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1, 33(6):  0-0. 
    摘要 ( 249 )   PDF(20782KB) ( 17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科学
    高粱种质资源出苗相关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刘秀慧, 邹桂花, 翟国伟, 刘合芹, 郑学强, 陈合云
    2021, 33(6):  965-97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6.01
    摘要 ( 927 )   HTML ( 1883242530 )   PDF(1102KB) ( 1975 )  

    选用54对均匀分布在高粱全基因组的SSR标记对110份高粱种质资源进行检测,研究高粱中胚轴长、胚芽鞘长、根长和百粒重4个出苗相关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性,以期为选育耐深播的优异高粱资源提供理论支持和材料保障。结果表明,高粱中胚轴长与根长呈显著(P≤0.05)负相关,与胚芽鞘长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胚芽鞘长、根长和百粒重3个性状间存在极显著(P≤0.01)正相关;在54个SSR标记位点中,共检测到33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6.28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67个,Shannon’s 信息指数平均值为1.129 9;结构分析将参试高粱种质主要分为3个亚群;关联分析共检测到9个标记与中胚轴长显著(P≤0.05)相关,单个位点解释的贡献率为11.18%~28.05%。5个标记与胚芽鞘长度显著(P≤0.05)相关,单个位点解释的贡献率为11.22%~18.12%。只有1个标记与根长显著(P≤0.05)相关,另检测到2个标记与百粒重显著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林省水稻生产的碳足迹与水足迹时空变化特征
    张惠云, 秦丽杰, 贾利
    2021, 33(6):  974-98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6.02
    摘要 ( 1115 )   HTML ( 1175453764 )   PDF(3586KB) ( 2040 )  

    农业生产对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影响。碳足迹和水足迹分别是评估温室气体排放和水资源消耗的指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吉林省水稻生产的碳足迹和水足迹进行核算,分析碳足迹和水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构成。结果表明:2007—2017年吉林省水稻生产的碳足迹年均值为0.74 kg·kg-1。甲烷排放是水稻生产碳足迹的主要组分,占比为41.55%,其次为化肥施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比为21.18%。2007—2017年吉林省水稻生产的水足迹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均值为147 L·kg-1,其中:水稀缺足迹为122 L·kg-1,约占83%,水劣化足迹为25 L·kg-1,约占17%。碳足迹和水足迹的高值区和低值区在空间上分布不一致,吉林省西部和中部地区的水足迹较大、碳足迹较小,而东部、中东部地区碳足迹较大、水足迹较小。相关分析表明,碳足迹和水足迹呈负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减氮对甬优籼粳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汪峰, 谌江华, 陈若霞, 史骏, 任少鹏, 金树权, 姚红燕, 朱德峰, 戴瑶璐
    2021, 33(6):  984-99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6.03
    摘要 ( 1098 )   HTML ( 1073741841 )   PDF(1073KB) ( 1995 )  

    于2017—2019年在浙东单季稻区2种类型土壤(象山淡塘泥田和鄞州青紫泥田)上开展定位试验,以4个甬优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甬优7850、甬优12、甬优538)和2个常规粳稻品种(宁84和秀水134)为材料,设置HN(农民习惯施氮量,杂交稻折纯N 240 kg·hm-2、常规稻折纯N 200 kg·hm-2)、MN(在HN基础上减氮17%)、LN(在HN基础上减氮34%)和N0(不施氮对照)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在2个试验点均随着施氮量的减少而下降,MN处理下象山和鄞州的甬优籼粳杂交稻平均产量分别达10.8 t·hm-2和9.9 t·hm-2,仅比HN处理减少1.2%和2.6%,且无显著性差异;与HN相比,MN和LN处理下水稻有效穗在2个试验点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结实率和千粒重在象山试验点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甬优籼粳杂交稻产量在象山试验点(中等肥力)与有效穗、每穗粒数和高峰苗呈显著(P<0.05)正相关,而在鄞州试验点(高肥力)与有效穗、结实率和成穗率呈显著(P<0.05)正相关。对于中等肥力土壤,不同氮肥处理对甬优籼粳杂交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无显著影响,但氮肥农学利用率随着试验年限的增加快速提升,表明在当地试验条件下,如不采取其他技术措施,持续减少氮肥投入存在一定风险。在浙东沿海地区常规单季稻栽培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上氮肥施用量减少17%可以保证产量,但氮肥减量应综合考虑耕地基础地力、品种特性和肥料利用率等因素的长期效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SWP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在虾类病害检测中的应用
    沈卫锋, 郭琦, 刘莉, 牛宝龙, 翁宏飚, 楼宝
    2021, 33(6):  993-100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6.04
    摘要 ( 914 )   HTML ( 5895 )   PDF(1723KB) ( 1952 )  

    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是虾类养殖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病原微生物。目前常用的EHP检测方法是以核糖体18S基因为靶基因的PCR检测,但由于18S基因的高度保守性,该方法存在一定的非特异性扩增问题。本研究利用电子克隆方法,得到了特异性较高的EHP孢壁蛋白2(spore wall protein 2,SWP2)基因。该基因的cDNA全长为1 019 bp,开放阅读框全长687 bp,编码229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质量为26.32 ku,5'非编码区为120 bp,3'非编码区为179 bp,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与毕氏肠孢虫和绒螯蟹肠孢虫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15b-SWP2,利用原核表达得到SWP2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8 ku,并制备了该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采用常规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对市售的商品虾进行了EHP感染情况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能准确地进行检测分析。本研究结果为虾农肝肠微孢子虫病的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为SWP2蛋白功能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糖分含量对番茄叶片Pst DC3000抗性的影响及其机理
    赵虎, 张越亭, 刘永华
    2021, 33(6):  1001-101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6.05
    摘要 ( 1186 )   HTML ( 1343356965 )   PDF(4408KB) ( 2154 )  

    研究糖代谢对番茄叶片细菌性叶斑病(Pst DC3000)抗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生理生化机制,为抗病番茄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以糖代谢特征不同的早上取样叶片(早8:00取样)和晚上取样叶片(晚6:00取样)为材料,测定离体接种后不同时期(0、24、48 h)上述两种叶片在Pst DC3000抗性、细菌密度、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转化酶活性、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含量、细胞死亡和H2O2积累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和早上取样叶片相比,晚上取样叶片对Pst DC3000具有更高的抗性,表现为较轻的病斑和细胞死亡现象,同时叶片内的细菌密度也极显著(P≤0.01)降低。此外,和早上取样叶片相比,晚上取样叶片在接种后具有更高的淀粉含量(0~48 h)、葡萄糖含量(0、24 h)和果糖含量(24、48 h),但在蔗糖含量上无显著差异。对3种转化酶活性的测定表明,晚上取样叶片的细胞壁转化酶(CWIN)活性在接种后0、48 h显著(P≤0.05)低于早上取样叶片,而细胞质转化酶(CIN)活性在接种后24、48 h则显著(P≤0.05)高于早上取样叶片,液泡转化酶(VIN)活性在两种叶片之间无显著差异。最后,和早上取样叶片相比,晚上取样叶片具有相对较少的H2O2积累(48 h)和显著(P≤0.05)较高的游离态SA和JA含量(48 h)。总之,和早上取样叶片相比,晚上取样叶片具有较高淀粉、己糖含量和CIN活性,以及较低的CWIN活性,这可能是晚上取样叶片具有较高SA和JA含量,以及较少H2O2积累和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从而使得晚上取样叶片对Pst DC3000的抗性提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十五种绣球种质资源分析和综合评价
    任倩倩, 张京伟, 孙纪霞, 罗珍珍, 丁兆堂, 张德顺, 张英杰, 郭对田, 郭文姣
    2021, 33(6):  1012-102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6.06
    摘要 ( 1651 )   HTML ( 6291509 )   PDF(13474KB) ( 1999 )  

    为完善绣球的种质评价体系,以引种的25个绣球品种为试材,通过观察记录、形态数据测量等方法,将绣球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和观赏性等方面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并以遗传变异性为切入点进行数量性状分析,聚类分析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和等级排序。结果表明:扦插成活率、花色可调性和单个花序小花朵数等指标在评价中占有主导地位,聚类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在评价体系中结果较为一致,通过分析数据可证实其科学性与有效性。万华镜、小町、卡米拉、你我的情感、爆米花、魔幻水晶和你我的永恒7个绣球品种评价结果达到Ⅰ级。这些品种具有花色可调,冠幅较大,单个花序小花朵数较多,扦插成活率较高,同时株型为直立或半直立,抗逆性较强等共性特点,可在园林绿地中规模化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茄子脂氧合酶家族基因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赵国富, 严亚琴, 汪精磊, 魏庆镇, 包崇来
    2021, 33(6):  1025-103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6.07
    摘要 ( 1153 )   HTML ( 1572875 )   PDF(2568KB) ( 2064 )  

    脂氧合酶(lipoxygenase, LOX)是一类重要的含非血红素铁的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时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明确茄子中LOX基因及其进化关系,对茄子全基因组进行分析筛选,共鉴定出12个SmeLOX基因。它们分布在茄子1、3、8和9号染色体上。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茄子LOX家族基因可分为9-LOX、type I 13-LOX和type II 13-LOX 3类。此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鉴定出的12个茄子SmeLOX基因进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meLOX1、SmeLOX4、SmeLOX6和SmeLOX8基因在茄子5种组织(根、茎秆、叶片、花、果实)中均有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meLOX基因在茄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甜菜夜蛾幼虫龄数和龄期的测定
    章金明, 周书行, 林雅, 刘敏, 王丽坤, 吕要斌
    2021, 33(6):  1035-104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6.08
    摘要 ( 1234 )   HTML ( 2839 )   PDF(760KB) ( 1936 )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是芦笋、番茄、棉花、萝卜、玉米等植物上的重要害虫。明确该虫幼虫的龄数和龄期,可为其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治提供依据。对甜菜夜蛾幼虫各龄期的头壳宽度、体长和体重进行测量,并根据频次分布图、戴氏定律、Crosby生长法则和回归分析推断和验证甜菜夜蛾幼虫的虫龄数。结果显示,甜菜夜蛾1~5龄幼虫的头壳宽度范围分别为0.21~0.30、0.40~0.49、0.65~0.75、1.05~1.15、1.65~1.80 mm,频次分布呈现出5个明显的集中区域;1~5龄幼虫的体长范围分别为1.0~3.1、2.5~6.5、4.0~10.0、5.0~15.0、11.0~27.0 mm,各龄期体长出现重叠,频次分布集中区域不明显;1~5龄幼虫的体重范围分别为0.025~0.567、0.200~6.000、1.100~15.200、6.200~65.600、32.900~275.200 mg。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甜菜夜蛾幼虫共5龄,幼虫头壳宽度可作为分龄指标,而幼虫体长和体重在各龄期出现较大程度的重叠,不宜作为分龄指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除草活性菌株HL-1产孢发酵条件研究
    高汉峰, 刘雨芹, 程亮, 郭青云
    2021, 33(6):  1042-104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6.09
    摘要 ( 1304 )   HTML ( 5633 )   PDF(1446KB) ( 1955 )  

    以分离自青海患病刺儿菜中具有除草活性的植物内生真菌HL-1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最适合该菌株生长的碳氮源、固态发酵基质、接种量和固-液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材料中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酵母浸膏;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中的最大产孢量是5.79×108 CFU·mL-1;而在最适碳源和最适氮源混合培养基中,它的最大产孢量是 4.81×109 CFU·mL-1。菜籽饼为HL-1在供试材料中产孢最大的培养基质;在体积分数为40%接种量下,它的产孢量最大。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发现该菌株在培养温度27.5 ℃,培养基质含水量37%,发酵时间8 d条件下,产孢量最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岩溶槽谷区撂荒耕地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子
    施厚军, 兰安军, 易兴松, 翟香, 廖艳梅, 钟九生
    2021, 33(6):  1049-106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6.10
    摘要 ( 690 )   HTML ( 7 )   PDF(3162KB) ( 1652 )  

    以地处岩溶槽谷区的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和万山区为研究区,以201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和2019年高分遥感影像为基础,经目视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获取撂荒耕地数据,运用热点分析揭示撂荒耕地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撂荒耕地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总体撂荒率为17.32%,旱地撂荒率比水田高,分别为23.54%和9.52%。撂荒水田的极热点区分布于西南部和东北部的城乡结合部乡镇,冷点区空间分布规律不明显;撂荒旱地的极热点区分布于西部和东北部的城乡结合部乡镇,极冷点区和冷点区主要分布于东部乡镇。水田和旱地撂荒的驱动因子大致相同,但主次有所差异。水田撂荒的驱动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地块面积>距聚落距离>坡度>灌溉距离>交通距离>高程>地块形状指数,旱地撂荒的驱动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距聚落距离>地块面积>坡度>灌溉距离>高程>交通距离>地块形状指数。总体而言,岩溶槽谷区耕地撂荒的主要驱动因子是距聚落距离,说明劳动力析出、农村空心化是影响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同时,地块面积、坡度、灌溉距离等也与耕地撂荒密切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以上海三林楔形绿地为例
    张青青, 梁晶, 伍海兵, 郑思俊, 黄军华
    2021, 33(6):  1062-106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6.11
    摘要 ( 1456 )   HTML ( 20 )   PDF(6051KB) ( 1748 )  

    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引起的有机碳含量变化,识别土壤有机碳的空间格局,对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以上海市三林楔形绿地为对象,通过遥感影像资料获取其土地利用方式和面积,并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的影响,估算三林楔形绿地拟建成后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三林楔形绿地开放土壤和封闭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7.51 g·kg-1和4.67 g·kg-1,绿地开放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显著(P<0.05)高于封闭土壤。相比现有土壤有机碳储量(2.99×104 t),拟建成后土壤有机碳库变化较大,有机碳储量预估可达到6.29×104 t,其中开放土壤的有机碳储量为5.38×104 t,约为现有土壤有机碳储量的1.8倍。本研究阐明城镇化建设中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对准确量化城市化土壤有机碳库及评估城市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典型城市废弃物混合好氧堆肥的基本特征及其育苗应用潜力
    朱诗君, 金树权, 汪峰, 韩永江, 孙杰
    2021, 33(6):  1069-107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6.12
    摘要 ( 880 )   HTML ( 3584 )   PDF(1044KB) ( 1758 )  

    以园林废弃物、干化建筑渣土、餐厨废弃物有机渣作为堆肥原料,研究不同混合比例下堆体温度和养分的变化,并以最终制成的堆肥作为育苗基质的混合物,明确其对番茄、青瓜、甘蓝种子出芽率和幼苗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园林废弃物堆体、园林废弃物和餐厨废弃物有机渣的混合堆体在短时间内温度上升至70 ℃以上,并于45 d后缓慢降低至50 ℃左右。其间,堆体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以及含水率逐渐下降,而pH值、电导率,以及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则基本保持稳定。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制成的堆肥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但在试验条件下,对幼苗存活率没有显著不利影响,说明园林废弃物、干化建筑渣土,以及餐厨废弃物有机渣通过堆肥处理投入农业生产是具备应用潜力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株降解阿特拉津菌株的特性与固定载体分析
    刘丹丹, 孙宛玉, 王鹤
    2021, 33(6):  1078-108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6.13
    摘要 ( 644 )   HTML ( 1310720 )   PDF(2314KB) ( 1913 )  

    采用土壤稀释法和平板纯化法,从受阿特拉津污染土壤中分离出三株高效降解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鉴定,确定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和分类地位。同时选用海藻酸钠、聚乙烯醇、明胶和生物炭为载体包埋菌株,比较固定菌株24 h的物理性能。并采用气相色谱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固定化菌株、菌株的降解率及生长情况。经16S rDNA鉴定和构建的发育树结果表明3株降解菌分属ShinellaHerbaspirillumPseudomonas。菌株均在14 d D600达到最大且降解效率高于85%。综合比较4种固定材料后,确定海藻酸钠为最佳包埋菌体材料,其包埋菌株的机械强度、传质性能及成形性较好,且对菌株降解阿特拉津效果影响小。利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可提高菌株的耐受力,该方法为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提供了理论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科学
    恩施产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挥发性成分与抗菌活性研究
    李宇, 刘翠君, 艾伦强, 方昕悦, 刘玉, 袁名远, 冉亚兰, 何美军
    2021, 33(6):  1088-109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6.14
    摘要 ( 680 )   HTML ( 7168 )   PDF(722KB) ( 1950 )  

    为了研究恩施产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的抗菌活性和挥发性成分,以恩施产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为研究对象,运用滤纸片法测试对11株供试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对供试菌的MIC值;运用GC-MS鉴定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贝母素乙含量。研究结果显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溶藻弧菌、鲍曼不动杆菌有中度敏感抑制活性,其MIC值分别为2.37、5.93、11.86 mg·mL-1;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的抑菌活性与贝母素乙的抑菌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推测贝母素乙不是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中主要发挥抑菌活性的成分;从乙酸乙酯组分中共鉴定出16个挥发性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脂肪烃(4.55%)、脂肪酸(24.07%)、含氮生物碱(23.02%);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中贝母素乙的含量为(16.19±0.16) mg·g-1,加标回收率为96.58%,相对标准偏差为3.98%。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的优良抑菌活性和抑菌广谱性,为开发优质植物来源的新型天然抗生素提供了重要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葡萄酒渣多酚-壳聚糖-CMC可食性复合膜在水煮羊肉贮藏中的应用
    田玉潭, 马露, 刘军, 李冬冬, 陶迎梅, 赵晓璐, 马亚男, 孙少忆, 刘敦华
    2021, 33(6):  1095-110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6.15
    摘要 ( 907 )   HTML ( 5376 )   PDF(1059KB) ( 1881 )  

    为开发一种适用于水煮羊肉贮藏的可食性复合膜,以迷迭香(3%)复合膜、茶多酚(3%)复合膜和保鲜膜为对照组,利用不同浓度(1%、3%、5%)的葡萄酒渣多酚-壳聚糖-CMC复合膜和对照组膜处理水煮羊肉,分析其在冷藏[(4±1)℃]期间的感官特性、pH、色度、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TBA)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根据结果筛选最佳复合膜,并对其贮藏期间的挥发性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葡萄酒渣多酚-壳聚糖-CMC复合膜处理效果最佳,可以有效改善羊肉的色泽,延缓脂质氧化;贮藏至第9天时,5%多酚膜处理组感官特性、抑菌性显著(P<0.05)优于其他复合膜处理组,TVB-N低于限值;贮藏至第12天时,5%多酚膜处理组pH显著(P<0.05)低于其他复合膜处理组;羊肉的贮藏时间可延长至9 d;贮藏时间不同,5%多酚膜处理组挥发性物质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上,葡萄酒渣多酚-壳聚糖-CMC复合膜可以有效保持羊肉在贮藏期间的色泽,抑制氧化,减少腐败,延长货架期,有效保持羊肉在贮藏期间的食用品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产品质量安全
    豇豆不同生长时期施用毒死蜱的膳食风险
    王娣, 狄珊珊, 王新全, 张昌朋, 王祥云, 王萌, 章程辉
    2021, 33(6):  1104-110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6.16
    摘要 ( 928 )   HTML ( 5138 )   PDF(721KB) ( 2002 )  

    近年来,禁用农药毒死蜱在豇豆中被高频检出,已成为豇豆中农残超标率居高不下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明确毒死蜱在豇豆播种期、苗期、结荚期使用后的残留及其膳食风险,进行了田间模拟残留试验,将采集的成熟豇豆通过乙腈提取,C18分散净化,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测定豇豆中毒死蜱残留量,并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豇豆中的方法定量限为0.01 mg·kg-1,在0.01~5 mg·kg-1添加水平下,毒死蜱的平均回收率为76.3%~88.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6.4%;播种期、苗期、结荚期一次施药和结荚期二次施药后,成熟期采收的豇豆样品中均无毒死蜱检出;结荚盛期一次施药后,残留消解曲线为Ct=1 726.6e-0.431t(R2=0.981 5),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6 d;施药后10 d,豇豆中毒死蜱残留量降至0.05 mg·kg-1以下,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小于100%;毒死蜱在播种期和苗期的使用,不会导致成熟期豇豆中残留超标,可以安全使用;始花期后的使用需控制10 d以上的采收间隔期;结荚盛期须禁止使用毒死蜱。综上表明,在尚未制定毒死蜱在豇豆生产中精准施用规范的背景下,我国禁止毒死蜱在豇豆生产中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系统工程
    不同光质LED光照对草菇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分支与生物量的影响
    侯立娟, 李正鹏, 林金盛, 马林, 李辉平, 曲绍轩, 姜建新, 邹秀龙, 杨华平, 李长田, 蒋宁
    2021, 33(6):  1110-111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6.17
    摘要 ( 906 )   HTML ( 1409286226 )   PDF(1898KB) ( 2116 )  

    通过探索LED光源在草菇栽培上的精准化应用,为工厂化草菇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草菇V23为材料,设置LED光质6个处理:对照白光(CK)、红/蓝=1∶1、红/蓝=1∶2、红/蓝=2∶1、单红光、单蓝光,研究不同光质对草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红光与蓝光的比为1∶1 菌丝长势表现为较强,对其他指标影响不明显。不同LED光源的光质对菌丝生长速度影响很大,从结果可以看出,红蓝光比例为1∶2对菌丝的生长有显著(P<0.05)的作用,并且持续保持领先有促进作用,其次是红蓝光比例为1∶1,并且LED光源的光质对菌丝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前期,到菌丝后期作用不大。对草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最大的是红/蓝光的比例分别为1∶2和1∶1,其分别比CK提高了28.29%和19.97%,呈极显著(P<0.01)差异;同时菌丝分支距离相对较小,分别比CK的菌丝分支距离减少了16.03%和15.13%,整体表现菌丝浓密,且长势相对较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评价——来自四川省果蔬类合作社的实证
    陈吉平, 刘国强, 刘宇荧, 傅新红
    2021, 33(6):  1117-112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6.18
    摘要 ( 747 )   HTML ( 540674 )   PDF(1138KB) ( 1865 )  

    考查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的规范化水平,对深化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具有积极意义。以四川省的99家果蔬类合作社为例,从组织结构、生产经营服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和分配制度共5个维度构建合作社规范化评价理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合作社的规范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样本合作社的规范化水平普遍不高,超过一半的合作社规范化评价综合得分都处于全部样本的平均值之下。具体维度上,组织结构、财务管理、管理制度、生产经营服务、分配制度规范化的得分依次降低。分组类比发现,成立时间较早、社员规模较大、理事长为非村干部和年营业额较高的合作社规范化评价综合得分相对较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的意愿与行为转化路径——基于安徽省怀宁县4个典型镇的实证分析
    蔡俊, 周晓玉
    2021, 33(6):  1128-114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6.19
    摘要 ( 801 )   HTML ( 24608 )   PDF(1463KB) ( 1809 )  

    为顺利推进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发挥农地整理项目长效机制,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安徽怀宁县475个样本开展定量分析,探究农户参与的意愿与行为转化路径。结果发现:农户认可后期管护可能带来的积极效益,灌排保证率与田间道路通达度是其关注重点。外界影响力中的政府部门与专业合作组织的主张作用相对较大。农户对后期管护目标信心不足与资金成本是相对突出的障碍因素。政府帮助解决资金投入瓶颈、成立基层组织结构与完善后期管护制度体系是农户关注重点。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潜变量效应排序是主观规范<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政府支持。后期管护的农户行动遵循“行为态度→意愿→行为”“主观规范→意愿→行为”“知觉行为控制→意愿→行为”“政府支持→意愿→行为”“政府支持→行为”共5条路径。同时,意愿传递的中介效应显著。意愿是农户行动逻辑的重要条件,尊重农户意愿,是高效推进后期管护的重要保障。后期管护供给准公共物品的效用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与竞争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户行动响应的内在“自发性”驱动力效应,政府支持的外在“诱发性” 驱动力对农户行为响应发挥着主导作用效应。据此,建议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保障充足的管护经费,搭建农户参与管护的平台,建立后期管护制度体系等,助推农户意愿与行为转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公共产品视域下农民培训管理制度创新——基于浙江农民大学的调查
    李震华, 顾益康, 刘龙青
    2021, 33(6):  1141-114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6.20
    摘要 ( 635 )   HTML ( 73728 )   PDF(1005KB) ( 1869 )  

    提高农民培训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完善管理是其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农民培训管理制度不完善,未能充分体现其准公共产品属性,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配。基于准公共产品理论,以浙江农民大学这一浙江省级农民培训平台为例,分析了基于实际需求的农民培训系统组织构架及其运行机制。其形成的政府主导、其他渠道共建的准公共产品供给管理模式和多元化需求表达机制、多主体监督管理机制、严格的培训机构准入机制和合理的绩效评价考核机制等,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经验值得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MADS-box基因家族调控植物花器官发育研究进展
    王莹, 穆艳霞, 王锦
    2021, 33(6):  1149-115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6.21
    摘要 ( 2123 )   HTML ( 2360200 )   PDF(1057KB) ( 2395 )  

    花器官的发生发育与形态构造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项目,涉及众多因素及其相互作用,MADS-box基因作为其中的关键转录因子可以改变整个发育过程,因而成为花器官研究最广泛的基因家族。通过梳理目前MADS-box基因对花器官发生、分化和形态建成方面的调控作用,为了解花发育程序和该基因家族的一般转录调控机制提供新见解,也为进一步深入挖掘该家族基因和完善花发育调控理论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