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2024年第36卷第10期目次
    2024, 36(10):  0-0. 
    摘要 ( 212 )   PDF(4479KB) ( 4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猪细小病毒1~7型全基因组遗传变异
    华涛, 常晨, 李倩文, 张道华, 唐波
    2024, 36(10):  2193-220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172
    摘要 ( 333 )   HTML ( 1147715542 )   PDF(1777KB) ( 384 )  

    猪细小病毒1型(porcine parvovirus type 1,PPV1)是母猪繁殖失败的主要病原体,即通常所称的猪细小病毒。2001—2016年,在猪体相继鉴定出了6种新型猪细小病毒,分别被命名为猪细小病毒2~7型(PPV2~PPV7型)。为确定中国江苏地区PPV1~PPV7型感染情况和遗传变异特征,采用PPV1~PPV7型常规PCR检测方法,从江苏地区猪场收集到2株PPV1、2株PPV2,以及PPV3、PPV4、PPV5、PPV6、PPV7各1株阳性组织病料,对这9株阳性组织病料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分析软件与GenBank中PPV1~PPV7型参考毒株进行比较,系统分析全基因组和衣壳蛋白2(VP2)的遗传进化分子特征。结果表明,PPV1~PPV7型测序毒株与GenBank中同型毒株全基因组同源性均高于97%,而不同型基因组间同源性均小于60.40%。PPV1~PPV7型测序毒株的VP2氨基酸序列与同型毒株同源性均高于97%,但不同型毒株之间差异巨大,PPV4与PPV5有55%同源性,其他毒株之间同源性更低,仅为9%~17%。毒力分析结果表明,2株PPV1流行株与PPV1强毒株Kresse存在相似的毒力位点,且存在5处特有的突变,可能为高毒力毒株。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猪群中PPV1~PPV7型分子流行病学并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甜樱桃PP2C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刘博华, 张庆霞, 祁亮, 吴玉霞, 王延秀
    2024, 36(10):  2204-221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162
    摘要 ( 244 )   HTML ( 3304 )   PDF(12175KB) ( 370 )  

    蛋白磷酸酶(protein phosphatase 2C, PP2C)作为ABA信号通路关键调控因子,在植物生长、激素传导和逆境响应中起重要作用。鉴定和分析甜樱桃PP2C基因家族对不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以探究甜樱桃中该家族成员的抗逆功能。于蔷薇科基因组数据库 (https://www. rosaceae. org/)中下载甜樱桃全基因组文件,利用生物信息学研究其蛋白理化性质、亲缘关系、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和共线性、启动子顺式元件等。以樱桃吉塞拉7号试管苗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进行表达模式分析。甜樱桃PP2C家族中共鉴定出76个成员,其蛋白质序列长度介于125~1 580个氨基酸之间,理论等电点(pI)在4.57~9.40,72%成员为酸性蛋白。染色体定位表明它们不均匀地分布在所有染色体上,包括14对共线性基因,可分为12个亚家族。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该家族成员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76个PaPP2C基因上游2 000 bp启动子区域均含有响应激素、光和环境胁迫的元件。挑选10个基因进行qRT-PCR分析发现,PaPP2C23、PaPP2C47、PaPP2C48、PaPP2C49这4个基因在干旱(PEG)、氯化钠(NaCl)和脱落酸(ABA)胁迫下均显著上调,推测以上基因可以通过依赖脱落酸调控干旱和氯化钠胁迫;在低温(LT)条件下,PaPP2C71、PaPP2C5、PaPP2C49、PaPP2C23、PaPP2C59、PaPP2C69、PaPP2C60基因显著下调,表明它们可能在低温胁迫中起负调控作用。甜樱桃PP2C家族基因成员可在干旱、氯化钠、低温以及脱落酸等非生物逆境中发挥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麻风树JcERF22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唐跃辉, 陈淑颖, 何文琼, 王涵瑾, 包欣欣, 贾赛男, 王瑶瑶, 陈宇阳, 杨同文
    2024, 36(10):  2219-222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186
    摘要 ( 133 )   HTML ( 2832 )   PDF(6737KB) ( 212 )  

    AP2/ERF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克隆麻风树AP2/ERF基因JcERF22,分析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鉴定其在调控拟南芥抗逆胁迫中的作用,为麻风树耐逆品种的培育提供依据。以麻风树为材料,利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克隆麻风树JcERF22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JcERF22基因序列,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非生物胁迫下JcERF22基因的表达模式,利用花粉浸染法构建JcERF22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并分析转基因植株在正常生长、缺磷和盐胁迫下的表型。结果显示,克隆的JcERF22基因编码区(CDS)长度为1074 bp,编码357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JcERF22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在缺磷和盐胁迫条件下,麻风树叶片中JcERF22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正常条件下,过表达JcERF22基因不影响拟南芥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但增加了拟南芥的根毛长度和根毛数量;缺磷胁迫下,JcERF22过表达拟南芥叶片中的花青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CHSDFRF3HLDOXFLS1、UF3GT)的表达量也均显著低于野生型;盐胁迫下,JcERF22过表达拟南芥的叶片白化严重,鲜重显著低于野生型,非生物胁迫相关基因(AtHKT1;1、AtP5CS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综上,JcERF22基因在麻风树响应缺磷和盐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卷须猴头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潘长漭, 王玉珊, 黄秋月, 何建清, 巴桑旺姆, 张格杰
    2024, 36(10):  2229-223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283
    摘要 ( 120 )   HTML ( 3113 )   PDF(2638KB) ( 325 )  

    为发掘、利用西藏野生菌种资源,该研究对采自西藏农牧学院校内的一株野生菌株(JX-1)进行了分离纯化培养,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以此为试验菌株,研究该菌的适宜母种培养基以及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pH值、温度等对该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再从中选择4个较优因子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JX-1菌株为卷须猴头菌,为西藏新纪录种,其适宜母种培养基为PDA改良培养基+花生粉;该菌株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酵母膏、FeSO4、赖氨酸,最适pH值为4,最适培养温度为20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配比为碳源可溶性淀粉、氮源牛肉膏、初始pH值为5、生长因子为赖氨酸。研究结果可丰富大型真菌资源,为大型真菌的发掘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芦笋品种间产量及主要营养成分周年变化测定
    张旭娟, 周历萍, 俞可欣, 柴伟国, 潘念, 傅潇霞, 施建军
    2024, 36(10):  2238-224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428
    摘要 ( 136 )   HTML ( 2401 )   PDF(2629KB) ( 297 )  

    通过对6个绿芦笋品种在整个采收期内的生长速度、产量及不同部位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研究我国南方设施栽培模式下绿芦笋产量和主要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品种主要营养成分周年变化情况,为鉴选适宜南方种植的芦笋品种提供依据。经研究,在收获季节,JH152的生长速度略快于其他品种,且该品种的单株年产量(3 220.80 g)、商品笋率(92.67%)和优质笋率(52.73%)均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但其嫩茎上部总黄酮和维生素C(VC)的年平均含量较低,这可能与其生长快、产量高有关。格兰德虽单株年产量较低(2 294.51 g),但其嫩茎的总黄酮和VC营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总黄酮542.9 mg·kg-1、VC 596.8 mg·kg-1)。在营养品质的周年表现方面,6个绿芦笋品种的主要营养成分(总黄酮、VC和可溶性糖)因不同收获季节及嫩茎不同部位存在显著差异 (P<0.05),且相对于品种和产量而言,不同收获季节和管理方式对芦笋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了芦笋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同时也为育种家提供了培育优质、特质芦笋品种的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辣椒CaERF70的表达特征和转录自激活活性分析
    张余, 金明伟, 任丽, 章毅颖, 赵洪, 刘昆, 邓姗, 褚云霞, 李寿国, 张靖立, 黄静艳, 陈海荣
    2024, 36(10):  2247-225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318
    摘要 ( 135 )   HTML ( 2623 )   PDF(2490KB) ( 313 )  

    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逆境应答等生物学过程,对于AP2/ERF转录因子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作物抗逆性。该研究以辣椒耐盐品种SHA2022119为材料,克隆得到CaERF70,该基因cDNA全长为819 bp,编码272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30.59 ku,等电点pI为7.67。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带负电荷,属于不稳定蛋白,存在34个潜在发生磷酸化修饰的位点,为非跨膜蛋白且在细胞核中表达。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辣椒CaERF70与番茄、烟草、马铃薯的ERF聚为一类,暗示着CaERF70在茄科进化过程中非常保守。定量PCR结果显示,CaERF70基因受低温诱导、高温抑制表达。原核表达实验表明,CaERF70编码蛋白大小约为30 ku,与预测大小一致。转录激活活性分析表明,CaERF70具有转录激活活性。综合以上结果表明,CaERF70为AP2/ERF2转录因子,属于ERF亚组第Ⅶ亚组成员,具有转录激活活性,高温或者低温胁迫导致CaERF70表达发生显著变化,暗示着CaERF70可能在辣椒应对高温或低温胁迫过程中发挥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绿色木霉B3菌株的抑菌谱及其抑菌活性
    马利军, 武娜娜, 徐秉良, 刘佳, 张树武
    2024, 36(10):  2257-226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115
    摘要 ( 155 )   HTML ( 1955 )   PDF(7904KB) ( 228 )  

    为探究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B3菌株的抑菌谱及其抑菌作用活性,采用对峙培养与显微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绿色木霉B3菌株的抑菌谱和抑菌作用活性。结果表明,绿色木霉B3菌株对供试的8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效果,对丛梗孢(Monilia sp.)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0.8%和88.9%,拮抗等级为I级;对苹果链格孢菌(Alternaria mali)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弱,生长抑制率仅为48.2%,拮抗等级为Ⅲ级。对峙培养发现,绿色木霉B3菌株对丛梗孢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与病原菌竞争生长空间实现,在两菌落的接触处,病原菌菌丝出现附着、缠绕、膨大、缢缩等现象。综上,绿色木霉B3菌株对丛梗孢和灰葡萄孢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蓝藻好氧堆肥负载阿维菌素对草莓红蜘蛛的防治效果
    燕中立, 李永慧, 李玉成, 李伟, 张学胜, 洪勇, 葛立傲
    2024, 36(10):  2264-227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0914
    摘要 ( 132 )   HTML ( 2066 )   PDF(1133KB) ( 231 )  

    为克服阿维菌素药效时间短等缺点,选用蓝藻、酒糟分别作为阿维菌素的缓释载体和助溶剂,联合农业废弃物——羊粪、稻壳(6∶1)进行混合好氧堆肥,探究其对草莓红蜘蛛的防治效果。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配方:阿维菌素水溶液(A)、蓝藻-阿维菌素复合物(B)、酒糟-阿维菌素复合物(C)、蓝藻-酒糟-阿维菌素复合物(D),分别在堆肥的第10、30、50天将其添加到堆肥中(相应编号为1、2、3),继续堆制至有机肥腐熟。腐熟后,将这12组有机肥用于草莓种植,评估各组对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并对基质和草莓中残留的阿维菌素、微囊藻毒素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 B、D两组处理对草莓红蜘蛛的防治效果显著(P<0.05)高于未添加蓝藻的A、C两组,各处理相比,D3的防效最佳,在2023年4月7日和14日分别达到79.09%和71.07%。试验条件下,基质和草莓中残留的阿维菌素、微囊藻毒素安全风险较低。综上,利用蓝藻负载阿维菌素提高阿维菌素对草莓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安全可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杀虫剂对小贯小绿叶蝉刺探行为的影响
    乔利, 尤伟晨, 王国君, 智亚楠, 周洲, 耿书宝
    2024, 36(10):  2273-228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290
    摘要 ( 131 )   HTML ( 1905 )   PDF(1527KB) ( 240 )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是茶园主要害虫之一,为筛选出用量少、效果好的杀虫剂来综合防控小贯小绿叶蝉,本研究选取6种单剂和6种混剂,每种单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每种混剂的每个配置比例设置3个处理浓度,采用刺吸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技术分析小贯小绿叶蝉的刺探行为。结果表明,单剂效果为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50 g·L-1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25 g·L-1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噻虫嗪悬浮剂。不同比例混剂的效果不同,30%噻虫嗪悬浮剂+50 g·L-1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混剂各比例对小贯小绿叶蝉取食波型影响较大,30%噻虫嗪悬浮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混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取食波型影响较小。混剂处理后小贯小绿叶蝉的刺探次数、刺探总持续时间、E波持续时间都均低于各个单剂处理。以上结果说明,混配制剂对小贯小绿叶蝉刺探行为的影响优于单剂,可应用于茶园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枸杞根腐病病原鉴定及拮抗菌筛选
    纪嵩岩, 邵长琪, 齐文康, 何煜晖, 张欣, 王翠平
    2024, 36(10):  2283-229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082
    摘要 ( 303 )   HTML ( 1548 )   PDF(11696KB) ( 436 )  

    枸杞根腐病是发生于枸杞栽植区的一种常见土传病害,由多种致病菌复合侵染引起,目前主要用化学手段进行防控。该研究旨在明确宁夏地区枸杞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筛选优良拮抗菌株。以宁夏银川植物园枸杞种植园宁杞1号枸杞患病植株根部和患病植株根际土为材料,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致病菌及拮抗根际微生物;采用离体回接试验与针刺接种试验研究病原菌对枸杞根腐病的致病作用;采用对峙法测定拮抗菌对分离得到的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对致病菌和拮抗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枸杞发病根部组织中分离出的菌株主要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茄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单隔镰孢菌(Fusarium dimerum)、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嗜石油腐皮镰孢(Fusarium petroliphilum)和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分离频率分别为29.5%、16.8%、13.7%、 8.9%、8.9%和7.4%;尖孢镰孢菌(F. oxysporum)、茄腐皮镰孢菌(F. solani)、单隔镰孢菌(F. dimerum)、木贼镰孢菌(F. equiseti)等具有较强致病性。根际土分离到的根际微生物中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和长枝木霉(T. longibrachiatum)对主要致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37%以上。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磷石膏对葡萄酒渣堆肥进程与品质的影响
    郭永川, 马永杰, 王星明, 蔺玉红, 罗雁馨, 王欣怡, 张雪艳
    2024, 36(10):  2298-230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0941
    摘要 ( 114 )   HTML ( 1558 )   PDF(1220KB) ( 251 )  

    为探索葡萄酒渣和磷石膏两种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以葡萄酒渣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底物,设置添加0(G0)、15%(基于堆体有机物料干质量,下同)(G15)、30%(G30)、 50%(G50)、75%(G75)、100%(G100)磷石膏的不同处理,探究磷石膏添加对堆肥基质化进程和腐熟后基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G0相比,添加磷石膏能够缩短堆肥进入高温期的时间4~5 d,提高高温期的最高温度1.8~6.6 ℃。堆肥过程中,G15、G30的碳氮比下降幅度最大。堆肥结束时,G15、G30处理堆肥基质的容重、孔隙度、总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种子发芽指数均符合标准。利用各处理的堆肥基质进行黄瓜育苗试验,经主成分分析,G30的综合得分最高,G15次之,而G50、G75、G100的得分为负值。综上,添加30%磷石膏的葡萄酒渣堆肥产物基质化应用效果最好,过量添加磷石膏反而会起负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牛粪蚯蚓堆肥条件优化与堆制物的性状变化
    吴雨珂, 王峰, 王依凡, 吴雪萍, 朱维琴
    2024, 36(10):  2308-231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0803
    摘要 ( 143 )   HTML ( 1478 )   PDF(721KB) ( 322 )  

    蚯蚓堆肥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之一。该研究以牛粪为主料,辅以不同添加剂于蚯蚓反应器中,采用L16(44+32)正交设计优化牛粪蚯蚓堆肥的生产条件,研究所获堆制物基本理化性状及其对Pb2+和Cd2+吸附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米糠和EM菌剂可促进蚯蚓生长繁殖,并能改善堆制物的理化性质。在牛粪蚯蚓反应器中添加生物炭、鸟粪石和贝壳粉具有可行性,且以经鸟粪石处理后的堆制物对Pb2+和Cd2+的吸附效果最优,吸附率分别可达96.50%和49.95%。牛粪蚯蚓反应器的优化配方为: 以牛粪、米糠、EM菌剂(7∶3∶1的质量比混合)为主料,添加4%的鸟粪石或生物炭,调节含水率至70%~80%,每150 g干基接种12条蚯蚓,堆肥40 d。研究结果可为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和安全阻控土壤中的Pb2+、Cd2+迁移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对泰乐菌素的胁迫响应与耐受性
    聂红丽, 成琪璐, 孙万春, 马进川, 林辉, 马军伟
    2024, 36(10):  2316-232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269
    摘要 ( 151 )   HTML ( 1326 )   PDF(4692KB) ( 259 )  

    抗生素是一类典型的新兴污染物,对水生生物有较高的生态风险。微藻作为自然水体的初级生产者,极易受到环境变化尤其是污染物暴露的影响。但是目前关于微藻对泰乐菌素(tylosin, TYN)胁迫的响应研究还十分有限。本研究选用模式藻种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试验材料,从细胞生长、生理、代谢、基因表达等层面研究TYN处理下微藻的胁迫耐受性。结果表明,TYN对C. vulgaris的生长呈典型的hormesis效应:即低质量浓度(≤0.5 mg·L-1)促进藻的生长;随着TYN处理浓度的升高,其对C. vulgaris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并导致细胞形态改变、质壁分离、类囊体降解等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转录组测序发现,高质量浓度TYN处理8 d后,C. vulgaris中光合作用、核糖体生物合成、抗氧化等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进一步表明高质量浓度TYN对微藻细胞有抑制效应。值得注意的是,C. vulgaris可通过增加胞外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提高TYN与胞外聚合物中-OH、-COOH、-NH等官能团的结合水平,以应对高质量浓度TYN对细胞的胁迫效应。研究系统揭示了C. vulgaris对TYN的胁迫响应与耐受性,相关结果可以为抗生素的水体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科学
    菜蓟多酚提取工艺及其减脂功效
    谭权钦, 陶文扬, 周万怡, 邢建荣, 杨颖, 孙全
    2024, 36(10):  2328-233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0906
    摘要 ( 119 )   HTML ( 1094 )   PDF(3506KB) ( 227 )  

    为促进精准营养产品的研发与资源利用,对菜蓟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减脂功效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干燥方式对菜蓟内苞片、外苞片和茎中多酚、黄酮的提取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P<0.05)影响,以冷冻干燥的效果最佳。经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获得的最优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温度80 ℃、料液比1∶30。本试验条件下,从内苞片中提取的多酚具有最高的体外脂肪酶抑制活性与胆酸钠结合率,脂肪酶抑制率达37.6%,与阳性对照药物奥利司他接近。高脂小鼠模型明确从菜蓟茎、内苞片、外苞片中提取的多酚具有减脂效果,其中,以从内苞片中提取的多酚效果最佳,有助于减小脂肪细胞体积,降低肝脏脂肪堆积,上述指标及小鼠体重增加量、附睾脂肪系数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菜蓟多酚具有减脂功效,应用潜力较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蜂胶油提物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彭正菊, 谌迪, 张岑, 卢文静, 喻宏应, 郭慧媛, 蒋晗, 肖朝耿
    2024, 36(10):  2338-234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418
    摘要 ( 121 )   HTML ( 1144 )   PDF(3142KB) ( 259 )  

    蜂胶是一种良好的药食两用天然产品,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为探索山茶油提取对蜂胶中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该研究以总黄酮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获得蜂胶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油提物的DPP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等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最后以蜂胶中典型的脂溶性高良姜素为例,利用分子对接对其抗氧化活性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工艺为: 温度41 ℃,液固比16∶1 mL·g-1, 提取时间31 h,此时总黄酮的含量为35.59 mg·g-1。在该工艺下获得的油提物对DPPH清除率的IC50值为12.48 μg·mL-1,总抗氧化能力(FRAP)为3.70 mmol·g-1。此外,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蜂胶中典型脂溶性成分高良姜素与蜂胶的抗氧化作用密切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产品质量安全
    温州市杨梅农药残留与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梁秀美, 张维一, 陈官菊, 夏海涛, 郭秀珠, 何如意, 蒋佳铭, 林定鹏
    2024, 36(10):  2347-235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394
    摘要 ( 150 )   HTML ( 1231 )   PDF(1089KB) ( 350 )  

    为探明温州市杨梅中农药残留与重金属污染物特征及膳食风险,开展多菌灵、嘧霉胺、啶虫脒等71种农药残留和铬、镍、铜等9种重金属污染物在杨梅中的污染特征及膳食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21份杨梅样品中,84份检出了农药残留,3份检出不合格,杨梅样品的农药检出率为69.42%、合格率为97.52%,多残留检出率为48.76%;共检出农药30种,其中26种未在杨梅或果树生产中登记。从食品安全指数(IFS)评价结果来看,检出农药的IFS值和 I F S ¯值均<1,摄入风险在可接受范围。从点评估法评价结果来看,检出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均<100%,慢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可接受。杨梅重金属污染物的合格率为94.21%,不合格样品均为镉超标,镉的中位值<均值<限量。从IFS评价结果来看,重金属的摄入风险在可接受范围。研究表明,温州市杨梅农药与重金属的膳食摄入风险均可接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系统工程
    基于激光-视觉融合的配怀猪舍内导航建图技术研究
    潘梓博, 周昕, 徐杏, 刘凯歌, 吉洪湖, 路伏增, 叶春林, 周卫东
    2024, 36(10):  2358-236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148
    摘要 ( 119 )   HTML ( 3 )   PDF(5267KB) ( 269 )  

    针对规模生猪养殖场猪舍内复杂设施环境下,现有的纯激光或纯视觉主流导航技术精度不够,影响移动智能装备作业效果的问题,研究建立了深度相机内参标定、激光雷达与深度相机数据融合的前端里程计、后端全面优化、回环检测和建图等方法,比较研究了利用激光-视觉融合建图技术构建的配怀猪舍通道和走廊二维栅格地图和点云地图的效果。结果显示: 融合建立的二维栅格地图较单激光雷达建图的信息量更多,能显示直观的点云图,较完整地展示实际场景中的道路信息与色彩信息,起点与终点坐标的相对误差范围分别为0.02%~0.33%、0.48%~1.62%,明显低于3种算法的激光建图,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建图效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田间废弃秸秆捡拾打捆机设计与试验
    王浩杨, 荆天天, 唐忠, 王国强, 陈树人
    2024, 36(10):  2368-237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417
    摘要 ( 171 )   HTML ( 2 )   PDF(4769KB) ( 237 )  

    针对南方地区田间废弃秸秆收获中机械化程度低、人工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文章设计了可以完成秸秆捡拾、喂入输送、压缩成捆一体化作业的自走式捡拾打捆机,能够有效推动秸秆资源的综合化利用。通过对整机关键运动部件进行结构参数计算与设计,利用仿真获取压缩装置不同单元点位置的运动规律。采用ANSYS完成了主机架的约束模态仿真,得出了固有频率与机体多源激振的关系,最后进行了整机田间收获试验,对其作业性能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成捆率与规则成捆率分别为98.94%与97.47%,成型草捆的平均尺寸为65 cm×50 cm×36 cm,平均草捆质量为16.02 kg,密度为137.42 kg·m-3,草捆抗摔率为96.25%,总损失率为2.95%,纯工作小时生产率为0.832 5 t·h-1。该研究可以为田间废弃秸秆捡拾输送、打捆成形一体机的研制与后续优化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发展
    基于资产专用性理论的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研究
    于伟咏, 赵飞, 陈悦
    2024, 36(10):  2379-239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0562
    摘要 ( 125 )   HTML ( 2 )   PDF(1200KB) ( 244 )  

    为探究资产专用性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行为和意愿行为偏差的影响,基于贵州省普定县3镇274户的实地调研数据,构建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户的土地转出意愿和行为间存在偏差。资产专用性越强,土地转出意愿和行为越弱。人力资本专用性中的种植年限、每年参加培训次数、农业生产管理能力对转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种植年限的影响方向为正,其余两者为负;种植年限和务农劳动占比分别对转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影响。土地资产专用性中的灌溉条件、地块平均面积对转出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土壤肥沃程度和灌溉条件分别对转出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和正向影响。表征实物资产专用性的农机价值对转出意愿和转出行为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地理位置资产专用性中的交通条件、村委会到县城的距离对转出意愿分别具有显著的负向和正向影响,村委会到县城的距离对转出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资产专用性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行为偏差的总体影响较大。为强化资产专用性对农户土地流转的作用,提出如下对策建议:1)多渠道盘活人力资本专用性资产;2)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禀赋优势;3)提升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4)优化交通条件,提高信息获得能力;5)健全土地流转配套支持政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非生物胁迫下植物根系的生理与分子响应研究进展
    张思懿, 崔博文, 王佳玲, 蔺吉祥, 杨青杰
    2024, 36(10):  2391-240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241
    摘要 ( 367 )   HTML ( 27 )   PDF(1664KB) ( 443 )  

    干旱、淹水、盐碱、高温等非生物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根系作为逆境胁迫下最先感知的器官,在响应胁迫伤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研究多集中于叶片等地上组织器官,根系的抗逆研究并不深入。基于此,本文从生理与分子2个角度出发,系统概述了植物根系对干旱、淹水、盐碱等环境胁迫的响应,主要包括渗透调节、抗氧化系统防御、内源激素等生理变化以及相关抗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阐明了根系一方面通过信号感知而产生一系列的氧化调节来减轻胁迫引发的生理损伤,另一方面通过促使下游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产生相应代谢物质以缓解胁迫应激。为丰富植物根系抗逆资源和选育抗逆品种,今后可以加强对具有观赏价值、生态效益的植物的研究,加大复合胁迫和温度胁迫下植物根系响应的研究,可以利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等方法对环境胁迫下植物根系的分子响应作更深一步的探索。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超分子纤维素合酶复合体的结构与组装研究进展
    任世坦, 郑林, 姜廷波, 周博如, 王宏芝
    2024, 36(10):  2402-241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227
    摘要 ( 215 )   HTML ( 11 )   PDF(10609KB) ( 280 )  

    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自然界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植物纤维素由β-1,4-葡聚糖链组成,其合成是由位于质膜上的纤维素合酶复合体(cellulose synthase complex, CSC)催化完成。文章从生物化学、遗传学和进化角度分析了植物CSC结构及组装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纤维素合酶(cellulose synthase, CesA)亚基的蛋白结构特征和生物学功能、CesA组装成玫瑰花环CSC核心复合体的机制,以及CSC结构与纤维素特性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细胞骨架等辅助蛋白和蛋白翻译后修饰在超分子CSC组装与纤维素合成调控中的作用。最后,文章展望了利用单碱基编辑技术突变植物保守结构域(plant-conserved region, PCR)、N端结构域(N-terminal domain, NTD)或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 domain, TM)等结构域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改变纤维素合酶复合体稳定性和功能,为培育生物量增加、抗逆性增强、适合特定工业应用的新型植物提供理论基础,为植物纤维素基因工程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策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辣椒抗番茄斑萎病毒研究进展
    郭娜纳, 李伟, 黄立娟, 张涛, 魏兵强
    2024, 36(10):  2416-242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156
    摘要 ( 159 )   HTML ( 5 )   PDF(923KB) ( 322 )  

    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是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中唯一能够侵染植物的病毒属,其核心成员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对全球农业构成了严峻挑战。TSWV作为一种负单链RNA型病毒,主要通过蓟马持久性增殖传播。辣椒受TSWV危害尤为严重,常表现为落叶、新叶黄化畸形、生长点坏死等多种复合症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辣椒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研究者对TSWV的致病机理与辣椒抗TSWV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PCR和逆转录PCR(RT-PCR)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TSWV的精准检测,特别是针对核壳体蛋白基因(N-gene)设计的特异性引物,显著提升了检测效率与准确性。同时,抗性分子标记已广泛应用于TSWV抗性种质资源的检测与鉴定。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TSWV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广泛筛选国内外抗性种质资源,并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已成功培育出中椒115等抗TSWV辣椒新品种。此外,TSWV还可通过抗原结构变异或宿主免疫抑制等免疫逃逸机制,成功规避植物防御系统,从而加剧防控难度。因此,未来研究需聚焦于抗性遗传资源的深度挖掘、育种技术体系的完善与新型抗性基因的发掘,以培育出更广泛、更持久抗性的辣椒新品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田杂草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
    皮艺萌, 鲁艳辉, 吕仲贤, 许益鹏, 徐红星
    2024, 36(10):  2426-243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343
    摘要 ( 158 )   HTML ( 3 )   PDF(1132KB) ( 273 )  

    杂草、害虫与天敌均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物组成部分。目前农田杂草的防控主要依赖于化学除草剂,但长期不合理地使用除草剂严重影响了农田杂草、害虫和天敌三者之间的生态平衡关系。近年来,保护农田杂草的多样性,使其在维持农田生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观念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文章从农田中常见杂草种类及除草剂的使用情况,农田杂草与害虫、天敌的关系,施用除草剂对害虫和天敌的影响,以及农田杂草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4个方面综述了农田杂草及除草剂施用对害虫发生与天敌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更加安全合理地利用农田杂草的生态功能,为天敌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栖境,为农田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新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