖, 杜崇宣, 刘云根. 不同砷污染程度下香蒲生长与砷富集特征[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9): 1672-1682. |
| [6] |
简兴, 翟晓钰, 王喻, 蔡阳阳.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湿地土壤总有机碳与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3): 475-482. |
| [7] |
连玉珍, 刘合满, 曹丽花, 韩晓浩, 马和平. 西藏林芝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8): 1353-1360. |
| [8] |
任维, 张雪葳, 李房英, 董建文. 基于景观破碎度分析的温州三垟湿地乡土景观保护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11): 1841-1854. |
| [9] |
陶利波, 王建军, 王国会, 于双, 李惠惠, 许冬梅. 封育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29(9): 1549-1554. |
| [10] |
程彬彬, 徐琳君, 马桂莲, 刘长娥. 基于Web of Science统计的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研究态势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29(6): 988-993. |
| [11] |
虞舟鲁, 邱乐丰, 林霖.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农业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29(5): 806-811. |
| [12] |
季波, 李娜, 马璠, 蔡进军, 董立国, 许浩, 韩新生. 宁南典型退耕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29(3): 483-488. |
| [13] |
朱颖, 林静雅, 赵越, 冯育青, 张铭连. 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恢复成效评估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29(12): 2109-2119. |
| [14] |
蓝家程, 肖时珍, 林俊清, 沈艳. 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轻组和重组有机碳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29(10): 1720-1725. |
| [15] |
王连晓1,史正涛1,*,刘新有2,3,杨帆1. 西双版纳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16, 28(7): 1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