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2025年第37卷第10期目次
    2025, 37(10):  0-0. 
    摘要 ( 25 )   PDF(19918KB) ( 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科学
    水稻籼粳亚种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与杂种优势
    黄玲玲, 叶靖, 翟荣荣, 黄奇, 巫明明, 朱国富, 俞法明, 张小明, 韩金玲, 叶胜海
    2025, 37(10):  2021-203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1079
    摘要 ( 54 )   HTML ( 8 )   PDF(1629KB) ( 76 )  

    为了明确籼粳亚种杂交稻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与杂种优势,利用22个籼型恢复系和4个粳型不育系组配获得44个杂交品种,并划分为4个集合,以甬优1540为对照品种,分析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结果显示,4个集合的株高普遍较高,单株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表现优良,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表现不佳;所有集合中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性状是单株有效穗数,其次为每穗实粒数。与父本相比,单株有效穗数的杂种优势表现最好,穗长、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表现较差。与对照甬优1540相比,株高的杂种优势表现最好,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单株产量表现较差。研究结果可以为籼粳杂交稻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烟草ARF-GEF基因NtGNL2a启动子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金鑫, 林瑞, 刘岩, 许嘉盛, 陈琼琳, 袁璐, 薛大伟, 郑鹏, 徐盛春
    2025, 37(10):  2032-204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850
    摘要 ( 28 )   HTML ( 3 )   PDF(7507KB) ( 50 )  

    ADP核糖基化因子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ADP-ribosylation factor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ARF-GEF)基因家族在植物细胞中调控囊泡运输和细胞骨架动态变化,对细胞极性生长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烟草品种中烟100(Nicotiana tabacum cv. Zhongyan 100)为材料,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烟草基因组含有10个ARF-GEF亚家族成员,系统进化分析表明,NtGNL2a与拟南芥AtGNL2为同源基因。组织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NtGNL2a在烟草花中特异性表达,其在花粉中表达量最高,在其他组织中痕量表达。构建pCambia1301-NtGNL2apro::GUS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野生型中烟100,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NtGNL2a启动子驱动GUS报告基因在转基因烟草花粉中特异性表达。本研究为后续开展NtGNL2a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驱动目的基因在花粉中特异表达提供了新的调控元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薄颌光唇鱼的形态特征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简杰亮, 顾华鑫, 顾祝荣, 王宝莲, 范峰林, 吴旭国, 许晓军
    2025, 37(10):  2042-204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668
    摘要 ( 39 )   HTML ( 2 )   PDF(1290KB) ( 54 )  
    为丰富光唇鱼属的核型数据库,以从浙江省江山市周村溪捕捞的薄颌光唇鱼(Acrossocheilus kreyenbergii)为实验材料,对其开展形态学特征和染色体组型研究。结果显示,该群体的体长为体高的2.73~4.66倍,体长为头长的3.20~5.23倍,头长为吻长的1.50~3.47倍,头长为眼径的3.72~5.96倍,外鳃耙数为8~14。其主要鉴别特征为:下唇断离为两个侧瓣,唇后沟间隔较窄,小于口宽的1/3。薄颌光唇鱼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50,核型公式为2n =50=14m+8sm+8st+20t,染色体臂数为72,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甜菊糖苷对黄羽肉鸡生长的影响
    刘雅丽, 杨福生, 宋榜桂, 杜雪, 俞奇力, 陈菲, 陈国宏
    2025, 37(10):  2049-205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1132
    摘要 ( 27 )   HTML ( 2 )   PDF(743KB) ( 44 )  
    为探究甜菊糖苷对黄羽肉鸡生长的影响,选取240只36日龄健康且体重相近的岭南中速型雌性黄羽肉鸡,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其中,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低剂量组(LSTE)、中剂量组(MSTE)和高剂量组(HSTE)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00、800、1 000 mg·kg-1甜菊糖苷,预饲期7 d,试验期42 d,记录43~84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饲料转化率(FCR),并通过ELISA法和生化法检测84日龄肉鸡的血清生殖激素和生化、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甜菊糖苷对黄羽肉鸡43~84日龄的ADFI、ADG和FCR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甜菊糖苷至84日龄时,黄羽肉鸡的血清雌二醇(E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中剂量组雌二醇含量为最高;各组的血清孕酮(P4)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甜菊糖苷可显著(p<0.05)提高黄羽肉鸡血清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含量,并显著降低尿酸(UA)含量(p<0.05),以中剂量组改善效果最佳。另外,与其他3组相比,中剂量组可显著(p<0.05)降低黄羽肉鸡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饲粮中添加甜菊糖苷可显著(p<0.05)提高黄羽肉鸡血清中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含量,中剂量组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甜菊糖苷可维持黄羽肉鸡机体健康水平,提高血清雌激素水平和抗氧化活性,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800 mg·kg-1甜菊糖苷的效果最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鸡痘病毒ORF127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华炯钢, 朱寅初, 叶加林, 张存, 陈柳, 倪征, 付媛, 霍苏馨, 云涛
    2025, 37(10):  2057-206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50139
    摘要 ( 23 )   HTML ( 4 )   PDF(1932KB) ( 50 )  
    为建立快速、准确的鸡痘病毒(fowlpox virus, FPV)抗体检测方法,将FPV ORF127基因的抗原表位区域克隆于pET-28a(+)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并纯化获得FPV ORF127截短蛋白,以纯化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优化各反应条件,建立检测FP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经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等试验和临床血清样本检测进行系统验证。结果显示,间接ELISA检测FPV抗体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包被抗原质量浓度为10 μg·mL-1,待检血清稀释度为1∶100,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25 000;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除FPV阳性血清呈阳性反应外,与其他6种病毒(新城疫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禽腺病毒4型、火鸡疱疹病毒)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结果显示,FPV阳性血清稀释800倍后检测结果仍为阳性;批内、批间重复试验结果显示,批内变异系数为1.81%~7.07%,批间变异系数为2.12%~7.16%,均小于10%。临床血清样品检测结果显示,180份血清样本总阳性率为79.4%(143/180)。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为免疫鸡群FPV抗体水平监测和FPV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黄腐酸钾对甜瓜根区土壤微生态、根系形态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熊韬, 闫淼, 吴婷, 马超, 杨俊涛, 胡国智
    2025, 37(10):  2066-207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809
    摘要 ( 31 )   HTML ( 3 )   PDF(1523KB) ( 47 )  
    研究不同黄腐酸钾施用量对甜瓜根区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变化、根系形态指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明确黄腐酸钾的最佳施用量,为在甜瓜生产中科学合理使用黄腐酸钾肥料提供理论依据。选用甜瓜品种黄梦脆为试材,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设置5个黄腐酸钾施用水平(0、37.5、75.0、112.5、150.0 kg·hm-2,分别用CK、KT1、KT2、KT3、KT4表示),于幼苗期、伸蔓期、开花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追施。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黄腐酸钾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及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含量,提高了阳离子交换量,同时降低了土壤pH值,进一步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和保水保肥能力;施用黄腐酸钾持续提高了微生物群落功能,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总量、细菌、真菌数量均表现为KT3>KT4>KT2>KT1>CK,且KT3处理下土壤根区酶活性提升效果最佳;根系形态分析表明,黄腐酸钾促进了甜瓜根系生长发育,KT3处理效果最好,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系直径、根系表面积和根尖数分别较CK提高了36.27%、85.92%、39.59%、80.54%、83.80%;追施黄腐酸钾可以提高甜瓜的果实亮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有效改善果实品质和商品性。由于在黄腐酸钾用量达到150.0 kg·hm-2时,各项指标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综合考虑,在本试验同等土壤状况和栽培条件下,黄腐酸钾最佳施用量为112.5 kg·hm-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质和补光时间对南方红豆杉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文杨, 刘洋, 李勇, 邱雯雯, 王辉
    2025, 37(10):  2077-208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50197
    摘要 ( 37 )   HTML ( 4 )   PDF(1293KB) ( 50 )  
    为寻找红豆杉设施栽培最适光环境,该研究以南方红豆杉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光质——红光(R)、红光和蓝光按2∶1的比例混合(R2B)、红光和蓝光按1∶1的比例混合(RB),以及3种补光时间(4、6、8 h·d-1),以自然光照为对照(CK),测定植株的株高、地径,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颜色参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至71 d时:R补光8 h处理的植株株高最高,RB补光6 h处理的植株地径最大,分别比CK显著(p<0.05)提高了25.50%和74.17%;R补光8 h的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R补光4 h的叶片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最高,这三者均显著高于CK;R补光8 h较CK显著降低了叶片的明度值(L*)、黄蓝色度值(b*),显著提高了红绿色度值(a*);R补光4 h的叶片SOD活性最高,显著高于CK。基于隶属度判断,在该试验条件下,R补光8 h在秋季促进南方红豆杉生长和提高抗逆能力的效果最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宽叶苔草WRKY家族成员生物信息学分析与耐旱基因挖掘
    崔博文, 张思懿, 王佳玲, 王竞红, 蔺吉祥, 杨青杰
    2025, 37(10):  2087-210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1128
    摘要 ( 31 )   HTML ( 3 )   PDF(15212KB) ( 45 )  
    为深入研究WRKY转录因子在干旱和丛枝菌根(AM)处理下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对接种AM真菌和干旱胁迫的宽叶苔草(Carex siderosticta)进行转录组学测序,鉴定宽叶苔草WRKY(CsWRKY)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理化性质、蛋白质二级结构、保守基序与表达模式等,结合qRT-PCR验证,挖掘与干旱胁迫相关的候选WRKY基因。结果表明,共获得41个CsWRKY基因家族成员,划分为3类,组1有7个,组2有24个,组3有10个。CsWRKY基因家族成员的氨基酸数为99~1 052,理论等电点为4.83~9.84,亲水性系数均为负值,表明均为亲水蛋白。GO注释富集于转录调控、代谢过程调控、生物合成过程调控3大类功能。KEGG通路主要富集于植物MAPK信号通路、植物-病原互作、转录因子3个通路。接种AM后,26个CsWRKY基因表达上调,12个下调。结合转录组数据与同源比对,筛选出13个可能参与干旱响应的CsWRKY候选基因。qRT-PCR分析表明,10个候选基因受干旱胁迫诱导,可能发挥正调控作用;另3个候选基因受干旱胁迫抑制,可能发挥负调控作用。本研究为解析宽叶苔草抗旱机制提供了候选基因资源与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杨属植物HKT基因家族成员鉴定与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廖小龙, 王兴胜, 陈勇, 李斌, 洪思丹, 梅利那, 国颖
    2025, 37(10):  2104-211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50023
    摘要 ( 25 )   HTML ( 2 )   PDF(5051KB) ( 48 )  
    为探究高亲和性K+转运蛋白(high-affinity K+ transporter, HKT)在杨属植物盐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并筛选耐盐育种关键基因,对包括银腺杨84K在内的11个杨属(Populus)物种开展全基因组水平的HKT基因家族成员鉴定,系统分析这些成员的保守结构域、蛋白质理化性质、保守基序(motif)、染色体定位和顺式作用元件等,并结合盐胁迫下银腺杨84K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解析HKT基因的时空表达谱。结果显示,共鉴定出30个HKT家族基因,其中29个基因定位于各物种的18号染色体。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30个HKT基因均属于HKT1类,并划分为HKT1;4和HKT1;5两个亚组。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启动子区域含有TC-rich repeats、MBS、G-box等重要的胁迫响应元件。PaghAHKT1;4在银腺杨84K中呈现出随着盐胁迫时间延长表达显著上调的趋势。综上,在杨属中共鉴定出30个HKT基因,这些基因在对盐胁迫的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PaghAHKT1;4可能是银腺杨84K耐盐育种的潜在靶基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山区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的鉴定及不同类型高效防治药剂的筛选
    李强, 刘思彤, 黄显斌, 姜君龙, 邓建宇, 王教瑜, 李玲
    2025, 37(10):  2116-212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651
    摘要 ( 33 )   HTML ( 17 )   PDF(14372KB) ( 47 )  

    为筛选猕猴桃溃疡病的有效防治药剂,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形态学观察和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鉴定分离到的菌株,确定引起临安山区猕猴桃溃疡病的病原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Psa)。并利用抑菌圈法与全株喷雾法分别对19种杀菌剂进行室内防治效果初筛、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效果试验。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生物体药剂中,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WP)、10%中生菌素·氨基寡糖素WP效果最好,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1.502 8、64.378 3 mg·L-1,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91.72%、79.92%,其中0.4%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AS无室内抑菌活性,但田间防治效果达78.12%。有机合成杀菌剂中33.5%喹啉铜悬浮剂(SC)效果最佳,EC50为94.050 5 mg·L-1,田间防治效果为86.55%;生物化学+生物杀菌剂中4%春雷霉素·中生菌素WP效果最优,EC50值为49.185 0 mg·L-1,田间防治效果为73.59%。10%中生菌素·氨基寡糖素WP、枯草芽孢杆菌WP、33.5%喹啉铜SC、0.4%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AS的最佳浓度分别为800倍、3 000倍、800倍液、200倍液。山区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可选用生物药剂枯草芽孢杆菌WP、3%中生菌素WP、10%中生菌素·氨基寡糖素WP,无机杀菌剂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WG),有机合成杀菌剂33.5%喹啉铜SC,以及生物化学+生物药剂4%春雷霉素·中生菌素WP。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稻茬免耕带旋播种小麦的田间杂草防除效果与小麦产量
    刘胜男, 朱建义, 李明, 赵浩宇, 熊涛, 汤永禄, 周小刚, 李朝苏
    2025, 37(10):  2129-213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1075
    摘要 ( 34 )   HTML ( 5 )   PDF(1176KB) ( 53 )  
    为明确四川稻茬免耕带旋播种小麦田的杂草群落特征与高效防除技术,于2019—2021年小麦季设置不除草(CK)、苗期除草(T1)、播种前除草+苗期除草(T2)、播种前除草(T3)和播种后封闭除草(T4)5种模式,系统调查不同模式下杂草的种类、数量、鲜重与小麦产量。结果表明:田间共发现16种杂草,其中2019—2020年11种,2020—2021年13种;棒头草为唯一禾本科杂草,占绝对优势;阔叶杂草以猪殃殃和碎米荠为主。T4处理杂草种类数最少(2~4种),各处理杂草种类多集中于3~7种。2年杂草密度差异较大,CK与T3处理于拔节初期达峰值;T4处理的杂草密度与鲜重始终最低,T1与T2处理苗期除草后杂草鲜重降低。小麦产量差异主要由穗数和穗粒数决定。2020年杂草密度较高,T1、T2、T4处理较CK分别增产5.85%、15.92%和14.42%;2021年杂草密度较低,仅T2、T4处理显著增产。综上,播种前除草+苗期除草或播后封闭除草均可有效控草并提高小麦产量,可在稻茬免耕带旋播种小麦生产中因地制宜选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田夏熟杂草多样性特征对不同轮作模式的响应
    徐伟东, 陆强, 姚张良, 王晖, 王瑞森, 郎淑平
    2025, 37(10):  2138-214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435
    摘要 ( 36 )   HTML ( 7 )   PDF(1559KB) ( 44 )  
    为明确连续多年轮作后不同模式下稻田夏熟杂草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组成,采用稻休轮作、稻油轮作及稻麦轮作模式,对夏熟杂草群落进行调查,对不同杂草的相对优势度和不同轮作模式下的物种丰富度、辛普森指数、香农-威纳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分析,测算不同杂草的生态位宽度,并就不同杂草与轮作模式的关系开展对应分析。结果表明,稻休轮作模式下,夏熟杂草有33种,主要优势种(相对优势度≥3)有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 Sobol.)、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 (Steud.) Fern.]、齿果酸模(Rumex dentatus L.)、碎米荠(Cardamine occulta Hornem.)、一年蓬[Erigeron annuus (L.) Pers.]、泥胡菜[Hemisteptia lyrata(Bunge) Fischer & C. A. Meyer]、蛇床[Cnidium monnieri(L.) Spreng.]、通泉草[Mazus pumilus(N. L. Burman) Steenis]、牛繁缕[Stellaria aquatica (L.) Scop.]、酸模叶蓼[Persicaria lapathifolia (L.) Delarbre]、甜茅[Glyceria acutiflora subsp. japonica(Steud.) T.Koyana & Kawano]、长芒棒头草[Polypogon monspeliensis (L.) Desf.]、雀舌草(Stellaria alsine Grimm)、拟鼠麹草[Pseudognaphalium affine (D. Don) Anderberg]、钻叶紫菀[Symphyotrichum subulatum(Michaux) G. L. Nesom]、棒头草(Polypogon fugax Nees ex Steud.)、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 L.);稻油模式下,夏熟杂草有18种,主要优势种为菵草、大巢菜(Vicia sativa L.)、看麦娘、一年蓬、蛇床、野老鹳草、稻槎菜[Lapsanastrum apogonoides(Maximowicz) Pak & K. Bremer]、泥胡菜、拟鼠麹草、牛繁缕、通泉草、球序卷耳(Cerastium glomeratum Thuill.)、钻叶紫菀、雀舌草;稻麦模式下,夏熟杂草有22种,主要优势种有菵草、猪殃殃(Galium spurium L.)、看麦娘、通泉草、一年蓬、稻槎菜、蛇床、牛繁缕、碎米荠、拟鼠麹草、球序卷耳、齿果酸模、泥胡菜、钻叶紫菀、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 japonicus Steud.)。生态位宽度分析表明,当地3种轮作模式下,看麦娘、一年蓬、泥胡菜、蛇床、通泉草、钻叶紫菀、拟鼠麹草、菵草、齿果酸模、稻槎菜具有较高的生态位宽度。对应分析表明,大巢菜、野老鹳草、泥胡菜等较适宜在稻油轮作田生长,猪殃殃、通泉草、球序卷耳等较适宜在稻麦轮作田生长,看麦娘、牛繁缕、稻槎菜等均能适应稻油和稻麦轮作。3种轮作模式下,浙北地区小麦田和油菜田的杂草物种丰富度显著(p<0.05)低于休耕田,而稻油轮作模式的油菜田杂草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稻麦轮作模式的小麦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秸秆还田下土壤碳氮分布与固氮和反硝化细菌种群的相互影响
    王云龙, 贾生强, 崔玲宇, 吕豪豪, 沈阿林, 苏瑶
    2025, 37(10):  2150-216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828
    摘要 ( 24 )   HTML ( 4 )   PDF(2573KB) ( 46 )  
    基于5年的定位试验,以秸秆不还田处理为对照(CK),研究秸秆还田后0~100 cm土层的有机碳和氮的组分分布,解析不同深度土层的生物固氮潜势和反硝化潜势、参与固氮和反硝化的主要微生物及其种群结构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较CK显著(p<0.05)增加0~60 cm土层的有机碳(OC)和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增幅分别为13.1%~243.8%、36.4%~143.8%,以及>20~60 cm土层的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含量,增幅为89.4%~272.9%,显著降低0~60 cm土层的溶解有机碳(DOC)含量,降幅在40.6%~75.9%。秸秆还田下,0~80 cm土层的总氮(TN)含量较CK显著增加14.3%~90.3%,但0~60 cm土层的碱解氮(AN)和硝态氮($\mathrm{NO}_{3}^{-}-\mathrm{N}$)含量显著下降16.9%~64.8%和12.9%~61.9%,0~40 cm土层的铵态氮($\mathrm{NH}_{4}^{+}-\mathrm{N}$)含量显著下降11.6%~24.8%,但>40~60 cm土层的$\mathrm{NH}_{4}^{+}-\mathrm{N}$含量显著增加至CK的1.4倍。与CK相比,秸秆还田下0~20 cm土层的生物固氮潜势显著增强25.2%,0~40 cm土层的反硝化潜势显著降低7.8%~82.0%。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中nifH、nirS、nirK和nosZ基因的拷贝数,说明其促进了土壤中固氮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生长。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DOC含量、土壤固氮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丰度的变化对土壤中$\mathrm{NO}_{3}^{-}-\mathrm{N}$和$\mathrm{NH}_{4}^{+}-\mathrm{N}$的含量与分布产生直接显著影响,其中,固氮细菌丰度的直接影响最大,对土壤$\mathrm{NO}_{3}^{-}-\mathrm{N}$和$\mathrm{NH}_{4}^{+}-\mathrm{N}$含量的影响效应分别为71.9%和-60.8%。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料初始pH值对堆肥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万合锋, 刘国华, 武玉祥, 蒋娟, 张珍明, 刘勇
    2025, 37(10):  2165-217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942
    摘要 ( 28 )   HTML ( 3 )   PDF(5110KB) ( 60 )  
    基于酒糟、锯末、味精下脚料、牛粪等农工废弃物,混配初始pH值分别为6.00(T1)、6.57(T2)、7.98(T3)的堆体进行堆肥,采用现场取样和室内理化分析与高通量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探究这3个处理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结果表明,对于细菌而言,从升温期到高温期:T1处理相对丰度最高的菌门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演变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最高的菌属一直是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T2处理相对丰度最高的菌门由Actinobacteria演变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最高的菌属由谷氨酸杆菌属(Glutamicibacter)演变为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T3处理相对丰度最高的菌门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演变为Firmicutes,相对丰度最高的菌属由依格纳季氏菌属(Ignatzschineria)演变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对于真菌而言,在门水平上,3个处理升温期和高温期的优势菌门均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至腐熟时,T1、T2处理的堆体pH值呈酸性,而T3处理的呈碱性,但各堆肥产品的总养分(N+P2O5+K2O)、重金属含量,及pH值、种子发芽指数都符合NY/T 525—2021《有机肥料》的相关要求。研究结果可为依据农工废物的酸碱度生产不同pH值的专用肥料提供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产品质量安全
    基于LC-MS/MS的桑叶5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同时检测
    任晓蓉, 王新全, 张善英, 王萌, 朱鸿明, 章程辉, 齐沛沛
    2025, 37(10):  2179-218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1040
    摘要 ( 31 )   HTML ( 4 )   PDF(1450KB) ( 39 )  
    为建立准确、快速、同步测定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 DNJ)、芦丁(rutin, VP)、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 IQ)、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Phe)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这5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方法,本研究系统考察了提取溶剂、料液比和超声时间对5种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进行分析。样品前处理方法优化结果表明,以90%甲醇水溶液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12(g·mL-1),超声提取时间为30 min,重复提取2次时,5种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效果更佳。方法验证结果表明,在1~200 μg·kg-1范围内目标物的线性关系良好(r ≥ 0.998 6),5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检出限为0.47~0.93 μg·kg-1,定量限为1.56~3.10 μg·kg-1,添加回收率为76.0%~99.5%,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3%,展现出良好的灵敏度、回收率和精密度。采用该方法分析实际桑叶样品,发现不同叶位的桑叶样品中5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均存在显著(p<0.05)差异,DNJ、Phe和GABA在芽尖中含量最高,随着叶位下移而逐渐降低,VP和IQ含量变化趋势则相反,说明该方法可以为准确评估桑叶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和桑叶资源精准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品种毛木耳营养成分及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
    张仕林, 贾定洪, 何晓兰, 董茜, 彭卫红, 许瀛引
    2025, 37(10):  2190-219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1103
    摘要 ( 22 )   HTML ( 4 )   PDF(736KB) ( 44 )  
    选取5个在形态特征和营养价值上具有代表性的毛木耳菌株——川耳1967、琥珀、川耳1985、川耳781和上海1号,测定其子实体蛋白质、氨基酸、粗多糖、灰分、维生素B2、钙、钾、铁、硒的含量,并基于国际氨基酸模式谱,采用氨基酸评分(AAS)、美国医学研究院(IOM)模式评分、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以及蛋白质消化率校正氨基酸评分(PDCAAS)等多种指标,对这些品种的氨基酸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5个毛木耳品种的营养成分多样,氨基酸种类丰富,必需氨基酸总含量为443.87~478.03 mg·g-1蛋白质,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大学(WHO/FAO/UNU)2007年推荐的平衡模式参考值、IOM推荐的模式参考值以及FAO推荐的鸡蛋蛋白改良模式值,可以作为机体蛋白源的有益补充。AAS、IOM模式评分、CS、EAAI和PDCAAS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川耳781在氨基酸营养价值方面的表现最佳,是5个供试品种中的最佳蛋白质来源。本研究为毛木耳营养品质评价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和方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系统工程
    基于YOLOv8n的高效轻量化柑橘叶片病害检测模型
    李萌民, 刘朔, 欧阳宇, 张鹏
    2025, 37(10):  2198-220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868
    摘要 ( 36 )   HTML ( 7 )   PDF(5155KB) ( 49 )  

    为提高模型对柑橘叶片边缘病害和小目标病变的检测准确率,提升现有检测模型的性能,提出一种基于YOLOv8n基准模型的高效轻量化目标检测模型YOLOv8-DTBI。首先,在基准模型的骨干网络中引入更加轻量化的C2f_DT模块。该模块采用双卷积(dual convolution)和三重注意力机制(triplet attention)的组合结构,以增强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其次,在基准模型中引入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并构建小目标检测层,在降低模型参数量的同时提高模型对柑橘叶片病害小目标的检测能力。最后,基于Inner IoU损失函数对模型进行训练,加速边界框回归,提高模型准确率和召回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YOLOv8-DTBI模型的准确率、召回率、平均精度均值(mAP)分别为89.2%、90.8%和92.1%,相较基准模型分别提高了5.6、5.3和1.4百分点,同时模型大小降低了8.5%,在柑橘叶片病害数据集上展现出更好的检测性能。此项研究为柑橘叶片病害的精准检测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检测模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发展
    乡村旅游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组态效应——基于浙江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项国鹏, 高挺
    2025, 37(10):  2209-222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50039
    摘要 ( 25 )   HTML ( 8 )   PDF(1635KB) ( 42 )  

    现有研究从不同视角探讨了乡村旅游单一因素对共同富裕的作用,但忽视了乡村旅游影响因素间复杂的交互机制对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影响,导致研究结论出现显著差异甚至相互矛盾。基于此,该研究从整体性视角出发,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了浙江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多因素综合影响下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发现,单个条件变量难以对实现农村共同富裕产生显著效果,需要充分发挥多元因素的复杂交互作用才能有效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乡村旅游通过2条路径(拉力驱动型和推力驱动型)来实现较高水平的农村共同富裕目标,通过3条路径(方向迷失型、整合低效型和资源无效型)达到一般水平的农村共同富裕目标。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是实现较高水平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当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和其他影响因素以合适方式进行有效组合时,才能推动较高水平农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乡村旅游运营能力可以通过强大的市场影响能力吸引游客前往,弥补乡村旅游资源吸引力不足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实施不到位的缺陷,从而有效推进较高水平农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研究结果可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山地轨道运输机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刘景涛, 李辉, 袁永威, 宋金库, 王帅, 刘小龙
    2025, 37(10):  2224-223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406
    摘要 ( 29 )   HTML ( 2 )   PDF(2716KB) ( 56 )  

    山地轨道运输机作为丘陵山地运输的动力装置,不仅能克服复杂的地形障碍,有效提高运输效率、节约成本,还能解决丘陵山区农产品运输“人扛马驮”的难题。文章旨在探讨山地轨道运输机的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概述其研究背景与工作原理,详细阐述其主要类型和关键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归纳其在驱动技术、减振技术、远程控制技术和安全装置等关键技术方面存在的稳定性不高、环保性较差、安装成本较高和应用领域不广泛等问题和不足。针对现有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新能源应用、促进行业合作和深化细分领域研究等发展建议。通过对山地轨道运输机关键技术——如智能化、环保化和模块化等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为我国丘陵山区轨道运输作业提供发展思路与理论支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茶叶全程机械化的研究与应用
    刘婕, 疏再发, 刘林敏, 叶火香, 周慧娟, 吉庆勇, 何卫中
    2025, 37(10):  2235-224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952
    摘要 ( 35 )   HTML ( 5 )   PDF(1383KB) ( 46 )  

    茶叶全程机械化是指在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叶加工等各生产环节,采用机械设备来替代传统的人力劳动。文章基于茶叶全程机械化的推广与应用,针对茶园宜机化建设提出改造建议,对茶叶生产关键环节的自动化、机械化技术装备进行系统梳理,阐述了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机械化与智能化融合的智慧茶园模式,列举了在茶叶主产区智慧茶园与生产管理机械化建设的成功案例,总结了当前茶园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发展趋势提出针对性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