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3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8-07-20
    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作物科学
    动物科学
    园艺科学
    植物保护
    环境科学
    食品科学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18, 30(7):  1100-1100. 
    摘要 ( 151 )   PDF(527KB) ( 10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科学
    大豆NIP类水孔蛋白基因的鉴定及表达特性分析
    吴伟, 冯志娟, 徐盛春, 刘娜, 张古文, 胡齐赞, 龚亚明
    2018, 30(7):  1101-110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7.01
    摘要 ( 598 )   HTML ( 32 )   PDF(1834KB) ( 1535 )  
    NIPs(nodulin 26-like intrinsic proteins)是类根瘤菌26膜内在蛋白,属于水孔蛋白的一个亚类,在植物逆境胁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大豆基因组数据库,在全基因组水平共鉴定得到13个GmNIPs。染色体定位分析显示,这些GmNIPs基因分布在大豆11条染色体上。理化性质分析显示,GmNIPs蛋白氨基酸数目为261~296,蛋白分子量为27~32 ku,蛋白等电点为6~10。蛋白多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所有GmNIPs均含有水通道蛋白的典型结构,6个保守的跨膜螺旋(TM1-TM6)和2个保守的氨基酸元件NPA盒(Asp-Pro-Ala box)。进化树分析发现,大豆GmNIPs与拟南芥和水稻NIPs分类完全一致。基因结构分析显示,所有GmNIPs基因均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启动子分析表明,多数GmNIPs基因的上游启动子区含有逆境和激素应答元件。组织表达分析发现,5个GmNIPs的基因表达量相对较高。进一步,利用荧光定量PCR对GmNIP1;5的干旱胁迫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DON、ZEA联合染毒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2、IL-4、IL-10和IFN-γ的影响
    张卓, 辜彦霏, 阳莎莎, 王亚超, 邓俊良, 任志华
    2018, 30(7):  1110-111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7.02
    摘要 ( 609 )   HTML ( 0 )   PDF(984KB) ( 1534 )  
    旨在研究DON、ZEA联合染毒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2、IL-4、IL-10和IFN-γ的影响。DON、ZEA联合染毒剂量为0.012 5 μg·mL-1和0.006 25 μg·mL-1、0.050 μg·mL-1和0.025 μg·mL-1、0.2 μg·mL-1和0.1 μg·mL-1、0.8 μg·mL-1和0.4 μg·mL-1,进行DON、ZEA联合染毒48 h对鸡脾脏淋巴细胞上清液IL-2、IL-4、IL-10和IFN-γ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染毒组细胞上清液IL-10和IFN-γ蛋白含量,细胞内IL-2、IL-4和 IL-10 mRNA水平随毒素剂量的升高而增加 (P<0.01);各染毒组细胞上清液IL-2和IL-4蛋白含量均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1);细胞内IFN-γ mRNA表达量均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P<0.01)。DON、ZEA联合染毒导致细胞因子IL-2、IL-4、IL-10和IFN-γ分泌失衡,且呈剂量依赖性;DON、ZEA联合染毒鸡脾淋巴细胞上调或下降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 Th1和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因此造成细胞免疫损伤,从而对细胞产生毒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部分地区断奶前犊牛贾第虫感染调查和基因分型研究
    但佳明, 欧红萍, 严光文, 田一男, 魏斌, 涂蕊, 肖启程, 唐丽, 杨亭玉, 彭广能, 王永刚, 钟志军
    2018, 30(7):  1116-112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7.03
    摘要 ( 393 )   HTML ( 0 )   PDF(1101KB) ( 1362 )  
    为调查四川部分地区断奶前犊牛贾第虫感染和基因亚型分布情况,采集了278份断奶前犊牛(1月龄以下)新鲜粪便,采用饱和蔗糖漂浮法处理样品并提取DNA,经巢式PCR扩增β-giaidin(bg)、tpigdh基因,对阳性样品贾第虫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四川部分地区断奶前犊牛贾第虫总感染率为9.35%(26/278)。bgtpigdh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本次分离的贾第虫种类均为集聚体E。多位点基因序列和进化树分析显示,基于bgtpigdh三个基因位点均分别鉴定出7种亚型,分别发现3、2、2种新基因亚型(bg: E13、E14、E16;tpi: E21、E24;gdh: E18、E19)。本研究表明,四川地区断奶前犊牛存在贾第虫感染,虫种类型主要为集聚体E,同时该型在四川地区遗传多样性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鼠骨髓源CD103+DC分离培养及LPS对其形态与功能特征的影响
    侯艳华, 张凯, 王磊, 孙静, 王旭荣, 张康, 王学智, 李建喜, 张景艳
    2018, 30(7):  1122-113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7.04
    摘要 ( 494 )   HTML ( 2 )   PDF(3333KB) ( 1418 )  
    旨在建立C57BL/6小鼠骨髓源CD103+树突状细胞(CD103+ dendritic cell,CD103+DC)分离培养方法,阐述LPS对其形态与功能特征的影响。在无菌条件下分离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并用重组GM-CSF和FLT3L对其进行体外联合诱导培养;利用光镜、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分别对LPS作用前后细胞形态、表型及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培养至第3天有零星集落出现,第13天后集落开始分散,可见典型的树突状突起,第15天后可得到大量的CD103+DC,加LPS刺激培养24 h后细胞表面树突样结构更加明显;分离培养的骨髓细胞能够表达表面分子CD103,其表达率达90%以上。RPMI-1640组(LPS未刺激组)可吞噬VOA的CD103+DC比例为25.70%,能够表达MHC-Ⅱ和CD83阳性细胞分别为41.31%和13.79%;LPS刺激组可吞噬VOA的CD103+DC比例为10.33%,能够表达MHC-Ⅱ和CD83的阳性细胞分别为68.10%和24.71%。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经LPS处理的CD103+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增强。综上所述,分离于C57BL/6小鼠的骨髓细胞,可在体外经FLT3L和GM-CSF共同诱导培养出CD103+DC,LPS可促进CD103+DC的成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园圈养大熊猫毕氏肠微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曹钰莹, 李威, 钟志军, 肖洁, 弓超, 王承东, 李才武, 杨海迪, 黄祥明, 吴孔菊, 彭广能
    2018, 30(7):  1132-113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7.05
    摘要 ( 616 )   HTML ( 1 )   PDF(1045KB) ( 1534 )  
    为了解各地动物园圈养大熊猫的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其人畜共患风险,采用基于ITS基因的巢氏PCR方法,对江苏、福建、浙江等10个省(市、自治区)的动物园圈养大熊猫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基因分型进行调查和检测。在31份大熊猫粪便样品中,共检测到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14份,总感染率45.2%,检测出SC02(13/14)和Peru6(1/14)两种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种系发育分析表明,SC02和Peru6都属于具有人畜共患潜能的group 1b。本实验首次发现SC02基因型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大熊猫,表明大熊猫可能作为毕氏肠微孢子虫的储存宿主引起人微孢子虫病,拓宽了基因型SC02的毕氏肠微孢子虫宿主范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绒螯蟹“水瘪子”病超微病理和病理生理研究
    杨宗英, 曾柳根, 王玉兰, 姚毅, 侯玉洁, 雷小青, 许亮清, 熊春贤, 杨先乐
    2018, 30(7):  1137-114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7.06
    摘要 ( 480 )   HTML ( 0 )   PDF(6102KB) ( 1449 )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和生化分析等方法,对患“水瘪子”病病蟹的超微病理和病理生理进行研究。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病蟹肝胰腺、鳃、肌肉等组织细胞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脂滴锐减,微绒毛肿胀、断裂,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内嵴紊乱、减少甚至消失形成空泡,内质网扩张或断裂为片层状结构;鳃上皮细胞角质膜变薄,细胞核异染色质化,角质层面伸出的指状突起破裂消失,上皮细胞顶膜形成的微绒毛杂乱、断裂甚至消失,角质膜下空腔增大,线粒体畸变,数量减少,内嵴减少,形成空泡,溶酶体数量增多,并与空泡和空泡化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严重病变的鳃上皮细胞中出现细菌颗粒,未见包涵体等病毒样颗粒;肌肉的病变主要是肌纤维松弛、断裂,肌质网溶解消失或者形成小泡,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变小,细胞核固缩且边缘化。病理生理分析结果显示,病蟹血淋巴中血糖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健康蟹,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极显著高于健康蟹,甘油三酯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蟹;病蟹肝胰腺中肝糖原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蟹,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低于健康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杜鹃花叶片转录组测序数据组装及功能注释
    王华, 汪王微, 王冬良, 张石虎, 胡新芳, 卢诗雨, 龚雪梅
    2018, 30(7):  1149-115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7.07
    摘要 ( 819 )   HTML ( 131 )   PDF(1204KB) ( 1810 )  
    采用2代 Illumina Hi-Seq 测序技术对2年生杜鹃花白凤4号(Rhododendron pulchurum cv. BaiFeng 4)扦插苗叶片的转录组进行测序,获得了213 723 424条 Clean reads数据,经过质控和De novo。组装共获得平均长度为930 nt的53 568个Unigenes。与Nr、Swiss-Prot、KOG、KEGG四大数据库进行BLAST信息比对(E-value≤10-5),共获得28 877个注释基因。与Nr数据库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杜鹃花与葡萄(Vitis vinifera)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而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较低。杜鹃花转录组的Unigenes在KOG数据库比对上30 508个注释,分为25类。在GO数据库比对上17 218个Unigenes,其中与抗逆有关的Unigenes有11 928个。在KEGG数据库的132条代谢通路中富集了6 475个杜鹃花Unigenes,其中注释到植物激素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途径的有384个。同时,有1 062个Unigenes被注释为转录因子,有8 738条SSR标记被挖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浓度EGCG对NaCl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及其抗性的影响
    李洋, 刘凯, 魏吉鹏, 张兰, 李鑫, 韩文炎, 李青云
    2018, 30(7):  1160-116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7.08
    摘要 ( 699 )   HTML ( 1048575 )   PDF(1078KB) ( 1783 )  
    以黄瓜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NaCl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丙二醛(MDA)含量及胚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盐胁迫条件下,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 EGCG(10、100、1 000 μmol·L-1)处理对黄瓜种子萌发、主根伸长及侧根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浓度效应。在200 mmol·L-1 NaCl处理条件下,对照组黄瓜种子萌发、主根伸长及侧根发生均显著受抑制,同时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显著上升;而不同浓度EGCG处理能明显缓解NaCl对黄瓜种子萌发、主根伸长及侧根发生造成的抑制作用,同时降低NaCl胁迫引起的MDA含量,以100 μmol·L-1 EGCG处理效果最佳。测定黄瓜胚根抗氧化酶活性发现,不同浓度EGCG可能通过提高APX、CAT及SOD活性来降低NaCl胁迫下黄瓜的MDA含量。因此,外源添加EGCG可以促进黄瓜种子萌发,可能是通过提高胚根抗氧化酶活性来缓解NaCl引起的根系盐胁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4种辣椒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热性评价
    胡能兵, 庞丹丹, 隋益虎, 舒英杰, 何克勤, 朱小妹
    2018, 30(7):  1168-117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7.09
    摘要 ( 602 )   HTML ( 2 )   PDF(986KB) ( 1633 )  
    采用38 ℃的高温胁迫,研究了14份辣椒在不同处理时间内(24、48、72、96 h)的热害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以期对辣椒的抗热性能进行评定并筛选出最优组合。结果表明,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增加,辣椒的热害指数和失水率会随之增加,而Fv/Fm则降低。综合运用热害指标的隶属度分析法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法得知:品种2、6、1可作为抗高温组合,而品种11、10则应排除,两种评价方法的相符率达到75%,在筛选出最优组合的同时,也验证了两种方法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皮石斛栽培废料和菇渣配制基质对草莓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马义胜, 洪春来, 王卫平, 姚燕来, 朱凤香, 陈晓旸, 薛智勇
    2018, 30(7):  1175-118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7.10
    摘要 ( 564 )   HTML ( 4 )   PDF(993KB) ( 1731 )  
    以铁皮石斛栽培废料和菇渣为主要原料,与土壤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栽培基质,并以纯菇渣和纯铁皮石斛栽培废料为对照,进行草莓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配制的栽培基质营养元素均衡丰富,容重、电导率、孔隙度、pH值等理化性质均适合草莓生长,不同配方的基质对草莓植株营养生长无显著影响,但配方H1(80%菇渣+20%土)和H5(80%铁皮石斛栽培废料+20%土)的草莓产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配方,草莓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固酸比均以配方H5最高。配方H5的综合栽培效果优于其他配方,适用作草莓栽培基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侵染条件下小麦内参基因的选择
    吴讷, 陈炫, 姜瑶瑶, 张天烨, 羊健, 朱统泉, 张恒木, 陈剑平
    2018, 30(7):  1182-118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7.11
    摘要 ( 495 )   HTML ( 3 )   PDF(1444KB) ( 1414 )  
    实时定量PCR(qRT-PCR)是分析功能基因表达水平的常用方法之一,qRT-PCR数据统计分析离不开合适内参基因的选择。为了选择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hinese wheat mosaic virus, CWMV)侵染条件下的小麦内参基因,本实验通过PCR扩增效率和扩增特异性分析,从10个持家基因中选择8个候选基因,然后以接种CWMV的小麦样品为材料,利用qRT-PCR技术进一步检测上述8个基因在CWMV侵染条件下小麦样品中的时空表达特性。基于这些数据,通过geNorm、NormFinder程序分析,结果表明,2个小麦基因(即26SCDC)在CWMV侵染前后以及不同组织中表达最为稳定,26SCDC组合可选作CWMV与小麦互作过程中功能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新昌县茶叶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药剂敏感性测定
    谢昀烨, 曾思锦, 袁月, 王连平, 方丽, 王汉荣
    2018, 30(7):  1188-119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7.12
    摘要 ( 495 )   HTML ( 7 )   PDF(1862KB) ( 1477 )  
    为了确定浙江新昌茶叶炭疽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病害特征描述,通过对病原菌形态结构特征的观察、致病性的试验和rDNA ITS序列的测定比较,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针对该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药剂敏感性测定。病原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浙江省新昌县的茶叶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n gloeosporioides);15种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5%咪鲜胺微乳剂、250 g·L-1丙环唑乳油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茶叶炭疽病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EC50<1 mg·L-1);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38%唑醚·啶酰菌水分散颗粒剂和10%己唑醇悬浮剂的抑制效果次之(1 mg·L-1<EC50<10 mg·L-1);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差(EC50>10 mg·L-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啶酰菌胺水分散颗粒剂对茶叶炭疽病菌丝生长基本无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湘东两类母质发育水田土壤的发生特性及其系统分类
    满海燕, 黄运湘, 盛浩, 余展, 周清, 袁红, 张杨珠
    2018, 30(7):  1194-120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7.13
    摘要 ( 377 )   HTML ( 0 )   PDF(998KB) ( 1339 )  
    为明确湘东地区紫色岩风化物和河湖沉积物母质发育的6个典型水田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对其成土环境条件、土壤剖面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发生学特性进行研究,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鉴定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确定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结果表明,供试的2类母质发育的水田土壤,pH值均随剖面深度的加深而升高,有机质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全铁含量表层土壤低于犁底层和水耕氧化还原层。紫色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较河湖沉积物发育的土壤颜色更红,水耕表层土壤铁的活化度高于下层土壤,晶胶率低于下层土壤,土壤颗粒组成在剖面层次间变化不明显。鉴定出的诊断层主要有水耕表层、水耕氧化还原层,诊断特性主要有人为滞水土壤水分状况、潜育特征、氧化还原特征。6个水田土壤均属于人为土土纲水耕人为土亚纲,进一步划分出潜育水耕人为土、铁聚水耕人为土、简育水耕人为土3个土类和普通潜育水耕人为土、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3个亚类,最后划分出5个土族和6个土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秸秆还田和耕作深度对稻田耕层土壤的影响
    胡心意, 傅庆林, 刘琛, 丁能飞, 林义成
    2018, 30(7):  1202-121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7.14
    摘要 ( 570 )   HTML ( 0 )   PDF(1129KB) ( 1634 )  
    为了解耕作深度与秸秆还田对稻田耕层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16年同时在兰溪和金华两地开展油菜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深度的稻作田间试验,探讨浅耕(耕深10~12 cm)无秸秆还田、浅耕油菜秸秆还田、深耕(耕深18~20 cm)无秸秆还田和深耕油菜秸秆还田等4个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组成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等含量,但耕深和秸秆还田对土壤pH、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可提高稻谷产量,而耕深对稻谷产量无明显影响。与浅耕无秸秆相比,深耕或秸秆还田可提高耕层土壤磷酸酶和β-葡糖苷酶的活性,但对生物多样性香农(Shannon)指数无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磷脂脂肪酸总含量、细菌PLFA含量和真菌PLFA含量,而增加耕深会降低土壤真菌PLFA含量。秸秆还田结合适宜的耕作深度可有效提高稻田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改善土壤肥力,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随机森林的农耕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预测
    杨煜岑, 杨联安, 任丽, 李聪莉, 朱群娥, 王天泰, 李新尧
    2018, 30(7):  1211-121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7.15
    摘要 ( 467 )   HTML ( 4 )   PDF(1639KB) ( 1479 )  
    以陕西省周至县农耕区为研究区,采集192个土壤样品,通过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 RF)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回归预测,通过29个(15%)独立验证点对预测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并与普通克里格(ordinary kriging,OK)和协同克里格(cokriging,COK)插值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属于中等变异性,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大致表现为中、南部黑河东岸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东北部渭河沿岸含量较低。对变量重要性进行排序,影响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因素为数字高程(DEM)和降水量。与OK、COK相比, RF对土壤有机质的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0.782)更高,而平均绝对误差(0.618 g·kg-1)和均方根误差(2.062 g·kg-1)更低,说明RF能够更精确地反映局部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化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炭基微生物肥料制备工艺及性质分析
    索桂芳, 吕豪豪, 汪玉瑛, 刘玉学, 何莉莉, 杨生茂
    2018, 30(7):  1218-122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7.16
    摘要 ( 573 )   HTML ( 1 )   PDF(2664KB) ( 1749 )  
    以稻壳炭与氮磷钾肥及枯草芽孢杆菌孢子粉复合,采用掺混法、吸附法、混合造粒法3种工艺,设置10%、20%和30%三种稻壳炭添加水平,小试制备了9个炭基微生物肥料样品,并对其进行电镜扫描及元素含量、pH值、总养分、有效活菌数、缓释效果等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混合造粒法制备的炭基微生物肥料负载氮磷钾肥和微生物孢子粉最多,其次是吸附法,掺混法最少。9个炭基微生物肥料样品中各元素含量比较丰富,工艺相同时,随着稻壳炭添加量的增加,C、N含量增加而H含量减少。9个炭基微生物肥料的pH值均呈酸性或接近中性,总养分含量均达到了复合肥国家标准的要求。枯草芽孢杆菌孢子粉与稻壳炭及氮磷钾肥复合60 d后,有效活菌数为3.4×105~7.0×105 g-1,同种工艺制备的炭基微生物肥料的有效活菌数随稻壳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炭基微生物肥料的7 d氮素累积水溶出实验表明,9个肥料样品均有一定的缓释功能,同种工艺制备的炭基微生物肥料的氮素累积释放率随稻壳炭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稻壳炭添加量相同时,缓释效果混合造粒法>吸附法>掺混法。综上,添加30%的稻壳炭、采用混合造粒工艺制备的炭基微生物肥料具有最优的性质,可进一步验证其效果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株石油降解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 23-1的筛选鉴定及原油降解特性
    李国丽, 曾小英, 翟立翔, 冷艳, 刘梦圆, 李师翁, 陈拓
    2018, 30(7):  1229-123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7.17
    摘要 ( 545 )   HTML ( 2 )   PDF(1690KB) ( 1579 )  
    石油泄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重大经济损失,微生物修复是解决石油污染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从青藏高原石油污染土样筛选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低温石油降解菌,并研究了该菌株对石油的乳化性能、降解特性、降解条件以及对不同碳链烃类的利用。本实验用血平板法分离到一株产表面活性剂石油降解菌23-1,形态学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为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 23-1),比色法测定该菌株的乳化性能为19.6%,超声波法测定乳化稳定性为37.5%,表明其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具有增溶作用。质量法测定L. fusiformis 23-1对石油的降解率为57%,适宜降解条件为:初始pH为7.5,温度为25 ℃,培养8 d后获得最佳降解效果。GC-MS方法测定该菌株的石油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该菌对石油中不同碳链的烃类降解能力不同。L. fusiformis 23-1能产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强的降解石油能力,可用于石油污染修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科学
    一株乳酸乳球菌对棒曲霉素的去除作用
    朱瑞瑜, 黄聪辉, 朱燕瑾, 尤玉如, 李玲, 孙律
    2018, 30(7):  1237-124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7.18
    摘要 ( 440 )   HTML ( 16 )   PDF(1080KB) ( 1535 )  
    以筛选得到的可有效去除棒曲霉素的食品生产用菌株乳酸乳球菌MG1363为实验材料,通过改变环境温度、pH对其降解特性进行研究,并通过灭活菌体、提取粗酶液等手段,对乳酸乳球菌MG1363降解棒曲霉素的机理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温度、pH对乳酸菌去除棒曲霉素活力的影响显著(P<0.05),去除棒曲霉素的较佳反应环境为30 ℃、pH值5.5~6.0。乳酸乳球菌MG1363既能物理吸附棒曲霉素,也能通过酶解作用降解棒曲霉素,且发挥降解活性的酶为胞内酶。乳酸乳球菌MG1363酶解棒曲霉素为其自身固有的特性,但棒曲霉素可诱导乳酸乳球菌的降解活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激光拉曼光谱无损分析浙贝母
    孙彩霞, 潘志彦, 戴芬, 郑蔚然, 于国光
    2018, 30(7):  1244-124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7.19
    摘要 ( 372 )   HTML ( 0 )   PDF(1506KB) ( 1357 )  
    通过采集浙江省5个浙贝母主产区不同生产基地的新鲜样品,获取浙贝母激光拉曼光谱的图谱,并进行特征峰分析和一阶导数分析。结果表明,浙贝母在875、912、965、1 153、1 312、1 410、1 482、1 598、1 641 cm-1等位移处出现9处明显的特征峰,并初步判定了这些特征峰的归属。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拉曼光谱进行农产品分析具有无损、快速、简便的特点,研究结果获取的9个特征峰可以作为鉴别浙贝母真伪、产地、溯源的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禽屠宰场环境和屠宰器械表面微生物菌群结构和耐药基因分析
    王佩佩, 杨华, 戴贤君, 桂国弘, 肖英平
    2018, 30(7):  1249-125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7.20
    摘要 ( 466 )   HTML ( 1 )   PDF(1387KB) ( 1409 )  
    为分析家禽屠宰场存在的水体、地面和与鸡肉接触的屠宰器械表面的菌群结构及其耐药基因携带状况,在浙江省某大型屠宰场的挂禽间、宰杀沥血间、浸烫间、脱毛间、净膛间区域取存在水体,用无菌纱布擦拭各区域的地面和器械表面采集微生物,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V3-V4的Illumina 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其菌群结构多样性,并用PCR对细菌的9大类24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屠宰场不同区域水体、地面和屠宰器械表面微生物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主,其相对丰度分别为27.55%~88.99%、3.45%~59.78%和4.35%~31.78%;优势菌属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栖热菌属(Therm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约占总类群46%。共检测到21种耐药基因分布在这些样品中,其中sulⅠsulⅡqnrS的检出率为100%,blaTEMtetBaadA1的检出率为94.4%,floRmecC的检出率为88.9%。由此反映出屠宰场不同区域的水体、地面和屠宰器械表面存在一些条件性致病菌和腐败菌,且携带的耐药基因种类较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辣椒始花节位研究进展
    袁欣捷, 方荣, 周坤华, 张鸿燕, 陈学军
    2018, 30(7):  1259-126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7.21
    摘要 ( 657 )   HTML ( 2 )   PDF(999KB) ( 1484 )  
    辣椒是茄科重要经济作物,具有合轴分枝结构。始花节位是辣椒的重要熟性性状,与辣椒采收期和早期产量显著相关。开花时间在作物驯化及适应新气候环境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开花意味着植物从营养生长阶段转换到生殖生长阶段,始花节位常被用来衡量辣椒开花的时间。文章就辣椒始花节位的遗传定位、相关基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基因功能的保守性和多样性等进行了综述,并就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提出建设性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丛枝菌根真菌作为指示性物种评估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概述
    梁晋刚, 焦悦, 刘鹏程, 张秀杰
    2018, 30(7):  1267-1272.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8.07.22
    摘要 ( 510 )   HTML ( 0 )   PDF(1040KB) ( 1608 )  
    转基因作物与土壤生态系统环境要素紧密相关。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是否会给土壤微生物带来影响已成为其生态风险评价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因此在研究时有必要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进行分析。丛枝菌根真菌作为一类重要的土壤环境指示微生物,在改善土壤质量与健康状况、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植物生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就主要转基因作物对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认为可将丛枝菌根真菌作为评价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指示生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