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9年, 第3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作物科学
    动物科学
    园艺科学
    植物保护
    环境科学
    食品科学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19, 31(4):  0-0. 
    摘要 ( 158 )   PDF(1701KB) ( 10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科学
    玉米ZmGS5基因的克隆及其对转基因拟南芥种子发育的影响
    何春梅, 王娟, 董瑞, 刘春晓, 刘强, 关海英, 汪黎明, 徐相波, 刘铁山
    2019, 31(4):  513-51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4.01
    摘要 ( 646 )   HTML ( 10 )   PDF(1828KB) ( 1709 )  
    植物种子发育与产量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玉米ZmGS5基因与其籽粒发育呈显著性正相关。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克隆玉米ZmGS5基因,该基因编码区全长1 491 bp,编码含496个氨基酸的丝氨酸羧肽酶。通过构建ZmGS5过表达载体,采用花序浸染法遗传转化拟南芥,观察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表型及种子变化,初步解析ZmGS5在调控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结果表明,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莲座叶直径增加,叶片增大,生物量、每株角果数和种子千粒重及种子大小均显著增加。该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玉米ZmGS5基因在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系T3AS·3AL-7Lr#1S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张雅莉, 王林生
    2019, 31(4):  519-52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4.02
    摘要 ( 442 )   HTML ( 0 )   PDF(1992KB) ( 1559 )  
    大赖草对赤霉病具有较好的抗性,将大赖草赤霉病抗性基因转入普通小麦,对拓宽小麦赤霉病抗性基础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获得抗赤霉病普通小麦-大赖草异附加系基础上,采用1 200 R 60Co-γ射线处理小麦-大赖草二体附加系DA7Lr花粉,授予已去雄的普通小麦中国春,对其后代(M1)种子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GISH分析,获得了1株具有1条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染色体的植株,让其自交,对自交后代中具有2条易位染色体植株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进行观察,发现2条易位染色体形成了稳定的环状二价体,表明该植株为纯合体。利用顺序GISH-双色FISH分析,结合C-分带、小麦D基因组专化探针Oligo-pAs1-2和B基因组专化探针Oligo-pSc119.2-2,进一步鉴定出该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系为T3AS·3AL-7Lr#1S,且筛选出了可追踪该易位系的3个EST-STS分子标记BE591127、BQ168298和BE591737。该易位系的育成为小麦赤霉病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种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中国黄羽鹌鹑哈德氏腺发育的增龄变化及形态组织学观察
    赵飘, 何敏, 吕莹莹, 韦靖婧, 宋坤达, 陈小梅
    2019, 31(4):  525-53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4.03
    摘要 ( 538 )   HTML ( 1026 )   PDF(5420KB) ( 1666 )  
    为研究不同周龄中国黄羽鹌鹑哈德氏腺的组织学结构,采集0、1、2、3、4、5、6、10、14、18、22、26、30、34、38周龄健康中国黄羽鹌鹑的哈德氏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哈德氏腺的显微组织结构,电镜下观察哈德氏腺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黄羽鹌鹑哈德氏腺位于眼眶内、眼球腹侧和后内侧,出生时就具备完整的形态,在视神经区呈喙状延伸,一端游离,另一端由腺体导管开口于第三眼睑弯窿的内角,腺体呈不规则带状,一端小,一端大,浅粉色,腺体绝对质量、长和宽随周龄逐渐增大。哈德氏腺为复管泡状腺,腺体外有结缔组织被膜,被膜延伸至腺体实质中,将腺体分为多个大小不同的小叶,小叶由腺泡和腺管组成。中国黄羽鹌鹑哈德氏腺在出生后逐渐发育,4周龄时达到成熟,5至38周龄为成熟持续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sp5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刘正奎, 吴瑗, 陈琳, 王磊, 牟泓烨, 祝徐航, 王晓杜
    2019, 31(4):  532-53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4.04
    摘要 ( 719 )   HTML ( 127 )   PDF(1348KB) ( 1692 )  
    旨在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Nsp5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为了解PEDV致病机理奠定基础。本研究克隆PEDV/LY/2014/04毒株的Nsp5基因,亚克隆进pET-28a(+)原核表达载体,PCR和酶切验证重组质粒的构建,重组质粒pET-28a(+)-Nsp5转入E.coli BL21(DE3)中,SDS-PAGE检测Nsp5的表达和His band Ni+纯化情况,Vector NTI Advance等软件对Nsp5蛋白氨基酸组成、抗原表位、二级和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并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Nsp5,表达重组蛋白大小约22 ku,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His band Ni+纯化后获得高纯度重组蛋白。Nsp5蛋白是由19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其分子质量的理论值为21 820.07 u,理论等电点(pI)为8.734,略偏碱;二级结构骨架中α-螺旋(h)占55.61%,β-折叠(t)占7.65%,无规则卷曲(c)占20.92%,延伸链(e)占15.82%;Nsp5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中,中间段以α-螺旋为主作为骨架,C端多个复杂二级结构构成该蛋白的酶活性中心;B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表明有15个潜在的B细胞优势表位。本研究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sp5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地区养殖锦鲤浮肿病毒检测与系统进化分析
    康慧敏, 何嘉乐, 刘晨恺, 周瑶佳, 耿毅, 欧阳萍
    2019, 31(4):  539-54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4.05
    摘要 ( 483 )   HTML ( 1 )   PDF(6369KB) ( 1572 )  
    2017年10月,四川省某锦鲤养殖场暴发一种以嗜睡、腹部肿大、鳃肿胀和眼睛凹陷为临床特征的传染病,累计死亡率高达50%。为研究锦鲤发病病因和疾病流行规律,对病鱼解剖,进行病理组织观察、电镜观察、PCR检测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患病锦鲤眼球浑浊,腹部肿大,鳃肿胀严重;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病鱼的鳃、肝脏、肾脏和脑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透射电镜观察,在肾脏组织中发现病毒粒子。巢氏PCR方法检测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出现特异性扩增产物;基于CEV P4a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此病毒与英国株R083同源性为99%。本研究为鲤浮肿病毒的起源进化、分类、疾病诊断和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三角帆蚌肌浆网Ca2+-ATP酶基因cDNA的全长克隆与表达分析
    张爱菊, 刘士力, 刘金殿, 张根芳, 周志明
    2019, 31(4):  545-55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4.06
    摘要 ( 722 )   HTML ( 1 )   PDF(3991KB) ( 1688 )  
    采用RACE技术,从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鳃组织中成功克隆得到一种肌浆网Ca2+-ATP酶(sarco/endoplasmic reticulum calcium ATPase,SERCA)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共3 326 bp,包含201-bp 5’-UTR区域、3 060-bp编码框(ORF)和65-bp 3’-UTR。ORF共编码1 019个氨基酸,预测无信号肽。该基因氨基酸序列呈现出典型的Ca2+-ATP酶特征,由Cation_ATPase_N、E1-E2_ATPase、Hydrolase、Cation_ATPase_C四种类型结构域组成,其内含SERCAs的常见结构组成包括磷酸化区域、异硫氰酸荧光素位点、FSBA结合位点、受磷蛋白结合区以及毒胡萝卜素位点。分析显示,该基因序列高度保守且与海洋软体动物具有最高同源性。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三角帆蚌外套膜、斧足、鳃、肝胰腺、性腺等5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鳃、外套膜、肝胰腺组织中表达较高。不同Ca2+浓度处理试验的结果表明,随水体中Ca2+浓度逐渐升高,该基因在外套膜中的表达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并在Ca2+浓度为60 mg·L-1时达到最低值,80 mg·L-1时达到最高值。同时在60 mg·L-1 Ca2+浓度条件下,外套膜中SERCA基因的表达量随时间推移先上升,并于48 h时达到最高,而后逐渐下降。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ERCA基因的功能及其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外源褪黑素对NaCl胁迫下5BB葡萄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韩国民, 刘茜, 唐美玲, 代玲敏
    2019, 31(4):  556-56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4.07
    摘要 ( 652 )   HTML ( 65535 )   PDF(1173KB) ( 1833 )  
    以砧木葡萄5BB (Vitis berlandieri×V. riparia 5BB)为材料,用离体叶片培养法进行NaCl胁迫。用3种不同浓度的褪黑素(melatonin,MT)溶液(100、200、500 nmol·L-1)分别与0.25 mol·L-1 NaCl溶液混合并将叶片叶柄浸入其中进行培养,研究外源MT对NaCl胁迫下葡萄叶片光合作用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外源MT可有效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时清除逆境胁迫下叶片积累的氧自由基,减缓膜质过氧化过程,有效提高逆境胁迫下葡萄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能力。随着外源MT浓度的增加,对葡萄叶片的保护效果逐渐减小。外源MT能提高砧木葡萄5BB对NaCl胁迫的抵抗力,且浓度为100 nmol·L-1时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8个紫薇品种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乔中全, 王晓明, 李永欣, 曾慧杰, 蔡能, 刘思思, 陈艺
    2019, 31(4):  565-57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4.08
    摘要 ( 640 )   HTML ( 7 )   PDF(1067KB) ( 1684 )  
    紫薇是世界著名的夏季观赏花木之一,品种繁多、来源复杂,造成了紫薇品种在分类、鉴定上的困难。为探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方法在紫薇品种分类上的可行性,对引自美国的30个紫薇品种和中国的8个栽培品种进行ISSR亲缘关系分析。10条扩增带型清晰且重复性好的引物共获得81个位点,其中70条呈多态性,多态性百分比(PPB)为86.42%。38个紫薇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543 2~0.988 7,平均值为0.788 2。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736处,聚类结果(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UPGMA)显示,38个紫薇品种分为3个类群,在0.760处可进一步分为7个亚类群,表明ISSR标记技术能从分子水平上较为准确地体现紫薇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碱蓬SgP5CS基因过表达提高拟南芥耐旱性
    郭丹丹, 杨清华, 朱丹华, 金杭霞
    2019, 31(4):  572-57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4.09
    摘要 ( 600 )   HTML ( 0 )   PDF(1448KB) ( 1494 )  
    脯氨酸是植物中的渗透调节物质,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是其合成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子。为探究P5CS基因功能,克隆了碱蓬SgP5CS基因并导入拟南芥,使其在拟南芥中过表达,然后进行相关指标测定和耐旱性鉴定。结果显示,干旱胁迫诱导2周后,SgP5CS过表达的拟南芥植株具有较长的根系,同时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表明SgP5CS基因在拟南芥中过表达能够增强拟南芥耐旱性。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碱蓬中SgP5CS基因的功能及其在植物中的抗旱机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柑橘黄龙病菌PCR阳性病株空间分布格局与参数特征应用研究
    孟幼青, 汪恩国, 李艳敏, 明珂, 袁亦文
    2019, 31(4):  579-58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4.10
    摘要 ( 444 )   HTML ( 1 )   PDF(1095KB) ( 1530 )  
    为了揭示浙江柑橘黄龙病菌PCR阳性病株空间分布信息和染病特征,2017—2018年对7个柑橘黄龙病发生样地2 900株橘树进行黄龙病菌PCR检测,按10株1样方取得290组样本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数据测定,结果达到C>1、I>0、K>0、CA>0、M*/$\bar{x}$>1,均为聚集分布格局,表明柑橘黄龙病菌PCR阳性病株田间分布趋向聚集分布。经Iwao的M*-$\bar{x}$线性模型回归检验表明,柑橘黄龙病菌PCR阳性病株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病株间相互吸引,表现有明显的发病中心;经Taylor的V-$\bar{x}$幂法则模型检验分析表明,黄龙病菌阳性病株的空间分布具有密度依赖性,阳性病株密度越高越趋向聚集分布,即聚集强度随阳性率上升而增强。其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1.962/D2[1.6976/$\bar{x}$-0.9296]及序贯抽样公式为Tn=1.6976/[$D^{2}_{0}$+0.9296/n]。应用这些参数特征对提高田间柑橘黄龙病早期预警效率和决策防控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欢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和培养特性
    蔡悦, 王储炎, 黄明华, 程俊文, 钱中一, 葛春梅
    2019, 31(4):  588-59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4.11
    摘要 ( 510 )   HTML ( 0 )   PDF(3354KB) ( 1627 )  
    以安徽省合肥市长岗镇20份合欢枯萎病株样品为对象,采用组织分离法纯化枯萎病菌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进而考察不同培养条件如碳源、氮源、pH和温度对病菌生长的影响。研究获得7株致病镰刀菌(Fusarium),将菌株3和3-1鉴定为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4和10为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1-2和3-2为腐皮镰刀菌(F. solani),2-3为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tum)。致病力测试结果表明,F. oxysporum对合欢枝条的致病力较强,而F. solaniF. equisetiF. proliferatum致病力弱。培养研究发现,病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32 ℃;F. proliferatum在pH=9时生长最快,其他菌株的最适pH为7.0;F. solaniF. proliferatumF. equiseti能较好地利用蔗糖和乳糖,F. oxysporum在葡萄糖、蔗糖和乳糖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各菌株在含硝酸铵的培养基中菌落直径最大,而草酸铵对病菌生长不利。结果可为合欢枯萎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施番茄昆虫群落组成及时间动态的聚类分析
    邢鲲, 曹俊宇, 赵飞
    2019, 31(4):  600-60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4.12
    摘要 ( 561 )   HTML ( 131071 )   PDF(1111KB) ( 1857 )  
    在设施番茄栽培环境下,采取5点取样法调查黄板诱集的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利用群落特征指数对昆虫各群落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并应用系统聚类方法对昆虫各群落特征的时间动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设施番茄诱集昆虫隶属7个目16个科。其中粉虱科Aleyrodidae为优势害虫;在天敌昆虫中蚜小蜂科Aphelinidae为优势种。设施番茄的害虫防治可以分为2段,其中番茄生长初期应充分发挥天敌昆虫的生物防治作用,但是番茄生长中后期,随着害虫数量的剧增,昆虫群落极为不稳定,此时应以化学防治措施为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生物有机材料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效果
    周文志, 孙向阳, 李素艳, 张乐
    2019, 31(4):  607-61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4.13
    摘要 ( 459 )   HTML ( 3 )   PDF(1014KB) ( 1799 )  
    针对河北省滨海盐碱土盐碱化程度高、盐分毒害突出的问题,选取生物炭和园林废弃物堆肥对该地区的滨海盐碱土进行改良研究。设计2因素4水平试验(园林废弃物堆肥设置4个施用水平:0、20、40、80 g·kg-1,分别用G0,G1、G2、G3表示;生物炭设置4个施用水平:0、10、20、40 g·kg-1,分别用B0、B1、B2、B3表示),开展室内土壤培养,测定土壤pH、电导率(EC)、钠吸附比(SAR)、土壤饱和导水率,以及Cl-、$SO^{2-}_{4}$、有机质含量等土壤理化指标的变化,探索生物炭和园林废弃物堆肥等生物有机材料对滨海地区盐碱土改良的效果。结果表明:当生物炭施用量一定时,除B1水平下土壤pH无显著变化外,G2、G3处理的土壤pH显著(P<0.05)低于G0处理。当园林废弃物堆肥施用量一定时,B3处理显著(P<0.05)升高土壤的pH。在不施用生物炭的情况下,单独施入园林废弃物堆肥显著(P<0.05)降低土壤EC。在G0和G1条件下,施用少量的生物炭(B1)亦可显著(P<0.05)降低土壤EC。适量施用生物炭或园林废弃物堆肥均可显著(P<0.05)降低土壤的SAR。G3条件下,添加生物炭会显著(P<0.05)降低土壤$SO^{2-}_{4}$含量。当生物炭施用量一定时,G3处理的土壤$SO^{2-}_{4}$含量较G0处理显著(P<0.05)增加。相较于不施用生物炭和园林废弃物堆肥的处理,施用B3水平的生物炭或G3水平的园林废弃物堆肥可显著(P<0.05)降低土壤Cl-含量。在相同的园林废弃物堆肥或生物炭用量条件下,增加生物炭或园林废弃物堆肥可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当增加生物炭或园林废弃物堆肥也可显著(P<0.05)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总体来看,采用适量的生物炭和园林废弃物堆肥配施,既能提升土壤肥力,又能降低盐碱土壤的pH和盐分含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粒径腐殖酸颗粒对土壤有效态镉的影响
    邹传, 郭彬, 林义成, 傅庆林, 刘琛, 丁能飞, 李凝玉, 李华
    2019, 31(4):  616-62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4.14
    摘要 ( 517 )   HTML ( 7 )   PDF(1559KB) ( 1580 )  
    为探究腐殖酸对土壤有效态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利用不同研磨条件下获得的腐殖酸的可溶成分与残渣成分,以吸附试验、电镜扫描、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开展其对土壤Cd吸附,以及土壤pH、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和滤渣对Cd的吸附曲线可用朗缪尔(Langmuir)吸附模型拟合。相对于腐殖酸,腐殖酸滤渣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pH和有效态Cd含量,而相应的腐殖酸溶液活化了土壤Cd。研磨处理后,腐殖酸残渣的比表面积和羧基基团含量增加,而腐殖酸溶液中酚羟基基团含量增加。经研磨处理,减小腐殖酸粒径,可提高腐殖酸溶解率,从而可分别强化腐殖酸可溶性组分和残渣组分对土壤Cd的活化和钝化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秸秆还田配合氮肥减量对稻田土壤养分、碳库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王保君, 程旺大, 陈贵, 沈亚强, 张红梅
    2019, 31(4):  624-63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4.15
    摘要 ( 576 )   HTML ( 2 )   PDF(1023KB) ( 1767 )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秸秆还田和氮肥减量对稻田土壤养分、碳库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秸秆还田配合氮肥减量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水稻产量。与单施纯氮270 kg·hm-2处理相比,等氮量的秸秆还田配施纯氮240 kg·hm-2处理的稻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总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P<0.05)增加了33.86%、13.83%、54.64%、21.60%、33.81%,而铵态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含量分别显著(P<0.05)减少了13.69%、49.22%和32.36%。在产量方面,秸秆还田配施纯氮240 kg·hm-2的产量最高,较秸秆不还田不施氮肥处理和秸秆还田不施氮肥处理分别显著(P<0.05)增产57.90%、62.22%。在本试验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纯氮240 kg·hm-2为最优的秸秆还田配合氮肥减量模式,对改善土壤养分、增加土壤碳库、提高水稻产量具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有机肥对不同连作年限设施黄瓜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王燕云, 赵龙杰, 郝春莉, 蔡尽忠
    2019, 31(4):  631-63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4.16
    摘要 ( 520 )   HTML ( 0 )   PDF(1231KB) ( 1715 )  
    以木霉菌、北虫草废弃培养基、古龙酸母液为材料制备生物有机肥,将其以低(7.5 t·hm-2)、中(15 t·hm-2)、高(30 t·hm-2)3种用量施于未连作以及连作3、7、11 a的设施黄瓜土壤中,测定生物有机肥对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显示,在相同生物有机肥用量下,土壤细菌、放线菌、木霉菌数量,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质量隶属度,以及黄瓜产量和品质指标(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随连作年限的延长整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土壤真菌、尖孢镰刀菌数量则随着连作年限延长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相同连作年限下,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黄瓜产量和品质整体随生物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本研究表明,该生物有机肥能够改善连作土壤的生态质量以及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用量越高对连作年限越久土壤的改良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溴双酚A对土壤无机氮转化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理初探
    张博伟, 王海静, 宋茂勇, 谢慧君, 张建
    2019, 31(4):  639-64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4.17
    摘要 ( 541 )   HTML ( 0 )   PDF(1028KB) ( 1526 )  
    四溴双酚A(TBBPA)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积聚,将会影响土壤物质循环及相关微生物活性。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4~40 mg·kg-1)TBBPA对土壤中铵态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和硝态氮($NO^{-}_{3}-N$)转化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测定了TBBPA对无机氮转化菌群结构的变化,并推测其可能影响的代谢途径。结果表明,40 mg·kg-1的TBBPA对土壤无机氮循环有显著(P<0.05)影响,其在好氧条件下增加了硝化和反硝化菌的丰度,促进了$NH^{+}_{4}-N$和$NO^{-}_{3}-N$的转化,在厌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数量减少,抑制了$NO^{-}_{3}-N$的转化。40 mg·kg-1 TBBPA不论是在厌氧还是好氧条件下,都增加了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降低了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丰度。通过预测氮转化基因功能看出, 40 mg·kg-1 TBBPA处理在好氧条件下通过增强narGnirK基因的表达有助于提高$NO^{-}_{3}-N$的转化,在厌氧条件下通过限制nasB的表达会抑制$NO^{-}_{3}-N$的转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水耕人为土形成年代探讨——以浙江为例
    章明奎, 邱志腾, 杨良觎
    2019, 31(4):  646-65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4.18
    摘要 ( 406 )   HTML ( 0 )   PDF(1051KB) ( 1381 )  
    以浙江省为例,基于地形特征及其形成、人口演变与土地开发、水利建设与农业技术发展等的历史变化分析,探讨了现代水耕人为土形成的年代。分析认为,虽然研究区水稻种植已有7 000 a左右的历史,但规模化水稻种植的历史基本上在2 000 a内。先秦以前,农业技术发展水平较低,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稻田土壤水旱交替的环境,植稻土壤缺少现代水耕人为土的诊断特征。唐宋、明清和20世纪50—70年代是研究区水耕人为土形成的3个主要时期,水耕人为土面积迅速扩大。洪积扇和河谷平原地区可能是研究区内最早形成现代水耕人为土的主要区域。不同地貌区间大面积的水耕人为土的形成时间顺序大致为水网平原、河谷平原早于滨海平原早于丘陵山地。研究认为,稻作环境改善是现代水耕人为土形成的前提,农作技术发展和人口增加是水耕人为土面积扩大的主要动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科学
    滑皮金柑和融安金柑外观、风味及营养成分比较
    马张正, 马巧利, 辜青青, 勒思, 雷常玉, 魏清江
    2019, 31(4):  654-66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4.19
    摘要 ( 562 )   HTML ( 2 )   PDF(1309KB) ( 1623 )  
    滑皮金柑是融安金柑的实生变异品种,为探明其品质特性,本研究以融安金柑为对照,比较二者果实外观、风味和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滑皮金柑单果质量、纵横径、果皮油胞数和色泽CCI值均显著低于融安金柑。滑皮金柑果实剪切力较低,其他质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糖酸含量分析表明:滑皮金柑果皮和果肉中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总糖含量均显著高于融安金柑;滑皮金柑果皮中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乙酸、马来酸和富马酸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在果肉中,滑皮金柑的柠檬酸和丁二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酒石酸、草酸、乙酸、马来酸、富马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此外,滑皮金柑果皮和果肉中VC含量相对较低,但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同时滑皮金柑中积累了更多香豆酸和阿魏酸,总酚酸含量也高于对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重RT-RPA法快速检测沙门氏菌及其1类整合酶基因
    程辉, 梁奕, 俞圣韬, 叶仲杜, 蒋晗, 朱诚
    2019, 31(4):  661-66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4.20
    摘要 ( 678 )   HTML ( 66 )   PDF(1472KB) ( 1593 )  
    以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法(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为技术基础,建立了一种能单管同时快速鉴定沙门氏菌及其耐药相关1类整合酶基因的双重荧光定量重组酶聚合酶扩增(duplex real-time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T-RPA)方法。该方法以沙门氏菌特异毒力基因fimY和细菌耐药相关1类整合酶基因intI1为靶标序列,设计特异性RPA引物与exo探针,建立双重RT-RPA方法。结果显示,在fimY引物终浓度320 nmol·L-1,intI1 引物终浓度400 nmol·L-1,fimY探针终浓度60 nmol·L-1,intI1探针终浓度100 nmol·L-1,反应温度37 ℃,反应20 min时,双重RT-RPA扩增效率最高,且特异性好。灵敏度试验显示,沙门氏菌检测灵敏度为1.29×101 CFU·mL-1,intI1检测灵敏度为1.60×101 CFU·mL-1。实际样品检测试验中,前期从生猪养殖场、屠宰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筛选到61株沙门氏菌(2株携带intI1基因)、555株大肠埃希菌(均携带intI1基因),用建立的双重RT-RPA方法对上述菌株进行检测,可以同时鉴定出沙门氏菌及intI1基因。该方法与传统培养方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法相比,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速度快(检测时间20 min)等优点,为快速鉴定携带耐药相关整合酶基因intI1的沙门氏菌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方法,可为耐药有害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基于深度学习的农作物病害图像识别技术进展
    王彦翔, 张艳, 杨成娅, 孟庆龙, 尚静
    2019, 31(4):  669-67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9.04.21
    摘要 ( 970 )   HTML ( 1628670 )   PDF(1389KB) ( 2268 )  
    农作物病害的无损检测和早期识别是精准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随着图像采集和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高光谱成像等先进成像探测技术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析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的无损检测中。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图像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然后系统地阐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先进成像技术和先进图像识别分析技术在农作物病害检测识别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在农作物病害检测识别上存在的优缺点,如具有快速、准确率高等优点以及数据量过大处理不便等缺点,并进一步指出,利用高光谱成像和热红外成像与深度学习相结合,将成为今后研究农作物病虫害早期检测的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