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2025年第37卷第9期目次
    2025, 37(9):  0. 
    摘要 ( 19 )   PDF(10434KB) ( 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科学
    小麦SWEET和SUT家族基因鉴定与表达分析
    张均, 张博, 胡碧博, 刘京亮, 张晓宇, 李春阳, 熊盛婷, 郭彬彬, 王秀存, 马超
    2025, 37(9):  1825-183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599
    摘要 ( 50 )   HTML ( 12 )   PDF(25428KB) ( 89 )  

    糖外排转运蛋白(sugars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 SWEET)和蔗糖转运蛋白(sucrose transporter, SUT)是植物的2种糖转运蛋白。为分析TaSWEETTaSUT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的进化特征、功能及其对外源糖的响应,本研究对小麦TaSWEETTaSUT家族成员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并对其系统发育关系、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中包含101个TaSWEET基因和16个TaSUT基因,二者均分为4个亚家族。基因结构显示,TaSWEETTaSUT家族成员的外显子和内含子数量存在差异,数量为4~18个。保守基序分析显示,TaSWEET家族和TaSUT家族成员中存在20个基序,各亚家族内的基序结构相似。染色体分布模式和同源性分析表明,TaSWEET家族和TaSUT家族成员在3个亚基因组上数量分布均匀,全基因组片段重复和串联重复促进了小麦TaSWEET扩增。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多数TaSWEET家族成员和全部TaSUT家族成员定位于质膜上,TaSWEET家族成员含4~7个跨膜螺旋结构,TaSUT家族成员含8~12个跨膜螺旋结构。启动子元件分析表明,TaSWEETTaSUT家族成员的启动子区富含大量生长发育类、激素响应类和非生物胁迫类顺式作用元件。小麦基因表达模式分析显示,大部分TaSWEETTaSUT家族成员在小麦叶片中表达量较低,在叶、芽、根、穗和籽粒中分别有28、25、33、39、21个成员高表达。通过qRT-PCR检测发现,经外源糖处理后,TaSWEETTaSUT家族基因在根中表达量全部下调,在叶中有3个基因在果糖处理下表达量上调,1个基因在3种外源糖处理表达量均上调。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TaSWEETTaSUT基因在调控小麦生长发育与在外源糖处理下的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种分析方法的糯玉米品质综合评价
    许卫猛, 徐妍, 陈国立
    2025, 37(9):  1840-184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50047
    摘要 ( 28 )   HTML ( 2 )   PDF(1172KB) ( 80 )  

    为对糯玉米的品种间差异、品质间关系,以及综合品质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价,选取粗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皮渣率、外观、气味、色泽、糯性、风味、柔嫩性、皮薄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变异性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雷达图法,对10个糯玉米品种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选取的指标上的变异系数在1.77%~9.16%,其中,皮渣率的变异系数最大,粗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相关分析表明,外观、色泽、糯性、支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分值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是影响糯玉米品质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浚糯313、豫糯502、豫白糯501、安工糯818、浚糯504的综合得分较高。基于雷达图分析的结果,在参试品种中,得分最高的是豫白糯501,其后依次为周糯9号、浚糯504、浚糯313和安工糯818。综合以上分析方法,筛选出浚糯504、浚糯313、豫白糯501等综合品质优良的品种。该方法可有效克服传统感官评价的主观性及单个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可为糯玉米品质的综合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肥耦合对景电灌区膜下滴灌玉米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闫沛中, 陈亮, 张生银, 刘斌
    2025, 37(9):  1849-185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50037
    摘要 ( 34 )   HTML ( 4 )   PDF(1100KB) ( 76 )  
    发展现代农业节水技术是解决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提高水资源效率的有效途径。为研究膜下滴灌水肥耦合对景电灌区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寻找适宜的水肥运筹方案,特以当地滴灌灌溉量和推荐施肥量为对照(CK),设置3种土壤水基质势[-10 kPa(W1)、-20 kPa(W2)、-30 kPa(W3)]和3种施肥量[推荐施肥量的85%(F1)、75%(F2)、65%(F3)],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W2F2处理的综合表现最好。该处理下,玉米孕穗期、灌浆期的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分别较CK显著(p<0.05)提高了13.7%、9.0%,产量为18.23 t·hm-2,经济收益达42 548元·hm-2,较CK提高4.9%,水分利用效率、肥料偏生产力分别较CK显著提高12.5%、36.3%,对土壤含盐量无显著影响,可较CK节水24.7%、节肥25.0%。其具体水肥运筹为:全生育期灌水8次,灌溉定额2 880 m3·hm-2,施肥总量为N 157.5 kg·hm-2、P2O5 82.5 kg·hm-2、K2O 82.5 kg·hm-2,苗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的施用量分别为20%、30%、30%、2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五十四份茶树种质的特征性代谢产物含量与耐寒性
    杨春, 梁思慧, 汪安然, 陈娟, 李燕, 林开勤, 密孝增, 乔大河, 陈正武, 郭燕
    2025, 37(9):  1860-187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563
    摘要 ( 29 )   HTML ( 1 )   PDF(3406KB) ( 73 )  
    为选育耐寒优质茶树新品种,同时明确茶树特征性代谢产物含量与茶树耐寒性间的相关性,基于田间调查得到54份茶树种质的冻害指数,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27种生化组分,通过差异显著性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得出与茶树耐寒性密切相关的生化组分。结果表明,54份茶树种质中有16份强耐寒性种质、7份弱耐寒性种质。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茶氨酸分别是54份茶树种质中主要的生物碱类、儿茶素类和氨基酸类生化组分,平均含量分别为32.96、54.89和24.17 mg·g-1,氨基酸类的平均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高于生物碱类和儿茶素类。强耐寒性茶树种质的EGCG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弱耐寒性种质,茶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等9种氨基酸的含量显著(p<0.05或p<0.01)低于弱耐寒性种质。相关分析显示,EGCG与冻害指数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丙氨酸、丝氨酸、亮氨酸等11种氨基酸与冻害指数呈显著(p<0.05或p<0.01)正相关。通径分析显示,丝氨酸和谷氨酸是对茶树冻害指数影响最大的生化组分,两者对冻害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为0.53和0.50,可能是影响茶树耐寒性的关键生化组分。结合生化组分含量和冻害指数,筛选出6份兼具强耐寒性和高茶氨酸含量的茶树种质,适用于贵州高海拔山地茶区;其中GT-GY-05和GT-AS-81表现出强耐寒性和高茶氨酸含量(≥30.0 mg·g-1),可用于选育耐寒优质茶树新品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虾蟹混养池塘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子
    周聃, 刘梅, 张政, 邹松保, 倪蒙, 原居林
    2025, 37(9):  1872-188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696
    摘要 ( 22 )   HTML ( 3 )   PDF(875KB) ( 91 )  
    为探究虾蟹混养池塘的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及其影响因子,构建了中华绒螯蟹单养(Q1)和放养高(Q2)、低(Q3)密度罗氏沼虾的虾蟹混养系统,采用静态悬浮箱-气相色谱法测定这3个系统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同时检测水质和气象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Q1、Q2、Q3的CO2排放通量分别为-47.06~65.19、-36.57~118.10、-43.33~85.47 mg·m-2·h-1,CH4排放通量分别为0.07~4.47、0.05~0.21、0.04~2.81 mg·m-2·h-1,N2O排放通量分别为-0.005~0.019、-0.031~0.009、-0.017~0.014 mg·m-2·h-1。相关分析表明:水体的pH值是影响池塘CO2排放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是影响池塘CH4和N2O排放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Q1、Q2、Q3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分别为348.61、209.29、226.81 g·m-2,单位产品增温潜势(UWP)分别为2 294.24、970.97、1 296.80 g·kg-1。综上,向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内放养罗氏沼虾,虽然会提高CO2排放通量,但会降低CH4排放通量,对N2O排放通量的影响较小,与中华绒螯蟹单养相比,虾蟹混养能提高经济效益,降低GWP和UWP。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羊肚菌WSJD-1的基质配方优化及其在广西地区的栽培技术
    罗阳兰, 黄丽玲, 黄世旅, 阎勇, 王灿琴
    2025, 37(9):  1881-189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872
    摘要 ( 20 )   HTML ( 0 )   PDF(2190KB) ( 67 )  
    为优化羊肚菌(Morchella eximia)菌株WSJD-1的培养基配方并确定广西地区羊肚菌栽培关键技术,本研究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菌株WSJD-1培养基。基于优化配方,探究不同播种期、播种量、覆膜方式和连作次数对广西地区羊肚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WSJD-1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小麦质量分数83.0%、木屑质量分数10.0%、谷壳质量分数1.8%、KH2PO4质量分数0.3%、MgSO4质量分数0.3%、腐殖土质量分数2.6%、生石灰质量分数1%、石膏质量分数1%,该配方下每袋菌核平均干重达20.879 g,较优化前提高14.68%。不同播种期、播种量、覆膜方式与连作次数对菌丝萌发、原基形成和幼菇出现时间影响均较小。广西地区羊肚菌最适播种期为11月25日至12月2日,每667 m2最佳播种量为200 kg。大棚外覆白色农膜+棚内覆黑色地膜处理的产量最高,达0.669 kg·m-2。连作导致产量显著下降,连作1、2、3次较未连作分别减产47.10%、56.38%和64.78%,且病虫害发生程度随连作次数增加而上升。本研究明确了WSJD-1菌株的最优培养基配方和广西地区羊肚菌栽培的关键技术参数,包括最适播种期、最佳播种量、最优覆膜方式与连作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遂昌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虫生真菌资源调查
    陈亚飞, 史肖肖, 余水生, 叶碧欢, 宋其岩, 沈建军, 陈友吾
    2025, 37(9):  1891-190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1008
    摘要 ( 17 )   HTML ( 0 )   PDF(5944KB) ( 68 )  
    为明确浙江省遂昌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虫生真菌资源状况,2024年对该保护区的虫生真菌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共采集标本22个,对罹病虫体进行形态观察、菌株分离和纯化,并基于核糖体大亚基(LSU)及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虫生真菌隶属7属11种,包括虫草属(Cordyceps)5种、布莱克威尔霉属(Blackwellomyces)1种、白僵菌属(Beauveria)1种、弯颈霉属(Tolypocladium)1种、线虫草属(Ophiocordyceps)1种、侧头虫草属(Pleurocordyceps)1种、紫孢霉属(Purpureocillium)1种,其中虫草属为优势属,细脚虫草(Cordyceps tenuipes)为优势种;虫生真菌主要以鳞翅目和半翅目昆虫为寄主。本研究揭示了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虫生真菌资源的种类多样性和寄主多样性,为该区虫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砂培和土壤栽培对黄瓜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吴菊, 杨飞, 吴国泉, 傅贤, 徐晨光
    2025, 37(9):  1905-191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808
    摘要 ( 28 )   HTML ( 2 )   PDF(900KB) ( 78 )  

    基于物联网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比较砂培和土壤栽培(土培)对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黄瓜品种津绿秋亮、津绿107、津绿2136、津绿265和中华油亮王为材料,测定砂培和土培条件下5个黄瓜品种的植株农艺性状、果实产量和果实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土培相比,砂培显著(p<0.05)增加了黄瓜株高,但茎粗方面,土培则表现更优。砂培条件下4个黄瓜品种的小区产量显著高于土培。品质方面,4个黄瓜品种在砂培条件下的蔗糖合成酶活性显著高于土培,3个黄瓜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低于土培,5个黄瓜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土培。矿质元素方面,砂培条件下多数黄瓜品种的镁和钾含量显著低于土培,而锰和铁含量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为黄瓜现代化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瓠瓜EMS诱变突变体筛选与表型分析
    郑程, 汪颖, 王尖, 郭笑, 汪宝根, 吴新义, 祝彪, 李国景, 吴晓花
    2025, 37(9):  1914-192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920
    摘要 ( 21 )   HTML ( 3 )   PDF(9195KB) ( 74 )  
    为探究适宜瓠瓜(Lagenaria siceraria)的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 EMS)诱变条件、筛选瓠瓜突变体,本研究以瓠瓜地方品种杭州长瓜种子为材料,设置不同EMS体积分数和浸种时间,探究瓠瓜的EMS诱变最适处理条件,利用最适处理条件构建瓠瓜EMS诱变突变体库。结果表明,瓠瓜EMS诱变最适处理条件为体积分数1.2%的EMS浸种处理12 h,在此条件下种子发芽率为49.4%。本研究进一步构建了包含667株M1代瓠瓜的EMS突变体库,从中筛选出叶色黄化、叶片皱缩、白化致死、叶片白斑、病斑叶、植株矮化、瓜长变短、瓜皮白化等不同突变类型的突变体14份,突变率为2.10%。通过表型鉴定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叶色黄化突变体X-67的光合色素含量较低、叶绿体发育不完全,这可能是幼叶黄化的原因。本研究确定了瓠瓜EMS诱变的最适条件,获得了一批EMS诱变突变体,为瓠瓜功能基因组研究奠定了材料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秸秆覆盖对土壤水热肥及蟠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朱为静, 吴佳, 洪春来, 朱凤香, 洪磊东, 张涛, 张硕, 诸惠芬
    2025, 37(9):  1924-193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689
    摘要 ( 32 )   HTML ( 6 )   PDF(2037KB) ( 77 )  
    为探究秸秆覆盖对果园土壤水热条件、理化性状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宁波地区栽种的玉露蟠桃为研究对象,于2021—2023年进行连续两年的桃园秸秆覆盖和不覆盖大区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有效调控土壤温度,使2022年1月和2月的土壤(20 cm深处)平均温度分别提升1.9、3.1 ℃,3月和4月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降低1.3、0.7 ℃,同时提升土壤平均湿度。在2023年,秸秆覆盖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不覆盖相比显著(p<0.05)增加190.26%,但电导率和碱解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29.93%和7.82%。秸秆覆盖显著提高了2022年的蟠桃产量,增幅为14.55%,改善了蟠桃果实品质,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较不覆盖的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23.76%和5.7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是蟠桃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秸秆覆盖能有效改善土壤温湿度和肥力状况,促进根系对养分元素的吸收,从而提升蟠桃产量和品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基于改进YOLOv8s的茶叶病虫害检测
    刘睿, 王丽娟, 王秋皓, 林旭东, 郭启航, 许多霖, 李文妍
    2025, 37(9):  1933-194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836
    摘要 ( 32 )   HTML ( 2 )   PDF(4218KB) ( 90 )  

    茶叶种植中病虫害检测主要依靠传统的人工方法,存在效率低、准确性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8s模型,旨在实现茶叶病虫害的实时、高效检测。该模型构建了一个包含5类常见病虫害的数据集,通过引入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BAM),增强模型的表征能力,提升重要特征提取能力,提高了模型的识别精度;将FasterNet作为骨干网络,在保持高精度的同时缩短检测时间,降低模型复杂度;采用WIoU损失函数,有效解决了在图像处理过程中物体重叠的问题,提高了模型在实际情境下的检测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YOLOv8s模型相比,改进后的YOLOv8s-CFW模型平均精度均值达到98.2%,提升3.7百分点,每秒浮点运算数(FLOPS)和参数量分别减少43.0%和45.2%,检测时间缩短了34.8%。改进模型在精度与轻量化方面均有显著提升,能满足实时检测需求,为茶叶病虫害的自动化检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质炭对高沙土氮磷淋失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韦庆翠, 姜娜英, 沈骏扬, 张焕朝, 张衡锋
    2025, 37(9):  1943-195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755
    摘要 ( 21 )   HTML ( 1 )   PDF(923KB) ( 87 )  
    为探究化肥减量和配施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在抑制高沙土氮、磷淋失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上的作用,开展土柱淋溶试验,设置常规施肥(化肥施用量105 kg·hm-2,CK)、化肥减量30%(化肥施用量73.5 kg·hm-2,JL)、化肥减量30%+10 t·hm-2生物质炭(BC10)、化肥减量30%+20 t·hm-2生物质炭(BC20)、化肥减量30%+30 t·hm-2生物质炭(BC30)这5个处理。结果表明:相较于CK,其他处理的铵态氮(${NH}_{4}^{+}$-N)累积淋失量显著(p<0.05)减少了15.96%~58.65%,硝态氮(${NO}_{3}^{-}$-N)累积淋失量显著减少了22.28%~56.13%,JL和BC10的磷酸盐(${PO}_{4}^{3-}$-P)累积淋失量显著减少了15.49%~16.90%,但BC20和BC30处理的${PO}_{4}^{3-}$-P累积淋失量显著增加了18.31%~29.58%。处理16周后,与CK相比,BC10、BC20、BC30处理的土壤总孔隙度显著增加8.35%~26.96%,${NO}_{3}^{-}$-N、可溶性有机氮和有效磷的质量分数分别显著增加8.46%~46.36%、40.10%~105.56%、8.06%~71.50%,BC20和BC30处理的土壤pH值分别显著增加了11.06%和15.54%,BC30处理的土壤持水能力显著增加22.24%。综上,化肥减量配施玉米秸秆生物质炭能显著减少高沙土中N的淋失,但施入过量生物质炭会增加土壤${PO}_{4}^{3-}$-P的淋失风险,在常规化肥施用量的基础上减量30%并配施10 t·hm-2的生物质炭是该试验条件下比较合适的施肥方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科学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葡萄糖淀粉酶的抑制机制
    黄伟红, 刘一, 郑富明
    2025, 37(9):  1951-195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700
    摘要 ( 24 )   HTML ( 1 )   PDF(1410KB) ( 76 )  
    综合运用抑制动力学、荧光强度、表面疏水性分析和分子对接等方法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葡萄糖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及消化过程中葡萄糖淀粉酶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EGCG对葡萄糖淀粉酶的抑制属于混合竞争性抑制,以竞争抑制为主。随着EGCG质量浓度的升高,葡萄糖淀粉酶在425 nm处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荧光猝灭Stern-Volmer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荧光方式属于静态猝灭。随着EGCG质量浓度的增加,葡萄糖淀粉酶的表面疏水作用力逐渐降低。分子对接的结果表明,EGCG与葡萄糖淀粉酶非催化位点上的氨基酸结合。综上,EGCG与葡萄糖淀粉酶非催化位点的结合,影响催化位点与底物的结合,改变葡萄糖淀粉酶的结构,影响酶的表面疏水性,从而降低酶的催化效率。研究结果可为理解EGCG与葡萄糖淀粉酶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燕麦麸皮蛋白抗氧化肽制备工艺优化及分离纯化
    李华鑫, 杨炫康, 陈颖, 吴晓婷, 刘思恋, 杨忠, 周成刚, 高丹丹
    2025, 37(9):  1958-196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542
    摘要 ( 24 )   HTML ( 1 )   PDF(3281KB) ( 68 )  

    为提高燕麦麸皮蛋白的综合利用价值,本研究通过中性蛋白酶水解燕麦麸皮蛋白制备抗氧化肽,以2,2-二苯基-1-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考察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值和燕麦麸皮蛋白质量分数对水解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当燕麦麸皮蛋白质量分数为6.0%,pH值为7.5,酶解温度为45℃,酶解时间为4.5 h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3.78±0.67)%。将酶解产物通过超滤分离出4个组分,其中F4组分清除活性最强。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5柱层析后分离出3个组分,并以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及超氧自由基(${O}_{2}^{·-}$)的清除率为指标,检测分离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Sephadex G-25分离的E2组分抗氧化活性最高,其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_{2}^{·-}$)的清除率分别达到(84.8±0.5)%、(81.6±0.7)%和(80.1±0.7)%。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能有效酶解燕麦麸皮蛋白制备抗氧化肽,且抗氧化肽经分离纯化后可显著提高抗氧化活性,为燕麦麸皮蛋白活性肽的制备和提升其附加值提供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对初烤微带青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及协调性的影响
    王婷, 范宇鑫, 王惠, 杜荆山, 石秋环, 王玉洁, 申洪涛, 王艳芳, 奚家勤, 刘领
    2025, 37(9):  1969-198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1019
    摘要 ( 23 )   HTML ( 3 )   PDF(1334KB) ( 67 )  
    为了改善洛阳初烤烟叶的内在质量,提升初烤微带青烟叶的工业利用价值,以洛阳LY1306品系上部(B2V)和中部(C3V)的烟叶为试验材料,在原烟贮存环节,将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JLZY-5)的菌液设置4个梯度CK(0)、S1(12%)、S2(24%)、S3(36%),将其分别喷施于初烤微带青烟叶的上部(B2V)和中部(C3V),测定微生物对初烤微带青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化学成分含量及协调性的影响,探讨利用微生物调控初烤烟叶醇化过程可行性。结果表明:上部和中部微带青烟叶香气质、香气量、余味、杂气、刺激性和感官评吸总分均随醇化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喷施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可以有效提高烟叶感官评吸总分,改善烟叶评吸质量,S2处理在醇化过程中效果最好;上部和中部微带青烟叶总植物碱、总氮和淀粉含量受菌剂喷施影响而降低(中部烟叶S1和S3处理总植物碱含量除外),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受菌剂喷施影响含量升高(中部烟叶S1处理除外),而钾和氯含量几乎不受喷施影响。总体可见,初烤微带青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提高,均表现为S2处理效果最佳,提高了烟叶质量,拓宽了微带青烟叶的应用范围。研究结果为微生物调控初烤烟叶醇化进程和醇化质量提供了技术途径和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系统工程
    塑料大棚的风振响应与风振系数
    王聪, 芦佳蕊, 林玉飞, 潘兴家, 王杰, 朱隆静
    2025, 37(9):  1981-199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1096
    摘要 ( 29 )   HTML ( 2 )   PDF(1351KB) ( 73 )  
    为探明塑料大棚在瞬时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失效机理,本研究对8 m跨度的塑料大棚进行风振响应分析,讨论了塑料大棚脊高和肩高对节点位移风振系数的影响,并提出便于工程应用的整体位移风振系数建议值。结果表明:风荷载作用下,塑料大棚位移呈双峰曲线分布,第1个位移峰值出现在距离迎风面支座1.0 m处,第2个位移峰值出现在距离迎风面支座6.3 m处,瞬时风荷载作用下的最大位移为平均风荷载作用下的2.5倍左右;最大等效应力发生在迎风面支座处,瞬时风荷载作用下的最大等效应力为平均风荷载作用下的2.1倍左右;塑料大棚脊高对节点位移风振系数影响较小,在保持肩高不变的情况下,脊高从3.4 m增加到3.8 m,节点位移风振系数变化幅度约5%;当脊高不变时,节点位移风振系数随肩高增加而减小;对于8 m跨度,肩高1.8~2.0 m、脊高3.4~3.8 m的塑料大棚,其整体位移风振系数变化范围为2.23~2.43。研究结果为塑料大棚结构抗风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碳足迹的时空格局与驱动因素
    祁慧博, 季鹏, 郑巧儿, 赵婧, 龙飞
    2025, 37(9):  1991-200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807
    摘要 ( 16 )   HTML ( 3 )   PDF(1465KB) ( 80 )  

    掌握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碳足迹的演变规律,对于从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端探索减排路径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在梳理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核算2001—2022年中国除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外的30个省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直接和间接碳足迹,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时空格局与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观测期内的直接碳足迹总量下降,但人均直接碳足迹量则先降后增。2)各省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碳足迹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与溢出效应,溢出效应主要集中在高-高、低-低集聚区。3)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碳足迹的驱动因素包括人口、经济、技术、贸易和食物消费结构,不同省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碳足迹的影响机制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建议推出针对农村居民的兼顾营养与低碳的可持续食物消费政策,通过价格干预、消费补贴、科普宣传等手段全方位促进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减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囊泡运输调控植物盐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胡莹洁, 杜晨琪, 王鎏帆, 寿建昕, 王超, 徐梅, 严旭
    2025, 37(9):  2003-201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893
    摘要 ( 25 )   HTML ( 4 )   PDF(2071KB) ( 88 )  

    盐胁迫是植物面临的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为此植物进化出多种策略来应对高盐环境,其中囊泡运输是植物响应盐胁迫的重要机制,它可以通过调节离子稳态、信号转导和细胞结构重塑等方式精准调控植物的生理活动,从而减弱高浓度盐造成的损害。近年来,已有多种囊泡运输关键因子,如网格蛋白、可溶性N-乙酰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soluble 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SNARE蛋白)、小GTP酶等,被证明在平衡植物生长和盐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囊泡运输网络各组分协同响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及其在作物耐盐性中的应用潜力仍需深入挖掘。本文综述了囊泡运输调控植物耐盐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利用囊泡运输机制培育高产耐盐作物提供新的策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镉水稻基因功能与新品种培育研究进展
    裴惠民, 巫明明, 翟荣荣, 叶靖, 金月, 朱仪, 侯建军, 朱国富, 叶胜海
    2025, 37(9):  2012-202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431
    摘要 ( 28 )   HTML ( 3 )   PDF(894KB) ( 76 )  

    镉在人体长期积累可导致严重疾病。稻米是人体摄入镉的主要来源之一。在镉污染土壤中,培育低镉水稻品种是生产低镉稻米最经济且有效的途径。目前,关于水稻镉积累的基因资源挖掘与功能研究已广泛开展,低镉水稻品种筛选也取得初步进展。本文综述了低镉水稻基因和种质资源挖掘及低镉水稻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当前低镉水稻新品种培育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展望,旨在为低镉水稻的分子育种和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