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17, 29(12):  1956-1956. 
    摘要 ( 187 )   PDF(553KB) ( 12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科学
    生育期对鲜食甘薯品种“心香”营养成分及产品加工特性的影响
    李臣, 薛冠炜, 黄静艳, 王宁东, 陆国权
    2017, 29(12):  1957-196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01
    摘要 ( 960 )   HTML ( 90 )   PDF(797KB) ( 1828 )  
    以鲜食甘薯代表性品种“心香”为试验材料,自大田栽植70 d后每7 d取样1次,共8次(70、77、84、91、98、105、112和119 d),对其干率、淀粉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酶活性、多酚含量以及薯片含油量、全粉吸水值和碘兰值进行测定,并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和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内,淀粉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干率与淀粉变化相似,可溶性糖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同时,生育期天数与全粉吸水值、碘兰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薯片含油量呈显著正相关。干率与全粉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全粉碘兰值呈显著负相关。因此,甘薯“心香”在生育期77~84 d时,干率为24.17%,含油量为23.30%,多酚含量较低,最适合油炸薯片加工;生育期119 d的淀粉率最高,适合淀粉加工;84 d则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适合烤薯和鲜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沼液施用量对水稻生长、产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邵文奇, 纪力, 孙春梅, 姜晓剑, 文廷刚, 唐金陵, 章安康
    2017, 29(12):  1963-196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02
    摘要 ( 866 )   HTML ( 5 )   PDF(948KB) ( 1896 )  
    为探讨沼液在水稻上的适宜用量用法,以规模化养殖场猪粪尿发酵的沼液作为肥源,以当地常规化学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沼液用量对水稻生长、产量、重金属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沼液总施用量低于750 t·hm-2时,水稻株高有增加趋势,同时分蘖能力提高;当沼液总施用量大于750 t·hm-2时,株高不再增加且分蘖能力显著(P<0.05)下降。施用沼液对叶片荧光强度影响较小,但不合适的沼液适用量下会对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等光合特性产生抑制作用。与传统化肥处理相比较,施用沼液显著(P<0.05)降低了水稻结实率、穗实粒数、千粒重等,但能提高总穗数,沼液施用量600 t·hm-2时,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表现最好。沼液施用使水稻秸秆中汞、铬、铜、砷等重金属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存在一定的重金属风险,但籽粒中重金属含量未见增加,且符合中国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GB 2762—2012),不存在重金属超标风险。综合来看,沼液总施用量600 t·hm-2(基肥:追肥=1:1)较为适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多元统计分析在地方猪种肉质评价中的应用
    徐轶飞, 田晓静, 刘丽霞, 高丹丹, 陈士恩, 李明生, 刘根娣, 刘元林
    2017, 29(12):  1970-197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03
    摘要 ( 715 )   HTML ( 1 )   PDF(873KB) ( 1864 )  
    通过对合作蕨麻猪、青海八眉猪、烟台黑猪和市售大白猪肉品品质相关理化指标与质构指标的检测和多元统计分析,实现不同猪种肉质差异的综合评价。以质地多面剖析测定获得质构指标,以常规成分含量和色度、嫩度和pH检测获得理化指标,分别以理化指标、质构指标、综合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典则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理化指标有利于区分不同种类肉样,综合指标综合更多相关信息可以提高结果区分度或数据点的聚集性,有利于判别相似度较高的肉样,为快速、客观地评价肉品品质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杂交鲟源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杨圆圆, 杨移斌, 曹海鹏, 方伟, 林汉群, 杨先乐, 艾晓辉
    2017, 29(12):  1978-198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04
    摘要 ( 746 )   HTML ( 3 )   PDF(958KB) ( 1598 )  
    对患肠炎病杂交鲟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杂交鲟肠炎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从患病杂交鲟肝、肾、脾及肠道中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 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K-B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XY4菌株是本次引发杂交鲟病害的致病菌,其对杂交鲟的LD50为1.30×106 cfu·g-1。XY4菌株理化特性与恶臭假单胞菌一致,16S rRNA序列与恶臭假单胞菌同源性为100%,综合判定XY4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XY4菌株对头孢拉定、氟苯尼考及多西环素等9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养殖时可选用对恶臭假单胞菌敏感药物进行防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芩甙对新城疫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Toll样受体2、3、4、7 mRNA表达的影响
    许锐光, 贾艳, 胡力文, 翁嘉华, 邓俊良, 胡延春
    2017, 29(12):  1986-199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05
    摘要 ( 606 )   HTML ( 0 )   PDF(954KB) ( 1586 )  
    旨在探讨黄芩甙对新城疫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Toll样受体2、3、4、7 mRNA表达的影响。新城疫病毒(N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使用MTT法检测黄芩甙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芩甙对染毒细胞Toll样受体2、3、4、7 mRNA在不同时间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甙组和病毒对照组细胞TLR2、TLR4和TLR7 mRNA的表达水平起初受到抑制,TLR2和TLR4 mRNA在24 h内呈上升趋势,TLR7 mRNA在16 h内呈上升趋势,TLR3 mRNA的表达水平呈波动性变化。黄芩甙在24 h时能够促进NDV感染细胞TLR2和TLR4 mRNA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具有抗NDV的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鸭源大肠杆菌Ⅰ型菌毛的鉴定及FimAFimH基因特征分析
    黄书伦, 郑凯文, 胡洋, 李章程, 程方俊, 宋振辉, 周作勇, 刘国林, 林春发, 林永润, 张婷婷
    2017, 29(12):  1994-199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06
    摘要 ( 572 )   HTML ( 0 )   PDF(669KB) ( 1753 )  
    为了解川渝部分地区鸭源大肠埃希菌Ⅰ型菌毛产生情况及分子特征,采用MSHA/MRHA试验、PCR扩增Ⅰ型菌毛基因(FimAFimH)进行菌毛类型鉴定;通过分析FimA氨基酸序列的亲水性、抗原性、表面可及性来预测抗原位点。MSHA/MRHA试验结果显示,MSHA检测阳性率为44.3%;PCR检测FimA阳性率为63.41%,FimH阳性率为100%。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FimA氨基酸序列与比对株大肠埃希菌(ECOR61)相比,存在19个差异位点;FimH氨基酸序列与比对株(ECOR45)相比,仅少数菌株出现1~2个氨基酸位点差异,表明该片段高度保守。对FimA氨基酸序列进行抗原位点预测,结果显示,多数菌株抗原表位共同区域分布在84~88、142~146、149~150位氨基酸之间,除上述位点外,部分菌株在101~105、130~134位氨基酸出现抗原表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小波变换和改进KPCA的奶牛个体识别研究
    张满囤, 单新媛, 于洋, 米娜, 阎刚, 郭迎春
    2017, 29(12):  2000-200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07
    摘要 ( 761 )   HTML ( 0 )   PDF(986KB) ( 1906 )  
    为加快畜牧业现代化程度,克服传统方法中奶牛个体识别正确率低的缺陷,针对奶牛个体纹理特征,对传统KPCA(核主成分分析)方法从降低协方差矩阵维数和引入类别信息两个角度进行改进,并与小波变换进行结合,应用于奶牛个体识别领域。首先对归一化后的奶牛图像进行一层小波分解得到4个分量子图,然后对各子图利用改进的KPCA进行特征提取并引入加权策略融合,最后构造出多类SVM分类器进行学习分类。将预先采集的20头奶牛个体的视频数据转化成图片序列并选取20 000张组成实验数据集,通过多组对比实验对小波融合系数、融合向量组数、特征维数三个重要参数进行设定,然后利用不同算法进行奶牛个体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在识别正确率达到96.31%时,仅用了4.20 s,较其他算法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有效地应用到奶牛个体识别领域,兼具高性能、低成本的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线性化B细胞抗原表位的鉴定
    张琳, 余斌, 倪征, 陈柳, 云涛, 叶伟成, 华炯钢, 崔言顺, 张存
    2017, 29(12):  2009-201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08
    摘要 ( 565 )   HTML ( 0 )   PDF(694KB) ( 1752 )  
    为鉴定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的B细胞抗原表位,以纯化的DTMUV YY5株为抗原制备了2株单克隆抗体AE4和BD10,研究证实BD10为线性化表位,其结合的抗原表位位于E蛋白的第三结构域(Domain Ⅲ,D)。将DTMUV E蛋白D结构域基因截短为具有末端相互重叠的15段,与MBP融合表达后以单克隆抗体BD10进行肽库扫描,结果筛选出DTMUV一个B细胞线性表位385LVGSGKGQI393(EP385)。该表位原核融合表达产物免疫小鼠制备的抗体,能够和DTMUV E蛋白反应,表明EP385表位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为DTMUV多肽疫苗的研制及特异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开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紫外诱变选育耐高温香菇新品种
    武晓雨, 邓百万, 陈文强, 解修超
    2017, 29(12):  2015-202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09
    摘要 ( 461 )   HTML ( 1 )   PDF(1045KB) ( 1704 )  
    为通过紫外诱变育种技术选育香菇耐高温新品种,以野生耐高温香菇品种XG-1为出发菌株,采用不同紫外照射时间和强度筛选耐高温香菇新品种,并对综合性状较好的诱变菌株进行栽培试验。结果显示:在诱变时间25~30 s,诱变强度为12~16 W时,筛选出诱变菌株XG-5,定名为金西1号;其出菇温度可达38 ℃,属耐高温品种;斜靠栽培每袋(规格17 cm×33 cm的聚乙烯袋)可产1.013 kg,生物转化率达92.0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线莲属植物叶绿体微卫星引物开发及其遗传分析
    陈文超, 苏琬涵, 刘志高, 季梦成
    2017, 29(12):  2023-203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10
    摘要 ( 558 )   HTML ( 1 )   PDF(878KB) ( 1607 )  
    对GeneBank数据库中Clematis fusca var. coreana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设计出11对叶绿体SSR引物,并进一步研究了11对叶绿体SSR引物在铁线莲属其他野生种类和栽培品种中的通用性。结果表明,C. fusca var. coreana叶绿体基因组内共有67个SSR位点,主要分布于1 088~41 445 bp和50 135~127 217 bp,以A/T单碱基重复为主;设计所得11对cpSSR引物在铁线莲野生种类和栽培品种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通用性,在55个铁线莲样本中扩增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10.91,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5.40,主等位基因频率(MAF)平均为0.31,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79。另外,基于cpSSR数据,对55个样本的UPGMA聚类结果进行了初步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杨梅降水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设计—以慈溪市为例
    丁烨毅, 杨栋, 陈鑫磊, 黄鹤楼, 罗小三
    2017, 29(12):  2032-203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11
    摘要 ( 605 )   HTML ( 1 )   PDF(708KB) ( 1784 )  
    选取杨梅采摘期易对产量造成影响的降水因子作为保险设计的气象致害指标,定义连续降水影响日数作为杨梅降水指数;经杨梅产量分离和去趋势化处理,分析1995—2015年产量损失率和降水指数的关系,建立杨梅产量灾损模型;利用长序列历史降水资料,选用韦伯分布模型计算不同等级降水指数的风险概率,设计不同赔付触发条件下的保险纯费率和杨梅降水气象指数保险产品,为杨梅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该指数保险产品具有可操作性,可为宁波地区杨梅降水保险业务提供参考,以便在降水灾害发生后客观、便捷地开展保险理赔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其在黄果柑果实上的应用
    叶霜, 熊博, 邱霞, 孙国超, 黄胜佳, 付佳玲, 汪志辉
    2017, 29(12):  2038-205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12
    摘要 ( 801 )   HTML ( 2 )   PDF(1076KB) ( 1991 )  
    为使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值更加科学,综合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该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一个果实品质指标水平库,并基于此计算综合得分,从而构建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在此过程中,对层次分析法标度进行筛选,最后,将此评价体系应用于黄果柑优良单株筛选。结果显示,0.618标度法能平滑各个评价指标,且当评价指标达5个时,0.618标度法的一致性优于1-9标度法。通过查阅文献和试验测定建立了黄果柑果实品质指标水平库,利用此果实品质评价体系评价了162株黄果柑单株,筛选出了36株果实品质优良的黄果柑单株。在果实品质评价体系中,使用0.618标度法构建判断矩阵所得权重值更准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中国南方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动态与绿色防控技术
    王华弟, 陈剑平, 严成其, 沈颖
    2017, 29(12):  2051-205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13
    摘要 ( 581 )   HTML ( 9 )   PDF(1273KB) ( 1776 )  
    通过收集整理中国1960—2016年、浙江省1987—2016年和广东、海南、江苏、安徽省1987—2014年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历史资料,明确了华南、华东为中国水稻白叶枯病常发流行区。20世纪70—90年代初为病害重发流行期,90年代中后期至2010年为间歇流行期;近年来病害发生流行又趋上升,区域性流行潜在风险加大。通过探讨分析菌源、品种、气候、肥水管理与病害发生的关系,明确了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简化了系统测报方法,提出了“二查二定”办法。筛选出噻唑锌、噻菌铜、噻森铜等对口高效防治药剂,集成提出了以监测预警预报为基础,抗性品种推广为前提,秧田防治为关键,科学肥水管理和药剂应急防治相结合的水稻白叶枯病绿色防控技术,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控制了病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背飞虱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
    薛进, 李静, 羊健, 唐彦, 梁瑶, 陈剑平, 张恒木
    2017, 29(12):  2060-206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14
    摘要 ( 490 )   HTML ( 0 )   PDF(884KB) ( 1734 )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作为一种迁飞性害虫,不仅自身危害水稻,而且以持久性方式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为了研究白背飞虱与SRBSDV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构建一个高质量的酵母筛选文库,试验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白背飞虱cDNA酵母表达文库,检测分析显示,白背飞虱初级文库库容量约为1.72×107 CFU,cDNA插入片段主要分布在500~2 000 bp,重组率约为95.8%;次级文库库容量约为1.73×107 CFU,cDNA插入片段主要分布在400~2 000 bp,重组率为100%;Y187酵母菌株的白背飞虱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库容量约5.09×107 CFU,插入片段大小在750~2 000 bp,重组率100%,再随机挑选36个单克隆进行测序分析,所得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显示36个克隆中含有22个不同的基因,长度在750~2 000 bp,这些分析表明,该文库可以用于酵母双杂交的后续筛选,为研究白背飞虱与SRBSDV之间的互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株具有抑菌活性的酸枣内生菌的分离
    邓振山, 魏婷婷, 苏瑞, 高飞, 刘玉珍, 陈邦凯, 莫达锐, 何茜, 许红霞
    2017, 29(12):  2068-207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15
    摘要 ( 514 )   HTML ( 0 )   PDF(1162KB) ( 1965 )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研磨涂布法筛菌以及对峙培养法进行抑菌试验,C-22-1菌株的发酵液经过反复萃取分离得到有抗菌活性的物质,以抑菌圈大小为指标对C-22-1菌株发酵条件中的碳源、氮源和发酵时间进行单因素优化。C-22-1菌株发酵液及其活性物质对7种人体常见致病菌抑菌活性测定显示,C-22-1菌株发酵液对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的抑菌圈直径达29 mm,定性试验显示菌株C-22-1产皂苷类物质,单因素优化结果表明,菌株C-22-1的最佳碳源、氮源、时间分别是葡萄糖、酵母膏、8 d。初步确定C-22-1菌株可产抗菌活性物质为三萜皂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
    席刚俊, 李警保, 史俊, 韩正敏
    2017, 29(12):  2077-208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16
    摘要 ( 635 )   HTML ( 5 )   PDF(758KB) ( 1757 )  
    为研究白芨内生菌的多样性,从新鲜白芨根中提取内生真菌的DNA,构建ITS rDNA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和多项信息分析。结果显示,白芨内生真菌主要属于担子菌门(83.4%)和子囊菌门(14.3%),另外2.3%无法鉴定;担子菌门、子囊菌门、接合菌门的菌根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834 1、0.142 6、0.000 3,无法鉴定的真菌菌根优势度指数为0.022 9。纲、目的分类水平上,伞菌纲蜡壳菌目占83.4%,盘菌纲盘菌目占11.4%,锤舌菌纲柔膜菌目占2.1%,无法鉴定的占2.3%。科分类水平上,内生真菌主要属于Serendipitacea(83.4%)和盘菌科(11.4%)。属的分类水平上,梨形孢属(Piriformospora)占83.4%。Shannon index、Chao1、Observed species和Simpson 4种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白芨菌根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呈均匀分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玉米-苹果轮作体系对苹果根际土壤酶活性和pH值的影响
    范琳娟, 刘奇志, 王合, 徐振翔, 李维华
    2017, 29(12):  2084-209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17
    摘要 ( 805 )   HTML ( 4 )   PDF(818KB) ( 1730 )  
    研究玉米-苹果轮作体系下,玉米种植年限(1 a和2 a)对苹果花期、幼果期、膨大期、成熟期根际土壤酶活性和pH值的影响,以期阐明玉米-苹果轮作体系缓解苹果连作障碍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苹果各生育期内,根际土壤中脲酶、土壤磷酸酶和土壤转化酶活性以及pH值趋势均为苹果非连作>玉米(2 a)-苹果轮作>玉米(1 a)-苹果轮作>苹果连作(未轮作玉米)。与苹果连作(未轮作玉米)相比:玉米(2 a)-苹果轮作和玉米(1 a)-苹果轮作后的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在成熟期增长幅度最大,分别达105.95%和78.30%;土壤磷酸酶活性在幼果期分别显著增高26.45%和23.06%,在膨大期分别显著增高37.07%和29.19%,在成熟期分别显著增高45.59%和18.77%;转化酶活性在膨大期增长幅度最大,分别达53.11%和47.29%。pH值在成熟期提高最大,玉米(2 a)-苹果轮作和玉米(1 a)-苹果轮作与苹果连作(未轮作玉米)相比,pH值由6.86分别提高到7.57与7.25。综上,苹果连作可使根际土壤酶活性和pH值显著降低;玉米-苹果轮作对苹果连作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轮作2 a玉米较轮作1 a玉米更能缓解连作障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杭州市典型设施栽培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倪中应, 石一珺, 谢国雄, 章明奎
    2017, 29(12):  2091-209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18
    摘要 ( 688 )   HTML ( 0 )   PDF(626KB) ( 1637 )  
    为了解杭州市设施栽培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选择27个代表性设施栽培蔬菜基地,采样分析了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8种抗生素的含量,并与邻近的一般大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土壤中铜、锌、镉、铅的平均含量分别比大田土壤高17.28%、18.36%、25.00%和17.82%,8种抗生素总量的平均值是大田土壤的4.91倍,表明设施栽培土壤中重金属、抗生素积累普遍高于一般大田。施用化肥和有机肥的设施栽培土壤中铜、锌、铬、铅、汞、砷的平均含量分别比只施用化肥的设施栽培土壤高54.86%、26.76%、16.80%、14.36%、50.56%和9.63%,且前者土壤中8种抗生素总量的平均值为后者的6.67倍。施用含重金属和抗生素的有机肥是导致设施栽培土壤污染物积累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矿废弃地复垦耕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评价
    丁翠, 马守臣, 李明秋, 孙瑞, 宋香平, 段佩玲
    2017, 29(12):  2097-210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19
    摘要 ( 697 )   HTML ( 0 )   PDF(729KB) ( 1593 )  
    为了评价煤矿区复垦后耕地系统的可持续性,在对赵固煤矿未沉陷区、稳定沉陷区以及不稳定沉陷区复垦耕地的土壤及作物指标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基于三角形面积法,将测定的13项指标划分并转换为土壤理化性质指数、土壤微生物特性指数及作物指数,计算不同复垦耕地的可持续性指数(即三角形面积)。研究发现:未沉陷区复垦耕地的可持续性指数(1.80)大于可持续性指数临界值(1.30),可持续性较好;稳定沉陷区复垦耕地的可持续性指数(1.24)接近可持续性指数临界值;不稳定沉陷区复垦耕地可持续性指数(0.88)低于可持续性指数临界值,为不可持续状态。综上,煤矿区废弃地复垦后耕地的沉陷状态越稳定,可持续性越好,越有利于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堆肥方式和温度对牛粪堆肥过程中天然类固醇激素降解的影响
    王代懿, 余洋, 张丰松, 李性苑, 苟体忠
    2017, 29(12):  2104-210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20
    摘要 ( 754 )   HTML ( 0 )   PDF(649KB) ( 1730 )  
    为了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以新鲜牛粪和木屑作为堆料,采用微型试管堆肥法,模拟研究了好氧和厌氧2种堆肥方式下不同堆肥温度(38、50、70 ℃)对黄体酮、雄烯二酮、17β-雌二醇、雌酮4种天然类固醇激素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4种激素在2种堆肥方式下的去除率介于67.6%~100%,其中50 ℃下的去除率为81.9%~100%。4种激素中,雌酮和雄烯二酮在好氧堆肥方式下的去除率优于厌氧堆肥。试验温度(38~70 ℃)对17β-雌二醇、黄体酮和雄烯二酮在牛粪堆肥中的降解影响很小,而在70 ℃的高温堆肥条件下,雌酮的降解受到抑制。在保证堆肥腐熟、杀死有害微生物的前提下,50 ℃下好氧堆肥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恢复成效评估研究
    朱颖, 林静雅, 赵越, 冯育青, 张铭连
    2017, 29(12):  2109-211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21
    摘要 ( 541 )   HTML ( 2 )   PDF(1226KB) ( 1644 )  
    基于生态恢复理论和成效评估逻辑框架,从环境质量、物种多样性、景观格局和社会服务等4个方面选取相应指标,建立一套评估湿地公园生态恢复成效的指标体系,以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实证,对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恢复成效进行科学评估。结果表明: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恢复成效指数从2005年的34.10分升至2015年的73.95分,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状况改善较为明显,生态恢复成效较为显著,为保障湿地公园得到良性发展,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在注重生态恢复的同时,采用多学科研究与适度开发的方法,发挥出应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科学
    烤烟烟叶烘烤中蛋白质的降解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王万能, 项钢燎, 翟羽晨, 马扩彦, 戴亚, 谭兰兰
    2017, 29(12):  2120-212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22
    摘要 ( 691 )   HTML ( 0 )   PDF(864KB) ( 1549 )  
    为明确不同部位及不同烘烤时间段烟叶中蛋白质变化规律,利用SDS-PAGE电泳等实验技术,分析烟叶蛋白动态分布和变化特点。烟叶蛋白在不同的烘烤时间段的降解速度不同,在烘烤0~50 h烟叶蛋白质含量的降解速度快,从19%降至9%,烘烤后期趋于平缓。烟叶蛋白分子量分布在11.8~90.5 ku,上、中、下部叶片的蛋白存在明显差异,上部叶片中大、小分子量蛋白含量比中、下部叶片多,下部叶片中分子量蛋白含量较高。不同类别的蛋白在烟叶烘烤过程的不同阶段中降解规律不相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味蛋白酶水解鸭骨工艺优化
    刘光宪, 祝水兰, 周巾英, 朱雪晶, 冯健雄
    2017, 29(12):  2128-213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23
    摘要 ( 460 )   HTML ( 0 )   PDF(675KB) ( 1631 )  
    为了实现鸭骨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以鸭骨为原料,通过测定酶解产物的抗氧化能力及水解度,确定最适用酶为风味蛋白酶。研究底物浓度、风味蛋白酶用量、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5个因素对鸭骨蛋白水解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鸭骨风味蛋白酶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2%,风味蛋白酶用量7 000 U·g-1,酶解温度45 ℃,pH值6.0,酶解时间5 h。在此条件下鸭骨蛋白的水解度为17.1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系统工程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齿梳拨刀式油茶果采摘机拨果及花苞损伤仿真研究
    饶洪辉, 罗时挺, 余佳佳, 张立勇, 刘木华
    2017, 29(12):  2134-214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24
    摘要 ( 497 )   HTML ( 1 )   PDF(972KB) ( 1598 )  
    油茶果机械采摘中花苞损伤已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ANSYS Workbench里建立了拨刀装置和油茶果及油茶花苞相互作用的三维模型,仿真分析了拨刀装置与油茶果及油茶花苞的相互作用情况,旨在揭示齿梳拨刀式油茶果机械采摘中花苞损伤机理,获得采摘中较优的拨刀参数。通过仿真分析,得到油茶果脱落的临界条件为拨刀初速度5 m·s-1、加速度2 m·s-2,而油茶花苞脱落的临界条件为拨刀初速度3 m·s-1、加速度2 m·s-2。其次分析在不同初速度和加速度状态下拨刀装置对油茶花苞的损伤情况,油茶花苞受拨刀击打后的最大等效应力和应变随加速度的增加呈略微减小的趋势,油茶花苞X方向的最大应变随加速度的增加呈略微增加的趋势,Y、Z两个方向的最大应变随加速度的增加呈略微减小的趋势。当拨刀厚度变为原来的1.5倍、2.0倍、2.5倍和3.0倍时,油茶果脱落的临界拨刀初速度分别为3.4、2.5、2.0和1.7 m·s-1;油茶果脱落的临界加速度分别为1.3、1.0、0.8和0.7 m·s-2。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拨刀厚度增加,油茶果脱落的临界速度和加速度降低,实用性增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叶片图像算法的植物种类识别方法研究
    毕立恒
    2017, 29(12):  2142-214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12.25
    摘要 ( 556 )   HTML ( 0 )   PDF(918KB) ( 1570 )  
    为了提高植物种类的识别率,采用叶片图像算法。首先建立植物种类特征模型,包括植物叶片颜色特征、形状特征、纹理特征;然后确定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输入层、输出层、隐含层之间的关系;接着对径向基函数个数、中心及宽度优化,基于梯度下降方法对权重参数计算,自适应调节学习率;最后给出了植物种类识别过程。实验仿真选择植物叶片颜色特征、形状特征、纹理特征的特征量分别为6、7、7个,其中本文算法对植物种类识别的三个组合特征平均识别率为93.5%,高于单个特征、两个组合特征的平均识别率,形状特征对识别率所起的作用最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