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0年, 第2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0-09-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产量相关性状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籼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严松;黄福灯;李春寿;陶跃之;邹桂花*
    2010, 22(5):  545-551. 
    摘要 ( 964 )   PDF(1249KB) ( 1232 )  
    试验利用与产量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18个籼稻组合的亲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调查亲本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表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79个标记中筛选出34个多态性标记,共检测到84个等位位点,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等位位点数2.5个。(2)聚类分析能够很好地将13个亲本区分为保持系和恢复系两大类群,并将亲缘关系相近的材料聚在一起。(3)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产量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之间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04~0.25。产量相关分子标记分析表明,试验所选的保持系间和恢复系间的遗传基础均较狭窄,但保持系与恢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间呈正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宰后成熟过程中麻鸭肉质指标变化研究
    王道营;刘芳;诸永志;徐为民*;李超;曹建民
    2010, 22(5):  599-602. 
    摘要 ( 1282 )   PDF(1030KB) ( 1402 )  
    通过跟踪宰后成熟过程中鸭肉的pH、肉色、水分含量、剪切力和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的变化,分析鸭肉成熟过程。结果表明,鸭肉在成熟12 h pH值最低,此时僵直达到最大,肉质最差; 16 h后,水分含量、剪切力、小片化指数变化趋于平缓,证明其已基本成熟。鸭肉排酸周期确定为16 h(环境温度5~8℃)。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SRAP技术分析茭白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丁潮洪;华金渭;胡婷婷;徐沛
    2010, 22(5):  576-579. 
    摘要 ( 952 )   PDF(1203KB) ( 1193 )  
    采用简化的SRAP分析方法,用47对SRAP引物对35份茭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获得153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个,平均多态水平为7.2%,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范围在50~400 bp。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以遗传相似系数0.51为阈值,将35个茭白品系分为2个类群。单双季茭间遗传距离大于各类型内部差异,来源地相同的材料具有更高的遗传相似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基因BnaX.MS1.a的克隆及其amiRNA载体的构建
    刘振林;柯丽萍;何海燕;陈锦清;*
    2010, 22(5):  552-557. 
    摘要 ( 2136 )   PDF(1312KB) ( 1289 )  
    根据拟南芥MS1基因已知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分离克隆甘蓝型油菜中与拟南芥MS1基因同源的基因片段。应用PCR-Walking技术获得甘蓝型油菜核雄性不育基因BnaX.MS1.a,其全长3 424 bp。BnaX.MS1.a基因与拟南芥MS1基因全长序列同源性为60.3%,编码序列同源性为89.5%。根据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推测开放阅读框长2 004 bp,编码66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65 kD,等电点为8.01。BnaX.MS1.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拟南芥MS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3%。构建BnaX.MS1.a基因的amiRNA载体转化甘蓝型油菜,旨在研发核不育基因工程油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
    姚金晓;杨悦俭;*;叶青静;王荣青;阮美颖;周国治;姚祝平
    2010, 22(5):  558-563. 
    摘要 ( 1434 )   PDF(1418KB) ( 1377 )  
    用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品系‘T0727’与高感黄化曲叶病毒病品系‘T9179’配制杂交组合,接种鉴定其F1代及F2代分离群体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情况。用64对EcoRⅠ/MseⅠ引物组合对‘T0727’、‘T9179’两个亲本及其F1代和F2代抗病和感病基因池进行AFLP分析,共扩增出4 023条可分辨的条带,其中3条为稳定的差异。用‘T0727’和 ‘T9179’杂交产生的F2代分离群体对3个特异条带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连锁性进行分析,发现特异条带E-ACC/M-CAG与抗黄化曲叶病毒病基因紧密连锁,二者之间的遗传距离为9.5 cM。将E-ACC/M-CAG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成功地将其转化为SCAR标记,暂定名为Afty-196,可以用于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棉花中一个新的类DREB转录因子(GhDREB2B)的克隆、序列特征及表达分析
    李付振;*;邱新棉;刘传亮;*
    2010, 22(5):  564-569. 
    摘要 ( 1759 )   PDF(1427KB) ( 1223 )  
    棉花是盐碱地改良的重要作物。文章利用盐胁迫处理棉花耐盐品种‘中棉所49’,筛选棉花EST数据库并对目标EST序列进行整合与分析,利用RT-PCR的方法,克隆了一个新的棉花类DREB转录因子,命名为GhDREB2B(GenBank登录号为GQ848094)。该基因编码351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39 kD,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杨树、番茄、大豆、拟南芥等物种中的DREB基因家族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源性,均含AP2/ERF保守结构域,推测该基因在棉花中是一个新的DREB类转录因子。利用荧光定量RT-PCR对该转录因子表达特征的分析表明:GhDREB2B在棉花苗期经盐胁迫诱导后表达量迅速升高,在0.7%的NaCl胁迫诱导下,表达量达到最高值,但该转录因子并不受ABA的诱导。推测GhDREB2B在棉花受到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发挥重要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枇杷RAPD扩增产物的不同电泳检测及其序列特征分析
    张晓莹;钱剑林;王化坤;宋长年;张彦苹;房经贵
    2010, 22(5):  570-575. 
    摘要 ( 1701 )   PDF(1263KB) ( 1223 )  
    为了更好地将RAPD技术应用于枇杷品种资源的鉴定以及遗传基础的研究,在选用11个碱基引物以及严格筛选PCR退火温度的最新RAPD技术优化的基础上,以16个枇杷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琼脂糖凝胶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检测的RAPD PCR扩增产物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检测出的总谱带数以及多态性谱带数均高于琼脂糖凝胶。根据两种电泳系统获得的标记信息进行枇杷品种遗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PAGE电泳的分析结果与枇杷的分类情况更为一致。随机对挑选的38个片段进行克隆与测序,发现37个片段都是对应引物的RAPD扩增产物,其中有6条是编码蛋白的基因片段,说明RAPD不仅扩增基因组上的非编码蛋白序列,而且可以扩增编码蛋白的基因片段,是能够揭示枇杷品种间基因组信息异同的理想的DNA标记技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茄果类蔬菜空间诱变育种变异材料的选育技术
    王世恒;郑积荣;张雅;柴伟国
    2010, 22(5):  603-608. 
    摘要 ( 879 )   PDF(1551KB) ( 1306 )  
    研究了茄子、辣椒、番茄航天搭载材料SP1至SP4代的变异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搭载材料的变异主要出现在SP2代,其变异频率一般在0.5%左右。进一步提出了茄果类蔬菜空间诱变育种的选育方法:即搭载种子应不少于500粒,SP1代采用单株编号单株留种。SP2代种植时应确保SP1代留下的所有单株且群体不少于1 000株。选育重点在SP2代,SP2代留种时只选择变异株进行留种,对入选的变异材料采用单株编号单株留种。SP3代将入选的SP2代材料种植形成系圃。SP3代及以后各世代,对有利用价值的变异株系均采取单株留种,下一代每株系种植30株以上,直到选出稳定的优良变异材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羊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
    陈晓宇;朱志伟;于福先;宋雪梅;潘建治*
    2010, 22(5):  580-584. 
    摘要 ( 1247 )   PDF(1175KB) ( 1326 )  
    研究了湖羊精原干细胞(SSCs)体外培养方法,湖羊睾丸曲精细管两步酶消化法制备细胞悬液,Percoll分离后比较SSCs纯化方法、FCS以及GDNF对SSCs体外培养与集落碱性磷酸酶(AKP)染色的影响。结果显示,虽然盘化法纯化的SSCs在集落形成时间与集落数上显著低于差速贴壁法(P<0.05),但是盘化法所得集落的AKP阳性率显著高于差速贴壁法(P<0.05);添加1% FCS的培养基可显著降低集落形成的时间,增加集落的数目与AKP阳性率(P<0.05),但集落形成时间与AKP阳性率在5%与1% FCS之间无显著变化(P>0.05);20 ng/mL GDNF处理组内集落数与AKP阳性率显著高于10 ng/mL GDNF(P<0.05),但集落形成时间与AKP阳性率与30~40 ng/mL GDNF的处理组无显著差别(P>0.05)。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学原性分析
    亓丽红;艾武;黄兵;刘涛;秦卓明;宋敏训*
    2010, 22(5):  585-589. 
    摘要 ( 1320 )   PDF(1298KB) ( 1170 )  
    根据对山东IBV流行株的遗传变异分析,选取流行代表株LC2,扩增其S1基因,将其S1基因克隆到pPIC9K载体中,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PIC9K-S1,经SacⅠ线性化后,通过电转化到毕赤酵母GS115中,经MD/MM及G418筛选,PCR鉴定,获得多拷贝阳性重组菌pPIC9K-S1-GS115。将重组菌在0.5%甲醇中进行诱导分泌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在酵母培养基上清中检测到分子量为90 ku为目的蛋白,与鸡IB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将表达上清及其重组菌菌体饲喂SPF鸡,40 d后采血,可检测到IBV保护性抗体。结果表明:表达的IBV的S1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为ELISA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及IBV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BSSS玉米群体农艺性状分析
    邱红波;牛素贞;*;赵利辉;蒋维
    2010, 22(5):  609-612. 
    摘要 ( 1010 )   PDF(1664KB) ( 1345 )  
    对美国BSSS玉米群体中150个单株的株高、穗位高、雄穗长、茎粗、穗上叶数等性状及其与穗粒重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各性状均分离出优于对照自交系478 的群体单株,其中穗粒重优于对照的占78.27%。选择到各性状均优于对照的群体单株18株。穗位高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为较大正效应,穗位高通过株高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为较大正效应,雄穗长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为负效应。因此,在BSSS玉米群体中选择穗位适当偏高,雄穗适当偏短的单株自交,更有可能得到单株产量高的后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肽对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
    林启存;方长富;*;钟国防;冯炎;朱碧英
    2010, 22(5):  590-595. 
    摘要 ( 1763 )   PDF(1116KB) ( 1198 )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2%,3%小肽,研究小肽对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幼体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60 d后测定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及血清抗菌活力、溶菌酶和酚氧化酶活性,并用哈维氏弧菌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小肽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P<0.05),1%,2%和3%处理组体长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7.74%,27.75%和17.46%,体重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2.15%,31.16%和19.01%;饲料系数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21.57%,33.99%和25.49%;成活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2.23%,18.89%和8.89%。小肽能显著增强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1%,2%,3%处理组抗菌活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1.05%,42.10%,10.53%;血清溶菌酶比活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6.54%,24.56%,15.54%;酚氧化酶活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5.70%,41.90%,24.02%。哈维氏弧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5 d内对照组累计死亡率为96.7%,高于各处理组,但差异不显著;综合试验结果得知,饲料中添加小肽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2%为适宜添加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株韩国新型DHV的分离及RT-PCR鉴定
    马秀丽;赵立娜;夏雪梅;吴静;林树乾;姜亦飞
    2010, 22(5):  596-598. 
    摘要 ( 1740 )   PDF(1134KB) ( 1258 )  
    从山东省某疑似鸭肝炎发病区分离到1株病毒JFX08,血清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毒与传统的Ⅰ型鸭肝炎病毒无交叉保护,分离毒回归3日龄雏鸭,可复制出鸭肝炎的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根据已公布的韩国新型(基因C型)DHV的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进行RT-PCR扩增,得到大小约414 bp的目的条带;测序分析发现,分离毒与传统Ⅰ型DHV之间的相似性较低,而与韩国新型DHV之间的相似性高达93.2%~94.0%;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毒与韩国新型DHV的遗传距离最近,属基因C型DHV。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薯品质特性与乙醇产量相关性
    孙健;张翠英;岳瑞雪;李洪民;张爱君
    2010, 22(5):  613-617. 
    摘要 ( 1364 )   PDF(1054KB) ( 1189 )  
    分别选用11个品种鲜甘薯和14个品种甘薯粉,对甘薯干率、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等品质特性与乙醇产量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甘薯乙醇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乙醇产量与鲜甘薯的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乙醇产量与甘薯粉各品质性状之间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乙醇产量与鲜甘薯品质性状之间线性回归分析呈显著水平,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2.086+0.162X1+1.064X2+0.248X3(P<0.05)(Y为乙醇产量,X1为淀粉、X2为蛋白质、X3为还原糖);乙醇产量与甘薯粉品质性状之间线性回归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氯化钠对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的胁迫效应
    林宝刚;张尧锋;余华胜;丁厚栋;张冬青*
    2010, 22(5):  624-627. 
    摘要 ( 1165 )   PDF(1036KB) ( 1426 )  
    以种子发芽指数、相对根长和相对苗高为耐盐性指标,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对10个油菜品系种子发芽的盐胁迫效应。结果表明:0.4% NaCl的浓度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对大多数品系发芽指数和相对根长的抑制也不显著,0.6%NaCl的浓度对根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其他2个指标的盐胁迫效应不显著,0.8%NaCl的浓度能显著抑制根和苗的生长,但发芽指数没有显著的胁迫反应,1.0%NaCl的浓度能使有些品系发芽,但其发芽指数受到了显著抑制,并且完全抑制了根和苗的生长。综合分析3个指标对NaCl盐胁迫的反映得知,‘S82’和‘制B14’的耐盐性最好,‘Zm50×[9603×浙758]’耐盐性最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纺布与塑膜覆盖下早稻秧田温湿光因子变化的比较
    张玉屏;朱德峰;*;周宝银;毛国娟;林贤青;陈惠哲
    2010, 22(5):  618-623. 
    摘要 ( 1287 )   PDF(1100KB) ( 1182 )  
    为了明确不同覆盖物对早稻秧田主要气象因子变化的影响及其与早稻秧苗素质的关系,选用3个早稻品种,连续3年分别在无纺布和塑膜覆盖下育秧,实测并记录田间光温湿等气象资料,测定早稻秧苗素质。结果表明,无纺布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通透性,覆盖后温度变化平缓,与塑膜覆盖下的相比,最高温低21.9℃,不会出现高温烧苗现象;空气相对湿度较塑膜下的平均低11.7%,最高的低25.7%;光照度日变化为大气>覆膜>无纺布,晴天时塑膜和无纺布覆盖下的光照占大气光照的平均比例分别为70%和63%;无纺布覆盖较塑膜覆盖的成苗率高,根系干重增加16.7%~38.8%,地上部分干重提高10.2%~21.1%,还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研究明确了无纺布覆盖育苗技术的相对技术优势,并围绕采用无纺布覆盖的优势及其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蛋白质序列的图形表示及相似性分析
    强静;贺平安
    2010, 22(5):  673-677. 
    摘要 ( 887 )   PDF(1474KB) ( 1129 )  
    基于20个氨基酸的3个理化性质,给出了一种蛋白质序列的三维图形表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数学方法对所得到的蛋白质序列曲线进行了数值刻画;最后,基于这种数学描述,对9个不同物种的线粒体NADH脱氢酶进行了相似性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施肥对黄瓜整个生长期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
    丁小涛;金海军;张红梅;余纪柱*
    2010, 22(5):  634-638. 
    摘要 ( 972 )   PDF(1639KB) ( 1319 )  
    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黄瓜不同生长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有机肥配施一定量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处理黄瓜总产量最高,并且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N,P,K含量,以及降低土壤盐分、EC值都有较好的效果。单施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处理前期黄瓜产量较高,但后期产量低,并且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盐分较高。各处理不同时期净光合速率和其产量变化相似,因而净光合速率可以作为植物施肥效果的探针。随着黄瓜逐渐衰老,气孔限制可能是其光合作用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温胁迫对一串红生长及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傅巧娟;汪炳良;陈一;王晓艳
    2010, 22(5):  628-633. 
    摘要 ( 1259 )   PDF(1103KB) ( 1131 )  
    为了解高温胁迫对一串红生长发育的影响,以3个一串红品种为材料,分析不同播种期及高温胁迫对一串红开花、部分形态指标及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4月10日至5月25日期间播种,对一串红生育期的影响较小;对植株的生长率、着花率、成活率等形态指标的影响较大,可作为评价一串红耐热性指标。叶片POD活性的强弱与一串红的耐热性有一定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对大麦籽粒啤用品质性状的影响
    吕超;张新忠;金能;何水华;黄祖六;许如根*
    2010, 22(5):  644-647. 
    摘要 ( 1357 )   PDF(1011KB) ( 1166 )  
    为了解环境对大麦籽粒啤用品质的影响,研究了10个大麦品系在6个试点中籽粒的长、宽、厚、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等5个与啤用品质相关的性状,分析了不同性状在品系、试点间的差异性及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系的籽粒长度、宽度、厚度、千粒重在不同品系间、试点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籽粒蛋白质含量在不同试点间的差异达极显著,而品系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ArcEngine的林火动态监测与精确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张瑜;丛静华;沈明霞;*;许水燕;刘龙申
    2010, 22(5):  678-682. 
    摘要 ( 1258 )   PDF(1794KB) ( 1339 )  
    有效的林火监测与定位是预防和减少森林火灾的途径之一。文章以ArcEngine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C#)为开发平台,以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Geodatabase为支撑,开发了一套林火动态监测与精确定位系统,可以实现监测点安装选址、林火单点定位、三维地形与数字云台联动、二维分析等功能。系统在内蒙古白狼林场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基本可以实现预期的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王玲平;周生茂;*;戴丹丽;曹家树
    2010, 22(5):  696-701. 
    摘要 ( 1473 )   PDF(1077KB) ( 3557 )  
    酚类化合物是植物中最重要且分布最广泛的次生代谢物质之一,不仅对植物的品质、色泽、风味和抗逆性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具有天然的抗氧化活性,已成为当今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文章概述了植物酚类物质的结构特征、分布类型、组成及其在植物和人体中的不同功能,以及其制备方法和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调控模式的最新研究进展,阐明了各种酚类物质在植物中的生理功能和在人类中的营养功能及抗氧化机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方丘陵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插值精度比较——以衢江区为例
    余笑眉;吕晓男;*;王美琴;任周桥;麻万诸;陈晓佳;邓勋飞
    2010, 22(5):  639-643. 
    摘要 ( 1478 )   PDF(1225KB) ( 1357 )  
    以浙江省衢江区的耕地地力调查有机质数据为基础,比较分析普通克里格(OK)和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的有机质插值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数据处理条件下,反距离加权插值优于普通克里格;在同一插值方法下,对按地形地貌分类、按耕地利用方式分类与整体不分类型3种情况比较,按耕地利用进行分类处理略优于按地形地貌分类处理,而按耕地利用分类和按地形地貌分类后插值精度均明显优于整体不分类型处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戊唑醇和三唑酮拌种防治大麦条纹病研究
    刘猛道;曾亚文;赵加涛;字尚永
    2010, 22(5):  666-668. 
    摘要 ( 974 )   PDF(1007KB) ( 1408 )  
    分别选用3种不同浓度的6%戊唑醇FS和15%三唑酮WP对‘云大麦2号’进行拌种,研究其对大麦条纹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戊唑醇FS处理大麦种子对条纹病具有很好的防效,每kg种子用药0.25~0.5 mL防效好,并对大麦发芽、成苗和苗期生长无影响;15%三唑酮WP处理大麦种子对大麦条纹病具有一定防效,但对大麦发芽、成苗和苗期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生产上应慎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IS的地道药材温郁金种植适宜性评价
    吴志刚;潘永地;张剑;陶正明;*;冷春鸿
    2010, 22(5):  648-652. 
    摘要 ( 1173 )   PDF(1214KB) ( 1347 )  
    根据生物引种的相似性原理,以温郁金地道产区环境因子为目标值,应用GIS技术分析温郁金适宜种植区,为温郁金科学引种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温郁金在温州具有广泛的适宜种植区,其中最适宜面积占全市行政面积的61.93%,适宜面积占24.93%,一般适宜面积则为10.61%;以瑞安、瓯海、龙湾、鹿城、永嘉组成的区域带为最适宜种植分布中心。研究结果与古代及现代文献记载的温郁金产地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并与近几年温郁金推广种植工作相吻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褐飞虱共生菌抗吡虫啉菌株和敏感菌株解毒酶活性的比较
    李娜;陈建明;*;张珏锋;何月平;陈列忠
    2010, 22(5):  653-659. 
    摘要 ( 1028 )   PDF(1093KB) ( 1245 )  
    比较测定了褐飞虱共生菌抗吡虫啉菌株和敏感菌株3种解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褐飞虱共生菌不同抗感吡虫啉菌株3种解毒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其中抗吡虫啉菌株的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敏感菌株,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说明褐飞虱共生菌对吡虫啉抗药性的提高,与其体内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增强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花菜褐茎病的症状及其病原鉴定
    王汉荣;王连平;方丽;李伟龙;苏英京;赵建阳
    2010, 22(5):  660-665. 
    摘要 ( 1253 )   PDF(1295KB) ( 1206 )  
    青花菜褐茎病是近年来浙江省青花菜产区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对全省青花菜褐茎病的症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典型症状样本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镜检,发现青花菜褐茎病的病原菌不可分离培养,为专性寄生菌;病样镜检后发现病原菌孢囊梗呈二叉状分枝,小枝末端尖细,孢子囊椭圆形或卵形,大小为(24~27) μm×(15~20) μm,卵孢子球形,黄褐色,厚壁,直径30~40 μm;用青花菜的褐色发病组织对健康青花菜花球和植株进行人工接种能引起与田间青花菜褐茎病相同的症状;PCR扩增该病原菌的rDNA ITS序列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菌与寄生霜霉Hyaloperonospora parasitica相似度达95%以上,结合组织培养获得的病原形态特征,明确青花菜褐茎病病原为寄生霜霉(H. parasitica)。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庆地区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分析
    于建军;闫鼎;叶贤文;马云明;卫盼盼;刘茜
    2010, 22(5):  669-672. 
    摘要 ( 1295 )   PDF(1016KB) ( 1385 )  
    对重庆8个植烟县市黔江、秀山、彭水、丰都、南川、石柱、涪陵、巫溪的烤烟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化学成分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对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7种化学成分及其3种比值中提取出4个主因子,它们分别代表碳氮因素、钾因素、氯因素和淀粉因素4个主导性因素所产生的影响。4个主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89.765%。其中碳氮因素起主导的因子占原变量总方差的比例为41.80%,明显高于其他因子,说明碳氮因素在化学成分中的作用最大,对烤烟品质的影响最显著。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的回归分析表明,淀粉、糖碱比、还原糖、总糖是影响评吸质量的主要因素,还原糖与评吸质量正相关,总糖、糖碱比、淀粉与评吸质量负相关,而钾离子、氯离子、钾氯比对评吸质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9—2010年大麦产业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杨建明;林峰;尚毅;朱靖环;汪军妹;贾巧君;华为
    2010, 22(5):  683-688. 
    摘要 ( 1611 )   PDF(1208KB) ( 1675 )  
    概述了2009年国内外大麦生产与贸易现状、国内外大麦生产技术研发进展以及国内大麦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了2010年大麦产业发展趋势。2009年我国大麦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4×106 hm2和5.5×106 t,取得4项省部级奖成果、3个品种授权和8项专利公告。我国大麦产业主要存在优质专用大麦育种效率较低、生产栽培技术滞后、食用和饲用加工技术缺乏、产供销流通环节混乱等问题。建议政府重视大麦生产、建设大麦优势产区、形成产业链共赢合作关系、加快培育优质专用大麦新品种、加强栽培与食品加工技术研发,促进大麦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考
    董越勇;朱莹;陶忠良
    2010, 22(5):  689-695. 
    摘要 ( 1443 )   PDF(1045KB) ( 1611 )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信息化,信息化是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助推动力,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必要途径。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以服务“三农”为主要内容,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文章在综合比较分析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的最新进展和发展策略的基础上,针对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区域特色和发展战略,探讨进一步发展浙江省农业信息化的策略、路径和重点,并就如何提升浙江省农业信息化的水平提出构想和建设性意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噬菌体及其内溶素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伟;王学琴;董世雷;朱立颖;王欣;*
    2010, 22(5):  702-708. 
    摘要 ( 1368 )   PDF(1233KB) ( 1894 )  
    抗生素的滥用使越来越多的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因此寻求新的抗菌素已经变得极为迫切。噬菌体以及噬菌体编码的内溶素的发现和应用,为耐药性细菌的治疗和预防开辟了新的途径。文章综述了近几年噬菌体和内溶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