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汤奥冉, 金秀, 王坦, 饶元, 李佳佳, 张武. 基于弯曲大豆植株主茎骨架重构的生理株高测量方法[J]. 浙江农业学报, 2025, 37(2): 466-479. |
| [2] |
黄玲玲, 叶靖, 翟荣荣, 黄奇, 巫明明, 朱国富, 俞法明, 张小明, 韩金玲, 叶胜海. 水稻籼粳亚种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与杂种优势[J]. 浙江农业学报, 2025, 37(10): 2021-2031. |
| [3] |
栾海业, 朱琳洁, 李钰, 孟炜, 刘雨倩, 徐肖, 刘方方, 沈会权. 大麦籽粒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36(5): 997-1002. |
| [4] |
郭爱奎, 梁志浩, 李宇星, 汪强, 程怡璠, 薛松, 于文青, 徐肖, 张英虎, 乔海龙, 杨红燕, 沈会权. 2007—2021年江苏沿海地区大麦品比鉴定试验品种(系)的综合性状变化特征[J].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36(12): 2666-2675. |
| [5] |
李含芬, 李鼎立, 王然, 马春晖. 不同矮化中间砧对黄金梨树体生长的影响及嫁接亲和性相关性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34(6): 1175-1182. |
| [6] |
李虹桥, 赖莹, 母娜, 严红梅, 汤维群, 蒋小灵, 高雯, 吴永成. 密度对不同株高油菜冠层结构与群体光合能力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34(3): 419-427. |
| [7] |
冯彩军, 宋瑞娇, 宋凌宇, 张松, 齐军仓. 2,4-表芸苔素内酯浸种对干旱胁迫下大麦种子萌发期淀粉代谢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34(10): 2112-2120. |
| [8] |
苟秉调, 段盼盼, 杨楠, 赵淑芳, 王永富, 张高原, 魏兵强. 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苗期光合相关指标的杂种优势[J].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33(3): 429-436. |
| [9] |
赵星凯, 石海春, 余学杰, 杨殊, 赵长云, 夏伟, 柯永培. 十三份玉米新自交系的育种潜势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12): 2119-2127. |
| [10] |
胡倩文, 徐延浩, 王容, 张文英, 华为, 吕超. 大麦4个穗部性状的关联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11): 1941-1953. |
| [11] |
徐肖, 栾海业, 张英虎, 卢健, 乔海龙, 臧慧, 杨红燕, 沈会权. 青藏高原裸大麦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7): 1037-1044. |
| [12] |
王晓敏, 赵宇飞, 袁东升, 刘珮君, 郑福顺, 胡新华, 付金军, 高艳明, 李建设. 三十三个番茄自交系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12): 2025-2035. |
| [13] |
汪峰, 谌江华, 孙梅梅, 柴伟纲, 姚红燕, 戴瑶璐, 张玉屏, 朱德峰, 陈若霞.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株高变化对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1): 1-10. |
| [14] |
王国荣, 华为, 陈功海, 龙周锴, 李博, 张文英, 徐延浩. 基于反转录转座子及简单重复序列标记的裸大麦遗传多样性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30(3): 357-365. |
| [15] |
马国华, 徐秀如, 张宏化, 楼珏. 水稻温选恢复系产量相关性状配合力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29(5): 708-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