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1, 33(12):  0-0. 
    摘要 ( 324 )   PDF(16623KB) ( 8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科学
    金属硫酸盐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秧苗镉吸收的影响
    董爱琴, 李建国, 杨涛, 陈院华, 徐昌旭, 万辉, 彭志平, 谢杰
    2021, 33(12):  2213-222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01
    摘要 ( 977 )   HTML ( 1736748 )   PDF(2906KB) ( 1036 )  

    为了解金属硫酸盐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秧苗吸收Cd等元素的影响,以水稻品种五丰优286为试验材料,选择多种浓度的硫酸亚铁(FeSO4)、硫酸锌(ZnSO4)和硫酸锰(MnSO4)作为浸种剂进行室内催芽和水培试验,测定水稻胚根长、胚芽长、发芽率,以及秧苗中的Cd、Mg、B、P、K含量。结果显示,FeSO4和MnSO4浸种均可提高水稻的发芽率,促进胚根和胚芽生长,且能有效降低秧苗中的Cd含量;而ZnSO4浸种对水稻胚根和胚芽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会增加秧苗中的Cd含量。FeSO4和MnSO4浸种对水稻秧苗Mg、B、P、K的吸收无明显抑制作用,且FeSO4浸种对秧苗B的吸收有促进作用。总的来看,FeSO4和MnSO4浸种具有较好的降低水稻Cd吸收的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贮藏期不同类型甘薯块根营养品质与淀粉特性变化
    赵琳, 叶夏芳, 董韦, 石江, 骆乐谈, 陆国权
    2021, 33(12):  2224-223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02
    摘要 ( 630 )   HTML ( 98303 )   PDF(2048KB) ( 991 )  

    贮藏过程中甘薯的品质会发生变化,为深入研究不同贮藏时期甘薯品质和淀粉特性的变化规律,分析淀粉型甘薯ZH1042、鲜食型甘薯ZZ1-358和对照品种心香在贮藏期间的营养品质与淀粉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类型甘薯的品质和淀粉特性变化规律不同。淀粉型甘薯在贮藏过程中失水率和腐烂率最高,心香在整个贮藏期的腐烂率最低。3个甘薯品种(系)的总淀粉酶活性和β-淀粉酶活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且差异显著。ZH1042淀粉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整个贮藏期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显著,而蛋白质含量在贮藏100 d后显著下降。ZZ1-358淀粉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却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心香的淀粉含量在贮藏100 d后显著上升,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蛋白质含量则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差异显著,由此可见,甘薯中淀粉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甘薯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贮藏70~100 d,不同类型甘薯材料提取的淀粉纯度最高,最高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和热浆黏度在甘薯贮藏100 d时显著下降,甘薯中淀粉含量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贮藏会改变甘薯淀粉X射线的衍射强度但不改变其晶体结构,贮藏时间不宜超过130 d。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寨县桑黄的菌种鉴定与生长特性研究
    程安东, 汪本勤
    2021, 33(12):  2234-224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03
    摘要 ( 546 )   HTML ( 196607 )   PDF(21325KB) ( 1002 )  

    针对皖西大别山金寨县永福桑黄菌种植合作社种植的桑黄菌开展研究,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18S rDNA 基因ITS区段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特征分析,依据ITS序列分析结果将菌种鉴定为瓦宁木层孔菌(Sanghuangporus vaninii);对JS-1的基础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显示,PDA培养基最适合其生长;测定了JS-1菌株的生长特性,结果显示,温度在5~35 ℃区间内菌丝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 ℃;pH在4~10范围内菌丝均可生长,pH为7时最适合菌丝生长。以菌丝生长情况为指标筛选碳源和氮源,碳源为葡萄糖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且长势浓密,认为葡萄糖为其生长最适碳源;以马铃薯浸汁为氮源的培养基虽然生长速度略慢于蛋白胨和玉米粉,但菌落长势最为茂盛,且最早出现黄褐色软木状环纹,认为马铃薯浸汁为其生长最适氮源;在以葡萄糖为碳源,马铃薯浸汁为氮源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得到JS-1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0 g·L-1,马铃薯100 g·L-1,pH为8,培养温度30 ℃;测定菌丝的致死温度为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硒对蝉花孢梗束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影响
    于士军, 何玲艳, 程铭, 徐鑫, 徐馨怡, 柴新义, 王维坤
    2021, 33(12):  2245-225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04
    摘要 ( 488 )   HTML ( 11534335 )   PDF(964KB) ( 904 )  

    以亚硒酸钠为硒源,通过蝉花孢梗束的富硒培养,探究硒对蝉花孢梗束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影响,并对富硒蝉花孢梗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蝉花孢梗束中硒的含量随培养基中外源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浓度为100 mg·kg-1时培养的蝉花孢梗束中硒含量达到142.22 mg·kg-1。富硒培养的蝉花孢梗束中蛋白质、脂肪、腺苷和甘露醇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在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浓度为75 mg·kg-1时富硒蝉花孢梗束的蛋白质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为52.60,高于对照组。聚类分析表明,总体上富硒培养时亚硒酸钠浓度越高对蝉花孢梗束营养和功能成分影响越大。综合分析得出,当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浓度为75 mg·kg-1时既能提高蝉花孢梗束中蛋白质、脂肪、腺苷和甘露醇的含量,又能提高蝉花孢梗束的蛋白质营养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
    张茂, 赵鑫, 蔡更元, 杨化强
    2021, 33(12):  2254-226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05
    摘要 ( 600 )   HTML ( 902 )   PDF(7355KB) ( 913 )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雄性哺乳动物精子发生及具有生育能力的保障。精原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不仅为精子发生的研究提供材料,还有助于开发新的家畜保种方法和动物遗传修饰。为了探索猪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方法,本研究采用胶原酶Ⅳ-胰酶两步酶法对3~7日龄大白仔猪睾丸进行消化得到单细胞悬液,利用不同时间程序的差速贴壁对精原干细胞进行纯化,选择大白仔猪睾丸支持细胞作为饲养层,添加不同细胞因子研究精原干细胞的增殖情况以期得到最佳的培养体系。结果显示,通过差速贴壁得到的UCHL-1阳性生殖细胞比例最高为18.59%±0.94%;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添加试验发现精原干细胞添加20 ng·mL-1 GDNF、10 ng·mL-1 IGF和20 ng·mL-1 bFGF的增殖效果最佳;以支持细胞作为饲养层、在DMEM/F12中添加1%FBS以及上述细胞因子组合对精原干细胞进行培养15 d后可见大量的精原干细胞集落,通过免疫荧光、AKP染色、荧光定量PCR等试验证明精原干细胞进行了大量增殖。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猪精原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可通过体外培养大量增殖精原干细胞,为后续精原干细胞的研究奠定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城白鸭不同组织中主要矿物元素沉积规律与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研究
    白皓, 李潇凡, 仲黎, 宋倩倩, 江勇, 张扬, 王志秀, 徐琪, 常国斌, 陈国宏
    2021, 33(12):  2264-227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06
    摘要 ( 492 )   HTML ( 1441791 )   PDF(1097KB) ( 976 )  

    为了探讨连城白鸭不同组织中主要矿物元素的沉积规律及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本研究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了0、21、35、49和63日龄连城白鸭胸肌、腿肌、肝脏、背皮和胫骨组织中的镁、钾、铁、锌和硒等矿物元素含量,采用qRT-PCR法分析不同日龄肝脏组织中各矿物元素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与矿物元素沉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镁与钾元素的沉积规律在所有组织中基本一致,且两者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在胸肌、腿肌和肝脏组织中,几乎所有矿物元素的含量在49~63日龄达到峰值(P<0.05)。镁元素相关基因TRPM6和TRPM7在21日龄时的表达水平最高(P<0.05);钾元素相关基因ATP1A1和ATP1B1在0日龄时的表达水平最高(P<0.05);铁元素相关基因FTH1的表达规律表现为先显著性下降再显著性升高的趋势,在35日龄时的表达水平最低(P<0.05);锌元素相关基因ATP6和ATP8分别在0和21日龄时的表达水平最高(P<0.05);硒元素相关基因GPX1和GPX4均在0日龄时的表达水平最高(P<0.05)。此外所有元素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元素在肝脏组织中的沉积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P>0.05)。综上,镁元素和钾元素可作为联合指标用于连城白鸭优质品系的精准选育;49~63日龄可作为连城白鸭最佳出栏日龄的参考日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杂交鲟出血病病原的分离鉴定与组织病理学观察
    杨成年, 李芳, 朱成科, 唐征县, 易子琳, 韩璐璐, 阳龙江, 彭小倩, 贺蝶, 李杨, 任朝颖, 吕光俊
    2021, 33(12):  2275-228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07
    摘要 ( 546 )   HTML ( 11534335 )   PDF(4632KB) ( 988 )  

    为确定重庆彭水地区杂交鲟患病死亡的原因,从患病鲟肝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CQST-2,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人工感染、理化特性测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毒力基因检测与药敏试验,进一步对患病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感染健康杂交鲟可复现与自然患病鱼类似病症;16S rRNA、gyrBrpoBcpn60基因与维氏气单胞菌的同源性分别达99.7%、99.9%、99.4%和99.8%,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在水温为(22±1)℃时,对杂交鲟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0×105 CFU·g-1;毒力基因检测发现,该菌携带ompAactaerhlyAalt等5种基因;病理组织观察发现,患病鱼肝细胞结构模糊,肝血窦扩张充血,肠绒毛坏死脱落,肌肉层充血,鳃小片弯曲,上皮细胞增生。药敏试验表明,菌株CQST-2对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18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麦迪霉素、吉他霉素、青霉素等9种抗菌药物耐药。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QST-2是杂交鲟的致病菌,该菌对杂交鲟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多个器官发生病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株岩原鲤源致病性ST-251型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陈梦竹, 康振亚, 郭向辉, 耿毅, 白明焕, 欧阳萍, 陈德芳, 黄小丽, 赖为民
    2021, 33(12):  2286-229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08
    摘要 ( 489 )   HTML ( 20481 )   PDF(3232KB) ( 966 )  

    为探究宜宾某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养殖场以体表出血为特征的流行性疾病的病因,通过生理生化特性检测与16S rDNA、致病性试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纸片扩散法(K-B)明确该流行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从病鱼的肝、肾分离获得一株病原菌(YYL),鉴定其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在水温(24±1)℃时,该菌对体重为(12.6±0.8)g的岩原鲤半数致死量(LD50)为5.8×104 CFU·g-1;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该菌对头孢他定、庆大霉素、多西环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敏感,对亚胺培南、罗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磺胺异恶唑、克林霉素耐药;MLST分子分型其属于ST-251型,并携带aerAhlyAaphAactast等毒力基因。该研究从体表出血为特征的发病岩原鲤分离到ST-251型嗜水气单胞菌,该菌株携带多种毒力因子,致病力强,在岩原鲤的养殖中应加强对该病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交设计优化中药类植物提取物组方
    陶新, 吴宛澐, 孙雨晴, 门小明, 徐子伟
    2021, 33(12):  2295-230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09
    摘要 ( 444 )   HTML ( 24575 )   PDF(896KB) ( 934 )  

    为制备可替代饲用抗生素的中药类复合植物提取物,首先以抑菌率、抗炎率和抗氧化IC50值为评价指标,从19种中药类植物中遴选出石榴皮、桂枝、厚朴、青蒿和鸡血藤5种原料作为复合提取物组分;然后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组分不同配比,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获得分别具有最佳抑菌(Fab)、抗炎(Fai)和抗氧化(Fao)功能的3个组方,其组分中厚朴、鸡血藤、青蒿、桂枝和石榴皮的比例依次为7∶13∶6∶9∶1、7∶13∶4∶1∶1和3∶13∶4∶1∶7。验证试验结果显示:Fab最小抑菌浓度为125 mg·mL-1,Fai抗炎IC50值为0.144 mg·mL-1,Fao抗氧化IC50值为0.222 mg·mL-1。通过以上研究,获得兼具抑菌、抗炎和抗氧化功能的复合植物提取物最优组方3个。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四十八份青花菜品种SSR指纹图谱构建
    林朦婕, 温慧萍, 肖建中, 郑强
    2021, 33(12):  2304-231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10
    摘要 ( 1305 )   HTML ( 917505 )   PDF(2180KB) ( 993 )  

    为筛选一套适用于青花菜品种DNA指纹鉴定的核心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引物,给青花菜品种的特异性、真实性、准确性鉴定提供依据,以12份性状差异较大的青花菜品种为材料,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从945对芸薹属SSR引物中筛选出20对引物作为青花菜品种的核心SSR引物。利用该套核心SSR引物在48份青花菜主要栽培品种中共扩增出等位基因位点79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得到等位基因与基因型数量为3.95、5.55个;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介于0.302~0.750,平均为0.547;20对核心SSR引物的杂合度介于0.350 0~0.784 9,均值为0.608 2。用该套核心SSR引物构建的48份青花菜品种的指纹图谱,每一条指纹都具有唯一性,可表征一个品种,该指纹图谱为青花菜品种鉴定与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QTL-seq定位萝卜肉质根根形指数QTL
    胡天华, 魏庆镇, 汪精磊, 王五宏, 胡海娇, 严亚琴, 包崇来
    2021, 33(12):  2313-231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11
    摘要 ( 472 )   HTML ( 16385 )   PDF(2499KB) ( 937 )  

    为检测萝卜肉质根根形指数相关的数量性状遗传位点(QTL),挖掘调控萝卜肉质根根形的关键基因,以肉质根根形指数差异显著的小型扁圆萝卜LLYH和大型长白萝卜CLA为亲本,杂交构建了F2分离群体,利用QTL-seq方法对肉质根根形指数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一共检测到4个QTL位点,其中两个主效QTL位点rs2.1和rs2.2,分别位于萝卜R2号染色体21.66~26.03 Mb和30.79~36.56 Mb区域,两个微效QTL位点rs4.1和rs6.1,分别位于萝卜R4号染色体39.04~40.43 Mb和R6号染色体11.53~13.40 Mb。研究结果为开发与萝卜肉质根根形指数连锁的分子标记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挖掘肉质根根形指数调控基因提供了重要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樱桃番茄品质综合评价
    周艳超, 薛坤, 葛海燕, 陈火英, 刘杨
    2021, 33(12):  2320-232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12
    摘要 ( 508 )   HTML ( 9219 )   PDF(1071KB) ( 1049 )  

    为探讨育种材料之间的品质差异,筛选适宜的推广品种,对29份樱桃番茄杂交组合的14个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测量,运用描述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樱桃番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59%;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11%。主成分分析将14个品质指标简化为5个因子,累积贡献率达79.05%。结合聚类分析,筛选出决定番茄综合品质的6个指标——单果重、糖酸比、硬度、果形指数、VC和番茄红素。综合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综合品质得分较高的组合。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6类,结合判别分析构建了樱桃番茄品质判别函数,模型交叉验证显示正确判别率达到79.3%。此研究为樱桃番茄的品质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株野生多脂鳞伞的鉴定、人工栽培与营养成分分析
    陈润臣, 王艺凝, 刘潇文, 王红艳, 丁强, 王鸿磊
    2021, 33(12):  2330-233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13
    摘要 ( 455 )   HTML ( 167772162 )   PDF(7654KB) ( 986 )  

    为丰富食用菌栽培品种,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一株野生鳞伞属真菌进行了鉴定,研究了菌丝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人工栽培试验并测定了子实体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该鳞伞属真菌为多脂鳞伞;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 ℃,最适生长pH值为5.0,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是蔗糖、豆饼粉和MnSO4;通过人工栽培成功获得子实体,从接种到采收约需70 d;子实体蛋白质含量为19.94%,多糖含量为5.14%,脂肪含量为2.32%,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84%。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外源钙浸种对小麦防御酶和麦二叉蚜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王骏, 吴小保, 宋佳, 邓倩倩, 曾广, 任明见, 叶茂
    2021, 33(12):  2339-234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14
    摘要 ( 459 )   HTML ( 9 )   PDF(856KB) ( 913 )  

    为了研究外源钙介导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与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的互作关系,用浸种法对小麦进行外源氯化钙处理,以蒸馏水浸种处理为对照,检测小麦植株遭麦二叉蚜取食0、24、48、72 h时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β-1,3葡聚糖酶(β-1,3-GA)活性的变化,及麦二叉蚜取食不同处理小麦植株0、24、48、72 h时体内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和细胞色素P450(CYP450)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麦二叉蚜取食显著(P<0.05)诱导了小麦叶片POD、PAL和β-1,3-GA活性,但对PPO活性无显著诱导。氯化钙浸种处理进一步显著(P<0.05)增强了POD、PAL和β-1,3-GA的活性,且PPO活性也显著(P<0.05)高于未经氯化钙处理的小麦植株。麦二叉蚜取食氯化钙浸种处理的小麦植株后,其体内解毒酶GSTs、CarE和CYP450的活性显著(P<0.05)高于取食对照植株的麦二叉蚜。这说明,外源钙对小麦叶片中的防御酶活性有明显诱导作用,取食经外源钙处理的小麦叶片后,麦二叉蚜也相应提高了其体内解毒酶的活性,以应对小麦植株增强的抗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典型喀斯特区云南松林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对海拔的响应
    隋夕然, 王妍, 刘云根, 张雅洁, 吴丽芳
    2021, 33(12):  2348-235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15
    摘要 ( 474 )   HTML ( 319 )   PDF(1227KB) ( 977 )  

    以中国西南典型喀斯特区云南松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冗余分析和高通量测序等方法,探究土壤养分与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对不同海拔的响应,为该地区石漠化治理工作和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随海拔升高,土壤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土壤全钾含量在海拔1 900 m处最高,在海拔1 600 m处最低;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在海拔1 600 m处最高,分别在海拔1 300 m和海拔1 900 m处最低;速效钾含量在海拔1 900 m处最高,在海拔1 600 m处最低。Chao1指数、Shannon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而Simpson指标随海拔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在门分类水平上,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u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mycetes)和绿弯菌门(Curvularia),分别占比33.37%、24.40%、19.82%、12.06%。其中,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总体随海拔升高先增多后减少,而绿弯菌门的总体变化趋势与之相反。放线菌门在海拔1 600 m的相对丰度最大,其余海拔的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在纲分类水平上,优势类群包括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酸杆菌纲(Acidobacteri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分别占比18.46%、12.72%、7.88%、5.13%。其中,α-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的相对丰度总体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酸杆菌纲的总体变化趋势与此相反,δ-变形菌纲在不同海拔梯度下无明显变化趋势。土壤pH值,及全碳、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与细菌多样性显著(P<0.05)相关,是细菌群落组成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机载高光谱数据的田间尺度胡敏酸含量估算
    郭晗, 徐敏贤, 徐飞飞, 罗明, 陆洲, 张序
    2021, 33(12):  2358-236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16
    摘要 ( 462 )   HTML ( 3 )   PDF(8517KB) ( 895 )  

    以机载高光谱为数据源,对研究区土壤光谱分别进行去除包络线(CR)、倒数(IR)、对数(LR)、一阶导数(FDR)、二阶导数(SDR)、倒数&一阶导数(IFDR)、对数&一阶导数(LFDR)、倒数&对数(ILR)变换,并分别构建归一化光谱指数(NDSI)(分别相应记为NDSI-CR、NDSI-IR、NDSI-LR、NDSI-FDR、NDSI-SDR、NDSI-IFDR、NDSI-LFDR、NDSI-ILR)。对NDSI与胡敏酸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筛选出特征光谱,利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偏最小二乘(PLSR)、反向神经网络(BPNN)、支持向量机(SVM)方法构建模型,以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分析误差(RPD)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建模方法,用于田间尺度胡敏酸含量的高效估算。结果表明:NDSI-FDR、NDSI-SDR、NDSI-IFDR、NDSI-LFDR与胡敏酸含量的相关性更高。在396~1 000 nm,有3处与胡敏酸含量敏感的波段密集区域,分别位于480~550 nm与510~570 nm组合处、730~790 nm与740~800 nm组合处、880~930 nm与880~930 nm组合处。基于NDSI-LFDR建立的BPNN模型,建模集和验证集上的R2分别为0.916、0.805,RMSE分别为0.799、1.107,RPD值为2.189,可满足田间尺度胡敏酸含量估算的精度要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滴灌水肥处理对温室甜瓜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岳文俊, 何文学, 丁春梅, 柏宇, 周英杰, 奚辉
    2021, 33(12):  2370-238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17
    摘要 ( 503 )   HTML ( 45058 )   PDF(1241KB) ( 954 )  

    水氮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设施农业中,广大农户为了追求高产而进行盲目地灌水和施肥,导致产量减少、品质下降、土壤盐碱化、地力破坏等问题。本文针对杭嘉湖地区温室甜瓜灌水和施肥不合理的问题,采用膜下滴灌施肥技术,研究不同水氮输入量对温室甜瓜干物质累积量与养分吸收分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温室甜瓜优质高产及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根据温室内小型气象站数据,采用彭曼-蒙特斯(Penman-Monteith)修正公式计算作物需水量(ETc),设置ETc的60%(W1)、ETc的80%(W2)、ETc的100%(W3)3个水分水平和70(N1)、105(N2)、140 kg·hm-2(N3)3个氮素水平,另设传统沟灌施肥CK(ETc,140 kg·hm-2)为对照,共10个处理,应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与传统沟灌施肥(CK)相比,滴灌施肥下W3N3处理的甜瓜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52.3%和39.0%。成熟期干物质增加了40.96 g,增幅为39%。整株氮、磷、钾累积量分别增加了75.40%、88.20%、67.08%;产量增加了6.78 t·hm-2,增幅为35.27%。滴灌条件下,提高灌水和施氮均能够显著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干物质累积量和养分吸收量,进而提高产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甜瓜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中综合主成分能够反映出全部品质指标的91.27%,综合评价最高的处理为中水中氮(W2N2)。温室甜瓜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达到提质增产和水肥高效利用的目的,滴灌施肥条件下,施氮量为N3(140 kg·hm-2),灌水量为W3(1.0 ETc)时,甜瓜干物质累积量、养分吸收量和产量均为最高。当同时追求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时,高水中氮(W3N2)处理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当追求甜瓜品质和水分利用率时,中水中氮(W2N2)处理能获得最大的V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较高的水分利用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科学
    山核桃仁碱法脱涩工艺研究
    范思敏, 穆宏磊, 郜海燕, 陈杭君, 房祥军, 吴伟杰
    2021, 33(12):  2381-238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18
    摘要 ( 569 )   HTML ( 458758 )   PDF(2018KB) ( 925 )  

    为探索一种利用NaHCO3对山核桃仁脱涩的碱法脱涩工艺,基于综合了脱涩率与感官评分的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工艺参数,并对比碱法脱涩与传统的沸水脱涩对山核桃仁游离酚、结合酚含量,以及过氧化值、碘值、酸价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碱法脱涩工艺参数为脱涩温度65 ℃,脱涩时间100 min,NaHCO3质量分数5%,固液比(g·mL-1)1∶15。在此条件下,山核桃仁的脱涩率为92.04%,感官评分为9.2分,响应值为75.47。与沸水脱涩相比,碱法脱涩既能去除苦涩味,又能更大限度地保留山核桃仁中的结合酚,减少油脂、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从而更好地保持山核桃仁的品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核桃油脂凝胶制备工艺优化
    周强, 韩延超, 吴伟杰, 丁玉庭, 邵平, 童川, 郜海燕
    2021, 33(12):  2390-239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19
    摘要 ( 448 )   HTML ( 2 )   PDF(782KB) ( 934 )  

    山核桃油中含有丰富的油酸和亚油酸,有降低血脂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等作用,但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使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而油脂凝胶可以预防其氧化。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凝胶剂,以山核桃油为载体油,制备山核桃油脂凝胶,研究不同工艺条件对山核桃油脂凝胶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因素对山核桃油脂凝胶的影响大小为凝胶剂添加量>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当凝胶剂添加量为12%,加热时间为30 min,加热温度为80 ℃时的工艺条件相对较好。所有工艺条件制备的油脂凝胶其过氧化值均符合GB 15196—2015中的规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粟酒裂殖酵母接种方式对黑比诺干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高娉娉, 温华婷, 赵美, 王婧
    2021, 33(12):  2397-240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20
    摘要 ( 426 )   HTML ( 4 )   PDF(1045KB) ( 877 )  

    为了提高黑比诺干红葡萄酒的品质,本试验选用黑比诺葡萄为原料,采用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S. pombe)单一菌株接种发酵及与商业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 cerevisiae)同时或顺序接种进行酒精发酵,并以S. cerevisiae单独接种完成酒精发酵后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的葡萄酒为对照,监测其发酵过程中苹果酸、生物胺等理化指标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变化,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S. pombe单独接种及与S. cerevisiae同时或顺序接种发酵的残糖、酒精度、总酸和挥发酸均符合国标GB 15037—2006《葡萄酒》对干红葡萄酒的要求;S. pombe单独接种及与S. cerevisiae同时或顺序接种发酵都能够完成酒精发酵;与对照相比,处理组的接种方式均能够显著降低葡萄酒中苹果酸和组胺的含量,其中,S. pombeS. cerevisiae顺序接种发酵的葡萄酒中苹果酸和组胺含量明显低于S. pombe单独接种及与S. cerevisiae同时接种发酵。S. pombeS. cerevisiae顺序接种发酵能够明显丰富葡萄酒中的醇类、酯类和萜烯类物质,使葡萄酒中具有浓郁的果香和花香。感官分析发现,S. pombeS. cerevisiae顺序接种发酵的葡萄酒感官品质较优于其他处理组。综上所述,在S. pombe的不同接种方式中,S. pombeS. cerevisiae顺序接种能够更好地增加黑比诺干红葡萄酒的醇类、酯类和萜烯类物质含量及种类,降低苹果酸含量,能够提升葡萄酒感官品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果腺肋花楸榨汁工艺研究与果汁品质评价
    唐晓姝, 胡博, 陈雪梅, 张白曦
    2021, 33(12):  2406-241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21
    摘要 ( 493 )   HTML ( 5120 )   PDF(1579KB) ( 901 )  

    为制备具有强稳定性、高抗氧化与良好感官品质的黑果腺肋花楸汁,以出汁率、沉淀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指标,优化料液比、果胶酶添加量,分析黑果腺肋花楸汁的总抗氧化性、抑制羟基自由基能力、清除DPPH能力;并从色度、总酚、花色苷含量、抗氧化性4个方面对不同贮藏方式的黑果腺肋花楸汁进行稳定性研究,用模糊数学法对黑果腺肋花楸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显示:料液比为1∶1、果胶酶添加量在0.4%时,黑果腺肋花楸汁的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较高;黑果腺肋花楸汁的总抗氧化能力为11.5 μmol·mL-1,抑制羟基自由基能力为17 610.3 U·mL-1。100 mL黑果腺肋花楸汁中相当于含有100.0 mg维生素C(VC),总酚和花色苷含量分别为6.8、0.7 mg·mL-1;在4 ℃避光贮藏120 d,果汁呈深紫红色,颜色变化不大,总酚和花色苷含量、抗氧化能力均未明显降低;感官评价介于优、良之间。通过工艺优化制备的黑果腺肋花楸汁具有较强抗氧化性和稳定性,且感官品质良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品种芹菜可食部分的降压活性成分及其体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
    马子甲, 张凯杰, 陆胜民, 徐志豪, 郑美瑜, 刘哲, 王璐, 杨颖
    2021, 33(12):  2415-242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22
    摘要 ( 1176 )   HTML ( 11 )   PDF(1133KB) ( 879 )  

    以青梗芹菜、白芹菜、紫芹等19个品种芹菜为研究对象,在相同条件[料液比1∶30 (g·mL-1)、时间2 h、温度60 ℃]下提取得到可食用部分(茎和叶)的水提取液,用于筛选具较高体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芹菜品种及其部位。结果表明,芹菜叶水提物的体外ACE抑制活性显著(P<0.05)高于乙醇溶液提取物;不同品种芹菜叶水提物的体外ACE抑制活性集中在80%~100%;总黄酮含量集中在200~250 mg·L-1,白梗芹菜叶中含量最高,白芹叶中含量最低;总酚含量集中在130~150 mg·L-1,紫芹叶中含量最高,空杆绿芹叶中含量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芹菜叶的体外ACE抑制活性与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均在0.3~0.6。体外ACE半抑制浓度(IC50)表明,青梗芹菜叶水提物的IC50最低(1.258 mg·mL-1),其次为四季慢芹菜叶和白芹菜叶,分别为1.368 mg·mL-1和1.829 mg·mL-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发展
    资本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
    吴亚群, 董捷
    2021, 33(12):  2423-243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23
    摘要 ( 484 )   HTML ( 26881 )   PDF(1267KB) ( 932 )  

    耕地低碳利用对于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建立资本禀赋、技术认知的理论分析模型和研究假说,利用湖北省347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在测度农户资本禀赋、耕地低碳利用技术认知的基础上,采用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就资本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资本禀赋不仅对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在1%水平上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还会通过技术认知这一中介变量在1%水平上产生显著的间接正向影响,环境素养在农户自我效能认知和耕地低碳利用意愿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据此,建议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3个角度提升农户的资本禀赋,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农户对耕地低碳利用的认知水平,提高农户环境素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互联网发展对中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王博, 张永强, 宫思羽, 董权瑶, 付小钊
    2021, 33(12):  2435-244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24
    摘要 ( 470 )   HTML ( 1280 )   PDF(1193KB) ( 936 )  

    采用DEA-mamlquist指数测算2004—2019年中国17个玉米主产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检验农村互联网发展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分区域探讨其差异性。结果显示:2004—2019年中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2%,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单轨模式驱动。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显著(P<0.01)提升玉米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协同作用驱动。分区域来看,农村互联网发展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显著(P<0.01)的促进作用,其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建议进一步提高农村互联网的配套设施建设,发挥互联网“连接经济”的优势,应用多元化互联网技术,促进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生产效率的提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菜用大豆籽粒中蔗糖的遗传与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张伟梅, 张古文, 冯志娟, 刘娜, 王斌, 卜远鹏
    2021, 33(12):  2446-245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2.25
    摘要 ( 479 )   HTML ( 90117 )   PDF(1066KB) ( 991 )  

    甜味是菜用大豆食味品质的重要方面,是菜用大豆区别于普通粒用型大豆的显著特征之一。菜用大豆的甜味主要归因于可溶性糖含量,其中蔗糖含量约占可溶性总糖的71%,是决定菜用大豆甜度的关键因素,同时也与菜用大豆食味品质评分高度相关。理解蔗糖在菜用大豆籽粒中的遗传与调控机制,对于加速菜用大豆食味品质的遗传改良,提升我国菜用大豆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菜用大豆籽粒中蔗糖积累的遗传基础、蔗糖代谢过程中关键酶及同源基因的克隆与调控机制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展望了今后菜用大豆蔗糖含量遗传改良发展趋势,以期为菜用大豆食味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