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辉, 车旭升, 吕剑, 缑兆辉, 秦启杰, 罗建, 张国斌. 灌水量与氮素形态对西兰花生产和氮代谢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33(2): 308-315. |
[2] |
李金武, 郁继华, 吕剑, 冯致, 杨海兴, 车旭升, 秦启杰, 张洋, 金宁. 不同覆盖方式对高原夏季露地松花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9): 1626-1633. |
[3] |
郑许松, 钟列权, 王会福, 陈方景, 成丽萍, 徐启强, 李阳, 钟旭华, 吕仲贤. 减肥控制病虫害技术在浙江省不同稻区的实践[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9): 1656-1664. |
[4] |
张统帅, 闫丽娟, 李广, 陈国鹏, 罗永忠. 免耕和秸秆覆盖对旱作区土壤氮素、水分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8): 1329-1341. |
[5] |
韩立杰, 董伟欣, 张月辰. 不同水肥处理对小麦冠层结构、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6): 953-962. |
[6] |
任云, 李强, 李哲馨, 刘奕清, 唐建民. 不同世代生姜组培苗物质生产特性与产量形成差异[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4): 661-670. |
[7] |
李乐, 田敏娇, 高艳明, 李建设. 硒肥对基质培番茄生长和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2): 253-261. |
[8] |
韩悌倩, 刘震, 刘玉汇, 张小静, 王丽, 张俊莲. 减氮及有机替代对马铃薯根系形态和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12): 2111-2118. |
[9] |
鲍烈, 王曼韬, 刘江川, 文波, 明月.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小麦产量预估方法[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12): 2244-2252. |
[10] |
马瑞芳, 马进川, 马军伟, 周大云, 王强, 丁潮洪. 四季豆丽芸2号生长动态及其养分吸收规律[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1): 80-85. |
[11] |
陶晶, 邬奇峰, 石江, 李松昊, 葛江飞, 陈俊辉, 徐秋芳, 梁辰飞, 秦华. 间作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新垦山地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1): 115-123. |
[12] |
潘俊峰, 钟旭华, 黄农荣, 刘彦卓, 田卡, 梁开明, 彭碧琳, 傅友强, 胡香玉. 不同栽培模式对华南双季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6): 857-868. |
[13] |
王保君, 程旺大, 陈贵, 沈亚强, 张红梅. 秸秆还田配合氮肥减量对稻田土壤养分、碳库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4): 624-630. |
[14] |
吴兴慧, 张余, 李振宙, 周良, 黄小燕, 陈庆富, 黄凯丰. 不同耕作方式对苦荞衰老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12): 1963-1970. |
[15] |
马鹏, 杨志远, 李郁, 林郸, 孙永健, 马均. 轮作体系下麦/油减量施氮与水稻氮肥运筹对作物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11): 1769-17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