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董智超, 岳宁燕, 吕魏, 余晓燚, 郑凯文, 宋海星, 陈海飞. 高、低含油量油菜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氮利用效率对施氮量的响应差异[J]. 浙江农业学报, 2025, 37(5): 998-1008. |
| [2] |
任元龙, 马蓉, 王晓卓, 张雪艳. 叶面喷施褪黑素对甘蓝幼苗干旱胁迫的缓解作用[J]. 浙江农业学报, 2025, 37(2): 338-348. |
| [3] |
高虎, 穆晓国, 李海俊, 高富成, 张莹, 李建设, 叶林. 粉垄耕作对坝地土壤特性及甘蓝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36(5): 1113-1123. |
| [4] |
皮艺萌, 鲁艳辉, 吕仲贤, 许益鹏, 徐红星. 农田杂草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J].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36(10): 2426-2436. |
| [5] |
张博, 刘泽慈, 汪洁, 李兆壮, 李录山, 胡琳莉, 郁继华. 不同农业废弃物肥料化配方对露地甘蓝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3, 35(8): 1782-1792. |
| [6] |
张莉丽, 程静雯, 李阿根, 杨亚军. 田埂种植蜜源植物对稻田天敌昆虫多样性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3, 35(6): 1360-1367. |
| [7] |
王腾, 王碧香, 李诗瑶, 尉婧, 李二峰. 尖孢镰刀菌黏团专化型β-葡萄糖苷酶Foglu1的功能[J]. 浙江农业学报, 2023, 35(2): 373-382. |
| [8] |
郎春秀, 刘仁虎, 郑滔, 王伏林, 石江华, 胡张华, 吴关庭. 化学诱变获得甘蓝型油菜矮秆突变新种质[J]. 浙江农业学报, 2023, 35(11): 2516-2524. |
| [9] |
陈纪鹏, 刘小林, 李生强, 刘显军, 胡月清, 陈桃. 白菜型油菜黄芽白与甘蓝型油菜湘油15种间杂交及其杂种后代的遗传学特征[J].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33(7): 1170-1176. |
| [10] |
陶鹏, 赵彦婷, 岳智臣, 雷娟利, 李必元. 菜心BcSVP基因mRNA在异源嫁接体中的运输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33(7): 1192-1198. |
| [11] |
王玉书, 王欢, 郭宇, 周明慧, 陈璐, 陈阳. 羽衣甘蓝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1): 80-85. |
| [12] |
谢宇凯, 郑许松, 田俊策, 张大羽, 吕仲贤. 不同生存基质对中华淡翅盲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30(3): 432-436. |
| [13] |
张冬青,张尧锋,余华胜,林宝刚,华水金,丁厚栋. 高产高油优质油菜浙油50的选育及特征特性[J]. 浙江农业学报, 2015, 27(4): 521-. |
| [14] |
王健,宋亚,方佳宁,杨静*. 植酸处理对鲜切紫甘蓝品质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5, 27(11): 2017-. |
| [15] |
李贵;陶鹏;李必元;王五宏;岳智臣;钟新民;*. 结球甘蓝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RAPD分析[J]. , 2013, 25(4): 0-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