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0, 32(2):  182-182. 
    摘要 ( 240 )   PDF(1698KB) ( 11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科学
    氮肥调控对浙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稻田土壤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王保君, 程旺大, 陈贵, 沈亚强, 沈盟, 袁晔, 王蕾, 张红梅
    2020, 32(2):  183-19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02.01
    摘要 ( 711 )   HTML ( 124 )   PDF(1148KB) ( 2007 )  
    于2016—2017年连续开展大田定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嘉优中科6号为材料,设置4种施氮水平(以纯N计:N0,不施氮;N1,225 kg·hm-2;N2,300 kg·hm-2;N3,375 kg·hm-2),研究秸秆全量还田下氮肥调控对浙北地区稻田土壤养分、碳库、微生物,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全量还田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碳库和微生物数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与N0相比,N1处理的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P<0.05)增加了7.14%、9.86%、54.74%和21.70%;N2处理的全氮、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可溶性碳、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碳、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显著(P<0.05)增加了32.59%、20.16%、12.12%、58.34%、54.45%、29.57%、56.49%、211.16%、241.61%和96.10%; N3处理的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碳含量和真菌数量分别显著(P<0.05)增加了28.57%、16.84%、61.72%、27.45%、49.79%和231.54%。在产量方面,与N0相比,N1、N2和N3处理分别显著增加37.97%~45.47%、41.85%~53.35% 和38.85%~47.57%。在试验设置条件下,秸秆全量还田配施300 kg·hm-2纯N可以改善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碳库和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作物产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托盘育苗中光温资源差异及其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邵文奇, 钟平, 董玉兵, 孙春梅, 纪力, 庄春, 陈川, 章安康
    2020, 32(2):  191-19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02.02
    摘要 ( 1221 )   HTML ( 1032 )   PDF(1228KB) ( 2028 )  
    托盘育苗是一种露天式立体育苗方式,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测量并分析其上、中、下3个育苗层的光照强度和温度变化情况,探明其不同育苗层之间光温资源的差异,并以粳稻南粳9108和籼稻Y两优900为供试材料,比较不同育苗层所育秧苗的素质差异。结果表明:各育苗层的光照强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午间达到峰值,不同育苗层之间差异显著(P<0.05)。晴天时,3个育苗层的托盘水分温度、根系土壤温度、秧苗间温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上层>中层>下层;在同一育苗层,托盘水分温度>根系土壤温度>秧苗间温度;阴天时,中层与下层的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从所育秧苗来看(以南粳9108为例),成苗率中层>上层>下层,上层秧苗相较于中层、下层秧苗,株高分别下降19.2%、19.6%,叶龄增大17.6%、29.0%,茎基宽增大14.8%、24.0%,叶片SPAD值、地上部干质量、根数、发根力等性状也显著提高(P<0.05),株高叶龄比K值降低,干物质积累增多,根系生长更好,秧苗整体素质最高;Y两优900表现与南粳9108相似。综上,上层的光温资源最优,所育秧苗也最为健壮;中下层次之,秧苗素质有弱化现象。可适当加大支架间与育苗层间距离,减少育苗层间光温资源差异,提高秧苗素质一致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猪细小病毒7型Cap基因原核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王小朋, 赵靓, 刘自敏, 白彩霞, 杨侃侃, 张达, 孙裴, 蒋书东, 李永东, 王勇
    2020, 32(2):  200-20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02.03
    摘要 ( 1132 )   HTML ( 2050 )   PDF(1946KB) ( 2020 )  
    利用PCR方法扩增猪细小病毒7型(porcine parvovirus 7,PPV7)的Cap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GEX-6P-1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EX-6P-1-Cap,并进行测序鉴定。经鉴定正确后的重组质粒转化至E. coli Rosetta感受态细胞进行IPTG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同时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等。结果表明,成功从病料中扩增到Cap基因并构建获得重组质粒pGEX-6P-1-Cap,诱导表达出大小约为78 ku的Cap蛋白,与预期相符。诱导获得的Cap蛋白能够与GST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是亲水稳定蛋白,二级结构中以无规则卷曲(c)结构居多,占62.90%,α螺旋(h)、β转角(t)、延伸链(e)分别占11.09%、4.05%、21.96%,无信号肽区域和跨膜结构域,存在62个磷酸化位点,12个B细胞抗原表位,2个CTL表位和3个Th表位。本研究成功表达了PPV7 Cap蛋白并预测其生物学特性,为该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肉牛呼吸道感染主要细菌性病原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张玉龙, 马志宇, 崔耀成, 谭天宇, 姚彩霞, 樊利虹, 左之才, 才冬杰
    2020, 32(2):  210-21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02.04
    摘要 ( 591 )   HTML ( 3 )   PDF(2870KB) ( 1582 )  
    为了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约翰逊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这3种肉牛呼吸道病原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采用肺炎克雷伯菌Khe基因、约翰逊不动杆菌Ptk基因、多杀性巴氏杆菌Abhd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经过特异性、敏感性、引物浓度、退火温度试验,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反应条件和体系。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同时扩增出肺炎克雷伯菌、约翰逊不动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3种目的菌扩增测序与GenBank上的细菌基因序列相似性均高于99%,对其他10种肉牛呼吸道病原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3种病原基因组DNA的检测下限分别为69.8×10-5、208.9×10-4、70.8×10-3 ng·μL-1,最佳引物浓度比例为1:1:1,最佳的退火温度为58 ℃。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为上述3种病原的快速检测、鉴定和临床牛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和准确的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樱桃谷鸭ATF4基因SNPs筛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谭光辉, 覃媛钰, 李杰章, 吴磊, 岳雍, 张依裕
    2020, 32(2):  218-22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02.05
    摘要 ( 843 )   HTML ( 1 )   PDF(2656KB) ( 1708 )  
    旨在在樱桃谷鸭群体中筛选出转录激活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基因突变个体,通过选育而培育具有优质蛋壳品质的优良家禽品种。以樱桃谷鸭为试验对象,构建DNA混合池,利用普通PCR分段扩增得到ATF4基因序列,并筛查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ites, SNP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樱桃谷鸭ATF4基因编码区全长1 065 bp,可编码354个氨基酸,ATF4基因编码的蛋白为不稳定的可溶性蛋白,不存在信号肽,有2个N-糖基化位点;ATF4基因CDS区共筛查到4个SNPs,分别是A909G、G636A、G813A和T867A,除T867A是错义突变外,其他3个SNPs均为同义突变,4个SNPs均引起mRNA二级结构和自由能和基因频率的改变;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主要元件为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T867A突变后蛋白质的二、三级结构均发生了变化,其中α-螺旋、延伸链和β-折叠含量均增加,无规则卷曲含量减少。以上研究表明,樱桃谷鸭ATF4基因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为提高樱桃谷鸭蛋壳品质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鸭瘟病毒ZJ2016强毒株部分基因序列的测定与分析
    张红丽, 黄靖, 刘霞, 吴赟竑, 冯肖肖, 吴雪军, 徐辉
    2020, 32(2):  226-23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02.06
    摘要 ( 593 )   HTML ( 2 )   PDF(2085KB) ( 1596 )  
    2016年,浙江省一鸭场发生疑似鸭瘟病例,经鉴定,病鸭感染鸭瘟病毒,命名为ZJ2016病毒株。实验应用二代基因测序方法对该病毒核酸进行全基因测序,鉴定分析鸭瘟病毒ZJ2016株抗原与毒力相关基因序列特征。对测序病毒主要囊膜糖蛋白基因gBgCgGgHgIgKgLgMgN与致病力基因LORF11、UL2、UL12、UL41、UL47、US10进行核酸与氨基酸序列分析,并与已发表毒株序列及疫苗株(VAC株、clone-03株)序列比较。结果显示,与疫苗免疫保护抗原相关的ZJ2016株囊膜糖蛋白序列与疫苗毒株序列相比未发生明显的变异,而ZJ2016株的LORF11、UL2、UL12、UL41、UL47、US10基因结构及同源性与疫苗株氨基酸序列差异明显,且与中国其他分离强毒株LH2011株、CHv株、CV株同源性较高,表明该毒株具有强毒株的基因型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基于物联网的阳台微型温室作物生长环境因子探究
    张芳, 王佩欣, 何勇, 骆慧枫, 寿国忠
    2020, 32(2):  234-24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01.07
    摘要 ( 328 )   HTML ( 2 )   PDF(3175KB) ( 1133 )  
    为精确调控温室作物生长环境,以樱桃番茄金珠为研究对象,采用新一代物联网系统,对阳台微型温室环境因子进行监测,研究作物在不同区域环境因子的日变化与差异。结果表明:(1)温室外光照强度高于温室内;温室内不同位置光照强度差异较明显,上部区域强于下部,由南到北光照强度呈递减趋势。(2)温室内空气温度高于温室外,温室内不同区域温度变化为:幼苗期内、外侧组空气温度相接近,开花期与结果期内侧组空气温度高于外侧组,整个生长期外侧组土壤温度均高于内侧组。(3)温室外空气湿度显著大于温室内;幼苗期内侧组空气湿度大于外侧组,进入开花期后,外侧组空气湿度比内侧组高4%~6%,结果期空气湿度较高且日变化较小。(4)温室内外侧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内侧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源钙对荷花适应盐胁迫的影响
    刘艺平, 苏少文, 张琳, 刘莹, 黄志远, 贺丹, 孔德政
    2020, 32(2):  243-25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02.08
    摘要 ( 1337 )   HTML ( 2051 )   PDF(1285KB) ( 1900 )  
    研究盐胁迫条件下外源钙对荷花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和Ca2+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的影响,可以为深入研究荷花耐盐分子机理和利用分子辅助育种途径改良荷花资源的耐盐性提供理论指导。以凤舞、粉美人、红楼、鲜娇、春红和水晶粉七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5个盐分梯度,并采用盐害指数筛选盐敏感品种和盐抗性品种。外源钙处理后,研究其对盐胁迫(100 mmol·L-1)下荷花生长过程和NnCIPK6基因表达量的影响。150、200 mmol·L-1NaCl处理对荷花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盐胁迫下,随着外源钙施用量的增加,各项生理指标基本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盐胁迫下荷花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降低,盐敏感品种粉美人的降幅更为明显。在10、15 mmol·L-1 CaCl2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上升,活性氧清除能力提高,可溶性物质脯氨酸积累量增加,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钙能够缓解盐害。盐胁迫下粉美人、水晶粉七号的NnCIPK6基因表达量均呈明显升高趋势,以盐敏感品种粉美人的变化幅度最为显著。10 mmol·L-1 CaCl2处理对盐胁迫缓解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荷花生长发育状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硒肥对基质培番茄生长和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
    李乐, 田敏娇, 高艳明, 李建设
    2020, 32(2):  253-26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02.09
    摘要 ( 1129 )   HTML ( 10240 )   PDF(1143KB) ( 2088 )  
    为研究基质栽培条件下外源硒对番茄的生物效应,以硒酸钠为硒源,设10个硒浓度水平,分别为0(CK)、0.25、0.50、1.00、2.50、5.00、10.00、20.00、40.00和80.00 μmol·L-1,研究外源硒对番茄生物量、产量、品质,以及各器官硒积累、转运和其他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0.25、1.00和5.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的番茄地上干物质含量高于其他处理,1.00和5.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的番茄地下干物质含量次于0.50 μmol·L-1硒酸钠处理,且高于0.25 μmol·L-1硒酸钠处理。40.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的番茄维生素C (VC)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次于80.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0.25和5.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的番茄VC、可溶性糖和硝酸盐含量均次于40.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0.50 μmol·L-1硒酸钠处理的番茄硝酸盐含量较CK增加21.52%;除20.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外,其他处理糖酸比均高于CK。5.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硒酸钠>10.00 μmol·L-1时,番茄产量均低于CK。施硒可促进番茄各器官硒的积累和转运,果实硒的积累量随着外源硒浓度增大成倍增加;番茄叶片硒转运能力最强,果实最弱。5.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的番茄N和Ca元素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CK分别增加10.75%和295.20%;1.00、2.50、5.00和10.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的番茄P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硒促进了番茄对Mg(10.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除外)和Fe(20.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除外)的吸收。适宜硒浓度能增加植株干物质含量,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和促进矿质元素吸收。在富硒番茄生产上,建议采用5.00 μmol·L-1硒处理,起到增产提质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苹果多胺氧化酶(PAO)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秦玲, 张鑫, 荣春笑, 莫传园, 范露, 闫婕, 孟莹, 张满让
    2020, 32(2):  262-27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02.10
    摘要 ( 1016 )   HTML ( 9 )   PDF(5590KB) ( 2014 )  
    从金冠基因组数据库中,利用BLAST网站在苹果中鉴定得到8个编码多胺氧化酶(polyamine oxidase,PAO)的家族基因(命名为MdPAO1~8),对其进行理化性质、系统进化、蛋白结构、基因结构和启动子元件分析。结果表明,MdPAO蛋白的分子量为54.053~64.813 ku,等电点介于5.16~6.02。根据进化树分析,MdPAO被分为3个亚家族(Ⅰ、Ⅲ、Ⅳ),且同一亚家族的成员具有相似的蛋白结构、基因结构和蛋白保守基序分布。利用GEO数据库检测出8个MdPAO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以苹果主栽品种长富2号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得出8个MdPAO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MdPAO3、MdPAO4、MdPAO5/6和MdPAO8在花中有较高的表达水平;MdPAO1/2和MdPAO7在茎和果中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外源亚精胺处理后发现,除MdPAO3以外,其余MdPAO的转录水平显著提高,表明MdPAO在PA代谢途径中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基于CS-SVM的谷子叶片病害图像识别
    张红涛, 李艺嘉, 谭联, 许帅涛
    2020, 32(2):  274-28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02.11
    摘要 ( 653 )   HTML ( 4 )   PDF(1620KB) ( 1768 )  
    利用图像识别方法对常见的谷子叶片病害进行判别,为制定合理的病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集了谷瘟病、白发病、红叶病、锈病共4种谷子叶片病害的原始图像,运用基于超绿特征的最大类间方差法对谷子叶片病害进行分割,提取谷子叶片病害颜色、形态、纹理等共计19个特征,采用蚁群优化算法选择了8个特征。运用布谷鸟算法(cuckoo search,CS)优化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惩罚因子c和径向核函数g,利用SVM对谷子叶片病害进行自动判别。结果表明,当c=80.2662,g=1.8467时,谷子叶片病害和叶片的平均识别率达到99%,表明基于CS-SVM的图像识别方法可对4种谷子叶片病害进行准确分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纳米银和外源丛枝菌根真菌对甜高粱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石兆勇, 李珂, 王发园, 王旭刚, 徐晓峰
    2020, 32(2):  283-29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02.12
    摘要 ( 1073 )   HTML ( 1 )   PDF(1201KB) ( 1909 )  
    纳米银是应用最广泛的人工纳米材料之一,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能与陆地上80%的植物形成互惠共生关系,并能改善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促进光合作用,提高抗逆性。而纳米银与AMF共同作用对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尚不清楚。本实验选择能源植物甜高粱为供试植物,在未灭菌土壤中利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纳米银水平下接种外源AMF对甜高粱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银对外源AMF有一定毒性,抑制了菌根侵染植物根系。纳米银施加浓度的增加造成了光系统Ⅱ(PSⅡ)供体侧受到伤害,结构被破坏;并且抑制了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降低了PSⅡ的光能效率;而接种外源AMF则可通过增加热耗散以减少对PSⅡ结构的破坏,对植物起到保护作用。研究证实,在未灭菌条件下,接种外源AMF可以缓解纳米银对甜高粱的植物毒性,其效应与纳米银剂量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铽掺杂碳点的制备及其抑菌性能
    李宏, 田浩, 于丽娟, 高哲, 杨亚玲, 李晚谊
    2020, 32(2):  291-29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02.13
    摘要 ( 590 )   HTML ( 3 )   PDF(4341KB) ( 1600 )  
    以马铃薯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碳点,利用稀有金属铽对碳点进行表面修饰,制备铽掺杂碳点(Tb-CDs),通过透射扫描电镜、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对Tb-CDs进行表征,并研究Tb-CDs在光催化条件下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和对大肠埃希菌做荧光标记的可行性。结果显示,Tb-CDs颗粒小,粒径均匀,分散性好,荧光性强,因其表面富含羧基和羟基等,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在光催化条件下,Tb-CDs对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当Tb-CDs的质量浓度为0.6 mg·mL-1,可见光照射60 min时,其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率可达100%。此外,Tb-CDs能有效地对大肠埃希菌进行荧光标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畜禽粪源有机肥质量安全风险与控制对策
    倪治华, 孙万春, 林辉, 钟杭, 朱伟锋, 陆若辉, 马军伟
    2020, 32(2):  299-30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02.14
    摘要 ( 822 )   HTML ( 8 )   PDF(1035KB) ( 1969 )  
    收集浙江省历年商品有机肥、农家堆肥和畜禽粪便样品1 000余份,通过样品基本理化性质、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抗生素残留浓度和盐分含量检测分析等,探讨浙江省畜禽粪源有机肥质量状况和潜在风险。结果表明:参照现行的NY 525—2012有机肥料标准,2014—2016年市场抽检的浙江省商品有机肥料平均合格率为72.5%,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重金属超标是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调查的样本中,重金属As、Cd、Pb、Cr、Hg均有发现超标,其中,猪粪源有机肥的重金属超标率高于其他粪源有机肥。畜禽粪便重金属残留是成品有机肥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生素在商品有机肥料样本中均有检出,最高的检出质量浓度可达71.0 mg·kg-1。此外,作为有机肥原料的畜禽粪便中高盐现象普遍,盐分含量可高达26.1 g·kg-1。分析认为,相关行业标准不配套、现行标准执行不严格、部分饲料添加物质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有机肥加工辅料和成品添加物杂乱等是导致有机肥使用安全风险的主要原因。由此提出以饲料添加剂的科学、规范使用和有机肥发酵工艺与成品质量的严格管控为主要内容的畜禽粪源有机肥施用安全风险控制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氮肥管理方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美霖, 陈宇眺, 洪晓富, 乔宇颖, 王青霞, 陈喜靖, 沈阿林, 喻曼
    2020, 32(2):  308-31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02.15
    摘要 ( 587 )   HTML ( 7 )   PDF(1253KB) ( 1924 )  
    为合理使用氮肥,维持稻田生态健康发展,运用磷脂脂肪酸(PLFA)和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了4种氮肥管理模式:不施氮肥(CK)、农民习惯施肥(FP)、氮肥优化管理1(OPT1)、氮肥优化管理2(OPT2)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OPT1处理较CK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和碳源利用能力,而FP、OPT2处理均较CK降低了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碳源利用能力。OPT1处理的土壤总生物量最高,为42.11 nmol·g-1,OPT2处理的土壤总生物量为40.16 nmol·g-1,均高于CK的34.19 nmol·g-1,而FP处理的土壤总生物量为34.16 nmol·g-1,低于CK。OPT1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较复杂,F/B值最高。综合各项指标,OPT1处理更有利于土壤生态环境稳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池塘养殖模式水质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比较分析
    张雷鸣, 原居林, 倪蒙, 刘梅, 郭爱环, 练青平, 王海洋, 顾志敏
    2020, 32(2):  317-32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02.16
    摘要 ( 486 )   HTML ( 2 )   PDF(1352KB) ( 1609 )  
    为揭示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PA)池塘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浮游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开展了对两种模式水质、浮游植物群落的监测。结果表明,IPA模式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4种(属),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9种(属),且IPA模式池塘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为113.55×106 ind·L-1和52.79 mg·L-1,均高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的78.37×106 ind·L-1和23.22 mg·L-1。IPA模式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3.80,Margalef指数(D)平均值为2.25,均高于传统池塘;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IPA模式影响浮游植物的主要驱动因子有水温、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总有机碳,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影响浮游植物的主要驱动因子有总氮、总磷、总氨氮、亚硝态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科学
    戊糖乳杆菌YY112产胞外多糖的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王明哲, 杨颖, 唐伟敏, 刘哲, 孙培龙, 陆胜民
    2020, 32(2):  327-33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02.17
    摘要 ( 803 )   HTML ( 2 )   PDF(2197KB) ( 1786 )  
    为提高戊糖乳杆菌YY112 胞外多糖的产量,本研究结合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对该菌株产多糖的营养条件和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本次研究的范围内,MRS培养基为适宜的基础培养基;蔗糖为适宜碳源,添加量为质量体积比3%;大豆蛋白胨为适宜氮源,添加量为质量体积比1%;酵母粉能够提高菌株的多糖产量,适宜添加量为质量体积比2%;培养基初始pH值为6.0,菌株接种量为体积比4%,适宜培养温度29.5 ℃,此时培养24.5 h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在此优化培养条件下,YY112胞外多糖产量达到(380.97±0.45)mg·L-1,与响应面分析预测值基本吻合,较优化前增加了46.5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乳菇子实体两个发育时期的转录组分析
    宋志强, 丁祥, 唐贤, 朱淼, 侯怡铃
    2020, 32(2):  337-34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02.18
    摘要 ( 635 )   HTML ( 3 )   PDF(2594KB) ( 1806 )  
    以松乳菇子实体为研究材料,采用de novo测序对松乳菇子实体进行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松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幼菇期(LDG-1)和成熟期(LDG-2)基因表达的差异,并探寻影响松乳菇生长发育相关的主要基因和代谢通路。测序结果显示,共获得7.44G(LDG-1)和7.21G(LDG-2)的分析数据(clean reads)。KOG功能注释结果显示,松乳菇在幼菇期(LDG-1)和成熟期(LDG-2)具有全面而复杂的基因功能类别。GO富集结果提示,松乳菇在不同生长阶段(LDG-1和LDG-2)的生物代谢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基因表达水平与聚类分析显示,ATP酶、多功能伴侣蛋白等家族基因为LDG-1和LDG-2主要高表达基因,在能量代谢与参与调控细胞周期中起重要作用。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发现,相较于LDG-1期,LDG-2期有16 78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7 635个基因上调,9 154个基因下调。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通路分析结果显示,氧化磷酸化途径是松乳菇幼菇期生长发育过程中能量代谢的关键途径。进一步分析显示,MAPK信号通路是影响松乳菇子实体发育的关键信号通路,在促进松乳菇子实体进行有性生殖和调控菌丝体的极性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系统工程
    滚筒式茶叶提香机结构参数优化
    李为宁, 柏宣丙, 李兵
    2020, 32(2):  348-35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02.19
    摘要 ( 558 )   HTML ( 4 )   PDF(10170KB) ( 1806 )  
    针对滚筒式茶叶提香机烘焙过程中碎茶率过高、影响烘焙质量的问题,基于离散元法理论,对其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利用SolidWorks 2014软件建立滚筒式茶叶提香机的三维几何模型,通过EDEM 2018软件对茶叶烘焙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滚筒转速和滚筒倾角下茶叶颗粒的运动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对茶叶烘焙效果的影响。以六安瓜片为试验材料,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进行滚筒式茶叶提香机烘焙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滚筒式茶叶提香机烘焙效果的结构参数包括滚筒转速和滚筒倾角。优化的结构参数为滚筒转速33 r·min-1、滚筒倾角3.7°。在此条件下,碎茶率为6.7%,感官审评得分为90.6,茶叶具有良好的烘焙品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机器学习的粳稻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光谱反演建模
    王念一, 于丰华, 许童羽, 杜文, 郭忠辉, 张国圣
    2020, 32(2):  359-36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02.20
    摘要 ( 753 )   HTML ( 7 )   PDF(2128KB) ( 1930 )  
    叶绿素含量是表征粳稻生长状态的重要指标,高光谱遥感技术能够无损、快速的获取粳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本研究利用2015—2017年沈阳农业大学辽中水稻实验站粳稻叶片高光谱数据,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典型相关分析法(CCA)、核典型关联分析法(KCCA)3种方法对粳稻叶片高光谱信息降维,选出较优光谱参数作为叶绿素含量反演模型的输入变量。采用支持向量机回归(SVR)、神经网络(NN)、随机森林(RF)、偏最小二乘法(PLSR)四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粳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KCCA降维方法对粳稻叶片高光谱降维效果要优于PCA和CCA两种方法。采用KCCA-SVR方法建立的粳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反演模型的模型决定系数R2=0.801,RMSE=1.610,建立的粳稻叶绿素含量反演模型精度最高。该模型良好的预测能力为粳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反演研究和养分诊断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模型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发展
    行为经济学视角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分析——以浙江农户为例
    许连君
    2020, 32(2):  367-37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01.21
    摘要 ( 267 )   HTML ( 2 )   PDF(995KB) ( 1225 )  
    以浙江宁波和丽水282户农户的家庭调查问卷为基础,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对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进行理论分析,确定农户自身状况、土地流转环境、土地流转预期收益3个方面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利用 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性别、年龄、就业现状、家庭年收入、土地流转的预期合理租金,及土地流转方式等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锌指蛋白转录因子Di19参与调控大豆干旱响应的研究进展
    张古文, 沈立, 郑华章, 刘娜, 冯志娟, 龚亚明
    2020, 32(2):  373-38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0.02.22
    摘要 ( 1381 )   HTML ( 2114 )   PDF(1411KB) ( 1864 )  
    干旱是人类面临的最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是影响农作物生产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锌指蛋白指含有锌离子、具有手指状结构域的一类蛋白质,是植物中发现种类最多、调控作用最显著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干旱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Di19是最新发现的一类小分子锌指蛋白,其含有两个C2H2型锌指结构域,受干旱和高盐诱导,在植物的抗旱响应中起积极作用。大豆根系不发达,需水量多,对干旱敏感,水分亏缺是制约其产量提高和品质提升的最重要环境因子。本文评述了大豆耐旱性研究现状,锌指蛋白及其家族最新成员Di19在大豆耐旱性响应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期为大豆耐旱性改良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