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1, 33(5):  0-0. 
    摘要 ( 240 )   PDF(1690KB) ( 14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科学
    施氮量对弱筋小麦籽粒品质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王玲玲, 吴文革, 李瑞, 胡健, 闫素辉, 邵庆勤, 许峰, 张从宇, 周永进, 李文阳
    2021, 33(5):  777-78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5.01
    摘要 ( 1063 )   HTML ( 1114898742 )   PDF(749KB) ( 2053 )  

    为探究施氮量对弱筋小麦籽粒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以弱筋品种宁麦13与皖西麦0638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量(折纯N 0、120、180、240 kg·hm-2),研究其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品质性状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40 kg·hm-2的施氮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供试弱筋小麦的籽粒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时产量最高;随着施氮量增加,供试弱筋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硬度、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等品质性状均呈上升趋势。供试的弱筋小麦,开花期、成熟期植株与籽粒中积累的氮均主要来源于土壤。当施氮量为120~24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增加,供试弱筋小麦成熟期籽粒中积累的氮来源于肥料的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来源于肥料的量最高。当施氮量为120~240 kg·hm-2时,供试弱筋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为25.68~44.76 kg·kg-1,氮肥生产效率为25.16~50.82 kg·kg-1,随着施氮量增加,供试弱筋小麦的氮肥生产效率下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miR-423-5p在牛肌肉组织中表达及其靶基因预测
    陈雯, 张伟伟, 邵淑丽, 付学鹏, 黄鑫, 李铁
    2021, 33(5):  785-79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5.02
    摘要 ( 1039 )   HTML ( 18 )   PDF(6427KB) ( 1796 )  

    miR-423-5p在细胞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在肌细胞中能影响细胞的增殖。根据miRBase及NCBI网站显示的相关信息利用分析软件对miR-423在各物种之间的同源性进行了分析。取成年西门塔尔牛体内的骨骼肌、小肠、心脏组织利用茎环荧光定量PCR进行miR-423-5p表达量检测,将牛骨骼肌卫星细胞(MDSCs)分化处理不同时长后进行检测;最后通过在线软件(TargetScan、PicTar)预测其可能结合的靶基因。结果表明,miR-423-5p在各物种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骨骼肌中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在MDSCs中,随着细胞分化时间的延长,miR-423-5p表达量逐渐升高。miR-423-5p在12个基因mRNA的3'-UTR上含有潜在的结合位点,其中部分靶基因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结果提示,miR-423-5p可能参与细胞的生长代谢,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准定时输精对后备母猪早期胚胎发育与繁殖性能的影响
    朱志伟, 陈晓宇, 于福先, 张樑, 黄菁, 王志刚, 赖建兵, 沈顺新, 殷文彬, 潘建治
    2021, 33(5):  794-80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5.03
    摘要 ( 724 )   HTML ( 8 )   PDF(1863KB) ( 1639 )  

    为探讨精准定时输精(fixed-time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FTAI)对后备母猪早期胚胎发育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1选取自主培育的金乌猪后备母猪43头,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4头,为自然发情,观察后人工配种(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I);试验组19头,为精准定时输精组。分别于0 h(停喂烯丙孕素)、42 h [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 PMSG)]、122 h [肌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GnRH)]静脉采血,检测孕酮(progesteron, P4)、雌二醇(estradiol, E2)、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的含量;在配种后33 h,分别屠宰对照组和试验组4头后备母猪,回收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其余后备母猪继续饲养并进行分娩与产仔情况追踪。结果显示,从停喂烯丙孕素至42 h和122 h,P4值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停喂烯丙孕素至停喂后42 h,E2值从80 pmol·L-1显著(P<0.05)下降至58.3 pmo·L-1,而在PMSG作用后又急剧升至134.07 pmol·L-1(P<0.01);FSH值未见显著变化(P>0.05);停喂烯丙孕素至停喂后42 h,LH值由0.09 IU·L-1升至0.12 IU·L-1(P>0.05),PMSG作用后又降至0.09 IU·L-1(P>0.05),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符合正常生理周期的变化趋势,表明用药合理无副作用。屠宰后卵巢排卵点计数结果显示,试验组17.5枚,对照组15.25枚,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平均窝均总产仔数、活仔数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但相对提高1.05头。试验2选取大长后备母猪189头,处理方式同试验1,随机分为试验组94头、对照组95头,试验组活仔较对照组约提高0.58头(P>0.05),断奶成活率提高2.99百分点。综上所述,精准定时输精程序处理符合母猪生理发情周期特质,可增加排卵数且对早期胚胎发育无不良影响,在提高后备母猪的利用率、增加窝均活仔数和提高仔猪断奶成活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优化研究和推广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饲喂高蛋白日粮对雏鹅血清尿酸水平、肝脏和肾脏超微结构及ABCG2表达的影响
    王志, 胡仲皓, 桂雪儿, 冯士彬, 李玉, 王希春, 李锦春, 吴金节
    2021, 33(5):  801-80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5.04
    摘要 ( 657 )   HTML ( 64 )   PDF(4049KB) ( 1713 )  

    通过建立雏鹅高尿酸血症模型,研究高蛋白日粮对雏鹅血清尿酸水平、肝脏和肾脏超微结构及ABCG2表达的影响。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对照组(CP)肝脏和肾脏细胞器结构完好,高蛋白1组(HP1)、高蛋白2组(HP2)肝脏部分线粒体开始出现肿胀、空泡变性,内质网肿胀消失,糖原减少。肾脏细胞部分线粒体开始出现肿胀、空泡变性,核膜间隙增大。雏鹅7日龄时,HP2组鹅的血清尿酸水平极显著高于CP组和HP1组(P<0.01);雏鹅14日龄时,HP2组鹅的血清尿酸水平极显著高于CP组和HP1组(P<0.01),HP1组鹅血清尿酸水平极显著高于CP组(P<0.01)。qPCR、Western-boltting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P2组鹅十二指肠、空肠中ABCG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P组和HP1组(P<0.05或P<0.01),鹅肾脏ABCG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低于CP组和HP1组(P<0.05或P<0.01);HP1组鹅ABCG2基因和蛋白在空肠中的表达显著高于CP组(P<0.05),在肾脏中的表达显著低于CP组(P<0.05)。综上所述,饲喂高蛋白日粮导致雏鹅肝脏、肾脏细胞受损,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引发雏鹅高尿酸血症,空肠、十二指肠中ABCG2的表达增加,而肾脏中ABCG2的表达降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重组截短蛋白mp-tGAPDH的微小支原体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建立和应用
    付媛, 石团员, 孙洪超
    2021, 33(5):  809-81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5.05
    摘要 ( 768 )   HTML ( 13 )   PDF(790KB) ( 1585 )  

    猪源嗜血支原体(Hemotropic mycoplasma,HM)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及骨髓中,引起猪传染性贫血,给我国养猪产业造成危害。近年来病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流行三种HM,猪支原体(Mycoplasma suis,M. suis 猪附红细胞体),微小支原体(M. parvum)和新种Candidate Mycoplasma hemosuis(CMh)。且M. parvum在是我国浙江和海南猪群中的主要流行嗜血支原体,目前仅M. suis有血清抗体检测方法报道。本研究根据M. parvum ZJ9330株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404 bp的部分基因片段、原核表达纯化15 ku截短蛋白mp-tGAPDH,Western-blot表明纯化蛋白mp-tGAPDH与小鼠抗mp-tGAPDH血清有较好的反应性。以mp-tGAPDH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M. parvum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实验表明,建立的ELISA方法不与猪圆环病毒病、猪瘟、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弓形虫阳性血清交叉反应。重复性实验表明,该ELISA方法批间和批内重复性低于18.4%,表明该法有较好的重复性。用建立的ELISA方法对浙江省上虞地区5个猪场248份临床送检血清进行了检测, M. parvum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6.69% (91/248)。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为猪微小支原体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猪丹毒丝菌CbpB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刘君雯, 王迪, 朱艳艳, 邢刚, 占松鹤, 刘晓露, 魏建忠, 孙裴, 刘雪兰, 李郁
    2021, 33(5):  816-82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5.06
    摘要 ( 1237 )   HTML ( 13 )   PDF(1298KB) ( 1708 )  

    利用表达纯化的猪丹毒丝菌(ER)胆碱结合蛋白B(CbpB)建立一种检测ER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克隆扩增ER的CbpB基因并与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连接,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入E.coil BL21,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产物。以纯化重组CbpB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一系列反应条件优化,建立检测ER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CbpB-ELISA),并用于临床猪血清样品检测。建立该方法的最适条件:包被抗原浓度为1.0 μg·mL-1,4 ℃过夜;5%脱脂奶粉于37 ℃封闭2 h;血清稀释度为1:100,37 ℃孵育60 min;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1 000,37 ℃作用45 min;显色时间为37 ℃作用10 min。该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ER抗体,与其他猪病原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性;阳性血清稀释至1:12 800时仍可检出;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00%;与全菌体-ELISA、SpaA-ELISA、商品化ELISA试剂盒及Western-blot比较,该方法总符合率分别为91.67%、93.33%、86.67%和90.00%,其中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2.45%、94.55%、88.89%、90.91%,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5.71%、80.00%、66.67%、80.00%。对进行和未进行ER免疫的猪血清样品检测,免疫抗体阳性率为86.67%,感染抗体阳性率为30.50%。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以及临床应用的可靠性,为ER的免疫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手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二十二份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果实品质的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
    王英珍, 潘芝梅
    2021, 33(5):  825-83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5.07
    摘要 ( 1207 )   HTML ( 1812465728 )   PDF(577KB) ( 2108 )  

    为了更好地了解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测定了浙江省丽水市境内22份毛花猕猴桃种质的8个品质指标,进行了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果实品质指标差异较大,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38%);果实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1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份毛花猕猴桃种质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一类种质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第二类,第二类种质果实的固酸比稍高于第一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三个主成分贡献率达85.04%,可综合反映果实品质信息;综合评价结果显示,LD-18、L-74、L-27、L-19、L-73这5个单株果实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综上所述,丽水市境内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为新品种的选育和果实品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阴雨寡日照对大棚草莓小气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清斌, 秦奔奔, 李盈盈, 范凯锋, 杨栋, 陈磊, 刘鹍
    2021, 33(5):  831-83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5.08
    摘要 ( 1080 )   HTML ( 1342177282 )   PDF(947KB) ( 2185 )  

    为分析冬春季连阴雨寡日照对大棚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定量化影响,探究其影响规律,促进草莓生产减灾增收,实验筛选3个连阴雨寡日照天气发生较重的典型受灾年份,将未发生该灾害的相近年份同时段作为对照,对比分析草莓棚内气象要素、果实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根据上述年度数据差异进一步分析了受灾最重年份逐月果实产量品质指标,以探究连阴雨寡日照天气对大棚草莓果实生长、果实产量、品质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连阴雨寡日照年份与对照年份的棚内各小气候要素差异较明显,与对照年份相比,发生连阴雨寡日照时段的日均温平均偏低2.5 ℃,相对湿度平均偏高13.5%,太阳辐射平均偏低61.4%;连阴雨寡日照年份较对照年份年产量平均减产11.6%,连阴雨导致果实生长迟滞,果实横纵径均较对照年份偏小,果实畸形和病害影响加重,畸、烂果明显比正常年份偏多;连阴雨寡日照年份逐月产量受影响较重,且有滞后发灾特点,该灾害发生时段对可溶性固形物抑制作用较明显,当灾害结束、天气转好后,该指标能在较短时间内反弹。本研究可为下一步开展大棚草莓连阴雨寡日照灾害防御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规格穴盘对番茄幼苗生长及其机械化移栽的影响
    王克磊, 朱隆静, 苏世闻, 包玉花, 陈先知, 徐坚
    2021, 33(5):  840-84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5.09
    摘要 ( 1146 )   HTML ( 120 )   PDF(541KB) ( 1881 )  

    以3种不同规格穴盘进行番茄育苗并研究不同苗龄下的番茄生长发育及其机械化移栽情况,通过测定番茄幼苗生长、生理及机械化移栽合格率等指标,以期为番茄穴盘育苗的机械化移栽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规格穴盘的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随着苗龄的增加而上升,番茄幼苗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随着苗龄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苗龄20 d和40 d时番茄苗由于生长的影响其机械化移栽合格率均低于90%,未达行业标准要求。综合来看,苗龄30 d时50孔穴盘的番茄幼苗生长最佳,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最高,基质散坨率为5.6%,机械化移栽合格率为93.89%,最适合机械化移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个观赏海棠品种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唐红, 黄滔, 刘玮, 黄程前, 黄文韬, 郑硕理, 陈白冰
    2021, 33(5):  846-85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5.10
    摘要 ( 1918 )   HTML ( 38 )   PDF(8685KB) ( 1883 )  

    为比较引种观赏海棠品种间光合特性,以海棠粉芽、红宝石、凯尔斯和绚丽为试材,测定了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等光合生理指标和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凯尔斯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型,但粉芽、红宝石和绚丽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双峰型。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均呈V型曲线变化,均为早、晚高,中午低;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和双峰型;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出现峰值时间为10:00—14:00;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曲线呈多种类型,均表现为上午高、下午低;凯尔斯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最高,绚丽光补偿点最低,红宝石暗呼吸速率最低;4个观赏海棠品种净光合速率平均值为:凯尔斯(8.33 μmol·m-2·s-1)>绚丽(7.71 μmol·m-2·s-1)>粉芽(7.29 μmol·m-2·s-1)>红宝石(5.57 μmol·m-2·s-1)。综上,凯尔斯光合能力最强,且对光照要求低,可广泛栽植;红宝石光合能力最弱,且对光环境适应性较窄,可作为盆栽海棠新品种;粉芽表现为喜光型,应栽植在光照充足的地区;绚丽具有较强的弱光利用能力,可与其他树种混栽,栽植在光照较弱的地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谢放, 夏樱霞, 苏强军, UWITUGABIYE Vestine, 陈照禾, 周刚
    2021, 33(5):  855-86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5.11
    摘要 ( 749 )   HTML ( 23 )   PDF(6438KB) ( 1791 )  

    为探究人工培养中国被毛孢Ophiocordyceps sinensis过程中出现的3种形态菌丝(基内菌丝、菌丝团与气生菌丝)的差别及产生机理,以分离自单子囊孢子的菌株为材料,分别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3种形态菌丝的显微与超显微形态。结果发现:菌丝直径和形态不同,表现为菌丝团>基内菌丝>气生菌丝;气生菌丝排列疏松,菌丝表面附着有大量分生孢子;菌丝团的菌丝褶皱明显、扭结且相互交联缠绕;基内菌丝排列密集,菌丝融合、分支现象明显。说明出现三种形态的菌丝是中国被毛孢的特性,与菌种和菌株纯度无关,且分生孢子在气生菌丝顶端或中部直接以出芽的方式形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GF-1/WFV在玉米叶面积指数估算中的应用研究
    张矞勋, 王磊, 璩向宁, 曹媛, 吴梦瑶, 于瑞鑫, 孙源
    2021, 33(5):  861-87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5.12
    摘要 ( 1047 )   HTML ( 129 )   PDF(12607KB) ( 1916 )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植被冠层重要的结构参数之一,与冠层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也是植被遥感领域关注的重要参数之一。本研究对已在轨运行7年的高分一号卫星WFV传感器的植被监测性能进行评测,以吉林省农安县典型玉米分布区作为研究区域,结合地面同步观测的叶面积指数和冠层光谱等实测数据,借助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植被指数(RVI)、大气阻抗植被指数(AR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修改性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这5种植被指数,对比分析地面实测光谱与GF-1/WFV光谱对玉米冠层叶面积指数的估算能力。通过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误差(RE)和预测残差(RPD)等参数筛选最优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各种植被指数与LAI之间的相关性均表现为地面实测光谱高于GF-1/WFV星载光谱;对比不同植被指数与LAI的相关性发现,地面光谱和星上光谱构造的植被指数中,均表现为MSAVI与LAI的相关性最高;基于地面光谱和星上光谱的MSAVI构建的估算模型中,R2最高值所对应的函数类型不同,基于地面光谱的函数中,R2最高值对应的是指数模型,而基于GF-1/WFV星上光谱的函数中,二项式的R2最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株产吲哚乙酸根际促生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促生作用
    李福艳, 刘晓玉, 颜静婷, 蔡燕飞
    2021, 33(5):  873-88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5.13
    摘要 ( 1268 )   HTML ( 33 )   PDF(8420KB) ( 1930 )  

    为丰富具有产吲哚乙酸(IAA)功能的芽孢杆菌菌种资源,开发高效根际促生微生物菌肥,从玉米、生菜和绿化带植被的根际土壤中筛选产IAA的芽孢杆菌,最终获得3株高效产IAA的菌株——YC9L、YC3172和YC5064,其IAA产量分别为46.72、79.75、67.55 mg·L-1。对其进行理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YC9L和YC3172菌株为大猩猩芽孢杆菌(Bacillus massiliogorillae),YC5064菌株为栗褐芽孢杆菌(Bacillus badius)。玉米种子发芽试验显示,YC9L和YC5064菌株对玉米种子发芽,以及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生菜盆栽试验显示,YC9L、YC3172、YC5064菌株对生菜植株生长具有促进效果。玉米盆栽试验显示,YC9L、YC3172、YC5064菌株对玉米植株生长有良好的促进效果,且以YC9L的效果最优。YC9L、YC3172、YC5064菌株均具有解钾能力;YC9L和YC3172菌株具有解磷能力;YC9L、YC3172、YC5064菌株对镉、锌、铜均具有耐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矿基土壤调理剂对滨海盐土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朱芸, 郭彬, 林义成, 傅庆林, 刘琛, 李凝玉, 李华
    2021, 33(5):  885-89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5.14
    摘要 ( 1005 )   HTML ( 1761609728 )   PDF(694KB) ( 2055 )  

    以自主研发的矿基土壤调理剂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土壤调理剂不同施用量(0、5.0、7.5、10.0、12.5 g·kg-1)对滨海盐土理化性状[pH值、土壤电导率(EC),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后,土壤pH值、EC值和速效钾含量与不施土壤调理剂的对照相比显著(P<0.05)降低,而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水稻秸秆、籽粒中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以及水稻株高、生物量和产量显著(P<0.05)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株高、千粒重、生物量和产量与土壤pH值和EC值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与速效钾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各施用量下,以10 g·kg-1处理的效果最优。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应用土壤调理剂改良滨海盐土、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科学
    副干酪乳杆菌固态发酵枣粉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张家萌, 魏嘉雯, 张惠玲
    2021, 33(5):  893-90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5.15
    摘要 ( 972 )   HTML ( 568 )   PDF(3760KB) ( 1962 )  

    为制得一种活菌数高且稳定性较好的红枣益生菌粉,以红枣为主料,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TK1501为发酵菌株进行固态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基于优化后的工艺制作红枣益生菌粉,对其理化指标、微生物安全性进行检测,并开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料水比1∶0.9、豆粉添加量24%、麦麸添加量9%、接种量10%、发酵时间24 h,最佳干燥方式为-50 ℃冷冻干燥24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样品,活菌数含量为7.21×108 CFU·g-1,粗多糖、乳酸、苹果酸、柠檬酸、游离氨基酸、γ-氨基丁酸含量较发酵前提高,且口感酸甜,枣香浓郁,综合评价良好,各项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安全指标均符合相应标准,在(37±2)℃的条件下贮藏90 d,样品基本保持稳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产品质量安全
    初榨橄榄油中多酚化合物的UPLC-FLD检测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雪, 张玉, 王君虹, 朱作艺, 孙素玲, 刘志, 朱申龙, 沈国新, Agusti ROMERO, 王伟
    2021, 33(5):  907-91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5.16
    摘要 ( 1055 )   HTML ( 1142951954 )   PDF(1079KB) ( 2081 )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UPLC-FLD)检测不同品种初榨橄榄油中6种多酚化合物的含量,并测定样品的总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同时对多酚组分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色谱条件为采用Cadenza色谱柱(150 mm×4.6 mm, 5 μm),柱温35 ℃,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荧光光谱激发波长为278 nm,发射波长为339 nm。在此条件下,初榨橄榄油样品中6种多酚化合物可在17 min内得到较好分离,并在较宽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 0.999 5),且精密度高,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 4.91%,日间精密度RSD ≤5.41%,加标回收结果准确可靠,平均回收率93.42%~119.86%,RSD ≤ 6.26%。不同初榨橄榄油样品中羟基酪醇、酪醇、香草酸、松脂酚及总多酚含量差异较大,而橄榄苦苷和女贞苷含量最低,且样品间差异较小。初榨橄榄油多酚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但不同品种间具有较大差异,ABTS法测定的总抗氧化能力为0.95~2.71 mmol·L-1 Trolox,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22%~66.23%,抑制羟自由基能力为13.24~136.06 U·mL-1,其中Coratina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总多酚含量与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呈显著正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纳他霉素处理对电商物流过程中葡萄品质的影响
    吴剑, 王剑功, 褚伟雄
    2021, 33(5):  916-92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5.17
    摘要 ( 822 )   HTML ( 16 )   PDF(914KB) ( 1922 )  

    为研究纳他霉素处理浓度以及处理方式对电商物流运输过程中葡萄品质的影响,以阳光玫瑰葡萄为研究对象,采用0.5、1.0 g·L-1两组浓度分别使用浸泡和喷雾两种方式处理葡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纳他霉素处理均有一定的保鲜效果,其中1.0 g·L-1喷雾处理,葡萄的脱粒率仅为4.69%,腐烂率不足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0.69百分点,总酸含量下降20.0%,呼吸强度为39.46 mg CO2·kg-1·h-1,果实硬度为5.04 kg·cm-2,可有效减少葡萄营养流失,保持葡萄外观和风味,使葡萄经过物流运输后仍然保持较高的商品价值。因此,使用纳他霉素应用于葡萄电商物流运输过程保鲜是完全可行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发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武汉市粮食应急管理经验与启示——基于权变理论视角的分析
    陈会玲, 蔡力, 李宁, 高全胜, 杜为公
    2021, 33(5):  923-93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5.18
    摘要 ( 676 )   HTML ( 46 )   PDF(1350KB) ( 1698 )  

    阐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粮食安全的冲击及其诱发危机的特征,引入权变理论,分析粮食应急管理中的权变思想,构建权变理论下的粮食应急决策模型和应急管理框架。在此基础上,从监测预警机制、应急管理体制、应急保障机制,以及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等体制机制层面探析武汉市粮食应急管理经验。融合权变理论,从管理者的权变素质、应急组织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粮食储备、应急预案的异质性、监测预警5个方面提出启示性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产业融合的多功能绩效评价与障碍因子分析
    方相, 杨钢桥, 黄丹
    2021, 33(5):  932-94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5.19
    摘要 ( 647 )   HTML ( 26 )   PDF(1101KB) ( 1581 )  

    农村产业融合的实质就是拓展农业多功能,从多功能视角来研究农村产业融合的绩效与障碍因子,可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农村产业融合经营模式,从过程与结果2个维度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的多功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以湖北省4个典型案例村为代表,分别表征4种农村产业融合经营模式(模式Ⅰ,农户独立经营模式;模式Ⅱ,农业企业/合作社规模化经营模式;模式Ⅲ-A,“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中介组织联动型经营模式;模式Ⅲ-B,“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对其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其农村产业融合的多功能绩效与障碍因子。结果显示:不同农村产业融合经营模式的多功能绩效存在差异,相较于模式Ⅱ,农户协作经营模式(含模式Ⅲ-A和模式Ⅲ-B)的多功能绩效水平较高,其中模式Ⅲ-B的多功能绩效水平更高。不同农村产业融合经营模式的多功能绩效障碍因子不同。模式Ⅰ和模式Ⅱ目前主要以农村休闲观光旅游为主导产业,影响其多功能绩效的障碍因子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加工业生产、生态系统服务方面;模式Ⅲ-A和模式Ⅲ-B目前主要以农业、加工业为主导产业,影响其多功能绩效的障碍因子主要集中在旅游服务等非农生产活动方面。结果表明:为了提高不同农村产业融合经营模式的多功能绩效,应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注重多功能协调,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产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交易视角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
    陈丽荣, 陈丽娟, 朱震锋, 韩丽晶, 曹玉昆
    2021, 33(5):  944-95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5.20
    摘要 ( 630 )   HTML ( 20 )   PDF(1249KB) ( 1595 )  

    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区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学理分析与现实阐述,提出天保工程区适合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类型。依据已颁布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森林经营碳汇方法学,以及国际上已经推行的减少毁林碳汇项目要求,推导构建了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的估算模型,并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对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潜力进行估算。研究表明:天保工程区既可以开发碳汇造林项目和人工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还可以开发天然次生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和减少毁林碳汇项目。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潜力不同。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天然次生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积为295.25万hm2,开发潜力最大;人工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积为86.9万hm2; 2014年以来可开发的减少毁林碳汇项目年均潜力为316.6万m3;碳汇造林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积为17.7万hm2,开发潜力最小。基于此,提出将天保工程区人工干扰程度为中高级的天然次生林正式纳入森林经营增汇减排项目允许范畴、尽快出台减少毁林碳汇项目方法学、汲取典型国家建设经验以加快我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建设的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农业学报》2009—2018年高被引论文计量分析
    张韵, 陈华平
    2021, 33(5):  955-96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5.21
    摘要 ( 552 )   HTML ( 57 )   PDF(1449KB) ( 1621 )  

    为总结期刊高被引论文的内在规律和共性特征,为组织筛选优质稿源、推进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文章选取2009—2018年《浙江农业学报》被引用论文总数的前5%论文(共131篇)作为高被引论文,对其学科分布、基金项目、作者、来源单位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高被引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为33.29次,是统计时段总发文量篇均被引频次的4倍以上;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基础科学,植物保护5个学科,有关重金属、农作物产量品质、抗寒性、光质、生物炭、沼液利用等内容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高被引论文中有91.60%的论文获得了至少1项基金的资助;有14位作者发表了2篇以上高被引论文,主要来自主办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发表2篇以上高被引论文的机构有18个,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被引频次大于50次的论文共有16篇,其中综述类论文占比50%。在《浙江农业学报》今后的选题策划和组约稿工作中,一方面应进一步拓展优质稿源的征集范围,积极争取农业领域研究热点的首发权,另一方面应及时发表具有浙江特色的学术成果和经验模式,将“浙江模式”推而广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