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2, 34(5):  0-0. 
    摘要 ( 93 )   PDF(2143KB) ( 2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科学
    播期和施氮量组合对水稻南粳9108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叶迎, 赵考诚, 马军, 祝轲, 庄恒扬
    2022, 34(5):  879-88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01
    摘要 ( 608 )   HTML ( 2396 )   PDF(785KB) ( 793 )  

    为探明播期和施氮量组合对优质水稻品种南粳9108产量构成因素和氮素利用的影响,设3个播期[5月23日(B1)、6月2日(B2)、6月12日(B3)]和4个施氮量[折纯,以N计,0(N0)、180 kg·hm-2(N1)、270 kg·hm-2(N2)、360 kg·hm-2(N3)]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的千粒重和产量随着播期推迟逐渐增加,穗数随着施氮量增加而上升。不同播期下,籽粒的氮素分配比率均在N1处理下最大。随着播期推迟,水稻的氮素偏生产力、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相应增加,氮素农学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先降后升。在同一播期下,水稻的氮素偏生产力、氮素农学效率、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随着施氮量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总的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播期推迟、适量氮肥更利于获得高产。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B2N2或B3N2处理较为适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个油橄榄品种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过程观测
    牛二利, 裴红宾, 丁检, 朱申龙
    2022, 34(5):  887-89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02
    摘要 ( 436 )   HTML ( 189 )   PDF(35310KB) ( 541 )  

    为研究油橄榄在酸性土壤、夏雨型气候环境下的生长发育特征,因地制宜开展田间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中国南方3个油橄榄适生良种豆果、柯基和尼Ⅰ为材料,比较花芽分化、花期物候、花序特征、单果重和含油率差异。结果显示:3个品种的花芽分化均起始于3月上旬,豆果和尼Ⅰ初花期为5月3日,花期分别为10、6 d;柯基初花期为5月4日,花期11 d。豆果、尼Ⅰ、柯基的平均花序长度分别为2.5、2.5、2.9 cm,单个花序平均小花数量分别为16.3、14.9、17.9个。果实转色的先后次序和成熟期的早晚一致,依次为尼Ⅰ、豆果和柯基;单果重和含油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上升趋势,但二者增速不同,单果重在果实发育前期增长较快,含油率在果实发育后期增长较快。至10月24日果实成熟度分别达M5(尼Ⅰ和豆果)和M4(柯基),尼Ⅰ的单果重和含油率分别为3.40 g、13.05%,豆果的单果重和含油率分别为1.15 g、14.31%,柯基的单果重和含油率分别为0.77 g、12.31%。综上表明,3个品种花期基本一致,柯基的花量大、花期长,可作为授粉品种加以利用;在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前期应加强田间肥水管理,以确保树体处于良好的营养水平,为后期油分积累奠定物质基础,同时在梅雨季节要注意及时排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日粮中不同藜麦添加水平对芦花鸡肉品质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吴涛, 江小帆, 杨发荣, 魏玉明, 陈国顺, 蔡原, 焦婷, 黄杰, 赵生国
    2022, 34(5):  897-90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03
    摘要 ( 447 )   HTML ( 116 )   PDF(1619KB) ( 710 )  

    为研究日粮中不同藜麦添加水平对芦花鸡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的影响,选取49日龄健康脱温芦花鸡150只,随机分为5组:不添加藜麦及其副产物的对照组(CK)和添加4%(Q4)、8%(Q8)、12%(Q12)的藜麦籽实(原粮)及12%藜麦糠(QS)的处理组,饲喂75 d后屠宰并取胸肌和腿肌样品,测定肉品质、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结果表明,胸肌Q12组45 min肉色(亮度L*、黄度b*),Q4、QS组剪切力、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及各试验组的失水率均显著低于CK组(P<0.05);Q8、QS组红度a*和QS组熟肉率均显著高于CK组(P<0.05);标准化评分表明Q12组胸肌肉品质最好;腿肌Q4、Q12组亮度L*(45 min、24 h),Q12组黄度b*(45 min)、滴水损失,Q4组剪切力,Q8、Q12、QS组蒸煮损失均显著低于CK组(P<0.05);而Q8、QS组45 min肉色(红度a*)则显著高于CK组(P<0.05);标准化评分结果表明,Q8组腿肌肉品质最好;Q8组胸肌水分、Q4组腿肌粗灰分及各试验组胸肌、腿肌粗蛋白均显著高于CK组(P<0.05);胸肌Q12组铜元素含量,腿肌Q8组钙元素、Q12组锰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藜麦对芦花鸡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微量元素有一定改善作用,且添加8%藜麦籽实对肉品质改善效果更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精饲粮中添加苦豆子对羔羊生长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安雅雯, 杨晓东, 高智雄, 郭绍乾, 高爱武, 杨金丽, 王海荣
    2022, 34(5):  908-91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04
    摘要 ( 194 )   HTML ( 148 )   PDF(771KB) ( 637 )  

    为研究高精料中添加苦豆子对育肥羔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2只健康、体重在(25.7±2.17) kg的杜蒙杂交公羔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试验羔羊单笼饲养,自由饮水和采食。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T1、T2和T3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1%、0.3%和0.5%的苦豆子。试验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第0~30天,T1组的阶段日增重(SDG)与T3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第30~60天,T2组的阶段日采食量(SDFI)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T1组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显著升高,而直接胆红素(DBIL)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第30天时,T2组碱性磷酸酶(ALP)和白蛋白(ALB)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第60天时,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O)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综上所述,在高精饲粮中适量添加苦豆子可促进羔羊的生长,改善羔羊的血液生化状态,且0.1%~0.3%的添加效果较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氯前列醇钠与卡贝缩宫素对荣昌猪和涪陵黑猪母猪分娩时间的影响
    张亮, 柴捷, 潘红梅, 郭宗义
    2022, 34(5):  915-92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05
    摘要 ( 370 )   HTML ( 34 )   PDF(783KB) ( 487 )  

    氯前列醇钠作为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类似物被广泛的应用于诱导各种母畜的分娩。卡贝缩宫素作为一种具有长效特性的新型催产素类样分子,有望在母猪分娩过程中替代缩宫素起到收缩子宫启动分娩的作用。试验一主要对氯前列醇钠注射部位和剂量进行研究,将母猪随机分为自然分娩组(n=74)、2 mL肌肉注射组(n=52)、2 mL后海穴注射组(n=63)和1 mL后海穴注射组(n=57)。研究结果表明,2 mL后海穴注射组的母猪分娩时间上表现更为集中,产仔持续时间最短(228 min),白天分娩比例最高(90.48%)。说明通过调整母猪注射氯前列醇钠时间、剂量以及部位等因素能够一定程度的缩短母猪产仔时间,提高母猪白天分娩率。试验二主要对卡贝缩宫素(CBT)与氯前列醇钠的联合应用进行研究,试验将母猪随机分为自然分娩组(n=81)、氯前列醇钠注射组(n=70),CBT注射组(n=67),氯前列醇钠+CBT注射组(n=64)。研究结果表明,氯前列醇钠与卡贝缩宫素联合应用能够缩短母猪产仔持续时间(205 min),并且大幅提高母猪在白天工作时间分娩比例(95.3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省部分地区肉牛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李姗, 黄方园, 张玉龙, 才冬杰, 左之才
    2022, 34(5):  923-93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06
    摘要 ( 504 )   HTML ( 65 )   PDF(5251KB) ( 477 )  

    从四川省15个肉牛养殖场采集222份鼻腔拭子样本,采用CHROMagar ESBL显色培养基,利用16S rRNA进行细菌鉴定,并通过双纸片协同验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利用PCR检测产ESBLs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并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从222份样本中共检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6株(7.21%)。16株分离株均表现出多重耐药特征,主要对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四环素、链霉素耐药,耐药率在62.50%~93.75%,对亚胺培南敏感。16株分离株全部携带氨基糖苷类aac(3)-Ⅱ、aac(6')-Ⅰb、四环素类tetA、链霉素strA、磺胺类sul1、sul2基因,14株(87.50%)携带aph(3')-Ⅰa基因,11株(68.75%)携带strB基因,仅一株携带aac(3)-Ⅰ基因。16株分离株中,荚膜血清型检出5株(31.25%),包括3株K5、1株K1、1株K20。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16株分离株均有较强的致病性,观察病理组织发现,肺炎克雷伯菌对小鼠肺损害严重。综上,从四川地区分离的16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呈现多重耐药特征,强毒力菌株以K5荚膜型为主,提示临床应进一步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多重耐药菌株和强毒力菌株的传播与流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toQ对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线粒体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钟丽君, 邓嘉强, 古丛伟, 沈留红, 曹随忠, 余树民
    2022, 34(5):  934-94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07
    摘要 ( 355 )   HTML ( 20 )   PDF(4194KB) ( 529 )  

    研究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Mitoquinone(MitoQ)对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的线粒体功能与抗氧化基因表达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犬BMSCs的临床应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以犬BMSCs为材料,添加MitoQ预处理48 h,采用荧光定量PCR、荧光探针等方法评估BMSCs线粒体功能以及抗氧化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BMSCs线粒体融合明显增强,线粒体分裂明显减弱;线粒体膜电位与ATP含量均显著下降;抗氧化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添加MitoQ预处理后,BMSCs线粒体融合基因Mfn2的表达略有上调,且线粒体分裂基因Drp1和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PGC-1α的表达显著上调;线粒体膜电位与ATP生成显著增加;抗氧化基因SOD1、SOD2、CATGSH-Px的表达显著上调。结果表明,MitoQ可改善犬BMSCs线粒体功能,增强BMSCs抗氧化能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豆异黄酮干预肥胖大鼠肝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
    熊昕宜, 许泽玉, 何念佳, 何俊博, 陈正礼, 黄超, 刘文涛, 罗启慧
    2022, 34(5):  942-94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08
    摘要 ( 271 )   HTML ( 32 )   PDF(2353KB) ( 645 )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SIF)干预肥胖大鼠后肝的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情况。准备80只SD大鼠,普通饲料喂养16只SD大鼠做空白对照;高脂饲料喂养64只SD大鼠9周建立肥胖大鼠模型,将64只模型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6只,大豆异黄酮(0、150、300、450 mg·kg-1)灌喂,每周定期测量体重,连续干预4周。取肝脏组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结构;检测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组织病理学发现,肥胖大鼠出现典型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伴肝组织炎性损伤,肝SOD、CAT和GSH-Px水平降低,IL-6、IL-1β和TNF-α mRNA表达水平升高。大豆异黄酮干预后,各剂量组肝组织病理损伤得到改善,抗氧化因子活性显著提高并呈剂量效应,促炎因子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大豆异黄酮可逆转肥胖致肝组织病理损伤和提高肝脏抗氧化活性,下调肥胖相关促炎因子基因的表达,上述结果可为大豆异黄酮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桑黄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提取及其化学成分鉴定
    郑美瑜, 王璐, 刘哲, 张文娟, 高浦, 陆胜民
    2022, 34(5):  949-95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09
    摘要 ( 391 )   HTML ( 134 )   PDF(1297KB) ( 621 )  

    对桑黄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和优化提取,并对提取物中的酚类、黄酮和萜类物质进行了靶向鉴定。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对提取物的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桑黄60%乙醇体积分数提取物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优化提取的工艺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3 h,料液比1:30,提取2次,黄酮提取率达到159.3 mg·g-1。液质联用共鉴定出45种成分,其中酚类物质种类最多。通过优化工艺得到含量较高的具有较强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提取物,液质联用靶向分析表明该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六个丝瓜品种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
    陆景伟, 陈国康, 周娜, 魏捷, 胡燕, 郑阳, 陶伟林
    2022, 34(5):  959-96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10
    摘要 ( 251 )   HTML ( 45 )   PDF(2358KB) ( 594 )  

    根结线虫病是我国瓜类蔬菜的主要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是有效防控该病的主要措施。结合田间调查与室内检测重复验证,采用病情指数、繁殖系数等多种抗根结线虫评价方法对丝瓜抗性进行分析,以便为瓜类蔬菜根结线虫多指标抗性评价提供科学参考和借鉴,为丝瓜与其他瓜类蔬菜抗根结线虫的材料创新与新品种(含砧木)培育奠定基础。综合评价供试丝瓜品种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水平,经形态学特征鉴定,重庆地区丝瓜的病原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6个丝瓜品种1、2、5、6、32、33号的田间病情指数分别为65.3、12.5、55.3、18.9、32.0、34.3,根际线虫繁殖系数分别为1.28、0.46、1.12、0.57、0.73、0.78,每5 mm根段组织线虫数量分别为34、4、18、7、9、10 条,每100 mm幼嫩根段上早期平均检出根结数分别为12.2、2.1、14.8、0、0、0。2020年田间和温室试验结果与2019年抗性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以上4项指标相互印证,趋于一致,能够作为抗南方根结线虫的评价指标;4项指标数据综合评价,判定2号、6号材料为高抗(HR),32号、33号材料为抗性(R),1号、5号材料为感病(S)。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花菜SKIP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韦海忠, 潘丽芹, 汤紫依, 田盛野, 何海叶, 尹龙飞, 郑德伟, 张慧娟, 蒋明
    2022, 34(5):  966-97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11
    摘要 ( 1133 )   HTML ( 134 )   PDF(2076KB) ( 583 )  

    SKIP(SKI-interacting protein)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以青花菜为材料,在克隆SKIP基因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其在生物(寄生霜霉菌、野油菜黄单胞菌)、非生物(NaCl、PEG6000)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青花菜SKIP基因全长为1 836 bp,没有内含子;BoiSKIP编码611个氨基酸,具1个SNW/SKI结构域,位于推导蛋白质序列的188-347处;该蛋白质的分子量为69.22 ku,理论等电点为9.15,平均亲水性指数为-1.12,为亲水性蛋白质。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芸薹属植物的SKIP聚为一组,支持率达100%,BoiSKIP与甘蓝SKIP的关系最近,它们处于同一分支。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BoiSKIP的表达受NaCl和PEG6000的诱导,表达量分别在诱导24、12 h达到最大;BoiSKIP受寄生霜霉菌和野油菜黄单胞菌的诱导,分别在处理24 h和72 h达到最大值。青花菜SKIP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为后续开展该基因在抗逆反应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杨梅枝条醇提物对A37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郑园园, 俞浙萍, 张淑文, 李有贵, 孙鹂, 郑锡良, 戚行江
    2022, 34(5):  974-98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12
    摘要 ( 431 )   HTML ( 65 )   PDF(2047KB) ( 710 )  

    杨梅(Myrica rubra)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利用杨梅枝条醇提物(Myrica rubra branch extract, MRBE)开展其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作用研究。采用MTT法、PI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等方法,解析MRBE诱导A375细胞阻滞与凋亡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MRBE对A375细胞的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效应关系,抑制率最高达49.46%;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MRBE作用48 h可使A375细胞阻滞于S期并发生凋亡;qRT-PCR结果进一步表明,MRBE可能通过上调P21和下调CyclinACyclinDCDK2、CDK4、CDK6、E2F1等基因的表达,诱导A375细胞阻滞于S期,同时下调Bcl-wRaf基因的表达促使A375细胞凋亡。初步解析了MRBE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机制,为利用MRBE研发抗黑色素瘤潜在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助于提高杨梅枝条的药用附加值,拓宽杨梅产业链多元化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杧果转录因子BES1s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夏煜琪, 孙宇, 刘志鑫, 孙瑞青, 杨楠, 蒲金基, 张贺
    2022, 34(5):  984-99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13
    摘要 ( 285 )   HTML ( 527 )   PDF(8983KB) ( 704 )  

    BES1/BZR1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且是油菜素内酯(BR)信号转导途径的唯一转录因子,为探讨其在植物抗病抗逆反应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运用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分析了杧果BES1s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结构域、蛋白质结构和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基因表达。研究表明,杧果BES1s家族理化性质预测结果显示,成员外显子个数相差较大;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杧果BES1s成员均具有BES1_N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和二级结构表明,成员可分成3组,不同组之间成员存在较大差异、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存在3种结构。在qRT-PCR法测定基因表达量中发现,在胶孢炭疽菌(Cg)侵染过程中MiBES1.1和MiBES1.5持续上调表达;MiBES1.12和MiBES1.13持续下调表达。在细菌性黑斑病菌(Xcm)侵染过程中,在12 h时除MiBES1.7和MiBES1.9,其他成员上调表达;在3 h时MiBES1.1~MiBES1.5和MiBES1.11下调表达。在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过程中,MiBES1.7、MiBES1.9和MiBES1.2持续下调表达;在48 h时,除MiBES1.5和MiBES1.11~MiBES1.13其他成员下调表达。本研究结果可为杧果BES1s家族成员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地区琯溪蜜柚及其芽变品种的果实品质
    赵宇洪, 何文, 李根, 王强, 谢锐, 王燕, 陈清, 王小蓉
    2022, 34(5):  995-100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14
    摘要 ( 1104 )   HTML ( 615 )   PDF(3936KB) ( 840 )  

    为明确四川蜜柚风味物质组成和含量特征,了解其营养品质状况,为四川蜜柚果实评价与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以四川地区主栽的琯溪蜜柚[Citrus maxima(Burm.)Merrill]及其4个芽变品种(红肉蜜柚、三红蜜柚、红绵蜜柚和黄金蜜柚)为试验材料,测定蜜柚果实基本生理指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技术测定糖酸、酚类物质和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和含量,并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1,1-diphenyl-2-picrylhydrazy,DPPH)、铁离子还原力(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清除能力(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ABTS)3种方法测定抗氧化能力,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果实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柠檬酸和蔗糖是琯溪蜜柚主要的有机酸和可溶性糖,没食子酸和柚皮苷是琯溪蜜柚主要的酚酸和类黄酮,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分别是红肉型蜜柚和黄肉型蜜柚的主要呈色色素。其中,三红蜜柚的色泽表现最好,其总黄酮含量为13.34 mg·g-1,约为琯溪蜜柚的1.6倍,柚皮苷的贡献最大,为807.47 μg·g-1,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抗氧化能力在5个品种中最强,DPPH和ABTS分别达133.04和5.92 μmol·g-1,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主成分分析排名第1。黄金蜜柚的总糖含量最高,为10.20%,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仅为7.5 g·L-1,与其他品种呈显著性差异;但黄金蜜柚汁胞粒化现象较为严重,且抗氧化能力最弱,主成分分析排名第2。综合比较评价结果显示,三红蜜柚和黄金蜜柚在四川产区综合品质较好,可为下一步品种选择与果实加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区温度对萱草生长发育及其开花的影响
    张志国, 丛琳, 张世杰, 李荣光, 邹维娜, 迟法安, 张宝, 姜玉萍
    2022, 34(5):  1005-101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15
    摘要 ( 1255 )   HTML ( 436 )   PDF(8991KB) ( 680 )  

    为阐明不同根区温度对萱草生长发育及其开花的影响,以自由行萱草、大眼睛萱草为试验材料,设置T15(15±1) ℃/(15±1) ℃(昼/夜)、T20(20±1) ℃/(15±1) ℃(昼/夜)、CK1、CK2共4个不同处理,研究不同根区温度下萱草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与花期的变化。结果表明:T20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自由行萱草、大眼睛萱草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和花葶高度;4个处理的萱草花径均无显著差异;T20处理的萱草抽葶时间最早,且花期长;自由行萱草在T20处理的始花期比T15、CK1、CK2分别提前11、23、30 d;T20处理的大眼睛萱草始花期比T15、CK1、CK2分别提前15、27、21 d;自由行萱草、大眼睛萱草在T20处理中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胞间CO2浓度(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Ci)和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最大,在CK1中最小;自由行萱草、大眼睛萱草在4个处理中的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PS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qP)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T20(20±1) ℃/(15±1) ℃(昼/夜)处理有利于促进萱草的生长发育,且大眼睛萱草各项指标更好,可以提前开花。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蓝桉根际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蓝桉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王晓丽, 赵英伟, 孔晓娜, 曹子林
    2022, 34(5):  1015-102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16
    摘要 ( 367 )   HTML ( 70 )   PDF(3070KB) ( 619 )  

    蓝桉是桉树中少有的油、材兼用树种。从云南蓝桉人工林中采集根际土,调查菌根真菌的种类和优势种,并通过控制育苗基质中菌根真菌菌群的数量,分析菌根真菌对蓝桉苗木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探讨影响其生长的主要菌根真菌种类,以期从菌根化育苗方面为蓝桉的壮苗培育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从根际土中分离出3属6种菌根真菌,分别为聚丛球囊霉(Glomus aggregatum)、何氏球囊霉(Glomus hoi)、多梗球囊霉(Glomus multicaule)、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缩隔球囊霉(Septoglomus constrictum),其中,聚丛球囊霉、幼套近明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为优势菌种(三者合计占总孢子密度的80.77%)。苗龄10个月时,随着育苗基质中菌群数量增多,蓝桉苗木的菌根侵染率增大,侵染强度增强,且接种适量的菌根真菌对苗高、地径都具有显著(P<0.05)促进作用,且能显著(P<0.05)提高苗木的叶绿素含量和表观量子效率,降低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苗木生长和光合能力起主要促进作用的是聚丛球囊霉、幼套近明球囊霉和缩隔球囊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竹屑与麦麸堆肥用作大球盖菇栽培基质的适宜配比研究
    吴一凡, 夏捷, 陈胜, 张玮, 谢锦忠
    2022, 34(5):  1024-103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17
    摘要 ( 325 )   HTML ( 69 )   PDF(1685KB) ( 541 )  

    为探讨竹材废弃物的基质化利用技术,将竹屑与麦麸按不同质量混配,依麦麸添加量(质量分数)设置4个处理(CK,0;T1,4%;T2,8%;T3,16%),研究堆肥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及其作为大球盖菇栽培基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堆肥后,T1~T3处理的容重、电导率显著(P<0.05)增加,通气孔隙度、气水比、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显著(P<0.05)下降。在0~8%范围内,随着麦麸添加量的增加,竹屑腐熟效果变好,但当麦麸添加量过高时,会延长发酵腐熟的时间。T2处理下,堆体发酵的高温期持续时间为10 d,发酵后种子发芽指数达到81.73%,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势最佳,生长速度达到0.394 mm·d-1。据此建议在竹屑堆肥时添加8%的麦麸,以利于发酵腐熟,且腐熟的产品可作为大球盖菇等适应较高C/N食用菌的基质使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野生玫瑰多态性cpDNA和ITS引物的筛选与验证
    许建军, 马燕, 吴其超, 王宝盛, 臧德奎
    2022, 34(5):  1032-103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18
    摘要 ( 336 )   HTML ( 72 )   PDF(768KB) ( 527 )  

    为了筛选出具有高多态性的cpDNA 和ITS序列引物,用于研究野生玫瑰自然种群的分子谱系地理,以野生玫瑰8个种群为试材,通过12对叶绿体基因组引物和4对核基因组ITS引物的PCR扩增和PCR产物测序,筛选出trnL-trnF、rpl20-rps12、rbcl、ITS1四对具有高多态性的引物。序列变异计算与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8个野生玫瑰种群变异较低,可划分为2支。筛选出高多态性的cpDNA引物3对和ITS引物1对,适用于研究野生玫瑰系统发育和谱系地理结构,能够进一步探究濒危物种野生玫瑰的谱系地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丛枝菌根真菌改善镉胁迫下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环境的效应
    杜红, 李玉鹏, 程文, 肖荣英, 胡鹏
    2022, 34(5):  1039-104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19
    摘要 ( 321 )   HTML ( 83 )   PDF(1879KB) ( 764 )  

    为探究Cd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环境的影响,以黑麦草为供试植物、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为供试AMF,以Cd浓度(0、10、20、30 mg·kg-1)和是否对黑麦草接种AMF为双因素,设计8个处理,开展盆栽试验。结果显示:随着Cd浓度增加,AMF侵染率和孢子数量显著(P<0.05)降低。相同Cd浓度下,接种AMF显著(P<0.05)改善了黑麦草的根系构型(根系总长度、根系总投影面积、根系总体积、根尖数、根分叉数)。在相同Cd浓度下,接种AMF显著(P<0.05)增加了土壤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以及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土壤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和总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这说明,接种AMF能够通过改善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环境、提高土壤相关酶活性和球囊霉素含量等,增加植物抗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塑料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李玉婷, 李莎, 曹杰, 李骄杨, 张亮, 许晓风
    2022, 34(5):  1049-106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20
    摘要 ( 496 )   HTML ( 44 )   PDF(2479KB) ( 722 )  

    土壤中的微塑料污染及其毒理学效应已逐渐引起广泛关注,但微塑料对外生菌根真菌的毒性研究仍不多见。为此,以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Pt)和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us,Ld)作为供试菌株,选用粒径80 nm和4 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塑料微球(PS-MPs)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固体平板法和液体培养法研究不同粒径不同质量浓度(10~300 mg·L-1)的PS-MPs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情况、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组织电导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200~300 mg·L-1)的PS-MPs显著(P<0.05)抑制2株真菌的生长,且粒径4 μm的PS-MPs较粒径80 nm的对两株真菌的生物量表现出更强的抑制作用。随PS-MPs质量浓度的升高,Pt和L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始终显著(P<0.05)高于对照,且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暴露于2种粒径的PS-MPs之中时,Pt和Ld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在300 mg·L-1处理下最低,且显著(P<0.05)低于对照;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各处理下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PS-MPs处理下,Pt和Ld的MDA含量显著(P<0.05)升高(除10 mg·L-1 4 μm PS-MPs处理下的Pt和200 mg·L-1 4 μm PS-MPs处理下的Ld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P<0.05)降低(除10、20 mg·L-1 80 nm PS-MPs处理下的Pt和10 mg·L-1 80 nm PS-MPs处理下的Ld外),菌丝组织电导率显著(P<0.05)升高。据此推测,PS-MPs对外生菌根真菌的影响机制可能涉及氧化应激反应,且不同菌株对不同粒径PS-MPs的响应不同。研究结果可为揭示微塑料对土壤外生菌根真菌的急性毒性提供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科学
    龙须菜蛋白质的提取及其酶解产物的抗氧化特性
    刘晶, 胡晓, 杨贤庆, 陈胜军, 吴燕燕, 李来好, 戚勃, 邓建朝
    2022, 34(5):  1061-107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21
    摘要 ( 403 )   HTML ( 106 )   PDF(2680KB) ( 684 )  

    以干燥后的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粉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碱提酸沉法提取龙须菜蛋白质。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选择了影响龙须菜蛋白质提取率的因素及水平范围,然后以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建立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碱浓度0.2 mol·L-1、液固比24:1 (mL·g-1)、超声时间70 min、超声功率482 W,在此条件下的龙须菜蛋白质提取率为73.78%。此外,对提取得到的龙须菜蛋白质进行了酶解,分别研究了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植物蛋白复合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和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酶解4 h后,碱性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其他4种酶酶解产物和龙须菜蛋白质,其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1.88 μg·mL-1、63.29%、64.25%,分子量主要集中在1 500 u以下。本研究可为龙须菜蛋白质的提取及其高值化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构技术快速辨别蜂蜜品种的研究
    窦文卿, 柴春祥, 刘玥, 鲁晓翔
    2022, 34(5):  1073-108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22
    摘要 ( 335 )   HTML ( 64 )   PDF(885KB) ( 571 )  

    为快速辨别不同品种蜂蜜,以枸杞蜂蜜、洋槐蜂蜜和紫云英蜂蜜为原料,本文推导了蜂蜜质构特性的测量原理,测定了不同蜂蜜的质构特性,分析了它们的质构特征。质构仪测定不同品种蜂蜜质构特征时,其探头受到的剪切力随测试时间、探头压缩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本文分析了质构仪探头受到的剪切力随测试时间、探头压缩距离的变化规律,获得不同蜂蜜的质构特性,进而辨别了蜂蜜的品种。结果表明:洋槐蜂蜜、紫云英蜂蜜、枸杞蜂蜜的质构特征值分别为8.01、5.96、5.34 Pa·s,组间方差分析显著,表明3种蜂蜜的质构特征值有显著性差异。对3种蜂蜜的测试数据(探头受到的剪切力随测试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式符合蜂蜜质构特性的测量原理,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利用质构特性测试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区分3种蜂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发展
    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创新回顾与改革对策研究
    郭亮玺, 胡豹
    2022, 34(5):  1081-109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23
    摘要 ( 218 )   HTML ( 109 )   PDF(1334KB) ( 716 )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为克服农业保险市场失灵而产生的一项制度创新,是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创造了“共保体模式”等众多的制度供给成果,积累了政府主推、市场运作、农户自愿的“三大主体协作”,保成本、保大灾、保大户的“三大保障方向”,中央补贴、省级补贴、县级补贴“三级保费补贴”等丰富的实践运行经验。本文系统总结了浙江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框架、险种开办、保障程度、保费补贴、风险控制、机构考评等运行机制、体制创新和取得的成效。针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新时代背景,为进一步完善创新这一制度,提出推动新时代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建立共同富裕的保险政策支撑机制,完善种业、粮食和生猪的政策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域的数字化改革等相关改革对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基因编辑的“前世今生”
    李琳, 朱学明, 鲍坚东, 王教瑜, 林福呈
    2022, 34(5):  1091-110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5.24
    摘要 ( 919 )   HTML ( 10617023 )   PDF(2914KB) ( 870 )  

    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精准修改或修饰动植物、微生物和人的基因组,为作物定向育种、人类遗传疾病的精准治疗等带来了革命性的机遇,被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生物发现之一。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包括4种:归巢核酸内切酶(meganuclease)、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s,ZFNs)、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CRISPR-Cas9。其中,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因其“更快、更准、更简单”成为当今主流的基因编辑技术,并获得了202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本文系统阐述了基因编辑的发展演进历程、技术原理和应用,针对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