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2024年第36卷第9期目次
    2024, 36(9):  0-0. 
    摘要 ( 82 )   PDF(525KB) ( 2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科学
    耐草甘膦和啶嘧磺隆的转基因水稻研究
    吴浩峰, 林朝阳, 沈志成
    2024, 36(9):  1957-196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340
    摘要 ( 173 )   HTML ( 838 )   PDF(8994KB) ( 407 )  

    杂草防治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该研究将耐草甘膦基因CP4-EPSPS和耐除草剂基因P450-N-Z1转入粳稻品种秀水134中,筛选获得一个对草甘膦以及啶嘧磺隆均具有良好耐受性的转化体GF-9。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该转化体能够耐受1 800 g·hm-2(以酸当量计)草甘膦酸和30 g·hm-2(以有效成分计)啶嘧磺隆活性成分的复合除草剂。分子特征鉴定结果表明,GF-9是单拷贝T-DNA转化体,其整合位点不在已知的注释基因中。田间初步试验表明,GF-9的田间表现型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GF-9是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转基因耐除草剂水稻转化体。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谷子B3转录因子可变剪切体分析
    刘辉, 王晓蒙, 闫留延, 王永芳, 杨朋娟, 龚珂珂, 李兴杰, 董志平, 贾小平
    2024, 36(9):  1969-197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216
    摘要 ( 130 )   HTML ( 832 )   PDF(6776KB) ( 230 )  

    通过分析不同谷子品种B3转录因子基因存在的可变剪切类型,鉴定出具有功能活性的可变剪切体,并分析这些可变剪切体与谷子抽穗期是否具有相关性,为深入揭示B3转录因子可变剪切对谷子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选择12份不同抽穗期的谷子材料,利用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RT-PCR)技术克隆了一个REM家族的B3转录因子基因,通过序列比对鉴定该基因存在的可变剪切体类型,分析这些可变剪切体的活性及其与抽穗期的关系。结果表明,B3转录因子基因在这12个谷子品种间共产生了8种可变剪切体,其中可变剪切体Ⅴ包含的品种最多(4个),其次为可变剪切体Ⅳ(2个),其余6种可变剪切体均只包含1个品种。通过可变剪切,12个品种的B3转录因子基因共可编码10种蛋白质,其中5种蛋白质缺失B3 DNA结合域;Ⅱ型蛋白质具有缩短谷子抽穗期的功能,Ⅵ型蛋白质具有延长谷子抽穗期的功能,且这种作用不受地理环境影响。以上结果表明,B3转录因子通过可变剪切参与谷子抽穗期的调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稞遗传多样性及其农艺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张元元, 冯举伶, 肖婧凤, 关宇, 龙楚儿, 姚立蓉, 孟亚雄, 司二静, 李葆春, 马小乐, 王化俊, 周喜荣, 刘梅金, 汪军成
    2024, 36(9):  1977-198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050
    摘要 ( 147 )   HTML ( 469 )   PDF(1827KB) ( 325 )  

    为了解不同地区青稞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挖掘与农艺性状相关的标记,该研究利用92对SSR标记分析来自甘肃和西藏不同地区的102份青稞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并利用Tassel 2.1软件的GLM模型进行SSR标记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92对标记共扫描鉴定出739个等位基因,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106~0.913,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103~0.907;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680~0.960,聚类分析将这些青稞材料分为2个亚群,具有相同亲本或亲缘关系相近的材料聚在一起;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把青稞材料分为5个亚群;鉴定出33个标记与9个农艺性状在P<0.01水平上极显著关联,与千粒重相关的标记有10个,其中标记GBM1238较为稳定,这些标记的表型变异解释率为8.95%~35.02%。综上,该研究大部分供试青稞材料的亲缘关系相近,可以引进不同的青稞遗传资源来丰富遗传背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蘖期淹水对常规粳稻生长特性、产量形成与钾素吸收的影响
    陈宇眺, 闫川, 洪晓富, 宋佳谕
    2024, 36(9):  1990-199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009
    摘要 ( 146 )   HTML ( 696 )   PDF(1069KB) ( 401 )  

    为研究分蘖期淹水胁迫对常规粳稻生长特性、产量、产量构成因子、钾素吸收与钾肥利用率的影响,阐明钾素对常规粳稻分蘖期耐淹性的调控作用,以常规粳稻浙粳99为供试材料开展盆栽试验,设置CK(不淹水,对照)和ST(分蘖期用43 cm水层淹水15 d)2个主处理,在主处理下进一步设置K0(不施钾)和K180(K2O施用量180 kg·hm-2)2个钾肥处理。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淹水组2个钾肥处理的平均存活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单位面积颖花数分别显著(P<0.05)下降16.8百分点、71.1%和68.0%,退水后1 d和成熟期的植株钾素积累量分别显著下降53.8%和44.6%,淹水期间和退水后的钾素积累速率分别显著下降66.7%和45.0%,但植株钾含量、钾肥偏生产力、钾肥回收利用率、钾素收获指数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分蘖期淹水胁迫显著抑制常规粳稻的正常生长,但在本试验条件下对水稻产量和钾肥利用无显著不利影响,增施钾肥对提高常规粳稻分蘖期的耐淹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干旱-复水模式对苦荞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闵江艳, 唐卓磊, 杨雪, 黄小燕, 黄凯丰, 何佩云
    2024, 36(9):  2000-200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268
    摘要 ( 153 )   HTML ( 450 )   PDF(1162KB) ( 367 )  

    为探究不同干旱-复水处理对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生长与产量的影响,以晋荞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干旱-复水处理,分别为CK(土壤水势维持在-20~-30 kPa)、LD(土壤水势维持在-40~-50 kPa)、HD(土壤水势维持在-60~-70 kPa)、L0(在土壤水势为-40~-50 kPa时复水,使其恢复到-20~-30 kPa)、H0(在土壤水势为-60~-70 kPa时复水,使其恢复到-20~-30 kPa)。测定不同干旱-复水模式下苦荞农艺性状、根系形态、抗氧化酶活性、光合特性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苦荞的农艺性状随着土壤水势的降低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均在LD处理时达到最大,在HD处理最小;随着苦荞生育期的推进,不同干旱-复水处理后苦荞的根系形态、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特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与CK相比,LD处理明显提高了苦荞的根系形态指标,HD、L0和H0处理中苦荞根系形态指标显著降低,根系形态指标均在LD处理下达到最大,在HD处理下最小;与CK相比,LD处理能促进苦荞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的增加,HD、L0和H0处理则降低了苦荞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LD处理的苦荞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CK、HD、L0和H0处理的1.22、2.17、1.81和1.63倍。综上,LD处理能促进苦荞地下部和地上部的生长,增加光合利用率,增强抗氧化活性,提高粒重,达到节水增产的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番鸭肌肉氨基酸谱发育性变化研究
    潘志洪, 温雪婷, 杨华, 吕文涛, 张俊杰, 肖英平
    2024, 36(9):  2010-201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019
    摘要 ( 130 )   HTML ( 432 )   PDF(1813KB) ( 309 )  

    选取同一批次14、28、42、70、660日龄的母番鸭屠宰后采集胸肌和腿肌,测定水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旨在明确番鸭胸肌和腿肌氨基酸谱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番鸭的胸肌重、腿肌重均随日龄增长而显著(P<0.05)增加,蛋白含量总体增加,水分含量逐渐降低。番鸭胸肌的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随日龄增长总体增加,70日龄与660日龄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14日龄、28日龄、42日龄,赖氨酸和胱氨酸含量在70日龄时显著高于其他日龄,精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在660日龄显著高于其他日龄。番鸭腿肌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在70日龄时达到峰值,丙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在70日龄显著高于其他日龄,胱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的含量在660日龄显著高于其他日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表明,不同日龄番鸭的胸肌和腿肌氨基酸谱存在差异,赖氨酸和胱氨酸分别是14~660日龄番鸭胸肌和腿肌氨基酸代谢谱差异中最重要的氨基酸。综上,番鸭肌肉中的氨基酸含量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发生明显变化,腿肌中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在70日龄较为突出,胸肌中的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在660日龄尤为丰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藜麦秸秆发酵工艺
    周毛措, 卢建雄, 郭晓农, 冯玉兰, 柴薇薇, 高鹏飞
    2024, 36(9):  2020-203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074
    摘要 ( 115 )   HTML ( 618 )   PDF(6628KB) ( 232 )  

    为优化藜麦秸秆发酵工艺,提高藜麦秸秆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以尿素为营养添加剂,以藜麦秸秆为原材料,研究发酵时间、尿素添加量和含水量对藜麦秸秆发酵品质的影响。发酵时间设置为10、15、20、25、30 d,尿素添加量设置为2、3、4、5、6 g·kg-1,含水量设置为30%、40%、50%、60%、70%,发酵结束后检测发酵藜麦秸秆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营养成分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尿素添加量对发酵藜麦秸秆中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发酵时间,秸秆含水量的影响相对较小。通过响应面法分析,确定了最优的发酵条件,即尿素添加量为4.7 g·kg-1,发酵时间为27 d,秸秆含水量为61%。在此条件下发酵,预测藜麦秸秆粗蛋白含量可以达到6.768%,粗纤维含量可以降低至45.947%。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提高藜麦秸秆饲用价值的方法,即通过添加适量的尿素并进行厌氧发酵,这不仅可以提高藜麦秸秆的营养价值,还可以为藜麦秸秆的高价值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大豆海藻糖-6-磷酸磷酸酶基因GmTPP的鉴定及其在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表达分析
    欧晋稳, 张古文, 冯志娟, 王斌, 卜远鹏, 徐钰, 茹磊, 刘娜, 龚亚明
    2024, 36(9):  2031-204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003
    摘要 ( 160 )   HTML ( 433 )   PDF(1949KB) ( 265 )  

    海藻糖在植物代谢、生长发育和抗逆性中起着重要作用。海藻糖-6-磷酸磷酸酶(TPP)基因对海藻糖的生物合成至关重要。大豆是重要豆类作物,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脂,其TPP基因家族少有报道。为分析TPP基因在大豆中的结构和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大豆全基因组中筛选得到15个GmTPP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15个GmTPP可分为3个亚家族,每个GmTPP含有9~11个内含子,同一亚家族的GmTPP基因的内含子数目相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GmTPP基因参与植物激素和环境胁迫反应。此外,还利用转录组数据研究这些GmTPP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对不同的非生物胁迫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GmTPP在大豆各个组织器官中均有特定的表达模式,在盐胁迫、干旱胁迫处理下表达不同。该研究不仅为揭示GmTPP基因家族在大豆海藻糖调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利用TPP基因家族提高大豆抗逆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外壳蛋白(CP)特异性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沈峥嵘, 戴远兴, 郭留明, 汪芷瑶, 张恒木
    2024, 36(9):  2042-205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119
    摘要 ( 136 )   HTML ( 422 )   PDF(2953KB) ( 298 )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发现并鉴定的一种土传病毒,其RNA2编码的外壳蛋白(CP)在病毒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为了检测该蛋白表达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该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感染CWMV小麦病叶中扩增获得CP基因,并通过In-Fusion技术构建了CWMV CP重组表达载体,将其导入BL21(DE3)菌株诱导表达;原核表达的重组CP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注射免疫家兔,收集抗血清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得CP多克隆抗体。Dot-ELISA、ID-ELISA、Western blot显示,该抗体不仅对CWMV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而且其效价高达1∶2.048×107、灵敏度达6.25×10-2 ng。应用该抗体采用Dot-ELISA、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田间小麦样品显示其可用于CWMV的准确诊断,这为CWMV病毒病检测、CP定量分析及其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ED绿光对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行为的干扰
    乔利, 陈磊, 蒋月丽, 周洲, 耿书宝, 王丽娟
    2024, 36(9):  2051-205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268
    摘要 ( 135 )   HTML ( 429 )   PDF(1274KB) ( 209 )  

    小贯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区普遍发生的害虫之一,其为害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为减少化学农药带来的残留,探索茶园叶蝉防治新方法,采用LED绿光(波长520~525 nm)干扰其取食过程,并通过刺吸电位图谱(EPG)仪记录分析不同光照强度和照射时间对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过程中所产生的波型有NP波、A波、C波、E波、S波、F波和R波,其中NP波占比最大。与自然光(对照)相比,LED绿光对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行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相同时间内,光照强度越大,刺吸百分比越低,刺吸次数越多,对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行为的干扰越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灯光防治茶园叶蝉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施加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主要理化指标的动态影响
    武佳龙, 迟铭, 高燕, 王祥, 沈海鸥
    2024, 36(9):  2060-206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039
    摘要 ( 123 )   HTML ( 423 )   PDF(1908KB) ( 244 )  

    采用田间原位监测试验方法,设计CK(不施加生物炭)和SW(施加生物炭30 t·hm-2)2个处理,研究施加生物炭当年(5—10月)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容重、土壤质量含水率、土壤pH值、电导率、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等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生物炭当年土壤容重降低,其中,6—10月垄丘土壤容重降低6.42%~11.21%,且随时间延长,其降幅减小。施加生物炭当年6—8月的土壤质量含水率降低,且垄丘的降低幅度小于垄沟,随坡位由上到下,土壤质量含水率的降幅逐渐减小;而9—10月的土壤质量含水率增加,且垄丘的增加幅度大于垄沟,随坡位由上到下,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增加幅度逐渐增大。此外,施加生物炭能够增加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减小电导率。综上,施加生物炭当年即可改变土壤主要理化指标,提升土壤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生境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碳排放对氮磷输入的响应
    白健, 罗来聪, 李爱新, 赖晓琴, 申展, 刘亮英, 郭圣茂, 张令
    2024, 36(9):  2070-207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0739
    摘要 ( 119 )   HTML ( 406 )   PDF(919KB) ( 204 )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入侵能力极强,可入侵水域和陆地两种生境。采用微宇宙试验方法,在不同生境(水生、陆生)下设置不同氮、磷添加水平模拟养分输入,观测系统内含碳温室气体——甲烷(CH4)、二氧化碳(CO2)排放,以及生物固碳量的变化,探究不同生境下喜旱莲子草碳排放对氮、磷输入的响应。结果表明,相较于CH4,该试验条件下的碳排放以CO2排放为主。在水生生境下,生态系统总体表现为碳汇,且氮、磷添加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碳吸收;而在陆生生境下,生态系统总体表现为碳排放,且氮、磷添加会促进生态系统的碳排放。因此,评估喜旱莲子草的碳排放时需考虑其入侵生境,以及入侵环境的养分输入状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处理对转基因秸秆中重组蛋白和重组DNA的降解作用
    颜晶莹, 倪亮, 沈星宇, 李玉
    2024, 36(9):  2079-208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332
    摘要 ( 114 )   HTML ( 417 )   PDF(13268KB) ( 234 )  

    随着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如何高效处理转基因秸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未经处理的转基因秸秆中的重组蛋白和重组DNA可以在土壤中存在很长时间,并对土壤生物多样性产生潜在负面影响。因此寻找一个既节约成本又对环境无害的秸秆处理方法非常重要。高温处理是降解转基因秸秆重组蛋白和重组DNA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对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的选择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通过试纸条、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检测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的转基因作物秸秆中重组蛋白和重组DNA的水平。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水稻的秸秆在50 ℃处理3 h后,其体内的抗除草剂蛋白草胺膦乙酰转移酶(phosphinothricin acetyltransferase, PAT)等重组蛋白基本降解;但相同温度下,重组DNA的降解则需要4 d时间;提高处理温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重组蛋白和重组DNA降解所需的时间。50 ℃处理4 d的条件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堆肥就能实现。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为转基因秸秆处理提供了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科学
    松籽油水酶法提取及酶法破乳工艺研究
    张根生, 李思锦, 田阳, 韩冰, 谢春丽, 费英敏
    2024, 36(9):  2089-209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121
    摘要 ( 119 )   HTML ( 22 )   PDF(3096KB) ( 247 )  

    以压榨松籽饼粕为原料,利用水酶法提取松籽油,通过单因素及响应曲面试验研究松籽油提取工艺,并对提油过程中产生的乳状液进行破乳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效果最佳,最优工艺为酶解时间 2.5 h,温度 56 ℃,pH值11.3,加酶量5 045 U·g-1,此条件松籽油提油率为71.73%。经比较碱性蛋白酶添加量为3 000 U·g-1时破乳效果最好,破乳率为87.68%,在酶法破乳后进行酸化处理,通过调节pH值至5时破乳率提高至 92.18%,此条件下松籽油得油率为70.36%。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酶解辅助提取对铁皮石斛多糖结构和菌群调节功能的影响
    张妮, 陶文扬, 罗梦帆, 周万怡, 郑晓杰, 李彦坡, 金火喜, 杨颖
    2024, 36(9):  2099-210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1114
    摘要 ( 154 )   HTML ( 27 )   PDF(3689KB) ( 380 )  

    酶解或许会改变多糖分子内某些基团的数量或结构,从而改变其性能。为明确酶解对铁皮石斛多糖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同一品种石斛鲜茎为原料,分别用中性蛋白酶、麦芽糖淀粉酶、纤维素酶辅助提取,获得同一基质多糖的不同结构形式,分析其结构区别,并利用体外模拟发酵系统研究铁皮石斛多糖菌群调节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酶解样品相比,中性蛋白酶辅助提取可以增加多糖的聚合度,而纤维素酶、麦芽糖淀粉酶介入则可以显著降低多糖聚合度并改变单糖组成;中性蛋白酶组的CH4与H2S生成量显著增加,纤维素酶组的丁酸与戊酸产量显著增加。多糖能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其中纤维素酶组改变程度较大,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粪杆菌属、罗氏菌属等肠道基石菌与有益菌的种类与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戴阿利斯特杆菌属、多尔氏菌属等条件致病菌的丰度显著下降,与丁酸、戊酸显著正相关的9个菌属在该组富集了8个(巨球型菌属、链球菌属、双歧杆菌属、欧陆森氏菌属、罗氏菌属、魏斯氏菌属、乳杆菌属、普拉梭菌属)。酶辅助提取可以改变石斛多糖的结构,并改变其菌群调节功能,该研究为不同功效多糖的定向生产提供了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产品质量安全
    水稻对林丹的吸收累积与代谢组学研究
    展梦琪, 苏傲雪, 侯倩, 张皓宇, 姜欣蕊, 徐艳
    2024, 36(9):  2110-212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0816
    摘要 ( 132 )   HTML ( 25 )   PDF(2650KB) ( 347 )  

    以有机氯代污染物——林丹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我国典型农作物——水稻(Oryza sativa L.)体内的迁移转化和代谢情况。结果发现,在林丹胁迫条件下,水稻根和地上部的林丹含量与水培溶液中的林丹浓度具有正相关性,表明水稻具有吸收林丹的能力。在不同林丹水培浓度下,水稻根内的林丹累积浓度在第二天均达到峰值,第三天后急剧下降。水稻根系内的林丹可以径向运输至茎叶中,但转运因子仅为0.08~0.13。在亚细胞水平上,水稻根中林丹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细胞器>细胞壁>细胞质,表明细胞器和细胞壁是水稻根部林丹累积的主要部位。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林丹胁迫下,脂质类代谢物的变化最显著,有43种上调、42种下调。受林丹胁迫影响,水稻根中的异牡荆苷等代谢物的含量提高,而天冬酰胺等代谢物的含量降低,多条植物代谢通路被改变,其中,鞘脂代谢通路和苯丙氨酸代谢通路受到较大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叶青不同部位无机营养元素的ICP-MS/MS分析与评价
    朱思蓓, 聂晶, 张进军, 李春霖, 张永志, 王平, 陶益, 袁玉伟
    2024, 36(9):  2122-213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174
    摘要 ( 114 )   HTML ( 21 )   PDF(1363KB) ( 226 )  

    为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法(ICP-MS/MS)建立同时测定三叶青中Na、Mg、Al、P、S、K、Ca、Fe、Ni、Cu、Zn、Se共12种无机营养元素含量的方法,并探究不同部位(茎叶、块根、须根)的12种元素含量分布,通过ICP-MS/MS中的单杆和串联四级杆模式下的多种反应气体(O2、H2、NH3)形式建立同时分析三叶青中12种营养元素的方法,测定三叶青中不同部位的无机营养元素含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药材不同部位无机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构建不同部位的鉴别模型。结果表明,ICP-MS/MS方法的线性、检测限、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良好,实际药材的加样回收率为90.66%~108.50%;不同部位的三叶青无机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地下部的无机营养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Ca、Al、K、Na这4种元素是三叶青3个部位的主要差异元素。本研究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法建立了快速鉴别三叶青不同部位中无机营养元素含量的方法,有效鉴定了块根、须根、茎叶中的无机营养元素含量,三叶青地下部的无机营养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研究结果可以为三叶青质量控制、原产地溯源和种质资源的评价提供技术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系统工程
    铲式青贮玉米起茬及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设计与试验
    王晓阳, 李强, 赵武云, 戴飞, 严兆荣, 王久鑫
    2024, 36(9):  2132-214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0970
    摘要 ( 109 )   HTML ( 22 )   PDF(9680KB) ( 192 )  

    为解决青贮玉米根茬和残膜难回收的问题,设计一种铲式青贮玉米起茬及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联合作业机主要由起膜起茬铲、升运链、分离滚筒筛、集膜箱等部件组成。对联合作业机的关键部件进行理论分析和田间试验,确定其结构和工作参数。利用 Design-Expert 软件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以机具前进速度、起膜起茬铲入土深度、分离滚筒筛转速为影响因素,以残膜拾净率和根茬起茬率为响应指标,建立响应面三维模型,得出机具前进速度和起膜起茬铲入土深度对机具残膜拾净率影响显著,而起膜起茬铲入土深度和分离滚筒筛转速对机具起茬率影响显著。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中的Optimization对机具作业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的作业参数为机具前进速度3.54 km·h-1,起膜起茬铲入土深度12.94 cm,分离滚筒筛转速51.53 r·min-1。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机具前进速度3.5 km·h-1,起膜起茬铲入土深度13 cm,分离滚筒筛转速50 r·min-1作业条件下,残膜拾净率89.26%,根茬起茬率90.37%,机具运行稳定可靠,满足残膜回收机的作业要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深度学习的近地面草原鼠洞识别计数关键问题研究与应用
    郭秀明, 王大伟, 刘升平, 诸叶平, 刘晓辉, 林克剑, 王佳宇, 李非
    2024, 36(9):  2146-215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0858
    摘要 ( 138 )   HTML ( 19 )   PDF(9051KB) ( 270 )  

    鼠洞密度可用于评估草原鼠害发生程度。在近地面鼠洞图片采集与识别中,图像分辨率和拍摄倾角是影响时效性和识别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此,设计了带有倾角传感器的图像采集装置,在锡林郭勒草原采集2 325张鼠洞图片并进行手工标注,对比分析了3种图片输入尺寸(416 pixel×416 pixel、608 pixel×608 pixel、1 024 pixel×1 024 pixel)、4类拍摄倾角(21°、32°、41°、51°)、2种目标识别模型(YOLOv3和YOLOv4)对识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OLOv4模型在输入图片尺寸为416 pixel×416 pixel时能取得最优的性能。当拍摄倾角为41°时,识别性能最优;当拍摄倾角为32°时,识别性能最差。与近3年发表的鼠洞识别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性能先进性。研究结果可为草原鼠害的智能化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发展
    山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以浙江省山区26县为例
    郭梦婷
    2024, 36(9):  2155-216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0953
    摘要 ( 127 )   HTML ( 21 )   PDF(1592KB) ( 196 )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智化时代下金融产业的新业态,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赋能山区金融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助力。文章基于2014—2021年我国浙江省山区26县的县域面板数据,运用 DEA-Malmquist 指数法测算出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山区26县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类细分维度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主要体现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从各维度看,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最强的是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深度,覆盖广度次之,数字化程度最弱;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在浙江省山区26县的西部地带的提升作用更强。为此,应加快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山区县域的发展与覆盖,深入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受众群体素养,为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势赋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职业经理人如何有效赋能乡村运营?——基于浙江省余杭区15位农村职业经理人的访谈调研
    孙克杰, 蔡碧凡, 孙秦杉
    2024, 36(9):  2170-218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0915
    摘要 ( 185 )   HTML ( 23 )   PDF(1862KB) ( 241 )  

    美丽乡村建设后,“谁来运营”成为新时代乡村建设的重要课题。浙江省余杭区通过创设农村职业经理人制度破解乡村运营难的问题,经过持续多年探索形成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和扎根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余杭区15位农村职业经理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农村职业经理人如何有效赋能乡村运营展开质性分析。研究表明:农村职业经理人有效助力乡村运营的5个关键要素,按影响力排序依次为创新运营理念和手法、协调多元主体参与、获取政府支持、个人能力素养、村庄先天资源禀赋。面向从村庄整治过渡到村庄经营的浙江乡村建设新阶段,为更加有效推进乡村运营,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建议在提高乡村对专业人才的内生吸引力、提升乡村运营人才国家资源获取力、完善乡村产业发展力、借助数智科技新质生产力、聘请专业人做专业事等方面不断加强和推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园艺作物果实β-半乳糖苷酶研究进展
    俞沁佩, 孙鹂, 张淑文, 俞浙萍, 郑锡良, 戚行江
    2024, 36(9):  2184-219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30994
    摘要 ( 216 )   HTML ( 1258291201 )   PDF(820KB) ( 377 )  

    β-半乳糖苷酶属于糖苷水解酶GH35家族,参与了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细胞壁的合成与修饰,尤其对肉质水果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多糖的裂解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概述了β-半乳糖苷酶的蛋白功能、不同亚型、亚细胞定位和活性规律,重点阐述了该基因家族在园艺作物果实质地变化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