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18, 30(5):  674-680. 
    摘要 ( 208 )   PDF(1026KB) ( 12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科学
    采用蒙特卡洛法评定转基因玉米DAS-4-40278-9的测量不确定度
    宋君, 叶先林, 尹全, 张富丽, 王东, 李洁
    2018, 30(5):  681-68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01
    摘要 ( 641 )   HTML ( 90 )   PDF(775KB) ( 1691 )  
    不确定度传播律(GUM法)是分析测量领域里常用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但该法存在输出量为正态分布假设等诸多局限。为了在转基因成分检测试验中提供一种更优和更适合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采用蒙特卡洛法(MCM)评定混合样品中转基因玉米DAS-4-40278-9的测量不确定度。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DAS-4-40278-9的相对含量平均值为1%,不确定非常小(3.07×10-4)。在95%的包含概率下,转基因玉米DAS-4-40278-9的相对含量检测值落在较窄的包含区间0.94%~1.06%。结果显示,混合样品中转基因玉米DAS-4-40278-9的相对含量的概率密度分布呈正态分布,与用GUM法关于“输出量概率密度函数为正态分布”的假设一致。由于MCM法可避免传统GUM法的局限性,建议在开展转基因成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时可采用MCM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普通玉米自交系对亚洲玉米螟抗性鉴定及其抗性机制初步研究
    武德功, 方文浩, 陈欢, 杜军利, 余海兵, 王长进
    2018, 30(5):  688-69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02
    摘要 ( 654 )   HTML ( 2 )   PDF(725KB) ( 1607 )  
    亚洲玉米螟是为害玉米的一种重要害虫,利用抗性品种是有效控制玉米螟为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2016年在安徽凤阳和海南乐东评价了1 46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水平,并测量这些自交系的理化性状,包括株高、穗位高、叶片数、穗三叶长、穗三叶宽、穗三叶夹角、茎粗、叶片厚度、叶片硬度、蜡质含量、单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理化性状,分析了理化性状与抗螟性的相关性。鉴定结果显示,高抗自交系142个,抗性自交系317个,中抗自交系322个,抗虫自交系占53.38%;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株高、穗位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夹角、10 cm茎粗、叶片蜡质含量与其抗螟性无显著相关,而叶片厚度、叶片硬度、单宁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玉米抗螟性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水稻品种的镉吸收特性
    毛亚西, 符建荣, 马军伟, 邹平, 雷廷海, 李欢, 李袁玮, 黄益孝, 王玲莉
    2018, 30(5):  695-70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03
    摘要 ( 1087 )   HTML ( 14 )   PDF(704KB) ( 1962 )  
    选取浙江省绍兴、宁海、温岭三地,通过镉胁迫试验,研究4个水稻品种甬优538、春优84、嘉禾218和秀水134镉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4个水稻品种均表现出Cd低积累的特性,甬优538、春优84、嘉禾218、秀水134稻米Cd含量开始超标时所对应的处理中土壤Cd浓度分别为>1.41、1.41、0.91、0.52 mg·kg-1。4个水稻品种稻米中的Cd含量与土壤Cd全量之间的关系可用直线回归方程拟合。不同水稻品种安全生产的土壤Cd临界值表现为甬优538>春优84>嘉禾218>秀水134,按土壤类型表现为黏质脱潜水稻土>涂泥渗育水稻土>涂泥潴育水稻土。试验所得水稻安全生产土壤Cd临界值略高于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山羊BST-2基因的表达及其亚细胞定位
    张莉, 刘腾, 缪秋红, 唐井玉, 朱杰, 董丹丹, 陈宗艳, 王桂军, 刘光清
    2018, 30(5):  702-70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04
    摘要 ( 1207 )   HTML ( 1 )   PDF(736KB) ( 1774 )  
    将山羊的BST-2基因 (Capra hircus bone marrow stromal antigen 2 gene)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和真核表达载体p3×Flag-CMV-14中,获得了重组表达质粒pGEX-BST-2和p3×Flag-BST-2。将重组质粒pGEX-BST-2转化至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42 ku,与预期蛋白一致。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3×Flag-BST-2转染Vero细胞,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BST-2蛋白在细胞中可以良好表达,并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凤头白鸭凤头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
    张扬, 姚文成, 王彬, 卢立志, 王兆山, 徐琪, 常国斌, 陈国宏
    2018, 30(5):  707-71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4.05
    摘要 ( 327 )   HTML ( 3 )   PDF(735KB) ( 1214 )  
    为了解凤头白鸭中凤头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本研究以10周龄凤头白鸭与连城白鸭为研究对象,对内脏、皮肤等组织中Hoxc8、EphA2、EphA3、EphB2等4个与凤头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构建其组织表达谱,阐明各个候选基因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性表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褪黑素受体Mel 1b基因mRNA和蛋白在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刘文举, 王淑娟, 刘晓丽, 庞训胜, 王立克
    2018, 30(5):  711-71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06
    摘要 ( 819 )   HTML ( 1 )   PDF(831KB) ( 1702 )  
    褪黑素广泛的生理作用是通过与其膜受体(Mel 1a、Mel 1b、Mel 1c)结合介导的。褪黑素受体在机体内广泛分布,但因受体亚型、物种、组织不同而异。采用RT-PCR、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探究了Mel 1b在鸭不同组织(包括鸭脾脏、心脏、肾脏、大脑、胸肌、卵巢、肺脏、肝脏、胰脏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鸭Mel 1b mRNA在脾脏、心脏、肾脏、大脑、胸肌、卵巢、肺脏、肝脏、胰脏中均有表达,且Mel 1b受体蛋白均存在于大脑、肺脏、肝脏、胸肌、肾脏、心脏、胰脏中(脾脏、卵巢未成功测试)。Real-time PCR结果表明,各组织中Mel 1b mRNA表达量存在差异,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肺脏,在脾脏、心脏、肾脏和肝脏中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大脑中的表达,但在胸肌和胰脏中的表达量要稍低于大脑中的表达量。Mel 1b在鸭各组织中普遍表达分布,进一步说明了其介导褪黑素广泛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生殖功能的调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粒介导的tet(A)突变体对肺炎克雷伯氏菌替加环素耐药的影响
    荆炜, 程于梦, 单新新, 李德喜, 姚红, 杜向党
    2018, 30(5):  717-72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07
    摘要 ( 574 )   HTML ( 0 )   PDF(641KB) ( 1676 )  
    替加环素是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的为数不多的抗菌药物之一,但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重威胁。本实验从临床分离到1株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电转化实验获得了一个对替加环素耐药的质粒,功能性分析发现该质粒中的tet(A)基因发生了双移码突变,且药敏实验证实这些突变可单独使替加环素的MIC值增加8倍,米诺环素和四环素的MIC值增加128倍。研究证实,质粒介导的tet(A)突变体可导致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替加环素耐药,扩宽了对肺炎克雷伯氏菌替加环素耐药机制的认识,并为该类型耐药基因在革兰氏阴性菌中的扩散控制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方中药制剂对SD大鼠胸腺组织结构及Caspase-3蛋白分布的影响
    周金星, 钱兆全, 靳二辉, 刘文举, 金光明
    2018, 30(5):  722-72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08
    摘要 ( 491 )   HTML ( 0 )   PDF(3243KB) ( 1674 )  
    为研究由炒白术、山楂、黄芪、板蓝根、茯苓、陈皮、甘草、山药制成的复方中药制剂对SD大鼠胸腺组织结构及其Caspase-3蛋白分布的影响。选择60只SPF级断奶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 mL·kg-1组、3.0 mL·kg-1组和6.0 mL·kg-1组,每组15只,预饲1周后按每千克体质量分别定时灌胃3.0 mL蒸馏水、1.5 mL、3.0 mL和6.0 mL药液(每mL含1 g生药)。至90 d,各处理组SD大鼠禁食禁水3 h,称量、麻醉、处死后取完整的胸腺称量,立即投入4%的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固定72 h,制作石蜡组织切片,经HE、网状纤维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显微观察,Image-pro PLUS 6.0软件分析并摄影。结果表明,按每kg体质量灌胃本复方中药制剂3.0 mL可显著增加胸腺皮质区且胸腺的生长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网状纤维主要分布于SD大鼠胸腺髓质部,3.0 mL·kg-1剂量组网状纤维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各实验组均不同程度抑制Caspase-3蛋白的出现,其中以3.0 mL·kg-1剂量组最为显著。说明灌胃3.0 mL·kg-1复方中药制剂可改善SD大鼠胸腺组织结构,延缓其结构和功能退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泥鳅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袁雪梅, 姚嘉赟, 蔺凌云, 潘晓艺, 徐洋, 尹文林, 沈锦玉
    2018, 30(5):  730-73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09
    摘要 ( 829 )   HTML ( 0 )   PDF(963KB) ( 1954 )  
    从患病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肝脏中分离得到优势菌NQ150728。对该菌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16S rRNA、gyrB序列分析对纯培养细菌进行鉴定。此外,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人工回感试验泥鳅患病症状同自然发病症状,证明其对泥鳅有致病性。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菌株NQ150728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16S rRNA、gyrB基因序列测定结果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也表明其为维氏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头孢曲松、利福平、恩诺沙星、四环素、氯霉素、头孢哌酮、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克拉霉素、氟罗沙星、头孢噻吩、多西环素、新霉素、头孢他啶、大观霉素、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头孢拉定、米诺环素、头孢氨苄、氨曲南、左氟沙星、甲氧嘧啶、甲氧胺嘧啶等24种药物高度敏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丁葵草提取物对小鼠急性炎症抑制作用的研究
    陈秀英, 张宇晨, 徐向坤, 冯雪建
    2018, 30(5):  738-74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10
    摘要 ( 538 )   HTML ( 0 )   PDF(1582KB) ( 1812 )  
    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试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率的测定及足肿胀部位病理学的分析,探讨丁葵草提取物对急性炎症的作用。结果表明,丁葵草高(20 g·kg-1)、中剂量 (6.6 g·kg-1)组可不同程度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所致的足肿胀作用,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足肿胀部位病理学炎症改变及炎症部位前列腺素E2(PGE2)渗出。丁葵草具有良好的抗急性炎症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部位PGE2的产生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斑马鱼的毒性研究
    葛婧, 蒋金花, 蔡磊明
    2018, 30(5):  744-75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11
    摘要 ( 702 )   HTML ( 5 )   PDF(1752KB) ( 2029 )  
    探究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3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两两等毒性和等浓度配比时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同时,通过6 d胚胎发育试验,研究3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毒性。研究显示,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3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斑马鱼胚胎、仔鱼和成鱼的急性毒性为中毒,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在等毒性和等浓度配比下对斑马鱼胚胎和仔鱼阶段为协同作用,其余组合对斑马鱼胚胎和仔鱼阶段为拮抗作用。发育毒性试验结果表示,3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早期生命阶段毒性更强,可诱导斑马鱼胚胎、仔鱼出现一系列不良症状,包括孵化率下降、心率异常、生长抑制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毒死蜱和百菌清对斑马鱼早期发育阶段的联合毒性效应
    李健, 杨桂玲, 赵慧宇, 王强, 朱朝华
    2018, 30(5):  756-76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12
    摘要 ( 647 )   HTML ( 0 )   PDF(896KB) ( 1825 )  
    为评价毒死蜱和百菌清的单剂毒性和联合毒性,以斑马鱼为受试生物,采用静态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毒死蜱和百菌清单剂,以及二元组合时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和对斑马鱼幼鱼性腺轴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显示,毒死蜱和百菌清对斑马鱼胚胎分别表现为中等和高等毒性,96 h-LC50(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139 mg·L-1和0.353 mg·L-1。毒死蜱和百菌清联合作用类型为协同作用,联合暴露时,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LC50分别为0.38 mg·L-1和 0.063 mg·L-1。中浓度(26.7 μg·L-1)和高浓度(106.7 μg·L-1)的毒死蜱可以诱导斑马鱼幼鱼体内芳香化酶基因(CYP19α)、卵黄蛋白原基因(VTG1、VTG2)和雌激素受体基因(ERαERβ1、ERβ2)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低浓度(1.1 μg·L-1)百菌清诱导斑马鱼体内VTG1、VTG2、ERβ1和ERβ2基因的上调表达;低浓度(6.7 μg·L-1毒死蜱+1.1 μg·L-1百菌清)二元组合会引起斑马鱼体内VTG1、ERβ1、ERβ2和ERα基因下调。说明毒死蜱和百菌清对斑马鱼幼鱼具有雌激素内分泌干扰效应,但毒死蜱和百菌清二元组合对斑马鱼幼鱼的雌激素内分泌干扰效应降低。在评估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时,应充分考虑复合污染时的联合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早鲜杨梅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规律的研究
    朱婷婷, 梁森苗, 张淑文, 郑锡良, 任海英, 戚行江
    2018, 30(5):  764-77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13
    摘要 ( 1084 )   HTML ( 2 )   PDF(814KB) ( 1895 )  
    为了探讨杨梅优株早鲜是否具有育种潜力及其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形成规律,本研究以早鲜和早色杨梅为研究对象,测定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单果质量、纵横径、色差、糖类物质、酸类物质、Vc、总酚和黄酮类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早鲜的单果质量从转白期迅速增大,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早色,是果实早熟的表现。两者的果实生长发育、色差参数和果实品质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有所不同。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糖类物质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和柠檬酸含量先升后降,苹果酸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草酸、Vc、总酚和黄酮类物质则呈下降趋势,且发现转白期是各种成分变化的关键时期。研究证实,早鲜是一个成熟期早,可溶性糖、Vc和总酚含量高,同时可滴定酸含量低的杨梅优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芥蓝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基因BaDXS1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薛生玲, 江敏, 常嘉琪, 刘洋, 魏淋, 周建坤, 张芬, 孙勃
    2018, 30(5):  771-77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14
    摘要 ( 843 )   HTML ( 0 )   PDF(3806KB) ( 1832 )  
    本研究以芥蓝为实验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分离出BaDXS1基因,其开放阅读框为2 139 bp,编码712个氨基酸。理化性质分析表明,BaDXS1蛋白的分子量为77.21 ku,等电点pI为8.59,不含跨膜区域,位于植物细胞叶绿体内。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芥蓝DXS1与甘蓝、拟南芥、烟草、番茄等植物的DXS蛋白序列的一致性达到79%以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芥蓝DXS1与甘蓝DXS的亲缘关系最近。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ASY-Blunt E1-BaDXS1,并对其进行诱导表达,发现该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体内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瓜复合根际促生菌剂构建与促生效应研究
    徐伟慧, 吕智航, 史一然, 姜佳莹, 胡云龙, 王志刚
    2018, 30(5):  778-78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15
    摘要 ( 671 )   HTML ( 7 )   PDF(1110KB) ( 1842 )  
    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是微生物肥料的重要菌种资源,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研究了不同西瓜PGPR分泌激素能力和菌株间的拮抗作用,构建复合菌剂,并研究其对西瓜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株PGPR均能分泌吲哚乙酸(IAA),Streptomyces CL05分泌量最高达到117.30 mg·L-1;菌株Sphingomonas CL03、Lysobacter CL02、Microbacterium LS01不产铁载体,菌株Microbacterium LS01、Microbacterium HYL03、Pantoea ananatis HYL01不分泌赤霉素;通过拮抗实验,获得3组复合菌剂,分别为R1、R2和R3。在非灭菌土壤中,与对照相比,复合菌剂R2对西瓜幼苗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根干质量分别提高了79.0%、46.8%、57.1%、162.7%、49.1%;与对照相比,在灭菌土壤中,复合菌剂R2S对西瓜幼苗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根干质量分别提高了191.8%、302.4%、160.0%、206.5%、139.6%,根系平均直径比对照降低了17.5%。复合菌剂R2在灭菌土中的促生效果优于非灭菌土。本研究结果证实,复合菌剂R2对西瓜根系具有明显的促生效应,复合菌剂R2的4株菌分泌赤霉素的能力远远超过R1和R3,这可能是R2促生的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诱导剂处理的黑李叶片蛋白质组学分析
    张青, 肖文斐, 裘劼人, 陈初尉, 忻雅, 柴伟国, 阮松林
    2018, 30(5):  787-79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16
    摘要 ( 516 )   HTML ( 0 )   PDF(2496KB) ( 1961 )  
    以黑李品种黑宝石李为试材,用免疫诱导剂保康灵1号处理黑李叶片,测定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并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保康灵1号处理后黑李叶片明显变大,叶面积增加,叶片变厚,叶绿素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叶片横切面显示,诱导剂处理后叶片内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下表皮明显增厚。说明诱导剂处理后黑李叶片内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增厚可能是致叶片变厚和叶绿素含量增加的原因。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出157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蛋白75个(上调1.5倍且P<0.05),下调蛋白82个(下调1.5倍且P<0.05)。GO分类和代谢途径分析结果发现差异上调蛋白主要分布在叶绿体、叶绿体膜和叶绿体基质中,而差异下调蛋白主要分布在叶绿体基质、叶绿体被膜和光系统Ⅰ,共同参与光合作用。综上所述,免疫诱导剂保康灵1号可能通过调节黑李叶片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表达,促进叶片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灰茶尺蛾和小茶尺蠖两近缘种的生物学特性差异
    白家赫, 唐美君, 殷坤山, 王志博, 肖强
    2018, 30(5):  797-80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17
    摘要 ( 688 )   HTML ( 1 )   PDF(1173KB) ( 1846 )  
    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和小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外形极其相似,为近缘种,但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尚不明确。本文采用室内饲养观测的方法,比较了两近缘种各发育阶段在体长、体质量、发育历期及种群增长指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两近缘种在虫体发育的各个阶段,以高龄幼虫、蛹和成虫阶段的体长、体质量差异明显,灰茶尺蛾均显著高于小茶尺蠖;灰茶尺蛾的全世代发育历期为36.6 d,极显著短于小茶尺蠖39.7 d的发育历期;灰茶尺蛾的世代存活率为0.60,种群增长指数为58.1,而小茶尺蠖分别为0.28和24.9,灰茶尺蛾均极显著高于小茶尺蠖。分析认为,灰茶尺蛾比小茶尺蠖具有较大的虫体、较快的发育速率和较强的繁殖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hanatin 串联抗菌肽原核表达研究
    刘伟, 李清海, 刘仁虎
    2018, 30(5):  804-80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18
    摘要 ( 776 )   HTML ( 0 )   PDF(1171KB) ( 1709 )  
    抗菌肽thanatin是一类广谱性的阳离子抗菌活性肽,对病原性真菌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为了提高thanatin抗菌肽表达丰度,将3个thanatin单体拷贝基因进行串联,与MBP蛋白进行融合表达,表达的产物经过酶切纯化后,通过Western blot和质谱鉴定,结果表明3×thanatin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对核盘菌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3×thanatin最低抑菌浓度为6.6 μmol·L-1, 而化学合成的thanatin抗菌肽对核盘菌的抑菌浓度约为64 μmol·L-1,3×thanatin抗菌肽对核盘菌的抑菌活性提升了约1个数量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盐渍化与酸化对设施栽培土壤镉活化的叠加作用
    王京文, 谢国雄, 李丹, 章明奎
    2018, 30(5):  810-81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19
    摘要 ( 980 )   HTML ( 1 )   PDF(749KB) ( 1883 )  
    为深入了解同时发生盐渍化和酸化对设施栽培土壤镉活性的影响,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不同pH、盐分种类和盐分积累程度下土壤中水溶性镉及蔬菜对镉吸收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中水溶性镉含量和蔬菜地上部分镉积累量均随土壤酸化与盐渍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当土壤pH值为5.00~5.50时,土壤水溶性镉含量随盐渍化增加的变化最为明显。当土壤镉含量为0.55 mg·kg-1、盐分积累量为2.50 g·kg-1时,在土壤pH值分别为6.15、5.50和5.00的条件下,土壤水溶性镉含量分别较对照(未盐化)增加10.53%、44.00%和51.06%,蔬菜镉含量分别较对照(未盐化)增加20.00%、16.85%和36.36%,当土壤pH值由6.15降低至4.00后,土壤水溶性镉和蔬菜地上部分镉含量分别提高了近4倍和8倍。土壤镉活化因盐分离子种类不同而异:阳离子的影响程度为Ca2+、Mg2+>K+>NH4+,阴离子的影响程度为Cl->SO42->NO3-。土壤中水溶性镉和蔬菜对镉的吸收同时随酸化和盐渍化增强而增加的结果表明,土壤盐渍化和酸化对镉的活化具有叠加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期施肥对水田和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活性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王桂跃, 苏婷, 韩海亮, 谭禾平, 包斐, 赵福成
    2018, 30(5):  817-82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20
    摘要 ( 990 )   HTML ( 1 )   PDF(861KB) ( 1736 )  
    为明确长期施肥对水田和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活性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于2009年在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试验站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试验由6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组成:水田无肥区(PCK),水田常规施肥区(PCF),水田测土配方施肥纯化肥区(PSTF),水田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PSTF+OF),旱地常规施肥区(DCF),旱地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DSTF+OF)。于2015年分析测定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低pH值。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田和旱地土壤的可培养细菌与放线菌数量无显著影响,仅PSTF+OF处理显著(P<0.05)提高土壤可培养真菌的数量。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处理(PSTF+OF和DSTF+OF)显著(P<0.05)提高水田和旱地土壤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各处理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处理(PSTF+OF和DSTF+OF)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总体来看,化肥和有机肥长期配合施用,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耕留茬耕作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马南, 钱瑞雪, 杨慧敏, 陈智文, 蒋云峰
    2018, 30(5):  825-83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21
    摘要 ( 515 )   HTML ( 3 )   PDF(934KB) ( 1621 )  
    为探讨免耕、留高茬耕作方式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季节变化的影响,于2015年4月、7月和10月,在中国科学院吉林省梨树县保护性耕作试验基地,对免耕、留茬和常规处理样地进行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18 309只,隶属于2门6纲16目,优势类群为甲螨、革螨、球角跳科和等节跳科。免耕处理样地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高于其他处理样地,类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则以留茬处理最高。各处理样地个体密度最高值均出现在10月。主要土壤动物类群对不同耕作方式及季节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相对于常规耕作,免耕和留茬耕作增加了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藏东南色季拉山不同海拔森林土壤基础呼吸特征
    杨红, 刘合满, 曹丽花, 徐唱唱, 曹舰艇, 赛曼
    2018, 30(5):  832-83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22
    摘要 ( 640 )   HTML ( 0 )   PDF(873KB) ( 1793 )  
    为阐明不同海拔高度森林土壤基础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为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碳动态预测提供科学依据,以藏东南色季拉山不同海拔高度森林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升温实验,研究不同海拔高度森林表层土壤基础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及土壤累积碳通量均随培养温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土壤基础呼吸速率随着土壤层次加深而降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各土壤层次及海拔高度土壤基础呼吸速率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局部表现为振荡变化的特征,二者之间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指数函数关系。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土壤基础呼吸累积碳通量呈增加趋势,且培养的前14 d土壤累积碳通量增幅明显,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土壤基础呼吸累积碳通量与培养时间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对数函数关系。总体来看,温度升高将加速森林生态系统表层土壤呼吸碳排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科学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3—2016对葡萄的新要求
    李真, 孙彩霞, 戴芬, 郑蔚然, 于国光, 姚佳蓉, 王强
    2018, 30(5):  840-84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23
    摘要 ( 845 )   HTML ( 2 )   PDF(790KB) ( 2138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6)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种类、最大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均提出了较多的新要求。对新标准中涉及葡萄或浆果类水果规定的变化进行了归纳,并与国际上的相关标准进行对比,旨在为有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卵泡中卵磷脂提取技术的研究
    叶梦迪, 唐宏刚, 肖朝耿, 杨慧娟, 谌迪, 陈黎洪
    2018, 30(5):  848-85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24
    摘要 ( 875 )   HTML ( 3 )   PDF(658KB) ( 1790 )  
    为提高淘汰蛋鸡副产物的利用率及附加值,本实验以卵泡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了溶剂萃取技术对卵磷脂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卵泡中卵磷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选择95%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25 ℃,提取时间25 min,料液比1∶12。在此条件下,卵磷脂的得率和提取率可达到45.35%和90.1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源性乳酸菌在改善烟叶品质中的应用
    杨娟, 米其利, 熊文, 朱瑞芝, 楼牧梦, 夭建华, 罗义勇
    2018, 30(5):  854-86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25
    摘要 ( 664 )   HTML ( 3 )   PDF(975KB) ( 1672 )  
    为探索乳酸菌提升烟叶抽吸品质的可能性,从中国传统发酵食品豆豉中分离并鉴定了2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L8和L14。将L8和L14用于烟丝发酵,感官评吸结果表明,发酵后卷烟烟气细腻醇和,杂气和刺激性明显减轻,酸香味突显,余味干净。基于感官评吸对菌株发酵条件进行正交实验优化,结果发现最适产香条件为:接菌量1×108 CFU·mL-1、发酵温度37 ℃、菌龄10 h,烟叶产地云南保山。以商品化卷烟(云烟紫云)烟丝为发酵材料,感官评吸结果再次证明L8和L14能显著提高卷烟吸食品质。发酵后烟丝主要化学成分比例更加协调,总酸含量(尤其是乙酸)和总醛含量(尤其是3-甲基丁醛)分别显著增加和减少。上述结果说明乳酸菌在提升烟叶品质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系统工程
    基于多时相遥感的露天铁矿及其周边植被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庞冬, 谭林, 何秉宇
    2018, 30(5):  863-87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26
    摘要 ( 465 )   HTML ( 0 )   PDF(1699KB) ( 1721 )  
    以新疆某铁矿及其周边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2007—2016年多时相TM/ETM+、OLI影像,分析铁矿及其周边区域植被覆盖度指数(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FVC)及植被生长状况指数(vegetation condition index, VCI),评价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植被生长状况时空变化特征及铁矿开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矿区环境治理提供决策支持。结果表明,FVC及VCI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及植被生长状况等级不高且铁矿区域几乎无植被生长的实际状况,为研究区生态风险防范提供理论支持。2007—2016年,研究区整体植被覆盖度及植被生长状况呈波动上升趋势,较低植被覆盖度等级和植被生长状况较差等级同时向较好等级发展。FVC及VCI较高等级主要分布在南坡及西南坡。但铁矿面积逐年增大,铁矿开采对其所在区域及周边区域造成了严重的植被退化和生态破坏,极易导致水土流失及山体滑坡等灾害的发生,应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发展
    猪肉价格的时空分布格局和影响因素分析
    顾静秋, 彭程, 吴华瑞, 吴建寨
    2018, 30(5):  872-87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5.27
    摘要 ( 631 )   HTML ( 0 )   PDF(1625KB) ( 1961 )  
    以2005—2014年30个省份的猪肉价格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统计学中单变量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猪肉价格的时空分布格局,利用双变量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猪肉价格与供给、需求、成本3方面11个影响因素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时空关系方面,2005—2008年猪肉价格总体上呈地区间的显著正相关性,2008年之后相关性减弱,猪肉价格的空间差异较大;影响因素方面,猪肉价格与成本因素的生猪价格、仔猪价格、玉米价格呈较强的正相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