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1, 33(3):  0. 
    摘要 ( 250 )   PDF(20944KB) ( 12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科学
    玉米第8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构建与灰斑病抗性材料筛选
    杨梅, 胡小兰, 申涛, 谭康, 刘代铃, 邱红波
    2021, 33(3):  383-38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3.01
    摘要 ( 1233 )   HTML ( 46304406 )   PDF(1898KB) ( 2023 )  

    以贵州省常用玉米自交系T32为供体,J51为受体,通过连续多代回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了23个玉米第8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采用自然接种法对该群体进行灰斑病抗性鉴定,并选用在两亲本间均具明显多态性差异的65对SSR标记进行代换系的跟踪检测,通过第8染色体上的29个SSR标记对代换系供体片段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3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中供体代换的位点不同,代换片段长度为10.40~129.70 cM,平均长度为36.99 cM,导入片段总长850.67 cM,对第8染色体的覆盖率为80.80%。自然接种灰斑病菌后产生了抗、中抗、感、高感4种表型,其中H3系和H17系发病程度较低,2年的病级均值分别为2.85、2.90,表现为抗病。研究筛选出的2个抗性株系可作为后续研究材料,为玉米灰斑病抗性基因挖掘与抗病育种创建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基因玉米TC1507质粒DNA标准物质的研制
    瞿展, 杨立桃
    2021, 33(3):  390-39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3.02
    摘要 ( 1061 )   HTML ( 9 )   PDF(694KB) ( 1896 )  

    标准物质具有特定量值、均匀性和稳定性三大典型特征,也是其作为测量标尺的依据。转基因生物标准物质是我国转基因产品标识制度顺利实施的关键技术支撑之一。文章以转基因玉米TC1507为对象,制备了转化体特异性的新型质粒DNA标准物质pTC1507,并对其均匀性、稳定性、量值进行了评价和测定。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质粒DNA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瓶间和瓶内均匀性,pTC1507稳定性可靠,可以在-20 ℃稳定放置6个月以上。经过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定值以及不确定度评估,pTC1507标准物质的量值是1.01±0.053。均匀性、稳定性和量值结果表明,研制的转基因玉米TC1507质粒分子标准物质符合标准物质的典型要求,可以代替传统的基体标准物质应用于转基因玉米检测,解决传统标准物质获取困难、制备复杂、成本高等不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盐胁迫对苗期湖南稷子K +、Na +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陆安桥, 张峰举, 王学琴, 许兴
    2021, 33(3):  396-40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3.03
    摘要 ( 1046 )   HTML ( 1753220096 )   PDF(876KB) ( 2063 )  

    以湖南稷子(Echinochloa frumentacea)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0、25、50、75、100、125、150、200 mmol·L -1)的NaCl和Na2SO4作为胁迫处理,探讨盐胁迫对湖南稷子苗期K +、Na +吸收与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和Na2SO4浓度的增加,湖南稷子叶片、茎鞘和根系中Na +含量均增加,K +含量均降低,K +/Na +均下降。其中,Na +含量与分布表现为根系>茎鞘>叶片,叶片和茎鞘Na +含量显著低于根系,K +/Na +明显高于根系;K +含量与分布总体表现为低盐浓度时茎鞘>根系>叶片,中、高盐浓度时茎鞘>叶片>根系。盐胁迫下根系向茎鞘的运输选择性系数(ST1K,Na)与茎鞘向叶片的运输选择性系数(ST2K,Na)在盐浓度>25 mmol·L -1时均显著高于对照,且ST1K,Na值大于ST2K,Na值。当盐浓度≥125 mmol·L -1时,Na2SO4胁迫下地上部K +/Na +趋于稳定,茎鞘和根系中的K +含量和ST1K,Na值高于相同浓度的NaCl胁迫,叶片和茎鞘中的Na +含量低于相同浓度的NaCl胁迫。ST2K,Na值在Na2SO4胁迫下呈上升趋势,在NaCl胁迫下先升高后降低。因此,湖南稷子幼苗根系对K +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吸收能力;高盐浓度下,湖南稷子对Na2SO4具有更强的耐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响应面法优化沙拉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与稳定性评价
    姜兴粲, 李冰, 杨敏, 张继瑜
    2021, 33(3):  404-41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3.04
    摘要 ( 862 )   HTML ( 3 )   PDF(1444KB) ( 1834 )  

    为制备沙拉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微囊,解决沙拉沙星原药溶解度低,理化性质不稳定的问题。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沙拉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液相色谱法对沙拉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载药量及溶解度测定,以干燥失重试验和影响因素试验对沙拉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的含水量与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包合工艺参数为沙拉沙星与β-环糊精摩尔比1∶2,搅拌温度50 ℃,搅拌时间4 h,喷雾干燥工艺为温度160 ℃,泵速6.3 r·min -1。液相色谱方法学结果表明:沙拉沙星在质量浓度9.94~99.40 μg·mL -1范围内,线性关系优良,回归方程为Y=34.66X-15.867,相关系数为0.999 9。影响因素试验与干燥失重试验表明,制备的沙拉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包合物含水量小于2%,流动性良好。结果表明,沙拉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的成功制备明显改善了药物的理化性质,对沙拉沙星的应用与推广具有积极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不同中间砧对媛小春柑橘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王铁, 黄胜佳, 杨友婷, 谭丽平, 邱霞, 董甜甜, 黎思辰, 孙国超, 熊博, 王均, 汪志辉
    2021, 33(3):  413-42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3.05
    摘要 ( 2004 )   HTML ( 78095 )   PDF(1124KB) ( 2002 )  

    为了研究不同中间砧对媛小春柑橘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温州蜜柑、沃柑和冰糖橙为中间砧,媛小春为接穗,分析了不同中间砧对接穗生长特性、光合色素含量、比叶重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中间砧对接穗保存率的影响差异明显,表现为冰糖橙>沃柑>温州蜜柑;以冰糖橙为中间砧嫁接的媛小春生长较旺盛,新梢粗度与中间砧粗度的比值最小,比叶重随时间变化较小且各时期含量相对较低,叶片具有较高的PnGs和较低的Ls;沃柑为中间砧嫁接的接穗叶片Chl a、Chl b、Car和Chl(a+b)含量较高,Chl a/b较低;沃柑为中间砧嫁接的接穗叶片拥有较高的Fo和较低的Fv/Fo。因此,不同砧穗组合对媛小春柑橘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不同,且以冰糖橙为中间砧表现较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对红美人杂柑果实品质的影响
    温明霞, 张顺昌, 吴韶辉, 胡丽鹏, 王鹏, 黄贝
    2021, 33(3):  422-42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3.06
    摘要 ( 2148 )   HTML ( 66 )   PDF(772KB) ( 2006 )  

    研究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对红美人杂柑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其在柑橘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红美人杂柑为研究对象,以大豆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为试验材料,从柑橘谢花2/3开始,隔20 d喷施一次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800倍液,每处理开始喷施的时间相差20 d,年生长周期内每处理各喷施3次,用来研究蛋白水解氨基酸对红美人春梢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果实色度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谢花2/3时和谢花2/3后60 d开始喷施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可显著增加红美人春梢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20.6%和22.6%;喷施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处理果皮的色度L值、色度a值和色度b值均呈正值,谢花2/3时开始喷施处理的Lab值显著高于对照,果实橙红色,亮度较好;喷施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的果实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对照,而总酸含量低于对照,果实的品质较好。另外,谢花2/3时开始喷施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可以增加果皮亮度,促进果实着色,单果质量较大,利于提高产量,果皮较薄,可食率增加,其综合表现最佳。因此, 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在红美人上使用时,建议在谢花2/3时开始喷施,每20 d喷施1次,连续喷3次的效果较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苗期光合相关指标的杂种优势
    苟秉调, 段盼盼, 杨楠, 赵淑芳, 王永富, 张高原, 魏兵强
    2021, 33(3):  429-43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3.07
    摘要 ( 1361 )   HTML ( 8 )   PDF(881KB) ( 2018 )  

    为筛选可用于鉴定和预测辣椒杂种优势的光合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值、灰色关联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低温弱光胁迫对辣椒亲本及其杂交种F1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测辣椒杂种优势的光合指标优劣顺序是Ci>Gs>叶绿素含量>Tr>Pn;低温弱光胁迫下,离中优势和超亲优势是评价辣椒杂种优势的优良度量标准; 3种辣椒材料的耐低温弱光能力大小为杂交种F1>父本>母本。此研究丰富了辣椒杂种优势理论,为合理选用辣椒杂种优势鉴定标准、预测辣椒杂种优势提供了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品种茶树春秋季鲜叶超微绿茶粉适制性研究
    孙达, 龚恕, 崔宏春, 郭敏明, 郑旭霞
    2021, 33(3):  437-44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3.08
    摘要 ( 1008 )   HTML ( 9 )   PDF(1403KB) ( 1991 )  

    通过测定并比较由8个品种(茂绿、翠峰、龙井43、迎霜、福鼎大白茶、鸠坑种、白叶1号、薮北种)茶树春季和秋季鲜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的粒径参数、色差数值和内含成分,联合感官审评结果,以期筛选出适制超微绿茶粉的茶树品种和采制季节。结果表明,由龙井43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粒径最小,由翠峰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颗粒最均匀;由翠峰春茶和福鼎大白茶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色泽最纯净艳丽;由福鼎大白茶春茶和龙井43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氨基酸含量最高,而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较低;由薮北种春茶、迎霜秋茶和福鼎大白茶秋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审评总得分最高。综合分析后认为,龙井43、翠峰、福鼎大白茶和薮北种茶树的春茶适制超微绿茶粉,迎霜和福鼎大白茶的秋茶可用于制作饮用型超微绿茶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耳及其宿主菌的分离与系统发育分析
    陈莎, 何贝贝, 陈启武, 李利
    2021, 33(3):  447-45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3.09
    摘要 ( 897 )   HTML ( 6 )   PDF(3506KB) ( 1722 )  

    为研究血耳(Tremella sanguinea Y.B. Peng)及其宿主菌的分类地位,利用担孢子弹射法和耳木组织培养法从椴木栽培的血耳中分离得到1株酵母状菌株XE01和1株丝状真菌菌株XE02,分别对这两株菌株进行了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观察及基于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XE01在PDA培养基上形成湿润、光滑的白色菌落;细胞为椭圆形,可见芽体;其ITS序列与褐银耳属(Phaeotremella)聚为一支,与P. neofoliaceaP. eugeniae的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近,初步推测为血耳的酵母态型。菌株XE02在PDA培养基上形成白色绒毛状菌落;菌丝分枝少,有隔,可见单生的球状孢子和锁状联合;培养基中可见红褐色分泌物;其ITS序列与韧革菌属(Stereum)聚为一支,与皱韧革菌(S. rugosum)的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近,初步推测为血耳的宿主菌。研究为厘清血耳及其宿主菌的分类地位及种质资源鉴定提供了分子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可食用玫瑰生物碱代谢物差异分析
    钱晓慧, 陈龙清, 李双琴, 施蕊
    2021, 33(3):  454-46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3.10
    摘要 ( 644 )   HTML ( 7 )   PDF(1757KB) ( 1831 )  

    以云南滇红玫瑰(ZY)与墨红玫瑰(DH)两种云南主要的食用花卉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比较两种玫瑰花次生代谢产物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种花瓣中共检测到82种代谢产物,包括55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67.07%)、16种生物碱(19.51%)、7种酚胺(8.54%)、4种吲哚类生物碱(4.88%),其中滇红玫瑰中谷胱甘肽含量是墨红玫瑰的26.35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而L-天冬酰胺和S-(5'-腺苷)-L-高半胱氨酸却是墨红玫瑰中特有的物质,具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与墨红玫瑰相比,滇红玫瑰15种差异代谢物显著下调,表明墨红玫瑰较滇红玫瑰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功能,而滇红玫瑰高表达成分使其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浙江省亚洲柑橘木虱黄龙病病原分布与消长规律
    孟幼青, 汪恩国, 陈吴健, 李艳敏, 程帆, 孟敏霞
    2021, 33(3):  464-46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3.11
    摘要 ( 655 )   HTML ( 13 )   PDF(859KB) ( 1964 )  

    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 是黄龙病病原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CLas)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更好地探清亚洲柑橘木虱上的CLas阳性分布特性及其动态变化,提出适宜治虫防病的窗口期,特针对浙江省柑橘果园的分布特点,于2002—2019年采取定园定期和不定园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采检24个县(市、区)重点柑橘果园的亚洲柑橘木虱样品1 662份、黄龙病样品2 900份,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携菌量及其阳性率。结果显示,浙江省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携菌量与所处经纬度分别呈线性关系,根据拟合的线性方程推算,浙江省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阳性分布范围为29.20°N以南和119.80°E以东的区域。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阳性率随黄龙病发病率增加而上升,两者呈逻辑斯蒂模型(Logistic model)变化规律。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阳性率在月际间表现为山峰型波浪式变化结构,峰期分别为4、7、12月;在2001—2019年间的年际变化呈二次曲线,经推算,在2010年达到峰值,然后趋于缓解。据此认为,春、夏、秋3梢初期为最佳窗口期,建议加强3梢初期的治虫防病。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稻瘟病菌MGG-01005的表达纯化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赵秀平, 王双, 闫星伊, 段强, 张帅, 陈永胜, 李国瑞
    2021, 33(3):  470-47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3.12
    摘要 ( 1147 )   HTML ( 10 )   PDF(2474KB) ( 2015 )  

    MGG-01005是与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有重要关系的基因,对其进行一般理化性质、结构域、功能位点预测等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M13-MGG-01005,利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并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以及分子筛层析进行蛋白纯化。结果显示,该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6 471.49 u,编码153个氨基酸,含Tctex-1结构域,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无功能位点,存在磷酸活性位点,为不稳定亲水蛋白;该蛋白可被0.1 mmol·L -1 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的最适洗脱液组分为20 mmol·L -1 Tris-HCl,500 mmol·L -1 NaCl,80 mmol·L -1咪唑;阴离子交换层析表明该蛋白对低盐条件具耐受性;分子筛层析具有形态均一且对称性良好的构象,最大洗脱峰出峰位置对应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 ku,表明该蛋白以二聚体形式存在。本研究最终得到大量高纯蛋白,以期为进一步探索该蛋白的功能以及稻瘟病菌的后续相关研究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出芽短梗霉菌PA-2脂肽类物质抑菌活性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岳登高, 程亮, 郭青云
    2021, 33(3):  479-48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3.13
    摘要 ( 841 )   HTML ( 5 )   PDF(3427KB) ( 2013 )  

    探究出芽短梗霉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PA-2脂肽类物质的抑菌活性,并以脂肽类物质的产量为响应值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为脂肽类物质的生产与应用奠定理论基础。采用酸沉淀法对脂肽类物质进行粗提,通过原位酸水解-茚三酮显色法对脂肽粗提物进行定性检测,并用琼脂打孔扩散法对其抑菌活性进行测定,通过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构建响应面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初步判定粗提物为环状脂肽类物质;该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樱桃球腔菌(Mycosphaerella cerasella)和大麦网斑病(Pyrenophora teres)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圈分别为3.65、1.95、2.15、1.35、2.18 cm;优化后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量6.8%、转速216 r·min -1、温度26 ℃、装液量125 mL、pH 7。在此条件下模型预测的脂肽类物质产量为0.94 g·L -1,实际为0.92 g·L -1,比优化前的产量(0.61 g·L -1)提高了51%。优化后的发酵条件可提高脂肽类物质产量,降低发酵成本,可用于上述有抑制效果的菌株防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孢木霉HZ-31菌株侵染对野燕麦生理机制的影响
    朱海霞, 马永强, 咸文荣
    2021, 33(3):  490-49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3.14
    摘要 ( 1109 )   HTML ( 19 )   PDF(4250KB) ( 1689 )  

    选用青海农田常见杂草野燕麦作为靶标杂草,盆栽接种后测定了多孢木霉HZ-31菌株对野燕麦体内各种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了寄主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生理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多孢木霉HZ-31菌株侵染野燕麦后,对植株生理机制防御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PAL和POD活性增加,以抵御菌株侵染,其余生理防御指标包括MDA含量、CAT、PPO、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则受到菌株侵染的破坏,含量减少、活性降低。被抑制的防御酶作用效应大于被促进的防御酶。HZ-31菌株的侵染钝化或抑制了野燕麦体内主要酶类,中断相应的酶促反应,引起植物广泛的代谢变化,包括细胞膜透性改变、干扰光合作用、蛋白质合成、酚类物质代谢等生理方面的变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酵母双杂交筛选与小麦黄花叶病毒P2互作的寄主因子
    韩晓蕾, 高仕祺, 张帆, 羊健, 刘芃, 姜鸿明, 李林志
    2021, 33(3):  497-50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3.15
    摘要 ( 1132 )   HTML ( 26 )   PDF(3058KB) ( 1882 )  

    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隶属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大麦黄花叶病毒属(Bymovirus)。该病毒基因组是由两条正义单链RNA1和RNA2构成,共编码10个蛋白,其编码的P2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文章构建了小麦cDNA酵母文库,通过共转试验共筛选获得若干个候选互作寄主因子,包括水杨酸信号通路因子、E3泛素化连接酶、防御反应、氧化还原酶活性、光系统II组件等18种蛋白,研究P2与寄主因子的互作。进一步试验证实,其中的TaTIFY 10A、Ta14-3-3与WYMV-P2存在互作关系。结果表明,WYMV-P2与小麦的E3泛素化类转录因子、水杨酸信号转录因子、植物光系统的稳定组件及叶绿体的形成关键因子等可能存在互作关系,P2可能参与了寄主多种信号途径,为明确WYMV与寄主的互作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种杀线剂对重茬山药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范琳娟, 刘子荣, 徐雪亮, 王奋山, 彭德良, 姚英娟
    2021, 33(3):  506-51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3.16
    摘要 ( 1187 )   HTML ( 26 )   PDF(1154KB) ( 2032 )  

    为明确常用杀线剂对土壤环境的影响,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研究2种化学杀线剂(阿维·噻唑膦和氟吡菌酰胺)和4种生物杀线剂(厚孢轮枝菌、淡紫拟青霉、辣根素和茶枯抑线生物菌肥)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用杀线剂的对照相比,2种化学杀线剂对苗期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均表现出显著(P<0.05)的促进作用,而至成熟期后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降至对照水平及以下。4种生物杀线剂中,茶枯抑线生物菌肥对苗期土壤细菌/真菌表现出显著(P<0.05)的抑制作用,对真菌数量表现出显著(P<0.05)的促进作用,在成熟期对土壤细菌数量和细菌/真菌表现出显著(P<0.05)的促进作用,而对真菌数量无显著影响。6种杀线剂施用后对土壤脲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2种化学杀线剂和生物杀线剂厚孢轮枝菌、淡紫拟青霉和辣根素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在苗期和成熟期分别表现出显著(P<0.05)的增强作用和抑制作用,茶枯抑线生物菌肥仅对成熟期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表现出显著(P<0.05)的抑制作用。茶枯抑线生物菌肥对苗期和成熟期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表现出显著(P<0.05)的抑制作用和促进作用,其他杀线剂则始终表现出显著(P<0.05)的抑制作用。6种杀线剂显著(P<0.05)影响土壤铵态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施用杀线剂后,土壤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在苗期时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至成熟期后,除茶枯抑线生物菌肥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外,其他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苗期时,施用杀线剂各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但成熟期时,各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无显著差异。综上,这6种杀线剂对土壤微生物、土壤脲酶和土壤养分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可逐渐恢复,但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的作用效果持续时间较长,可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土壤中的有机磷矿化和碳循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炭对小麦根际和根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徐民民, 黄莹, 李波, 徐艳, 张帅, 姚岭芸, 王政
    2021, 33(3):  516-52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3.17
    摘要 ( 1220 )   HTML ( 21515 )   PDF(1808KB) ( 2110 )  

    为了研究生物炭对小麦根际和根内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开展盆栽培养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生物炭对小麦根内、根际和空白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根内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显著(P<0.05)低于根际和空白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即植物根系能够过滤和筛选部分微生物在其根内定殖生长,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蓝藻门(Cyanobacteria)是小麦根内环境中的优势菌门。生物炭能够显著(P<0.05)影响小麦根内和根际微生物组的结构组成。在根内,加生物炭显著(P<0.05)提高了疣微菌科(Verrucomicrobiaceae)和Luteolibacter属细菌的相对丰度;在根际,加生物炭条件下相对丰度显著(P<0.05)上升的微生物菌群包括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环脂酸芽孢杆菌科(Alicyclobacillaceae)、LuteolibacterTumebacillu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小坂菌属(Kosakonia)、溶杆菌属(Lysobacter)、假黄色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Blastomonas、马赛菌属(Mssilia)、原囊菌属(Archangium)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整体来看,根际微生物群落对生物炭处理更为敏感,生物炭添加会显著(P<0.05)影响小麦根际的标志微生物种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科学
    常温贮藏期间鸡蛋清流变特性和蛋白质成分的变化
    杨晓盼, 刘丽莉, 黄正迪, 李媛媛, 郝威铭, 张孟军, 史胜娟
    2021, 33(3):  526-53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3.18
    摘要 ( 993 )   HTML ( 17 )   PDF(960KB) ( 1967 )  

    以鸡蛋清为原料,探究在25 ℃贮藏期间蛋清中主要蛋白质含量和流变特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卵黏蛋白含量显著(P<0.05)降低;S-卵白蛋白含量显著(P<0.05)增加,至28 d时含量达到(92.99±0.81)%;溶菌酶含量呈现显著(P<0.05)的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其活力趋于下降。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蛋清的起泡性和乳化性呈现显著(P<0.05)的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而泡沫稳定性和乳化稳定性则显著(P<0.05)降低。贮藏过程中蛋清的热变性温度与热焓值逐渐增高。在贮藏前期,蛋清的表观黏度增加,贮能模量(G')>耗能模量(G″),表现为流体的弹性性质;在贮藏后期,蛋清的表观黏度减小,G'<G″,呈现黏性特征。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深入探究蛋清的稀化现象提供理论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产品质量安全
    杨梅中灭蝇胺及其代谢物检测方法与风险评估
    田培, 赵慧宇, 刘之炜, 王娇, 狄珊珊, 徐浩, 汪志威, 王新全, 齐沛沛
    2021, 33(3):  534-54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3.19
    摘要 ( 967 )   HTML ( 1489 )   PDF(837KB) ( 2153 )  

    杨梅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经济作物,因其登记农药种类少,裸果食用的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果蝇是杨梅果实成熟期最为重要的虫害,对于果蝇防治药剂的残留风险评估十分必要。生产调研中发现,灭蝇胺在生产中被用于防治果蝇,但灭蝇胺及其代谢产物三聚氰胺有较强的水溶性,为其检测方法的开发带来了困难。本研究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串联质谱仪(LC-MS/MS)多反应监测的检测模式,建立了杨梅基质中灭蝇胺及其代谢产物三聚氰胺的残留分析方法,通过1%三氯乙酸溶剂提取,MCX固相萃取柱净化等前处理,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残留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灭蝇胺和三聚氰胺的添加回收率均在88%~11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灭蝇胺和三聚氰胺方法的检出限(LOD)均为0.01 mg·kg -1;方法的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 -1,在0.01~0.10 mg·L -1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基质效应评价结果为基质抑制效应。经过风险评估,杨梅中的灭蝇胺和三聚氰胺的慢性和急性风险商均小于1,说明杨梅中灭蝇胺和三聚氰胺的急慢性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一般情况下,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风险。该检测方法具有灵敏、有机溶剂使用少等优势,适用于我国杨梅中灭蝇胺及其代谢产物三聚氰胺的风险检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发展
    猪肉销售商可追溯体系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北京、上海、济南3市636位销售商的实证分析
    金俪雯, 刘增金, 刘爱军
    2021, 33(3):  541-55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3.20
    摘要 ( 1025 )   HTML ( 11 )   PDF(1361KB) ( 1887 )  

    基于北京、上海、济南3个城市636位猪肉销售商的调研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猪肉销售商可追溯体系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批发市场与农贸市场的猪肉销售商参与可追溯体系的水平参差不齐,仅有28.62%的销售商所售猪肉具备可追溯能力。就可追溯体系参与行为而言,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目前猪肉销售商多为中青年人,学历普遍较低,对猪肉可追溯体系的重要性认识程度较为一般。分析发现,采购关系、销售年限、销售利润、销售业态、关注程度、惩治力度、监控力度与年龄显著(P<0.1)影响销售商的参与行为。据此提出加强猪肉可追溯体系宣传工作、给予规范实施可追溯体系参与行为的猪肉销售商适当奖励、政府相关部门和市场管理方应加强对猪肉销售商的监管力度等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农村减贫——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张莎莎, 郑循刚, 张必忠
    2021, 33(3):  553-56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3.21
    摘要 ( 778 )   HTML ( 39 )   PDF(1750KB) ( 1815 )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利用2008—2017年中国除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外的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邻接矩阵和反地理距离矩阵,在进行空间相关检验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对农村减贫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省级层面上,农村贫困水平表现出显著(P<0.01)的空间集聚特征,省际分布呈现出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的特点,且随时间发展局部空间集聚特征逐渐增强。整体来看,公路密度和铁路密度的增大不仅对本地的农村减贫具有显著(P<0.01)的促进作用,对邻近地区的农村减贫也具有显著(P<0.05)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在这2种效应上都以铁路的效果更好。从区域层面来看,公路密度的增大对本地的农村减贫仅在西部地区有显著(P<0.01)的直接效应,对邻近地区的农村减贫仅在东部地区产生显著的(P<0.01)空间溢出效应。铁路密度的增大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对本地和邻近地区的农村减贫都具有显著(P<0.05)的促进作用,且这2种效应在中部地区的效果都较东部地区更好。据此建议,东部和中部地区应该优化铁路网络结构,提高路网质量,增大铁路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和通达程度;西部地区应该积极发展公路交通,同时补齐铁路短板,通过促进当地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发挥带动就业和减贫的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