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2025年第37卷第6期目次
    2025, 37(6):  0-0. 
    摘要 ( 28 )   PDF(2565KB) ( 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科学
    内生真菌GG22蛋白质改善胁迫条件下红花幼苗的生长
    周丹宁, 许姣, 白静, 刘湘楠, 朱畇昊
    2025, 37(6):  1193-120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691
    摘要 ( 23 )   HTML ( 2 )   PDF(2636KB) ( 37 )  

    为研究地黄内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GG22的蛋白质(简称GG22蛋白质)对植物生长的作用,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得到不同组分的GG22蛋白质,分别命名为G20、G40、G60、G80;用G20、G40、G60、G80组的GG22蛋白质分别处理红花幼苗,初步探索3种逆境(高温、低温、盐)胁迫下GG22蛋白质对红花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胁迫条件下参与植物免疫过程的基因ARD1(激活的抗病基因1)、EDS1(疾病易感性增强基因1)、PAD4(植物抗毒素缺陷基因4)、NPR(病程相关基因非表达子基因)、CDK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不同胁迫条件下G60和G80组的GG22蛋白质对红花幼苗生长的影响较为明显。高温胁迫下G80组红花幼苗鲜重为对照组的1.41倍,G60组红花幼苗鲜重为对照组的1.39倍;低温胁迫下G80组和盐胁迫下G60组的红花幼苗芽长、鲜重、干重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GG22蛋白质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逆境胁迫对红花幼苗根系的损伤,G60组和G80组效果较突出。在3种胁迫条件下,G60和G80处理组红花幼苗的ARD1、EDS1、PAD4、NPRCDKs基因表达均不同程度地上调。蛋白质组鉴定得到与已知激活蛋白Aspf2、PEMG1和PeaT1相似度较高的3条蛋白质序列,可以将这3个蛋白质作为候选激活蛋白用于后续的分离、纯化与功能鉴定。综上,GG22蛋白质可以改善胁迫条件下红花幼苗的生长,GG22蛋白质中可能含有激活植物免疫反应的激活蛋白,推测其可以作为植物免疫诱抗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绿嘉黑猪的不同杂交组合生长性能、胴体品质、产肉性能和收益比较研究
    张若楠, 门小明, 秦凯鹏, 王彬彬, 吴杰, 丁向彬, 徐子伟, 齐珂珂
    2025, 37(6):  1203-121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0840
    摘要 ( 15 )   HTML ( 1 )   PDF(721KB) ( 33 )  
    为探究以绿嘉黑猪为母本的杂交利用模式,该试验开展了长白猪♂×绿嘉黑♀(长绿)、大白猪♂×绿嘉黑♀(大绿)、杜洛克猪♂×绿嘉黑♀(杜绿)的杂交组合,测定180日龄3个杂交组合后代的生长性能,并比较了杜长大和3个杂交组合后代的胴体品质、精细化分割部位的产肉性能及收益情况。结果表明,生长性能方面:长绿和大绿的体长显著高于杜绿(P<0.05);杜绿的体高显著高于大绿和长绿(P<0.05);长绿和大绿的活体背膘厚度显著低于杜绿(P<0.05)。胴体品质方面:长绿和大绿的体斜长显著高于杜绿(P<0.05);杜绿的胴体重量等级有35.71%评为二级,64.29%评为三级,表现最好。产肉性能及收益方面:杜绿与杜长大的大排占胴体比例均显著高于长绿(P<0.05);杜绿的大排、腹膘、后脚圈占胴体比例显著高于大绿和长绿(P<0.05);杜绿、大绿、长绿和杜长大半胴体精细化分割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 402.83元、1 385.21元、1 309.05元和1 108.65元;杜绿精细化分割销售收益最高。以绿嘉黑为母本与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中长绿生长速度最快,杜绿胴体品质好且精细化分割收益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ta-miR-146b对热应激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合成信号通路的影响
    张悦宇, 黄美琦, 张琳, 齐颖, 李秋玲
    2025, 37(6):  1212-122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541
    摘要 ( 18 )   HTML ( 1 )   PDF(822KB) ( 35 )  
    为了探究热应激条件下bta-miR-146b对奶牛乳蛋白合成的影响,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分别转染bta-miR-146b模拟物、bta-miR-146b抑制物、bta-miR-146b模拟物阴性对照物、bta-miR-146b抑制物阴性对照物,然后进行热应激(40 ℃)处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的乳蛋白相关基因(CSN2、CSN3)和乳蛋白合成信号通路相关基因(JAK2、STAT5、mTORMAPK)的相对表达量,分析过表达bta-miR-146b和抑制表达bta-miR-146b在热应激与非热应激条件下对乳蛋白和乳蛋白合成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转染bta-miR-146b模拟物后乳腺上皮细胞中bta-miR-146b的表达量提高,转染bta-miR-146b抑制物后乳腺上皮细胞中bta-miR-146b的表达量降低;热应激会抑制空白对照组、bta-miR-146b模拟物组和bta-miR-146b抑制物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CSN2、CSN3、JAK2、STAT5、mTORMAPK基因的表达;非热应激条件下,过表达bta-miR-146b会使CSN2、CSN3、JAK2、STAT5、mTORMAPK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抑制表达bta-miR-146b会使CSN3、JAK2、STAT5、mTORMAPK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热应激条件下,过表达bta-miR-146b会使CSN2、CSN3、JAK2、STAT5、mTORMAPK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抑制表达bta-miR-146b会使这些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综上所述,热应激处理和过表达bta-miR-146b均会显著抑制乳蛋白和乳蛋白合成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表达bta-miR-146b会促进乳蛋白和乳蛋白合成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嗜水气单胞菌胁迫下棘胸蛙脾脏的病理损伤
    任思宇, 吴春艳, 刘震坤, 杨延辉
    2025, 37(6):  1221-123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499
    摘要 ( 12 )   HTML ( 1 )   PDF(61842KB) ( 31 )  
    为探索败血症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胁迫下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脾脏的病理损伤,本研究采用浓度为1×107 CFU·mL-1的棘胸蛙源嗜水气单胞菌重悬液,以每尾0.2 mL的剂量腹腔注射感染体质量为(130±20)g的健康棘胸蛙,复制败血症模型,分别在2 h、4 h、8 h、12 h、16 h、24 h、32 h、40 h、48 h、60 h、72 h、96 h(4 d)、120 h(5 d)、144 h(6 d)、168 h(7 d)时观察脾的临床表现,并采样开展动态病理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后的棘胸蛙精神萎靡,应激反应减弱,脾体指数逐步升高,在40 h~5 d期间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动态病理观察显示:随着病程发展,白髓淋巴细胞、网状细胞逐渐坏死减少,单个的黑色素巨噬细胞增加,被膜与被膜下的组织不同程度地变性坏死。在48~72 h期间,白髓内细胞成分严重坏死,网状细胞脱落肿大,白髓面积显著缩小至消失,血管壁及周围网状纤维断裂明显,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melano-macrophage centres, MMCs)全部裂解消失。在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致死性败血症胁迫下,棘胸蛙脾组织崩解,细胞成分坏死,损害了机体免疫应答的结构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核心种质资源库的构建
    洪霞, 卢基来, 漆慧娟, 陈孝赏
    2025, 37(6):  1233-124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717
    摘要 ( 25 )   HTML ( 11 )   PDF(1035KB) ( 36 )  

    探讨浙江省不同姜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更好地保护与利用姜种质资源,并为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利用收集到的80份姜种质资源,采用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30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核心种质资源库。结果表明,15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0.85,其中叶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15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84%~44.56%,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分枝数。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根状茎质量与株高、株幅、叶长、叶宽、主茎叶片数、地上茎高、地上茎粗、子姜长、子姜茎节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长势旺盛的资源具有较高产量。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的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62.423%。聚类分析将80份姜种质资源分为6个类群,其中第Ⅱ、Ⅲ类群的植株较为高大、长势旺,产量高。采用系统逐步聚类、优先取样策略筛选出36份种质作为姜资源核心库优异材料,占总体样本的45%,t检验表明该核心库能够代表原种质资源库的遗传变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瓜果胶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候选基因预测
    陶鹏, 丁小雅, 岳智臣, 赵彦婷, 雷娟利, 胡齐赞, 臧运祥, 李必元
    2025, 37(6):  1244-125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543
    摘要 ( 18 )   HTML ( 7 )   PDF(1108KB) ( 36 )  

    为探究南瓜果胶含量的遗传调控机制,挖掘关键基因,为南瓜口感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采用硫酸-咔唑比色法测定208份南瓜种质资源果肉的果胶含量,利用果胶含量数据与重测序获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对显著关联区间进行候选基因筛选与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南瓜果胶含量呈正态分布,在南瓜2、4、12、20号染色体上共获得了21个与南瓜果胶含量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其中有13个位于2号染色体8330664~8436445区间。筛选获得40个候选基因,其中3个基因(基因号为CmoCh02G014160、CmoCh02G014170、CmoCh02G014260)涉及糖代谢通路。这3个候选基因在南瓜种质资源中存在着大量的SNP和InDel变异,并且在南瓜果实中均有表达,可能参与南瓜果实中果胶的合成。该研究结果可以为优化南瓜果胶含量,改良南瓜品质提供新的标记与候选基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春大棚有机种植不同品种番茄的生育进程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
    项缨, 丛建民, 潘丹红, 陶永刚
    2025, 37(6):  1252-126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1039
    摘要 ( 16 )   HTML ( 1 )   PDF(933KB) ( 29 )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度提升和新零售平台渠道兴起,对有机番茄的需求激增,筛选出适合新零售平台流通的有机番茄品种,可以促进有机番茄产业发展。本研究以9个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春大棚中依据GB/T 19630—2019开展有机番茄种植,系统研究了不同品种番茄的各穗开花期、果实成熟期、各穗平均结果数量、各穗平均单果重、各穗产量、总产量、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抗坏血酸、总酸、钙、铁、番茄红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和品质指标,使用加权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春大棚有机番茄开花期相对集中在定植后28 d左右,各穗果实发育期44~52 d,平均48.3 d;各穗果成熟间隔期第一二穗果较长约为12 d,后几穗果成熟间隔期约5~6 d,品种间差异不明显。平均单穗果产量以第一穗果最高,第五穗果最低,呈逐渐下降趋势。桃星、心动、夏之宝石等产量表现突出,综合品质好,可作为春大棚有机番茄种植的主栽品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夏季高温对叶用芥菜外观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刘文琦, 胡齐赞, 岳智臣, 陶鹏, 雷娟利, 李必元, 赵彦婷, 王华森
    2025, 37(6):  1262-127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704
    摘要 ( 18 )   HTML ( 12 )   PDF(4913KB) ( 30 )  

    浙江省叶用芥菜种类丰富、风味独特、抗逆性强,是耐热速生叶菜开发利用的优异资源。为探究夏季高温对芥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20份芥菜种质为材料,从外观、营养、口感3方面比较分析不同季节种植的芥菜种质。结果发现,与秋冬季芥菜相比,夏季芥菜出现叶色褪紫、叶柄伸长、叶面积变小的现象。夏季芥菜的营养品质表现优异,芥子油苷、可溶性糖和抗坏血酸含量显著高于秋冬季芥菜。大多数夏季芥菜种质存在苦味,但苦味与芥子油苷等品质性状间不存在相关性。综上所述,尽管夏季芥菜营养品质表现优异,但叶面积变小、有苦味的性状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提升其综合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字花科蔬菜抗根肿病分子标记开发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王一镝, 汪精磊, 胡天华, 徐云敏, 包崇来
    2025, 37(6):  1272-128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309
    摘要 ( 22 )   HTML ( 2 )   PDF(1054KB) ( 34 )  

    十字花科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引起的土传病害,严重威胁白菜、甘蓝、萝卜等经济作物的安全生产。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已经成为培育抗病品种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本文根据已公布的抗根肿病研究报道,总结已公布的抗根肿病基因、分子标记以及育种上的最新成果,讨论抗根肿病研究及育种上存在的困难,为未来抗根肿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GTP环化水解酶——一种防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RNAi靶标基因
    董代幸, 羊桂英, 王爱英, 罗举, 刘淑华
    2025, 37(6):  1285-129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530
    摘要 ( 19 )   HTML ( 1 )   PDF(3776KB) ( 34 )  
    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I(guanosine triphosphate cyclohydrolase I, GCHI)是全变态昆虫重要的生长发育调节因子,参与黑色素形成和蜕皮过程。为探讨了GCHI编码基因作为褐飞虱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防控靶标基因的可行性,克隆了褐飞虱的NlGCHI基因,分析了其时空表达特征,并采用显微注射方式进行了功能验证。结果表明,NlGCHI有2个转录本,分别命名为NlGCHIaNlGCHIb。其中,NlGCHIb在高龄褐飞虱若虫期存在周期性表达动态,且在表皮中表达水平最高。无论是注射dsNlGCHI还是喂食GCHI抑制剂(3-deoxy-D-arabino-heptulosonate-7-phosphate, DAHP),褐飞虱都有极高的死亡率,主要是死于蜕皮障碍,表现为虫蜕不能顺利脱离虫体。dsNlGCHI处理试虫还表现出不能正常黑化的现象。以上结果表明,GCHI在全变态昆虫和不完全变态昆虫中的功能相对保守,影响昆虫的表皮形成和蜕皮过程,其编码基因可用于开发防治褐飞虱的RNAi农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番茄溃疡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刘朋飞, 张舒涵, 洪凯, 邵越, 楼兵干
    2025, 37(6):  1293-130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240
    摘要 ( 18 )   HTML ( 2 )   PDF(5037KB) ( 32 )  

    番茄溃疡病是危害番茄的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在浙江省尚未见有发生的相关报道。本研究对首次在浙江发生的番茄溃疡病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形态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共分离到7株致病菌,菌株在523培养基上呈黄色圆形光滑菌落,菌体杆状、大小为(0.40~0.75)μm×(1.20~3.30) μm、无鞭毛,接种番茄引起叶片卷曲干枯、茎秆溃疡以及果实出现鸟眼斑。16S rRNA和6个看家基因的序列测定、比对与系统发育分析显示,7株致病菌株与番茄溃疡病病原菌密执安棒形杆菌密执安亚种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michiganensis高度一致。综合形态、致病性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浙江温州番茄上发生的新病害为番茄溃疡病。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化肥减量配施土壤改良剂对土壤酸度、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张智, 何豪豪, 郁妙, 许剑锋
    2025, 37(6):  1301-130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1073
    摘要 ( 21 )   HTML ( 1 )   PDF(699KB) ( 35 )  
    采用连续3 a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化肥减量配施不同土壤改良剂在阻控农田土壤酸化、提高水稻产量上的效果。试验共设置9个处理:CK,不施肥;CF,农民习惯施肥;RF,化肥减量;T1,化肥减量+猪粪;T2,化肥减量+石灰;T3,化肥减量+农巧施土壤改良剂;T4,化肥减量+有机土壤改良剂;T5,化肥减量+丰收延土壤改良剂;T6,化肥减量+高钙土壤改良剂。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T1~T6处理的土壤pH值显著(P<0.05)升高0.44~1.39,土壤交换性H+、交换性Al3+含量和交换性酸总量分别显著降低22.8%~39.7%、33.3%~69.4%、30.8%~60.4%,土壤交换性Ca2+含量、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和盐基饱和度分别显著增长63.2%~120.5%、9.8%~18.5%、56.4%~95.4%、42.2%~66.5%;T1、T4、T5处理的早稻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0.5%、16.7%、9.9%。综合考虑土壤酸化阻控和水稻增产效应,化肥减量+有机土壤改良剂(3 000 kg·hm-2)是该试验条件下较理想的土壤改良模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矿质氮含量与水稻产量的影响
    林小兵, 黎江, 成艳红, 王斌强, 何绍浪, 黄尚书, 黄欠如
    2025, 37(6):  1309-131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456
    摘要 ( 17 )   HTML ( 1 )   PDF(1414KB) ( 34 )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常规化肥为对照(CK),研究了减肥条件下配施不同有机物料[葛渣堆肥(PC)、葛渣生物质炭堆肥(PBCC)、葛渣蚯蚓堆肥(PVCC)、秸秆生物质炭(BC)、牛粪蚯蚓堆肥(VC)]对晚稻不同生育期土壤溶解有机碳(DOC)、硝态氮(NO 3 --N)、铵态氮(NH 4 +-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和还原性物质总量、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晚稻成熟期,与CK相比,施用有机物料各处理的土壤MBC含量显著(P<0.05)增加89.37%~161.84%,BC处理的土壤MBN含量显著增加108.36%,BC、PC、PVCC处理的土壤NO 3 --N含量显著增加51.16%~103.88%,VC、BC处理的土壤NH 4 +-N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4.39%、37.07%,VC、PVCC处理的土壤DOC含量分别显著增加59.70%、50.99%。各处理相比,水稻产量并无显著差异。综上,在减肥条件下配施适宜的有机物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用量,且不引起水稻减产,该试验条件下,以PVCC处理的效果相对更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土壤溶液中硝态氮浓度的香蕉氮肥施用研究
    何昕昀, 邓碧纯, 胡清钰, 冯宏, 郭彦彪
    2025, 37(6):  1319-132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215
    摘要 ( 88 )   HTML ( 1 )   PDF(722KB) ( 34 )  

    香蕉是需氮量特别大的作物,合理施氮是保证香蕉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轻环境负荷的基础,而合理施氮的前提是快速准确地判断土壤氮素供应水平。植物主要通过土壤溶液吸收氮素,因此土壤溶液中的氮素浓度在理论上能够更好地反映土壤的氮素供应强度,但是基于土壤溶液中氮素浓度的施肥方案研究非常缺乏。本研究旨在建立以监测土壤溶液中硝态氮浓度判断氮素供应水平,从而指导香蕉施肥的方法。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相继开展香蕉营养液砂培试验和土壤盆栽试验,营养液砂培试验设置7个氮浓度(0、35、70、140、210、280、420 mg·L-1),土壤盆栽试验设置3个土壤溶液硝态氮浓度范围(<70、70~280、>280 mg·L-1)。研究结果表明:在砂培试验中,当氮浓度在70~280 mg·L-1时,香蕉植株的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叶面积和总干物质量显著(P<0.05)高于氮浓度低于70 mg·L-1和高于280 mg·L-1的处理。在土壤盆栽试验中,将土壤溶液中的硝态氮浓度控制在70~280 mg·L-1,香蕉苗期的生长状况最优、生物量最大,与砂培结果具有一致性。土壤溶液中的硝态氮浓度在70~280 mg·L-1,可以作为香蕉苗期氮肥施用的参考指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科学
    枸杞采后致腐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天然抑菌剂筛选
    马献, 尤雨薇, 康娟, 王国琴, 郑蕊, 苏建宇, 岳思君
    2025, 37(6):  1327-133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670
    摘要 ( 17 )   HTML ( 1 )   PDF(2298KB) ( 30 )  

    枸杞鲜果采收后耐储藏性较差,容易发生腐烂。为明确引起宁夏枸杞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原菌,本文使用采后鲜枸杞果实作为材料分离致腐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病原菌,并探究了6种天然抑菌剂的室内抑菌活性和对枸杞鲜果的防治效果。经分离鉴定,共获得3株病原真菌,分别为雷斯青霉(Penicillium raistrickii)(编号为GQ3)、米根霉(Rhizopus oryzae)(编号为GQ4)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编号为GQ5)。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乳酸链球菌素对这3株病原菌生长的抑制效果明显,对GQ3、GQ4、GQ5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 0.032 0、0.013 0、0.034 0 g·mL-1。壳聚糖对这3株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佳,对GQ3、GQ4、GQ5的EC50分别为0.006 4、0.012 2、0.010 2 g·mL-1。乳酸链球菌、葡萄糖氧化酶、大蒜研磨液、甜菊糖苷、壳聚糖、聚赖氨酸对枸杞鲜果均有防腐效果,其中,乳酸链球菌素和葡萄糖氧化酶的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宁夏枸杞鲜果采后腐烂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缙云梅干菜腌制过程中细菌群落与品质的变化
    张程程, 范涛, 章检明, 赵风亮, 忻晓庭, 牛海月, 刘大群
    2025, 37(6):  1336-134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471
    摘要 ( 13 )   HTML ( 1 )   PDF(1378KB) ( 30 )  
    为探究缙云梅干菜茎、叶腌制过程中细菌群落与品质的变化,对腌制15 d内茎、叶部分的可滴定酸含量、pH值、亚硝酸盐含量、有机酸含量,以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缙云梅干菜的叶腌制9~12 d后达到成熟,此时,可滴定酸含量、pH值趋于稳定,亚硝酸盐含量较低(2.02~2.43 mg·L-1),乳酸、乙酸等有机酸含量较高,乳杆菌属(Latilacto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乳球菌属(Lact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等有益的乳酸菌占优势,适宜用于下一步加工。茎的腌制成熟速度慢于叶,可滴定酸含量和有机酸含量总体低于叶,适宜的腌制时间为15 d。研究结果对缙云梅干菜的腌制加工和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系统工程
    细胞膜透性Δ电导率量化检测法研究初探
    王忠, 杨洪兵, 杨帆, 陈亦凡, 侯晓敏
    2025, 37(6):  1344-135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719
    摘要 ( 15 )   HTML ( 2 )   PDF(3360KB) ( 32 )  

    为提高细胞膜透性检测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并在此基础上量化细胞膜透性,通过研究小麦叶片细胞膜透性,成功研发出能够量化研究细胞膜透性的新方法——细胞膜透性Δ电导率量化检测法(简称Δ电导率法)。Δ电导率法将细胞膜透性的单位定义为:1 g完整的细胞膜在特定压力下于1 L纯水中浸泡1 h,细胞外渗溶液的电导率值。计算公式:P=[(σe-σiV]/(m×R×t),其中,P代表细胞膜透性(单位为μS·cm-1·L-1·g-1·h-1),σeσi分别代表选定的期末时点与初始时点的电导率值,V代表溶液体积,m代表样品干重,R代表细胞膜完整率,t代表所用时间。通过与现有的2种常用方法(抽气法和浸泡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在定性研究上结论一致且可靠性相当,Δ电导率法的可重复性明显优于抽气法和浸泡法,证明Δ电导率法能够准确可靠地量化细胞膜透性。Δ电导率法为量化细胞膜透性奠定了基础,使细胞膜透性有可能成为标志性生物指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离散元法的茶园土壤参数标定
    任宁, 俞国红, 郑航, 陈志东
    2025, 37(6):  1353-135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386
    摘要 ( 13 )   HTML ( 1 )   PDF(1213KB) ( 32 )  

    为获取浙江丘陵山区茶园土壤离散元仿真模型的精准接触参数,构建土壤离散元仿真模型,基于土壤堆积试验,结合试验测定和EDEM仿真构建土壤模型,以土壤堆积角为响应值,依次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逐级标定优化,得到如下最优参数组合:土壤-土壤的恢复系数0.49,土壤-土壤的静摩擦系数0.58,土壤JKR表面能13.06 J·m-2。然后,通过线锤成孔仿真试验与现场试验对比分析,验证土壤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显示,线锤在仿真土壤中的运动规律与实际试验基本一致,物理特性吻合,成型孔深误差为4.84%,表明土壤参数的标定和优化方法准确可行,构建的土壤模型可为后续开展茶园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发展
    数字素养对农户参与产业融合影响的实证研究
    张曦, 霍学喜
    2025, 37(6):  1360-137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317
    摘要 ( 23 )   HTML ( 2 )   PDF(1253KB) ( 35 )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探究数字素养对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影响,对于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使用Probit模型、IV-Probit模型等实证检验了数字素养对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素养的提升可以有效促进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经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数字素养可以通过提高信息可得性、增强信贷获取促进农户参与产业融合。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素养可以推动所有年龄段农户参与产业融合,但对低龄农户的影响相对更大;数字素养可以推动城郊地区农户参与产业融合,但对非城郊地区农户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应坚持推动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乡村数字化教育体系,提高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发挥数字经济新优势,进一步促进农户参与产业融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兰科植物原球茎和类原球茎研究进展
    邹俊燕, 王筠竹, 赵婉秋, 尹志浩, 杜建科, 孙崇波
    2025, 37(6):  1372-138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581
    摘要 ( 14 )   HTML ( 2 )   PDF(4707KB) ( 34 )  

    原球茎和类原球茎作为兰科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中间繁殖体,不仅是重要的再生器官,部分种属还含有丰富的药用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与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对其发生机制的认识仍不够深入,在产业化开发与资源化利用方面也存在明显局限。本文系统综述了原球茎和类原球茎在兰科植物育种、种苗繁育和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从形态建成与发育过程的细胞学特征、内源与环境影响因素、分子调控机制、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发生机理不明、技术开发不足等关键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展望了其在种苗规模化生产、新种质创制与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兰科植物原球茎和类原球茎的深入研究与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位发酵床技术在畜禽粪污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易明, 孙宏, 沈琦, 汤江武
    2025, 37(6):  1390-139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605
    摘要 ( 15 )   HTML ( 1 )   PDF(800KB) ( 34 )  

    异位发酵床技术已成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技术之一,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就该技术在畜禽粪污处理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目前,异位发酵床的关键控制因素包括温度、垫料、床体容积、粪污添加量、含水率、通风等。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嗜热菌在异位发酵床的纤维素降解和元素循环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四环素类抗生素是异位发酵床中检出频率和浓度最高的抗生素。在粪污资源化的过程中,异位发酵床可有效降低抗生素(如四环素和磺胺类)的相对丰度和绝对丰度。然而,在粪污处理过程中,异位发酵床会产生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3种重要温室气体,以及氨气和硫化氢等臭气。学术界关于异位发酵床的研究仍以嗜热菌剂、垫料组合的筛选,元素循环,以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检出及去除为主,关于温室气体和臭气减排的研究相对较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