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2025年第37卷第8期目次
    2025, 37(8):  0-0. 
    摘要 ( 16 )   PDF(10345KB) ( 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科学
    玉米NF-YA家族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克隆
    关秀生, 刘铁山, 王娟, 张茂林, 刘春晓, 董瑞, 关海英, 刘强, 徐扬, 何春梅
    2025, 37(8):  1605-161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1020
    摘要 ( 16 )   HTML ( 64 )   PDF(2415KB) ( 26 )  

    核因子Y(nuclear factor Y, NF-Y)由NF-YA、NF-YB和NF-YC亚基组成,能特异性识别靶基因启动子的CCAAT-box,是重要的转录因子。为探索玉米(Zea mays)NF-YA家族成员的功能,利用玉米基因数据库对玉米NF-YA家族16个成员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成功克隆了13个成员,并测定了各成员的组织表达模式与盐胁迫下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除ZmNF-YA16外,玉米其他NF-YA家族成员均含有高度保守的CBFB_NF-YA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玉米NF-YA家族成员可分为3类。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除ZmNF-YA14定位于细胞核和线粒体外,其他成员均定位于细胞核。启动子顺式作用原件分析表明,玉米NF-YA家族成员基因含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组织表达分析表明,5个玉米NF-YA家族成员表现出组织特异性,ZmNF-YA2、ZmNF-YA4在检测的所有组织中都有表达。盐胁迫条件下,ZmNF-YA5和ZmNF-YA10表现出正响应模式,而ZmNF-YA13则负调控玉米对盐胁迫的响应。本研究初步分析了玉米NF-YA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和盐胁迫响应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该家族成员的功能提供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嫁接对低温胁迫下马铃薯苗抗寒性的影响
    刘国敏, 郑虚, 廖玉娇, 覃叶欣, 覃维治
    2025, 37(8):  1615-162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718
    摘要 ( 24 )   HTML ( 4 )   PDF(758KB) ( 25 )  
    为探究嫁接对低温胁迫下不同马铃薯材料的影响,以抗寒品种桂农薯1号(G1)和不抗寒品种陇薯9号(L9)作为试验材料,进行砧穗互接,得到L9G1、G1L9两个嫁接组合,将G1、G1L9、L9G1、L9置于光照培养箱中进行4、0 ℃低温处理,以25 ℃为对照,测定马铃薯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指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对抗寒相关指标进行抗寒系数计算,并利用抗寒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隶属函数值和权重法分析,综合评价马铃薯材料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可溶性糖(SS)含量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抗寒性系数呈显著(p<0.05)正相关,相对电导率(REC)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抗寒性系数呈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单一指标转化为2个综合指标,SOD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REC和CAT活性可以作为衡量马铃薯材料抗寒性的指标。通过计算综合抗寒能力,发现4个马铃薯材料抗寒性排序依次为G1>L9G1>G1L9>L9。综合分析认为,抗寒性强的马铃薯品种无论是作为砧木还是作为接穗,均可以提高嫁接组合的抗寒性,并且作砧木时对嫁接组合抗寒性的影响较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普通油茶主要性状的年际稳定性
    曹永庆, 姚小华, 王开良, 任华东
    2025, 37(8):  1624-163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50004
    摘要 ( 12 )   HTML ( 5 )   PDF(1146KB) ( 29 )  
    为分析普通油茶主要性状的年际稳定性,为区域品种适宜性评价和筛选提供参考,本研究以25份普通油茶优良无性系为对象,于2020—2022年观测始花期、盛花期、产量、单鲜果重(单果重)、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油酸含量等9个性状,分析不同性状的年际变异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无性系的年际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始花期和盛花期差异较大,始花期和盛花期的年际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4.00%~84.84%和0~62.73%;始花期与盛花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始花期越早则盛花期越短,始花期越晚则盛花期越长。不同品种的单株产量差异较大,年际变异系数为15.51%~128.21%%,平均变异系数为60.43%。单果重、鲜果出籽率、单籽重和干籽出仁率的年际变异系数平均值分别为23.17%、9.78%、37.35%和5.41%。不同无性系的种仁含油率和油酸含量分别为36.30%~53.08%和77.97%~82.90%,年际变异系数平均值分别为11.77%和3.56%。部分性状间的相关性显著。各性状年际变异系数排序为:单株产量>始花期、盛花期和单籽重>单果重>鲜果出籽率和种仁含油率>干籽出仁率>油酸,CL55、CL53和CL21的年际稳定性最好,GL12、GL9和XL27的年际稳定性最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紫芝孢子收集条件及其萌发技术优化
    韦娇君, 王灿琴, 阎勇, 韦仕岩, 罗阳兰, 王晓国, 周茂荣
    2025, 37(8):  1634-164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985
    摘要 ( 9 )   HTML ( 2 )   PDF(6393KB) ( 21 )  
    为给紫芝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以野生大型真菌DZ020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鉴定、ITS序列分析,鉴定其分类地位;研究DZ020孢子收集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培养基、温度、热刺激、pH值、碳源、保存时间和木屑浸出液对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和响应曲面法(Box-Behnken设计)优化孢子萌发条件。结果表明,采集的野生大型真菌DZ020依据子实体形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紫芝。纸箱法收集的孢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套袋法和钟罩法,且其污染率显著低于套袋法和钟罩法。单因素试验获得最佳固体培养基配方:6%琼脂+2%牛肉膏+2%蛋白胨,最适温度为30 ℃,最适pH值为4.5,最佳保存时间为1 d,且孢子经过水浴刺激、在培养基中添加麦芽糖和木屑浸出液可提高萌发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水浴时间、麦芽糖质量分数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显著,红锥木浸出液质量分数对萌发率的影响不显著。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结果表明,红锥木浸出液质量分数与麦芽糖质量分数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红锥木浸出液质量分数与水浴时间的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麦芽糖质量分数与水浴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优化后的红锥木浸出液质量分数为19.0%,麦芽糖质量分数为1.6%,水浴时间为41.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萌发率达3.876%。本研究为紫芝遗传育种中单孢菌株的获得提供了有效方法和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氮胞苷对体细胞胚胎诱导水曲柳DNA甲基化的影响
    丛建民, 黄威剑, 尹欣幸, 刘金平, 赵永
    2025, 37(8):  1648-165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997
    摘要 ( 10 )   HTML ( 2 )   PDF(3863KB) ( 22 )  
    为研究5-氮胞苷(5-azacytidine, 5-AzaC)在水曲柳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的表观遗传调控作用,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20.0 μmol·L-1 5-AzaC诱导水曲柳体细胞胚胎发生,以未添加5-AzaC为对照,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MSAP)法分析外植体基因组DNA的胞嘧啶甲基化水平和模式,以及变异对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5-AzaC可以降低水曲柳外植体的褐化率,引起外植体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全甲基化比例升高,半甲基化比例降低。5-AzaC抑制外植体基因组DNA的胞嘧啶甲基化,诱导基因组DNA去甲基化变异,从而降低体细胞胚胎的诱导率。研究结果表明,表观遗传参与调控树木体细胞胚胎发生,为树木体细胞胚胎发生提供了理论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麻风树JcMYB27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王小慧, 贾赛男, 冯佳宇, 尹馨悦, 刘子萱, 刘雯洁, 赵帅滢, 王姝婧, 唐跃辉
    2025, 37(8):  1658-166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956
    摘要 ( 10 )   HTML ( 2 )   PDF(8011KB) ( 24 )  
    MYB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物合成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为研究麻风树MYB转录因子JcMYB27的功能,本研究以麻风树为材料,通过反转录PCR(RT-PCR)技术克隆麻风树JcMYB27基因,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JcMYB27基因的表达模式,通过拟南芥原生质体瞬时转化技术分析JcMYB27的亚细胞定位,利用花序浸染法获得JcMYB27过表达拟南芥,并分析其在正常生长条件下的表型、根毛数量和5%蔗糖诱导下叶片的花青素含量。结果显示,JcMYB27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243 bp,编码80个氨基酸。表达模式分析显示,JcMYB27基因在麻风树根中表达量最高。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JcMYB27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正常生长条件下,在拟南芥中过表达JcMYB27基因可以增加转基因拟南芥的根毛数量,降低叶片花青素含量。蔗糖诱导条件下,JcMYB27过表达拟南芥叶片的花青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此外,与野生型相比,JcMYB27基因过表达拟南芥中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DFRLDOXUF3GT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JcMYB27基因在麻风树的根毛发育和花青素合成中发挥调控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茄子SmMYB13基因在干旱胁迫响应中的功能
    李宇静, 黄倩茹, 张爱冬, 吴雪霞, 朱栋幸, 肖凯
    2025, 37(8):  1666-167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1009
    摘要 ( 8 )   HTML ( 2 )   PDF(9642KB) ( 21 )  
    为探究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SmMYB13基因在干旱胁迫中的功能,从茄子中克隆转录因子SmMYB13,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检测干旱胁迫下该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花序浸染法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异源过表达SmMYB13基因,分析转基因植株的抗旱性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SmMYB13基因全长777 bp,编码258个氨基酸,属于亲水性不稳定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和线粒体。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mMYB13蛋白与马铃薯和番茄MYB13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qRT-PCR分析显示,SmMYB13基因在茄子根、茎、叶、果皮、花和果肉中均有表达,在果皮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干旱胁迫下,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SmMYB13基因过表达拟南芥的叶片细胞膜通透性降低,不易被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TB)染色,失水率显著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降低,抗旱能力增强。ABA处理下,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SmMYB13基因过表达拟南芥的ABA负调节基因表达水平上调,正调节基因表达水平下调,对ABA的敏感性降低。上述结果说明,茄子SmMYB13基因是干旱胁迫响应因子,在茄子干旱胁迫中起正调控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间砧对3种杂柑叶片光合特性、理化指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贺世雄, 杨蕾, 齐安民, 程籍, 王敏, 李英奎, 洪林
    2025, 37(8):  1680-169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1017
    摘要 ( 11 )   HTML ( 2 )   PDF(1493KB) ( 24 )  
    为探究中间砧对3个杂柑品种光合特性、生理生化、矿质元素与果实品质等的影响,采用梨橙(单中间砧)和梨橙/爱媛28(复合中间砧)2种处理,测定嫁接其上杂柑(探戈、沃柑和春见)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光合日变化、抗逆相关酶活性、矿质元素含量,以及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砧穗组合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光合效能具有明显差异,不同中间砧上各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日变化曲线差异总体不大,但复合中间砧能显著提高沃柑和春见上午时段的Pn,峰值分别提高13.40%和10.85%。中间砧会影响不同杂柑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复合中间砧上3个品种的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高于单中间砧上的。复合中间砧增加了叶片总酚和可溶性蛋白质的积累,降低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活性。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活性相比,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 β-1,3-GA)、外切几丁质酶、内切几丁质酶活性受中间砧的影响更显著。与单中间砧相比,复合中间砧提高了沃柑和春见叶片中N、P、K、Zn和B的含量,降低了中量元素Ca和Mg含量,微量元素Fe含量在不同中间砧间变化较大,其次是Zn和B。此外,单中间砧上探戈和春见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更高,而复合中间砧上3个品种的果实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更低,固酸比更高。不同中间砧对嫁接品种的光合作用、生理生化、抗逆相关酶活性、矿质元素积累和果实品质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复合中间砧增强了3个杂柑品种可溶性糖、淀粉、总酚的积累,降低了PAL活性,有利于果实降酸。通过综合评价发现,春见和沃柑嫁接在复合中间砧上的总体表现优于单中间砧,而探戈的表现与之相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温弱光胁迫下AMF和PGPR对紫罗兰生长及营养吸收的影响
    师阳阳, 吕丽霞, 脱登峰
    2025, 37(8):  1694-170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734
    摘要 ( 8 )   HTML ( 2 )   PDF(3222KB) ( 21 )  

    以紫罗兰(Matthiola incana)为试材,比较了常温常光(温度20 ℃,光量子通量密度1 000 μmol·m-2·s-1)和低温弱光(温度5 ℃,光量子通量密度100 μmol·m-2·s-1)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以及复合接种(AMF+PGPR)处理对紫罗兰生长、营养吸收以及激素代谢的影响,以期为低温弱光胁迫下应用AMF以及PGPR协同技术促进植物生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抑制紫罗兰株高、叶面积以及植株鲜重的增加,光合色素含量下降,氮磷钾含量降低,而接种AMF或/和PGPR处理对紫罗兰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低温弱光胁迫下,AMF+PGPR处理的菌根侵染率较AMF处理增加了7.3百分点,但AMF+PGPR和AMF处理的丛枝着生率、侵入点位数和泡囊数无显著差异;与PGPR处理相比,AMF+PGPR处理的根围土壤中PGPR数量增加52.0%,根内PGPR数量增加50.0%。低温弱光下,与不接种处理相比,AMF+PGPR处理植株的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62.7%、45.0%、59.8%和52.4%;地上部N含量、根系N含量、地上部P含量、根系P含量、地上部K含量、根系K含量分别增加63.3%、206.0%、89.4%、138.6%、108.0%和191.3%。与常温常光处理相比,低温弱光促进了脱落酸(ABA)含量的增加,但导致吲哚乙酸(IAA)含量下降,接种AMF或/和PGPR处理能增加IAA含量并降低ABA含量,其中AMF+PGPR处理下IAA含量增加8.9%,ABA含量下降6.5%;低温弱光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而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上升,接种AMF或/和PGPR处理有助于增加SOD、POD活性并降低MDA和H2O2含量,AMF+PGPR处理下SOD、POD活性增加42.6%和26.8%,MDA以及H2O2含量下降24.3%和30.9%。综上,AMF和PGPR具有协同作用,AMF促进PGPR根内和土壤内定殖数量,PGPR增加AMF菌根侵染率,AMF+PGPR处理提高紫罗兰对低温弱光抵抗性的效果优于单一AMF或PGPR处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喷施氨基酸钙对红美人杂柑果皮龟裂与品质的影响
    张顺昌, 徐继根, 符成悦, 蒲占湑, 胡丽鹏, 吴昊, 李俊兵, 辛亮, 雷元军
    2025, 37(8):  1706-171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576
    摘要 ( 13 )   HTML ( 2 )   PDF(4763KB) ( 27 )  
    采用留树保鲜和不留树保鲜的方式,研究采前喷施氨基酸钙对红美人杂柑果蒂周边果皮龟裂、褐变,果实落果,果实品质,及贮藏期间果实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发现,采前喷施氨基酸钙,在留树保鲜和不留树保鲜的过程中均可以显著(p<0.05)减少龟裂数。贮藏40 d时,对于留树保鲜与不留树保鲜的处理,采前喷施氨基酸钙均可显著降低果蒂周边果皮组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不留树保鲜下,喷施氨基酸钙显著降低了果实贮藏75 d时褐色蒂腐病、青绿霉病、酸腐病、炭疽病的发病率。留树保鲜下,喷施氨基酸钙显著降低了后期果实的落果率。在留树保鲜和不留树保鲜的过程中,喷施氨基酸钙显著提高了贮藏10 d时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含量。总的来看,喷施氨基酸钙有助于减少果皮龟裂,降低病害发生率,提高果实品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秀珍菇菌渣用作杂交兰组培苗栽培基质的可行性
    赵福康, 梅欢, 张晓莹, 傅巧娟
    2025, 37(8):  1716-172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496
    摘要 ( 13 )   HTML ( 2 )   PDF(1097KB) ( 23 )  
    以3个品系的杂交兰组培苗为试材,研究秀珍菇菌渣添加量(10%、30%、50%、80%、100%)对栽培基质理化性质和杂交兰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使用的栽培基质相比,添加秀珍菇菌渣可降低栽培基质的容重、通气孔隙度和气水比,提高持水孔隙度、pH值和电导率。在基质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菌渣对杂交兰组培苗生长状况的影响不同。在GZ1-11和GZ3-7品系上,当菌渣添加量不超过30%时,杂交兰的生长状况与对照(使用常规栽培培基)相近或更优;在GZ2-1品系上,当菌渣添加量不超过50%时,杂交兰的株高,鲜重,根数,根长,假鳞茎横径、纵径等指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综合考虑,秀珍菇菌渣可作为栽培基质用于杂交兰生产,添加量以不超过30%为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西兰花灰霉病响应基因BoWRKY15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蒋明, 张胜, 陈孝赏, 张慧娟
    2025, 37(8):  1723-173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941
    摘要 ( 9 )   HTML ( 2 )   PDF(6841KB) ( 22 )  
    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是西兰花(Brassica oleracea var. italica)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调控蛋白,在逆境防御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西兰花为材料,在克隆BoWRKY15基因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明确BoWRKY15的序列特征,采用qRT-PCR技术检测其在灰葡萄孢菌侵染下的表达模式,并利用过表达技术明确转基因西兰花的抗病性变化,从而明确该基因在抗病响应中的功能。结果表明,BoWRKY15的基因组全长为1 172 bp,有2个内含子,分别为90 bp和86 bp;编码区全长为996 bp,编码331个氨基酸,包含1个由61个氨基酸组成的WRKY结构域,其锌指结构类型为C2H2。多重序列比对发现,BoWRKY15及其同源序列的WRKY结构域十分保守,仅个别氨基酸残基存在差异。系统发育分析显示,BoWRKY15与来自芸薹属植物的同源序列聚于一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BoWRKY15在细胞核中表达,与在线预测结果一致。qRT-PCR结果表明,BoWRKY15的表达受灰葡萄孢菌诱导,在接种48 h时的表达量最大,为对照组的2.64倍。BoWRKY15过表达导致西兰花对灰葡萄孢菌的抗性显著降低,同时病程相关蛋白基因BoiPR1的表达量升高。BoWRKY15在灰霉病抗性响应中起负调控作用,该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为后续开展西兰花抗病机理研究和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杀虫剂施用对秀珍菇和毛木耳的安全性评价
    张智颖, 邱琴, 侯立娟, 徐平, 蒋宁, 林金盛, 李辉平, 曲绍轩, 马林, 王伟霞, 李福后
    2025, 37(8):  1733-174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930
    摘要 ( 6 )   HTML ( 2 )   PDF(888KB) ( 21 )  
    采用拌料和喷雾两种施用方式,研究除虫脲、呋虫胺、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这4种杀虫剂对秀珍菇和毛木耳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并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气相色谱法对其残留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000 mg·L-1的氯虫苯甲酰胺拌料处理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1 000 mg·L-1的氯虫苯甲酰胺或高效氯氰菊酯拌料处理对毛木耳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当采用拌料处理时:100 mg·L-1的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对秀珍菇子实体产量的影响最小,第一潮菇的生物转化率在48%以上;100 mg·L-1呋虫胺处理对毛木耳子实体产量的影响最小,第一潮菇的生物转化率在64%以上。当采用喷雾处理时:呋虫胺处理对秀珍菇的产量均无显著影响,第一潮菇的生物转化率在47%以上;100 mg·L-1呋虫胺和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对毛木耳产量的影响最小,第一潮菇的生物转化率在64%以上。用100~500 mg·L-1的高效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拌料处理时,秀珍菇和毛木耳的子实体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检出限(0.01 mg·kg-1)。当使用100~1 000 mg·L-1的上述4种杀虫剂进行喷雾处理时,秀珍菇子实体中的农药残留量均在最大残留限量许可范围内;当使用100 mg·L-1的上述4种杀虫剂进行喷雾处理时,毛木耳子实体中的农药残留量在最大残留限量许可范围内。兼顾食品安全和病害防治:在秀珍菇上,可选用100~1 000 mg·L-1的呋虫胺进行喷洒处理或用100~500 mg·L-1的高效氯氰菊酯进行拌料处理;在毛木耳上,可使用100 mg·L-1的呋虫胺、高效氯氰菊酯进行喷雾处理或用100~500 mg·L-1的呋虫胺进行拌料处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马铃薯健康株与疮痂病株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分析
    谭海霞, 彭红丽, 王连龙, 魏建梅
    2025, 37(8):  1743-175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756
    摘要 ( 10 )   HTML ( 2 )   PDF(2484KB) ( 22 )  
    以马铃薯健康株根区土壤(HS)和疮痂病株根区土壤(OS)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两组样品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OS细菌群落的ACE指数、Chao1指数、香农(Shannon)指数均显著(p<0.05)高于HS,但HS和OS的真菌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与OS相比:在门水平上,H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降低,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子囊菌门(Asc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增加;在属水平上,H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溶杆菌属(Lysobacter)、Tausonia腐质霉属(Humicola)、链格孢属(Alternaria)、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相对丰度降低,而Sonoraphlyctis、青霉属(Penicillium)的相对丰度增加。主坐标分析(PcoA)及LEfSe分析的结果均表明,HS与OS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在土壤理化性状上,HS的土壤pH值、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OS,但其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OS。功能预测结果显示,HS与OS在细菌的碳代谢和嘌呤代谢功能上存在显著差异。HS和OS的真菌群落以腐生营养型真菌为主,但OS木质腐生真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HS。该研究初步揭示了马铃薯疮痂病株与健康株根区土壤的微生物结构与功能差异,可为马铃薯疮痂病的有效防控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的浙江省典型“非粮化”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高扬, 张瑜昕, 卜爱爱, 徐佳怡, 马嘉伟, 叶正钱, 柳丹, 方先芝
    2025, 37(8):  1755-176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531
    摘要 ( 8 )   HTML ( 2 )   PDF(1274KB) ( 23 )  
    选取雷竹林、苗木园、果园3种典型“非粮化”耕地作为研究对象,在浙江省共采集117个土壤样本,测定土壤pH值,及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评价样本土壤的养分水平,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Nemerow)综合指数法对其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雷竹林和果园土壤样本的肥力综合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32和1.15,属于Ⅱ级(一般水平);苗木园土壤样本的肥力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87,属于Ⅲ级(低水平)。具体地:雷竹林土壤样本的pH值平均值为4.94,总体呈酸性,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36.20 g·kg-1,属于丰富水平,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53.28、170.56、235.09 mg·kg-1,均属于极丰富等级;苗木园土壤的pH值平均值为6.06,总体呈弱酸性,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6.96 g·kg-1和73.50 mg·kg-1,均属于中等偏下等级,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22.87、34.42 mg·kg-1,均属于丰富等级;果园土壤的pH值平均值为5.13,总体呈酸性,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2.48 g·kg-1和117.81 mg·kg-1,均属于中等等级,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71.96、205.96 mg·kg-1,均属于极丰富等级。建议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制定土壤改良和施肥规划,适量使用氮肥、钾肥,降低磷肥使用,以保证“非粮化”复耕土壤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八爪金龙药材产量与品质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响应
    严福林, 郎云虎, 简应权, 陈雄飞, 魏巍, 王志威, 安江勇, 任得强, 丁宁, 魏升华
    2025, 37(8):  1766-177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630
    摘要 ( 8 )   HTML ( 2 )   PDF(1530KB) ( 22 )  
    为明确影响八爪金龙药材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土壤因子,以贵州24个居群的朱砂根和红凉伞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单株产量、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岩白菜素含量,以及土壤pH值和全氮、铵态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应用偏最小二乘法计算上述土壤因子对药材产量和品质影响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明确影响八爪金龙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土壤因子,并基于产量高、品质优的目标利用线性规划方法提出土壤因子的优化方案。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八爪金龙药材产量与品质存在显著(p<0.05)差异,部分药材样品的质量未能达到《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朱砂根的要求。土壤有效磷、速效钾、铵态氮含量和pH值显著影响八爪金龙药材的产量与质量。优质高产目标下八爪金龙药材生产的适宜土壤理化性状为:土壤pH值在4.82~6.92,全氮含量为9.56 g·kg-1,铵态氮含量在2.26~8.24 mg·kg-1,全磷含量为627 mg·kg-1,有效磷含量在24.42~33.60 mg·kg-1,全钾含量在1.45%~2.64%,速效钾含量在139~1 128 mg·kg-1,有机质含量为57.83 mg·kg-1。在此条件下,单株产量为45 g,水分含量为11.77%,总灰分含量为3.78%,酸不溶灰分含量为0.81%,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37.46%,岩白菜素含量为1.54%。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科学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源性产品中的熊果苷
    陈敏, 张巧艳, 王夏君, 王顺利, 郑蔚然
    2025, 37(8):  1776-178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448
    摘要 ( 12 )   HTML ( 3 )   PDF(1438KB) ( 21 )  
    建立了测定植物源性产品(水果与中草药)中熊果苷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采用水与甲醇对高含水量样品和低含水量样品进行提取,通过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0.000 5~0.05 mg·mL-1范围内,熊果苷质量浓度与色谱峰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8,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熊果苷的回收率为81.33%~97.01%,相对标准偏差为1.39%~3.65%(n=6)。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植物源性产品检测,发现梨的熊果苷含量较高,蓝莓、覆盆子及白及次之。该方法实用性强、结果准确、适用范围广,可作为植物源性产品中熊果苷的检测方法,为植物源性产品的品质评估提供科学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壳聚糖-壳寡糖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草莓保鲜中的应用
    陈巍, 王荣荣, 蒋雯静, 耿伟淞, 陈岑
    2025, 37(8):  1785-179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787
    摘要 ( 9 )   HTML ( 2 )   PDF(3771KB) ( 23 )  
    以壳聚糖为基质,加入壳寡糖,利用溶液共混法制作可食复合膜,通过测定复合膜的理化性质、机械性能和抑菌性能,探究壳寡糖添加量(壳聚糖质量的3%、6%、12%、24%)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以及制备的复合膜对草莓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壳寡糖用量的增加,复合膜的不透明度增大,拉伸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减小,抑菌性能增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发现壳寡糖和壳聚糖基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与空白对照相比,用壳聚糖-壳寡糖复合膜包裹草莓,能够降低草莓的自然腐败率和失重率,减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等的损失。当壳寡糖添加量为壳聚糖质量的12%时,制备的复合膜对草莓的保鲜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产品质量安全
    裙带菜不同部位重金属含量特征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
    陈星星, 虞雯煊, 徐健炜, 张鹏
    2025, 37(8):  1794-180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780
    摘要 ( 10 )   HTML ( 2 )   PDF(1998KB) ( 21 )  

    为揭示重金属在裙带菜不同部位的富集与分布特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 ICP-MS),对不同生长时期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的根、茎、叶、孢子叶部位中重金属Cr、Cu、Zn、As、Cd、Hg、Pb和Ni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裙带菜中重金属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As>Zn>Cu>Cd>Ni>Cr>Pb>Hg。Cu、Zn、As、Cd和Hg含量在叶和根中(叶中Hg除外)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Cr、Pb、Ni含量整体呈持续升高趋势(根中Pb除外)。叶和根中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茎和孢子叶。As含量在生长初期(3月)和成熟期(4月)较高,Cr、Pb、Ni含量则在衰老期(6月)较高。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各元素的目标危害系数(THQ)及其总和(TTHQ)均低于1.00,表明食用裙带菜对人体健康暂无显著风险。但孢子叶的重金属复合风险相对较高,消费者应在选购和食用时予以关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发展
    中国畜牧业新质生产力量化评估——基于2007—2021年的面板数据
    冯祎宇, 任洪杰
    2025, 37(8):  1805-181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645
    摘要 ( 9 )   HTML ( 3 )   PDF(1351KB) ( 22 )  

    形成和发展畜牧业新质生产力,是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该文选取2007—2021年中国除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外的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绿色生态与人力资本4方面出发,创新性地构建了畜牧业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客观测度与系统刻画畜牧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时空分异、动态演进特征,并对障碍因子进行诊断评估。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全国畜牧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畜牧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相对最高,其次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相对最低。全国及东、中、西部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均存在极化现象,但总体呈减弱趋势。通过Dagum基尼系数分解区域差距发现,地区差异总体不严峻。畜牧业重点龙头企业发明专利数量、畜牧业劳动生产率、畜牧业技术市场成交额是当前影响畜牧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植物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家族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
    刘岩, 林天宝, 吕志强
    2025, 37(8):  1817-182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40115
    摘要 ( 9 )   HTML ( 1 )   PDF(757KB) ( 23 )  

    棉子糖家族寡糖(RFOs)是植物重要碳水化合物贮运成分,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olS)作为RFOs生物合成的关键限速酶,参与影响碳储存、韧皮部运输、渗透调节及逆境信号传导,在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些年国内外关于植物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家族特性、生物学功能等研究近况,阐述GolS家族基因在影响植物同化物运输、种子发育、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分析未来可进一步探究GolS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挖掘其在作物品种改良和抗逆育种中的应用潜力,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