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热伊罕古丽·喀迪尔, 刘文利, 周一诺, 许冲, 马新, 吴景贵, 李建明. 玉米多品种间作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36(6): 1339-1346. |
| [2] |
吴传美, 何季, 吴文珊, 蔡俊, 向仰州. 间作对刺梨园土壤团聚体化学计量特征和养分贡献率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3, 35(5): 1132-1143. |
| [3] |
王金凤, 周琦, 吕玉龙, 陈卓梅. 间作景观树种对茶园生态系统与茶叶生产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3, 35(3): 523-533. |
| [4] |
于博, 王钰艳, 任琴, 党玉蕾, 张志鹏, 王宇. 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和春玉米生长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3, 35(10): 2446-2455. |
| [5] |
孟繁昊, 杨恒山, 张瑞富, 张玉芹, 李维敏, 张雨珊, 张明伟. 灌溉方式对西辽河平原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34(9): 1826-1836. |
| [6] |
胡开博, 杨清夏, 李扬, 吴开贤, 赵平, 龙光强. 化肥减氮配施氨基酸肥料对春玉米生产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34(4): 661-670. |
| [7] |
陶晶, 邬奇峰, 石江, 李松昊, 葛江飞, 陈俊辉, 徐秋芳, 梁辰飞, 秦华. 间作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新垦山地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1): 115-123. |
| [8] |
董宇飞, 吕相漳, 张自坤, 贺洪军, 喻景权, 周艳虹. 不同栽培模式对辣椒根际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9): 1485-1492. |
| [9] |
杨亚亚, 吴娜, 刘吉利, 杨娜娜, 蔡明, 何海锋. 马铃薯-燕麦间作对马铃薯氮含量和土壤氮素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12): 1955-1962. |
| [10] |
李媛媛, 杨恒山, 张瑞富, 范秀艳, 李金琴, 柳宝林, 德力格尔. 浅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29(8): 1234-1242. |
| [11] |
杨建国;樊丽琴;邰日坤;王诗景;尚红莺;杜永霞;纪立东;刘新琴. 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和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 , 2010, 22(6): 813-817. |
| [12] |
朱丹华;王国法;崔政芳;李百权 . 不同春大豆品种在红壤和冲积土上的适应性研究:Ⅱ.养分吸收[J]. , 2002, 14(6): 0-314. |
| [13] |
朱丹华;李百权;王国法;吴列洪. 不同春大豆品种在红壤和冲积土上的适应性研究:Ⅰ.营养生长[J]. , 2002, 14(5): 0-259. |
| [14] |
顾宏辉;朱金庆;陈润兴;徐玉华. 旱地多熟制春玉米+棉花间作技术研究[J]. , 2001, 13(01): 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