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17, 29(1):  0-0. 
    摘要 ( 217 )   PDF(518KB) ( 11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科学
    1980—2013年河南省粮食生产特点及安全保障机制研究
    张会芳, 尹海燕, 冀保毅, 卓文飞
    2017, 29(1):  1-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01
    摘要 ( 821 )   HTML ( 78 )   PDF(1017KB) ( 1772 )  
    总结河南省1980—2013年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总产、种植结构、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及生产总值的变化特点,分析土地资源、粮食总产变化趋势及上升空间,就未来河南省粮食安全机制进行探析。结果显示,河南省耕地面积上升及维持与政策扶持有关,继续上升幅度收窄,但耕地质量提高的空间较大。播种面积的波动同耕地面积的波动日益趋同,前者对后者的依赖性渐强。粮食总产增速放缓,稳产能力渐强,粮食产量继续大幅增加的压力较大。生产要素投入整体逐年增加,农业总产值直线上升,但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直线下降。建议继续完善农业激励政策,稳定现有耕地数量,改造中低产田,提高中高产田的比例及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藏粮于地;加快科技创新,继续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及“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做到藏粮于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古稻实物遗存揭示中国水稻起源与传播
    公婷婷, 郑晓明, 薛达元, 杨庆文, 乔卫华, 王君瑞, 刘莎, 梁新霞, 张丽芳, 程云连
    2017, 29(1):  8-1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02
    摘要 ( 685 )   HTML ( 5 )   PDF(839KB) ( 1565 )  
    古稻实物遗存是探寻水稻起源驯化最直接的实物证据,也是古稻粒形分析的基础。该研究通过对中国现已出土古稻实物遗存及其考古遗址进行归纳总结,并借助前人积累的古稻粒形基础数据,对中国现有不同时空分布的古稻粒形进行整合分析,探寻水稻驯化过程中古稻的粒形变化规律,以揭示中国水稻起源地及其传播方向。结果表明,距今7 000年左右,人类开始有意识地对水稻籽粒形状进行选择,并且粒宽较粒长可能更早引起先民的注意;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水稻的起源中心,水稻在该地区起源后,逐步向南北两个方向传播,因南北气候条件的差异,促进了水稻的籼粳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粱Pht1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进化和表达分析
    俞晨良, 张成浩, 詹仪花, 董文其
    2017, 29(1):  16-2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03
    摘要 ( 951 )   HTML ( 3 )   PDF(761KB) ( 1887 )  
    磷是生物大分子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利用Phytozome数据库,通过拟南芥Pht1家族、水稻OsPht1家族基因序列在高粱全基因组中的同源比对,鉴定并获得了11个高粱Pht1家族成员的基因序列、基因结构、蛋白序列和染色体定位等信息。利用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了11个SbPht1基因在缺磷和高磷处理下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在缺磷条件下,大部分SbPht1基因表达量上升。高磷胁迫下,SbPT1、SbPT4、SbPT6、SbPT7、SbPT8、SbPT9和SbPT10在根中的表达量上升,SbPT3和SbPT5在地上部的表达量上升。分析高粱全基因组磷转运蛋白,对于研究植物在磷吸收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改良植物吸收和利用磷素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烟草糖基转移酶基因NtGT3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任学良, 李立芹, 许力, 郭玉双, 鲁黎明
    2017, 29(1):  23-3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04
    摘要 ( 884 )   HTML ( 0 )   PDF(979KB) ( 1583 )  
    为了给烟草糖基转移酶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根据在GenBank上登录的烟草糖基转移酶基因NtGT3的CDS序列,以烟草栽培品种K326为材料,采用PCR的方法,对目的基因进行克隆,并测序。根据测序的结果,采用各类分析软件,对所获得的DNA片段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通过PCR的方法,成功克隆了烟草糖基转移酶基因NtGT3的全长CDS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DS全长1 449 bp,所编码的蛋白质包含482个氨基酸。其分子量为54.15 ku,等电点为5.53。在二级结构上,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蛋白的主要结构形式。在三级结构上,具有42%的α-螺旋以及15%的β-折叠。NtGT3蛋白是一个亲水性蛋白质,含有2个糖基化位点,不含信号肽。NtGT3蛋白广泛分布于细胞中,在细胞膜、微体、高尔基体及内质网膜的分布分别达到了79%、31.9%、30%及20%。功能结构域分析结果证实,该蛋白包含有糖基转移酶家族的功能保守域PLN03015,属于GTB类型的糖基转移酶超级家族。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NtGT3蛋白与枸杞、睡茄、甘薯、可可、猕猴桃、杨树、葡萄、野生大豆及拟南芥等的糖基转移酶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NtGT3基因的成功克隆,为该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桂枝等18种中药材水提液对5-脂肪氧化酶(5-LOX)活性的抑制作用
    吴宛澐, 陶新, 徐子伟
    2017, 29(1):  31-3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05
    摘要 ( 484 )   HTML ( 0 )   PDF(727KB) ( 1564 )  
    以桂枝等18种中药材水提液为试验材料,检测水提液为0.5 mg·μL-1生药浓度时对5-脂肪氧化酶(5-LOX)的抑制率。结果表明,18种中药材水提液的抑制活性范围,即抑制率在1.13%~96.06%之间。以迷迭香水提液为例, 4次平行试验证明,该方法的RSD(相对标准偏差)为1.17%(<2.0%)。以厚朴水提液为例,通过倍比稀释试验,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水提液浓度的lg值和抑制率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值为0.958 7,厚朴水提液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22.38 μg·μL-1。结果表明,不同的中药材对5-LOX的抑制率变化较大。该试验方法具有简单、直接、快速、结果稳定且花费较低等优点,并可精准定量中药液对5-LOX活性的抑制浓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奶牛静脉血和脐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及IGF-1表达水平与犊牛初生体质量相关性研究
    沈留红, 江涛, 肖劲邦, 姜思汛, 巫晓峰, 曹随忠, 余树民, 邓俊良, 彭广能, 左之才
    2017, 29(1):  37-4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06
    摘要 ( 821 )   HTML ( 0 )   PDF(651KB) ( 1900 )  
    为探究奶牛静脉血及脐静脉血中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犊牛初生体质量间的相关性。选取规模化养殖场54头正常分娩奶牛,按犊牛初生体质量划分为A(≤40 kg),B(40~45 kg),C(≥45 kg)3组,采集分娩奶牛静脉血及脐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静脉血中脂联素、瘦素和IGF-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间的相关性及与犊牛初生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奶牛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奶牛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水平与犊牛初生体质量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脐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脐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水平均随犊牛初生体质量增加而逐渐升高,且分别与犊牛初生体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奶牛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高于脐静脉血(P<0.01),而奶牛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的表达水平与脐静脉血中表达水平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据此得出,奶牛静脉血和脐静脉血中均有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奶牛静脉血中及脐静脉血中脂联素、瘦素和IGF-1均各自相互协调发挥作用;奶牛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均对犊牛初生体质量影响不显著,但脐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均对犊牛初生体质量影响极显著,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脂联素、瘦素和IGF-1对犊牛初生体质量的影响机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死猪堆肥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堆肥效果研究
    肖翰, 刘标, 尹红梅, 许隽, 杜东霞, 贺月林
    2017, 29(1):  44-5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07
    摘要 ( 667 )   HTML ( 2 )   PDF(836KB) ( 1825 )  
    为加快病死猪堆肥过程中油脂的降解,从受油脂污染的样品中分离、筛选高效油脂降解菌,并将其接种至堆肥中进行堆肥效果验证。共分离得到6株具有油脂降解能力的菌株,其中菌株D-4降解能力最强。在初始筛选条件下,该菌对油脂的降解率达57.21%,在发酵48~54 h时达到产脂肪酶的高峰。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D-4菌株不同添加量的堆肥效果表明,接种D-4菌各组堆肥的油脂含量均显著(P<0.05)低于各时期对照组中的油脂含量。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菌株D-4为高效油脂降解菌株,可以用于病死猪腐熟堆肥,加快病死猪中油脂的降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鹅线粒体COⅠ条形码及上游tRNA序列测定分析
    张扬, 王美青, 穆春宇, 姚文成, 杨耀宗, 卞友庆, 陈国宏
    2017, 29(1):  51-5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08
    摘要 ( 910 )   HTML ( 0 )   PDF(766KB) ( 1678 )  
    为探索有效识别家禽(鹅)品种的线粒体DNA条形码,以对家禽品种或禽源产品进行鉴别,文章以鸿雁、灰雁、6个地方鹅种(中国、欧洲各3个)为试验群体,利用直接测序技术对所有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进行测序,并分析多态性以及分子系统进化关系,同时对该区域上游tRNA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OⅠ该段序列(1 551 bp)共存在17个突变位点,形成20种单倍型,其中18种为各群体特有,可以作为群体鉴定的依据;除卡洛斯鹅外,其余7个群体中均发现有特异变异位点。基于Kiumura双参数距离所构建的单倍型NJ树能够充分反映不同群体的进化的亲缘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了鸿雁线粒体序列有22种tRNA基因,均为标准4个恒定臂三叶草结构,其中tRNA-Ser和tRNA-Leu各有2个,其余仅有1个。选取的COⅠ该段序列可以作为部分鹅品种鉴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不同光质对黄瓜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张晓梅, 胡超轶, 刘涛, 周艳虹
    2017, 29(1):  58-6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09
    摘要 ( 863 )   HTML ( 2 )   PDF(757KB) ( 1890 )  
    利用LED光源,研究了白光、蓝光、红光和红蓝(1:1)组合光对干旱逆境下黄瓜(Cucumis sativus L.)植株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开度、活性氧累积、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光处理相比,红光可以降低植株气孔开度、蒸腾速率和失水率,并能增加抗氧化酶SOD、CAT和G-PDO活性,降低活性氧的累积,但红光不利于正常浇水条件下黄瓜植株的光合作用;蓝光则促进气孔开放和蒸腾速率,不利于植株保水。因此,在设施生产中适当补给红光有利于黄瓜幼苗抗旱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灌溉方式对干旱区枣树树干液流特征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程平, 李长城, 李宏, 张志刚, 刘帮, 孙明森
    2017, 29(1):  64-7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10
    摘要 ( 1066 )   HTML ( 0 )   PDF(1083KB) ( 1885 )  
    在干旱区采用热扩散式液流仪(TDP)、HOBO小气候仪连续监测不同灌溉方式下盛果期枣树干液流及气象因子变化,探讨井式灌溉与漫灌条件下盛果期枣树干液流变化及气象因子的响应,对比2种条件下果实的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晴天,井灌、漫灌条件下枣树干液流各特征值出现时间点较为一致,但具体数值存在差异。灌水前井灌各液流特征值大于漫灌,灌水后井灌各液流特征值小于漫灌,直接反映出土壤含水率对树干液流的影响。井灌水分利用效率为61%,漫灌水分利用效率为10%。各气象因子以及气象因子与树干液流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液流量的主导气象因子为净太阳辐射,空气相对湿度与液流量及其他气象因子均呈负相关。果实产量井灌比漫灌增产29%,品质方面差异不明显。可见,井式灌溉较漫灌可起到节水增产的效果,且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不同地理种群稻纵卷叶螟的解毒酶活性及对药剂的敏感性
    王彩云, 杨亚军, 徐红星, 郑许松, 田俊策, 鲁艳辉, 吕仲贤
    2017, 29(1):  73-8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11
    摘要 ( 629 )   HTML ( 1 )   PDF(922KB) ( 1680 )  
    解毒酶活性及对药剂的敏感性是害虫种群重要的特性,明确稻纵卷叶螟不同种群之间的差异性有利于稻纵卷叶螟防控措施的制定。试验分别测定了广西合浦和南宁、湖南长沙和浙江杭州4个地理种群稻纵卷叶螟幼虫解毒酶活性和其对不同药剂(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多杀菌素)的敏感性,探讨了不同地理种群间解毒酶活性及药剂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4个不同地理种群间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具有种群差异性。长沙种群具有较高的酶活性,而合浦种群酯酶活性最低,南宁种群多功能氧化酶活性最低,合浦、南宁和杭州种群具有相似的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稻纵卷叶螟4个不同地理种群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对同种药剂的敏感性差异在1~4倍之间。在所检测的几种药剂中,南宁和杭州种群对毒死蜱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合浦和长沙种群;南宁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显著低于其他种群;合浦种群对甲维盐的敏感性最高;长沙种群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最低;浙江杭州种群对多杀菌素敏感性最高。稻纵卷叶螟幼虫解毒酶活性和其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具有地理种群差异性,应根据不同地理种群的相关特性,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防控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枯草芽孢杆菌STO-12抑菌活性及其抑菌物质分析
    黄华毅, 王佳琳, 马荣, 梁英梅, 田呈明
    2017, 29(1):  81-8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12
    摘要 ( 852 )   HTML ( 3 )   PDF(925KB) ( 2002 )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TO-12是从枣树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株拮抗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探究了STO-12及其无菌培养滤液的抑菌活性,并分别采用滤纸片法和二分皿法初步分析了其抑菌活性物质,为STO-12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STO-12及其无菌培养滤液均能有效抑制枣缩果病菌(Alternaria tenuissima)、杨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杨树腐烂病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的菌丝生长,其中,无菌培养滤液对这3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4.87%(7 d)、38.19%(7 d)和100%(3 d);STO-12分泌的蛋白类和脂肽类物质均表现出了较好的抑菌活性,且都能使生长的菌丝产生膨大畸形,其中,蛋白类物质对枣缩果病菌、杨树炭疽病菌和杨树腐烂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33、9.50和16.50 mm,脂肽类物质抑制作用形成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7.50、17.06和21.50 mm;细胞壁裂解酶特性检测发现,STO-12能产生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此外,STO-12的挥发性气体也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这3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38.96%(3 d)、9.35%(3 d)和82.14%(2 d)。以上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STO-12是一株能拮抗多种病原真菌且分泌多种抑菌物质的高效拮抗菌,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饶早梨主栽品种病毒种类分析及其茎尖脱毒技术效率比较
    尹明华, 周宇瑶, 杨星鹏, 徐玉琴, 刘郑英, 舒荣建, 魏志敏, 夏华炎, 洪森荣
    2017, 29(1):  89-10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13
    摘要 ( 582 )   HTML ( 0 )   PDF(1246KB) ( 1787 )  
    对上饶早梨3个主栽品种的病毒种类进行分析,并对其不同茎尖脱毒技术的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花厅六月雪和田墩六月雪没有检测到苹果茎痘病毒(ASPV),花厅黄皮消检测到ASPV,田墩六月雪、花厅六月雪和花厅黄皮消均检测到苹果茎沟病毒(ASGV)和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但均未检测到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和苹果花叶病毒(ApMV)。对于上饶早梨3个主栽品种来说,超低温疗法的脱毒效率显著高于常规茎尖培养,在3种超低温疗法脱毒技术中,包埋玻璃化法超低温疗法的脱毒效率最高。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表明,常规茎尖培养和3种超低温疗法脱毒技术均能保证上饶早梨3个主栽品种的遗传稳定性。该研究有助于上饶早梨种苗病毒病害的检测鉴定和实时监控检疫,同时也可为建立上饶早梨种质资源超低温库和生产无毒苗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台湾柠檬上柑橘溃疡病菌的分离鉴定
    陈先锋, 张慧丽, 赵雷
    2017, 29(1):  101-10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14
    摘要 ( 890 )   HTML ( 0 )   PDF(568KB) ( 1894 )  
    从送检台湾柠檬样品上发现疑似柑橘溃疡病病斑,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并且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特异性引物扩增和gyrB序列比对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菌株6503在NA培养基上菌落呈黄色,圆形,全缘,有光泽,微隆起,黏稠;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物6503能够导致柑橘叶片产生明显的溃疡病斑;柑橘溃疡病菌种特异性引物Xac01/Xac02从菌株6503的DNA中扩增得到581 bp的特异性条带;基于gyrB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6503和柑橘溃疡病菌处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最近。根据试验结果,菌株6503被鉴定为柑橘溃疡病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酢浆草和车轴草作为螟黄赤眼蜂田间蜜源植物的可行性分析
    赵燕燕, 田俊策, 郑许松, 徐红星, 鲁艳辉, 杨亚军, 臧连生, 吕仲贤
    2017, 29(1):  106-11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15
    摘要 ( 662 )   HTML ( 0 )   PDF(855KB) ( 1758 )  
    利用蜜源植物可以有效提高节肢动物天敌的生物防治效果,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在稻田田埂上种植蜜源植物(如芝麻)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功,然而由于芝麻种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筛选一些其他容易被接受、可替代的蜜源植物。三叶草,包括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白花三叶草)和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红花三叶草)都是多年生植物,花期长、易在田边栽培成活,是十分具有潜力的候选蜜源植物。在实验室考察了这2种三叶草花能否延长和提高鳞翅目害虫卵期天敌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寿命和寄生力,以及酢浆草花不同时间段花蜜含量及其花蜜成分,同时还观察了三叶草花的开闭情况。结果显示,酢浆草花能显著延长和提高螟黄赤眼蜂的寿命和寄生力,而车轴草花虽然也能延长和提高螟黄赤眼蜂寿命和寄生力,但和清水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车轴草花基本是全天开花,不闭合;酢浆草花白天开花,晚上20点之后基本全部闭合,中午至傍晚酢浆草花蜜含量最高。综上,酢浆草花蜜含量较高,可以显著提高寄生蜂的生态功能,同时酢浆草花仅在白天开放,不会作用于夜间活动的鳞翅目成虫,生态风险较低,是一种潜在的适合稻田系统的蜜源植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柑橘溃疡病菌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顾渊, 岑铭松, 马海杰, 李红叶
    2017, 29(1):  113-11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16
    摘要 ( 677 )   HTML ( 1 )   PDF(775KB) ( 1817 )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快速检测已用于基层植物检验检疫中的疑似样品检测诊断。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 citri)是重要的检疫性病害,根据柑橘溃疡病菌基因组中一段保守序列设计LAMP引物,建立了柑橘溃疡病菌的LAMP检测方法。该LAMP检测方法只对柑橘溃疡病菌DNA和柑橘溃疡病病斑总DNA进行扩增,而对非靶标菌DNA和非靶标病斑总DNA不发生扩增,特异性与PCR一致。该LAMP检测方法最低可检出100 pg的纯柑橘溃疡病菌DNA和最低每微升4个细菌,灵敏度均比PCR高了1 250倍。LAMP检测法能很好地区分症状极易混淆的柑橘溃疡病和疮痂病。该试验建立的柑橘溃疡病菌LAMP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和特异等优点,可在条件相对简陋的实验室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太湖流域典型稻田大气氨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陈园, 房效凤, 沈根祥, 徐昶, 钱晓雍, 赵子刚, 于绍凤, 李金文, 王振旗
    2017, 29(1):  119-12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17
    摘要 ( 745 )   HTML ( 2 )   PDF(1106KB) ( 1639 )  
    应用微气象学水平通量法对太湖流域水稻种植季节不同施肥阶段大气氨排放特征进行监测,并对田间水NH4+-N浓度和pH、土壤N H4+-N浓度和温度、大气风速等参数进行同步观测。结果表明,水稻种植期间,尿素施用后分蘖肥和穗肥时期的氨排放损失率分别为28.47%和14.01%,各时期氨排放通量大小依次为Ⅱ期分蘖肥>Ⅰ期分蘖肥>穗肥,氨挥发持续时间均为7~11 d。田间水N H4+-N浓度是分蘖肥时期影响氨排放水平最主要的因子,决定系数R2达到了0.745 4;而风速、土壤N H4+-N浓度、土壤温度是穗肥时期影响氨排放水平的主要影响因子,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5 1、0.787 5、0.896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氧化剂活化过硫酸钠对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的影响
    占升, 郑义, 李森, 张杨, 张宏玲, 商照聪, 罗勇
    2017, 29(1):  129-13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18
    摘要 ( 712 )   HTML ( 0 )   PDF(928KB) ( 1704 )  
    分别以过氧化氢、过碳酸钠和过氧化钙活化过硫酸钠降解蒽、芘及苯并芘3种多环芳烃,并对其反应过程进行动力学讨论及降解产物分析。结果表明,3种氧化剂活化过硫酸钠的效果依次为过碳酸钠>过氧化氢>过氧化钙。在温度25 ℃,土与水均为5 g,过碳酸钠与过硫酸钠在水中浓度分别为0.67及1.0 mmol·g-1,反应时间180 min时,蒽、芘和苯并芘的降解率分别为96.8%、93.5%和96.8%。动力学考查结果表明,过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活化过硫酸钠降解多环芳烃的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且土壤中绝大部分多环芳烃被降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F-1与Landsat 8遥感数据的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精度对比研究
    马驰
    2017, 29(1):  137-14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19
    摘要 ( 726 )   HTML ( 3 )   PDF(864KB) ( 1671 )  
    以GF-1和Landsat 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依安县、拜泉县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土壤采样的化验数据,比较2种遥感影像在反演土壤有机质含量方面的能力与差异。结果表明,2种遥感影像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且在近红外波段相关性最大,利用GF-1近红外波段建立的指数模型比利用Landsat 8近红外波段建立的幂模型估测效果略好。引入蓝波段(深蓝波段)、红波段建立起来的多元回归模型比单波段模型具有更高的反演精度,尤以对Landsat 8遥感影像的改善效果更明显。与Landsat 8相比,GF-1遥感影像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更短的重访周期,在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探测方面具有相近的预测能力,可以替代Landsat 8遥感影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科学
    草莓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鉴定
    何祥祥, 肖英平, 吴声敢, 赵学平, 夏效东, 杨华
    2017, 29(1):  144-15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20
    摘要 ( 1033 )   HTML ( 8 )   PDF(829KB) ( 1792 )  
    为评估草莓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在2016年3—4月份对浙江地区基地温棚和市售草莓进行随机抽样,分析草莓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并运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别对分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温棚草莓菌落总数为120~48 600 cfu·g-1,大肠菌群为3~1 100 MPN·g-1,霉菌为0~2 900 cfu·g-1;市场草莓菌落总数为1 900~36 900 cfu·g-1,大肠菌群为15~1 100 MPN·g-1,霉菌为200~6 100 cfu·g-1;同时鉴定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河生肠杆菌(Enterobacter.amnigenus)、植生拉乌尔菌(Raoultella planticola)等19株革兰氏阴性细菌和毛霉属(Mucor)、镰刀菌属(Fusarium)等5株霉菌,所检出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多数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研究结果为草莓微生物数量的控制和开发杀菌抑菌技术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发展
    浙江低碳农业的SWOT分析及宏观对策研究
    金瑜雪, 应苗苗, 张春泉, 白若琦, 吴益伟, 白朴
    2017, 29(1):  151-15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21
    摘要 ( 959 )   HTML ( 1 )   PDF(1193KB) ( 1696 )  
    系统分析浙江发展低碳农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从政策、法律、激励、投入、科技、示范、宣传、监督等角度,提出浙江发展低碳农业的宏观对策建议与保障措施,以期为推动浙江农业走上低碳、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技术供给效率影响因素研究——针对合作社的技术需求
    董杰, 张宽
    2017, 29(1):  160-16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22
    摘要 ( 834 )   HTML ( 1 )   PDF(903KB) ( 1888 )  
    以四川省133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样本数据为依据,针对农民合作社的技术需求,运用多元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对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技术供给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技推广机构推广资金越雄厚,技术人员经验越丰富,技术储备程度越高,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技术供给效率越高;当合作社技术需求强烈,主动寻求农技推广机构的技术支持时,农技推广机构对于合作社技术供给效率较高;推广机构技术推广机制改革也会影响技术供给效率,农技推广机构技术入股、参股分红会增加双方技术对接效率,且技术股所占股本比例越多,技术供给效率就越高;技术供给类型为标准化、信息物流等软技术时,技术推广效率较高。因此,需要加强推广资金投入,优化技术人员队伍结构,创新技术供给与技术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激素介导的抗病抗逆途径中的作用
    李冬月, 原文霞, 郑超, 王栩鸣, 周洁, 严成其, 陈剑平
    2017, 29(1):  168-17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7.01.23
    摘要 ( 946 )   HTML ( 0 )   PDF(752KB) ( 1850 )  
    植物体内有一套复杂精细且交叉调控的激素信号网络,在植物应对不良环境胁迫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ZIP转录因子作为基因表达的关键调控因子,在植物抗病抗逆相关基因的表达中行使着重要的功能。文章首先介绍了bZIP转录因子的结构和功能,阐述了其在几种主要的激素抗性调控途径中的作用机理,之后对各种激素信号通路之间的交叉调控途径及其关键调控节点蛋白进行了概括,以期阐明植物激素介导的抗性调控网络,并为新的抗性相关基因的挖掘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