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作物科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转基因玉米MIR604
    常丽娟, 宋君, 张富丽, 刘文娟, 唐春燕, 王东, 尹全
    2017, 29(11):  1769-177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01
    摘要 ( 662 )   HTML ( 43 )   PDF(1390KB) ( 1750 )  
    转基因玉米MIR604是瑞士先正达公司2005年研发的抗虫玉米,中国于2008年批准MIR604进口作为食品和饲料的加工原料。为了精确定量检测MIR604及其加工产品,在MIR604的左侧边界序列和玉米基因组之间设计引物和探针,成功建立了MIR604品系特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对6种非转基因作物、MIR604及其他非目标转基因作物进行检测,除MIR604外,其余样品均未检测到MIR604分子片段的扩增信号;对已知含量为1%的MIR604标准品进行定量检测,测量值为1.07%,接近真实值1%;灵敏度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检测到仅5个拷贝的MIR604分子片段。该试验所建立的MIR604品系特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准确度及灵敏度,可用于转基因玉米MIR604的定量检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省水稻气候生产潜力估算
    张波, 谷晓平, 古书鸿
    2017, 29(11):  1775-178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02
    摘要 ( 689 )   HTML ( 0 )   PDF(2862KB) ( 1547 )  
    基于贵州省81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气象资料,采用逐步订正和线性趋势等方法,分析水稻的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和气候资源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水稻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均随时间推进而呈现递减趋势,递减速率分别为484.46、206.78、357.38 kg·hm-2·10 a-1。空间分布上,光合生产潜力总体表现为东西部高、中北部低,光温生气潜力表现出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变化趋势,气候生产潜力与光温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基本一致。水稻气候资源利用率多年平均为9.06%,随时间变化呈递增趋势,递增速率为0.017%·a-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酵母硒和硼联合添加对肉鸡免疫器官组织结构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靳二辉, 周金星, 任曼, 胡倩倩, 金光明, 李升和
    2017, 29(11):  1783-179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03
    摘要 ( 721 )   HTML ( 1 )   PDF(4344KB) ( 1858 )  
    为研究酵母硒和硼联用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1日龄AA肉鸡1 200羽,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处理Ⅰ、Ⅱ、Ⅲ、Ⅳ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Ⅰ~Ⅳ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 mg·kg-1的酵母硒和硼(添加量分别为0、5、10、15 mg·kg-1),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在21日龄,与对照组相比,处理Ⅱ和Ⅲ组肉鸡法氏囊器官指数,脾小结、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法氏囊小结面积及胸腺皮质厚度均显著(P<0.05)升高;处理Ⅱ组肉鸡血清新城疫病毒(NDV)抗体和干扰素-γ(INF-γ)水平,处理Ⅲ组肉鸡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也均显著(P<0.05)升高。2)在42日龄,与对照组相比,处理Ⅱ和Ⅲ组肉鸡胸腺和法氏囊器官指数,脾小结、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法氏囊小结面积,胸腺皮质厚度以及血清NDV抗体和IL-2水平均显著(P<0.05)升高;处理Ⅱ组血清IgG和IFN-γ水平也显著(P<0.05)升高;处理Ⅰ组肉鸡胸腺和法氏囊器官指数及血清IgG水平显著(P<0.05)升高。显微观测可见,处理Ⅱ和Ⅲ组21 d和42 d肉鸡免疫器官组织结构均明显改善,脾脏白髓和红髓结构清晰,胸腺皮质和髓质分界明显,法氏囊小叶数量增多,排列紧密,且处理Ⅰ组肉鸡法氏囊小叶体积也明显增大。结果表明,酵母硒单独补充或与不同剂量的硼联合应用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肉鸡免疫器官的发育,改善其组织结构,增加机体免疫功能,0.3 mg·kg-1酵母硒与5~10 mg·kg-1硼联用促进效果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噪声对肉鸭内脏组织热休克蛋白mRNA转录的影响
    张扬, 陈博雯, 卞友庆, 王兆山, 徐琪, 常国斌, 陈国宏
    2017, 29(11):  1796-179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04
    摘要 ( 461 )   HTML ( 0 )   PDF(698KB) ( 1559 )  
    为阐明噪声对肉鸭的生理影响,提高肉鸭的动物福利,试验将60只北京鸭随机分成3组,利用噪声发生器进行80 dB(处理组1)和100 dB(处理组2)的噪声应激,对照组不进行应激。应激结束后采集肝脏、脾脏、肺和肾脏组织,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织中HSP70、HSP90 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处理组鸭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等4个组织中HSP70、HSP90 mRNA的转录水平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且处理组2的HSP70、HSP90 mRNA的转录水平极显著(P<0.01)高于处理组1。表明急性噪声应激会使得肉鸭内脏组织的HSPs mRNA转录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合抗菌肽对山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
    陈芸, 刘旗, 邓俊良, 杨颜铱, 高爽, 陈憧, 姚淑华
    2017, 29(11):  1800-180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05
    摘要 ( 655 )   HTML ( 2 )   PDF(1767KB) ( 1695 )  
    试验旨在探讨复合抗菌肽对山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抗菌肽应用于反刍动物提供理论依据。选取24只4月龄川中黑山羊,分为4组,每组6只,正常精料组(A),正常精料+抗菌肽组(C),双倍精料组(D),双倍精料+抗菌肽组(E)分别饲喂精料300、300、600和600 g·d-1·只-1,C与E组饲喂3 g·d-1·只-1复合抗菌肽。于21 d晨饲前每组随机选取3只采集瘤胃液,提取样品总DNA,扩增16S rRNA V4区,扩增产物采用Miseq平台测序。结果表明:1)共获得高质量序列629 634条,97%相似度下聚类后共获得13 227个OTU。2)所得OTU经物种注释后,门水平上,除D组最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34.30%)外,其余各组最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38.52%~43.68%),且添加复合抗菌肽显著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与螺旋菌门(Spirochaetes)含量(P<0.05);增加精料量显著增加厚壁菌门与螺旋菌门含量(P<0.05),显著降低拟杆菌门与变形菌门含量(P<0.05)。3)属水平上,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为所有样品中最优势菌属(25.54%~33.88%),添加抗菌肽后,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假丁酸弧菌属(Pseudobutyrivibrio)、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极显著降低(P<0.01),且不受精料量影响,但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与密螺旋体(Treponema)的变化趋势与精料量相关,正常精料组显著降低(P<0.05),而双倍精料组无显著变化(P>0.05);增加精料量显著增加普雷沃菌属、密螺旋体等含量(P<0.05),降低琥珀酸弧菌属等含量(P<0.05)。4)各样品在 alpha 多样性Chao、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上,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添加复合抗菌肽降低变形菌门和螺旋菌门的相对含量,提高部分降解纤维菌属的含量;增加精料量可增加厚壁菌门和螺旋菌门相对含量,降低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含量,增加普雷沃菌属相对含量,降低琥珀酸弧菌属相对含量;瘤胃细菌多样性并不受复合抗菌肽及精料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南部分地区Ⅰ群禽腺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致病性研究
    姚克昌, 刘月月, 游国进, 李淑芸, 夏静, 何肖, 李雯雯, 杜莉静, 韩新锋, 黄勇
    2017, 29(11):  1809-181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06
    摘要 ( 674 )   HTML ( 1 )   PDF(1559KB) ( 1935 )  
    2015—2016年,西南地区多个养鸡场发生疑似禽腺病毒感染病例。实验从发病鸡场采集肝组织,利用鸡胚肾细胞(CEK)进行病毒分离,共分离出16株Ⅰ群禽腺病毒(FAdV)。通过对hexon基因L1环临近的保守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发现16株FAdV分属4个血清型,其中13株为FAdV-4型,FAdV-8a,FAdV-8b和FAdV-2型各占1株。选取不同血清型的4个代表毒株CH/SCDY/1604(FAdV-4)、CH/GZXF/1512(FAdV-2)、CH/CQBS/1504 (FAdV-8a)、CH/CQBS/1512(FAdV-8b)进行鸡的致病性实验,结果显示,感染CH/SCDY/1604(FAdV-4)的死亡率达80%,CH/CQBS/1504(FAdV-8a)感染组死亡率为20%,而CH/GZXF/1512(FAdV-2)和CH/CQBS/1512(FAdV-8b)组的鸡只有发病没有死亡。FAdV-4是西南地区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且其致病性极高,其致病性主要表现为心包积液综合征(HPS)。试验结果可为西南地区Ⅰ群禽腺病毒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犬瘟热病毒原液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魏斌, 田一男, 李平, 石梅, 曹雪峰, 肖启程, 涂蕊, 但佳明, 杨亭玉, 彭广能, 钟志军
    2017, 29(11):  1819-182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07
    摘要 ( 536 )   HTML ( 0 )   PDF(1470KB) ( 1666 )  
    为建立一种不提取病毒RNA,直接采用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样本上清液中犬瘟热病毒的方法。通过扩增CDV的NP基因部分片段构建重组质粒,建立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检测;比较了提取核酸后进行荧光定量RT-PCR与不提取核酸对原液进行荧光定量RT-PCR检测的结果,最后对疑似CDV病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CDV质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灵敏度比普通PCR灵敏度高1 000倍。将核酸提取液和病毒原液稀释后用该研究建立的方法进行检测,最小检测稀释倍数分别为107和105,表明提取核酸后样本中的有效cDNA浓度比直接使用病毒原液检测高100倍。特异性和重复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良好且重复性较高。对97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建立的方法共检出60份阳性,阳性检出率高于普通RT-PCR和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板,提取核酸法与原液法的一致率为100%。标准曲线分析表明,当病毒含量高于102拷贝·μL-1时,与普通RT-PCR以及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板相比,CDV原液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技术阳性检出率更高、准确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低温离体保存黄独微型块茎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的关联分析
    洪森荣, 吴夏俊鹏, 徐文慧, 占学林, 谢妮妮, 蒋妍, 汪金华, 凌飞, 吴丽霞, 万琳
    2017, 29(11):  1827-183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08
    摘要 ( 1090 )   HTML ( 1 )   PDF(1257KB) ( 1938 )  
    为探究黄独微型块茎低温离体保存的内在机理,对其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黄独微型块茎低温和常温离体保存的转录本比例和蛋白比例的log2值均呈现正态分布,十分类似,符合真实生物样品的要求;差异蛋白和差异转录本韦恩图结果表明,84个转录本在两者中均有差异,表明大多数差异的转录本在蛋白组数据均有差异;差异蛋白和差异转录本的log2对数热图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蛋白质组来说,转录组差异程度更大,两者的差异转录本多数一致,少数不同;差异蛋白和差异转录本log2散点关联密度图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比例在0附近居多,左下角和右上角(转录本和蛋白的上下调关系一致)相对左上角和右下角(转录和蛋白上下调关系不一致)更多,表明两者差异表达趋势一致性的程度更高。低温离体保存黄独微型块茎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低温离体保存的黄独微型块茎主要涉及碳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糖酵解途径、淀粉蔗糖代谢和丙酮酸代谢等途径,这为黄独微型块茎的低温离体保存和低温破除休眠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草坪不同管理方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差异
    罗熳丽, 黄婷婷, 肖玖金, 黄进平, 张健, 彭彩云
    2017, 29(11):  1835-184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09
    摘要 ( 848 )   HTML ( 0 )   PDF(1195KB) ( 1680 )  
    为了解城市草坪不同管理方式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于2015年7月,大型动物采用手捡法,中小型土壤动物采用干、湿漏斗法进行分离,对未除草、人工除草和人为践踏3种管理方式下草坪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调查。试验共捕获土壤动物1 009只,隶属于2门11纲20科;3种草坪管理方式下土壤动物平均密度排序为未除草(3.84×104只·m-2)>人工除草(3.63×104只·m-2)>人为践踏(2.79×104只·m-2),土壤动物类群数为未除草(33)>人工除草(27)>人为践踏(20)。未除草与人工除草管理方式的土壤动物密度-类群指数(DG)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管理方式间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H')差异不显著(P>0.05),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差异性显著(P<0.05)。表明城市草坪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与人为干扰强度呈紧密的负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花溪古茶树立地土壤养分评价
    宋勤飞, 牛素贞, 陈正武, 尹杰, 周绍均, 岑春娇
    2017, 29(11):  1844-185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10
    摘要 ( 716 )   HTML ( 0 )   PDF(856KB) ( 1741 )  
    为明确贵州花溪古茶树土壤养分状况,为古茶树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对黔陶、马铃、久安、高坡等花溪古茶树集中分布区37份立地土壤进行理化检测,分析其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溪古茶树立地土壤pH值均值为4.77,总体处于适宜状态;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较为丰富;但59.45%的土壤全氮含量极低,91.89%和86.49%的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极低,处于缺磷状态;大部分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铝含量均处于茶树生长适宜范围;花溪古茶树土壤有效锰变异范围较大,仅有40.54%的土壤有效锰处于适宜范围。主成分分析表明,花溪古茶树立地土壤IFI值在8.11~32.89,均值为19.23,属于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壤占到64.86%,土壤肥力质量总体水平属于良好。其中马铃土壤养分状况最好,其次是久安和高坡,黔陶古茶树土壤养分状况最差。对花溪古茶树应重点增施氮磷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四种蔬菜食用器官提取物对植物组培污染细菌的抑制作用
    李白, 高广春, 方琪, 李军
    2017, 29(11):  1854-186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11
    摘要 ( 705 )   HTML ( 0 )   PDF(958KB) ( 1569 )  
    以生姜、洋葱、大蒜和苦瓜的食用器官为提取材料,分别用热水浸提、水超声提取、乙醇超声提取和挥发油提取的方法获得植物粗提物,探讨这些提取物对组培生产中污染细菌的抑制作用。抑菌试验结果表明,4种植物粗提物对分离的组培污染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单种植物提取物不能抑制试验中所有细菌,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粗提物抑菌效果也有差别。热水浸提、水超声提取和乙醇超声提取方法中,乙醇超声提取物抑菌效果较好。大蒜和生姜挥发油对假单胞菌属(B2)及肠杆菌属(B11)菌株有显著抑菌效果,而其他提取方法无显著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大蒜乙醇超声提取物MIC值较其他提取物低,生姜和大蒜挥发油效果较好,其对应的鲜质量也较高。这一结果可为植物组培污染菌的防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杯鞘石斛链格孢病菌生物学特性
    梁林波, 王仕玉, 杨建华, 张雨思
    2017, 29(11):  1862-186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12
    摘要 ( 594 )   HTML ( 0 )   PDF(644KB) ( 1502 )  
    对杯鞘石斛链格孢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值、光照、碳源和氮源对其生长和产孢有一定的影响。链格孢病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5 ℃,在40 ℃几乎不能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5~6;25 ℃ 12 h/12 h (L/D)光暗交替培养产孢量最多;能较好地利用蔗糖、葡萄糖、乳糖和淀粉碳源,但对不同的碳源利用有差异;供试氮源中,在含硝酸铵的培养基中菌落生长直径最大,而含甘氨酸的培养基中菌落生长较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物联网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冬枣病害识别方法
    张善文, 黄文准, 尤著宏
    2017, 29(11):  1868-187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13
    摘要 ( 641 )   HTML ( 1 )   PDF(1785KB) ( 2008 )  
    针对传统的作物病害识别方法中人为提取的分类特征,对复杂作物病害图像的形状、光照和背景比较敏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的冬枣病害识别方法。DCNN由1个输入层、4个卷积层、3个下采样层、1个全连接层和1个输出层组成。利用该方法能够提取冬枣病害图像的有效特征,并识别病害类型,避免了传统作物病害识别方法中繁琐的特征提取过程。在4种冬枣病害果实数据库上进行了冬枣病害识别实验,识别率达到92%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利用物联网采集的大规模视频病害图像进行冬枣病害识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长江下游单季稻一次性施肥产量效应及影响因子研究
    王强, 姜丽娜, 潘建清, 李建强, 符建荣, 马军伟, 叶静, 俞巧钢, 孙万春, 邹平, 林辉
    2017, 29(11):  1875-188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14
    摘要 ( 594 )   HTML ( 1 )   PDF(640KB) ( 1581 )  
    对由不同缓释氮肥与速效氮肥组合成的单季稻一次性施肥方案进行多点田间小区试验,并选择类似商品缓控释肥在浙江、安徽等省进行多点大区对比。多点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缓释氮肥支持下,长江下游单季稻一次性施肥大部分试验点可达到与尿素常规分次施用处理持平或略增的产量。4种一次性施肥处理中,树脂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60%∶40%配比处理的平均产量最高(8 287.6 kg·hm-2),与常规分次施用处理的产量(8 151.4 kg·hm-2)相比略有增加。多点大区对比试验结果验证了多点小区试验的结果,树脂包膜尿素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平均产量9 356.0 kg·hm-2,比常规分次施肥平均增产9.78%。土壤类型影响一次性施肥的效果,树脂包膜尿素在大部分土壤中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稳定性肥在各种土壤上的差异较为明显,在较黏重的土壤上一次性施肥的效果好于较轻质土壤。不同缓释氮肥品种支持的一次性施肥效果在不同水稻品种类型间亦有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藏高原5种类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
    王信, 程亮
    2017, 29(11):  1882-188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15
    摘要 ( 796 )   HTML ( 1 )   PDF(1955KB) ( 1664 )  
    于2015年8月采集青藏高原5种类型(栗钙土、山地草甸土、黑钙土、灰漠土和灰褐土)的15 cm土壤,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结合土壤因子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中有机碳和总氮含量的大小排序为栗钙土>山地草甸土>黑钙土>灰漠土>灰褐土,样地海拔与土壤养分的积累量没有相关性。土壤细菌群落相对丰度在5%以上的优势类群包括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6大类。栗钙土和山地草甸土土壤细菌α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显著(P<0.05)高于其他土壤类型;灰漠土细菌系统发育多样性显著(P<0.05)低于其他类型。灰褐土细菌物种丰富度最低。典范对应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钾含量、有机碳和总氮含量是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α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蚯蚓粪对海南甘蔗园砖红壤氮素矿化和硝化的影响
    单颖, 赵凤亮, 邹刚华, 李玮, 何振立
    2017, 29(11):  1890-189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16
    摘要 ( 672 )   HTML ( 0 )   PDF(1322KB) ( 1570 )  
    为探讨蚯蚓粪对海南甘蔗园砖红壤氮素矿化和硝化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试验,设置对照(CK)和4个蚯蚓粪添加水平的处理,研究培养过程中砖红壤pH值和总氮(TN)、NH+4-N、NO-3-N、矿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氮素的矿化和硝化特征。结果表明,经过52 d的培养试验,添加蚯蚓粪的4个处理砖红壤pH值较同期CK升高0.11~0.98个单位,NO-3-N和矿质氮含量分别为同期CK的1.67~6.09倍和1.21~2.83倍,NH+4-N含量较CK降低,砖红壤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分别是对照的1.47~5.13倍和2.23~8.16倍。表明施用蚯蚓粪可以促进海南甘蔗园砖红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科学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山茶籽油理化指标快速检测
    蒋琦, 张玉, 杨华, 王强, 王君虹, 李雪, 朱作艺, 王伟, 张存莉
    2017, 29(11):  1897-190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17
    摘要 ( 506 )   HTML ( 0 )   PDF(1344KB) ( 1564 )  
    为实现山茶籽油理化指标的快速检测,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分析法(PLS)建立山茶籽油中碘值、酸价、过氧化值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碘值、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以5 966~9 000、4 447~5 665、4 447~5 605 cm-1范围内采用一阶求导和S-G平滑处理所得模型最佳。外部验证显示,基于前述模型所得的碘值、酸价和过氧化值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 2、0.997 7、0.996 9,验证效果良好,表明模型可用于山茶籽油理化指标的快速、准确测定,可为山茶籽油真伪鉴别及掺假检测提供方法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富硒条件优化及其多糖抗氧化活性
    柴新义, 倪瓒鹏, 于士军, 张微微, 殷培峰
    2017, 29(11):  1903-191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18
    摘要 ( 845 )   HTML ( 0 )   PDF(2079KB) ( 1846 )  
    对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富硒条件及菌丝体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旨在寻找新型富硒抗氧化物质并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资料。以黑木耳菌丝体的富硒量为测定指标,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富硒条件进行优化,以DPPH(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清除率为测定指标,采用DPPH还原法对黑木耳液体发酵菌丝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最适富硒条件为:葡萄糖20 g·L-1,酵母膏2.5 g·L-1,硒浓度7.5 μg·mL-1,pH 6.5,温度28 ℃,转速140 r·min-1,培养时间5 d。该条件下黑木耳液体发酵的菌丝体富硒量可达853.16 μg·g-1,较优化前提高了66%。黑木耳菌丝体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76.12%。优化后的培养条件较好地提升了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的富硒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系统工程
    基于图像处理的育苗箱环境控制系统
    李颀, 胡艺聪, 武付闯
    2017, 29(11):  1912-191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19
    摘要 ( 518 )   HTML ( 0 )   PDF(2350KB) ( 1754 )  
    针对目前国内育苗过程中存在的设施简陋,占用土地资源多,没有科学的环境调控方法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育苗箱环境控制系统,提出了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穴盘多株幼苗的茎直径进行同时测定的方法。首先,获取幼苗的长势信息,采用中值滤波方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基于Otsu自动阈值分割法来提取目标区域,通过“叠积木”的方式实现幼苗茎部分割提取。设计以茎直径D和茎直径变化量ΔD为输入的模糊推理系统,模糊推理系统的输出作为温度设定值;温度控制采用PID方法,实现育苗箱内温度的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时地根据幼苗茎的生长情况进行相应的温度调控,提升经济效益,运用科学的种植模式培育优质种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Android平台的荒漠柽柳地上生物量无损快速估测方法
    王洋洋, 孙伟, 李淦, 康正华, 缪剑
    2017, 29(11):  1920-192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20
    摘要 ( 452 )   HTML ( 0 )   PDF(2246KB) ( 1557 )  
    荒漠灌木生物量估测是研究荒漠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指标。为了实现荒漠灌木地上生物量的野外实时、无损、快速估测,应用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和方法,研制了一种荒漠灌木地上生物量的野外测量装置,综合应用数字图像处理算法,基于Android平台开发了测量装置上运行的荒漠灌木地上生物量无损快速估测软件。以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150株柽柳为试验对象,验证荒漠灌木地上生物量无损快速估测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以柽柳图像俯视面积(S)为自变量建立生物量模型B=15.215+369.44S-42.03S2+1.668S3最优,决定系数(R2)最大,与人工实际测量结果相比,该系统估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79.12 g,平均系统误差为1.73%,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18.59%,估测值和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39 1,能有效测量生物量,为无损快速估测荒漠柽柳地上生物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然光照下智能叶菜收获机作业参数的获取
    伍渊远, 尚欣, 张呈彬, 谢新义
    2017, 29(11):  1930-193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21
    摘要 ( 476 )   HTML ( 1 )   PDF(2908KB) ( 1507 )  
    针对智能叶菜收获机作业过程中需自主获取导航参数与割台高度调整参数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获取这两种作业参数的方法。首先对自主获取导航参数进行研究,将采集的叶菜田图像进行预处理、获取导航离散点,利用稳健回归法对离散点进行线性拟合进而获得导航控制参数,以便收获机调整作业方向;然后对于割台高度调节参数,将叶菜割茬图像预处理及割茬高度特征提取以获得割茬高度,利用割茬高度作为收获机割台高度调整的参数。结果表明,导航线准确识别率为97%,留茬高度的平均测量误差为8 mm,最大相对误差为11.9%。说明该方法在自然光照下,能有效获取作业方向参数和留茬高度,为无人驾驶式收获机的智能、精准作业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发展
    中国棉花生产要素投入贡献率测算与分析——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法
    王力, 陈前, 刘景德, 余渝, 陈兵
    2017, 29(11):  1938-194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22
    摘要 ( 551 )   HTML ( 3 )   PDF(2593KB) ( 1594 )  
    基于产出弹性时变的特性,放宽传统生产函数假设,将棉花种植面积、单位面积物质资本投入以及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的产出弹性看作可变参数,利用我国11个产棉省份1998—2015年棉花投入产出省际面板数据,建立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用于计算各要素产出弹性,并进一步测定要素贡献率。结果表明,在中国棉花生产要素投入产出方程中确实存在时变参数,并且要素投入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各要素产出贡献率呈变动趋势,其中:棉花种植面积贡献率先增后减,单位面积物质资本投入贡献率逐渐降低,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贡献率逐渐升高,技术进步贡献率先减后增。根据各类要素贡献率变动趋势,结合中国棉花生产面临的外部环境,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验与对策研究——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
    林航, 李震华
    2017, 29(11):  1949-195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1.23
    摘要 ( 517 )   HTML ( 0 )   PDF(941KB) ( 1484 )  
    对浙江省唯一的全国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德清县进行分析,解析其在试点近两年来的经验与成效,特别是以落实“八项制度创新”为抓手,赋予农民“六项权能”,逐步明确了产权关系,规范了运行机制,建立了交易平台,激活了抵押功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德清模式”。通过剖析“德清模式”的措施和经验,总结经验和成效,为我国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提出对策。针对试点中发现的问题,建议合理设置并妥善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以“静态管理”模式完善股权固化改革;赋予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构建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村级经济组织经营机制;规范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分配,逐步缩小集体福利分配的范围;加快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拓展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试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