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2, 34(3):  0. 
    摘要 ( 325 )   PDF(35954KB) ( 6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科学
    密度对不同株高油菜冠层结构与群体光合能力的影响
    李虹桥, 赖莹, 母娜, 严红梅, 汤维群, 蒋小灵, 高雯, 吴永成
    2022, 34(3):  419-42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01
    摘要 ( 572 )   HTML ( 418620 )   PDF(945KB) ( 796 )  

    为明确甘蓝型油菜迟直播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的冠层结构与群体光合能力特征,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不同种植密度(15万、30万、60万株·hm-2,分别用D1、D2、D3表示)为主因素,不同油菜品种(半矮秆油菜JS-1、高秆油菜川油36,分别用V1和V2表示)为副因素,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植株群体的叶面积指数(LAI)、角果皮面积指数(PAI)、透光率、群体光合速率、生物量与籽粒产量。结果表明:在开花期,V1的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V2的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在籽粒灌浆期,角果皮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在开花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V1透光率变化不大,但V2的透光率呈不断降低趋势;籽粒灌浆期种植密度的增加导致V1与V2的行间透光率显著降低。相同密度下V1的透光率显著高于V2。在开花期V1D3的群体光合速率为43.42 μmol·m-2·s-1,相比于D1与D2两个密度分别增加了27.33%、9.72%;在灌浆期V1D3的群体光合速率为28.24 μmol·m-2·s-1,相比于D1与D2两个密度分别增加了37.55%、7.05%。较高种植密度(D2、D3)下,V1群体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V2。综上,加大种植密度增加了迟直播油菜的群体光合面积指数,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冠层结构,提高群体光合速率与籽粒产量。与高秆油菜(平均2 365.48 kg·hm-2)相比,半矮秆油菜在迟直播高密度条件下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和群体光合速率,同时其收获指数高,从而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平均3 057.32 kg·hm-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jFPSPjβ-AS双基因协同作用对珠子参皂苷生物合成的影响
    陈勤, 刘美佳, 刘迪秋, 曲媛, 崔秀明, 葛锋
    2022, 34(3):  428-43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02
    摘要 ( 426 )   HTML ( 1200 )   PDF(1067KB) ( 664 )  

    法尼基焦磷酸合酶(PjFPS)和β-香树脂醇合酶(Pjβ-AS)是珠子参皂苷(Panax japonicus saponins,PJS)生物合成途径中可能的关键酶。通过在珠子参(P.japonicus)细胞中同时过表达PjFPSPjβ-AS基因,探讨PjFPS和Pjβ-AS对PJS生物合成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PjFPSPjβ-AS是PJS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对珠子参皂苷的生物合成具有调节作用。过表达PjFPSPjβ-AS的细胞系中,PJS合成途径相关的多个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PJS的含量最高为普通细胞系的2.4倍。虽然单独过表达PjFPS也可增加PJS的合成,但双基因(PjFPSPjβ-AS)协同调控PJS合成的效果更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茶树品种制龙井茶的香气特征研究
    吴小清, 周菲菲, 叶影, 黄艳梅, 杨蕾玉, 黄海涛, 吴媛媛
    2022, 34(3):  437-44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03
    摘要 ( 377 )   HTML ( 572 )   PDF(3625KB) ( 852 )  

    龙井茶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不同茶树品种制成的龙井茶品质特征差异明显,香气类型也各异。本研究通过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对20个品种龙井茶进行香气评分,结果显示,样品主要呈现清香、花香和栗香。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成分组成及其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74种主要香气成分。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发现,不同品种制成的龙井茶在香气成分组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呈现不同的香气类型。鸠坑无性系单株品种J1132、J1137、J1142、JK8、JK12、JK211、LF栗香物质含量丰富,制得的龙井茶栗香明显;龙井品种制成的龙井茶香气类型多样,L2、L5制成的龙井茶栗香明显,LJ43制成的龙井茶呈清香,ZC108和LJCY制成的龙井茶带花香;福云系列品种制得的龙井茶花香明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庆老鹰茶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
    戴前莉, 朱恒星, 卢敏, 黄飞逸, 陈本文, 陈琴, 尹思琴, 祝元春
    2022, 34(3):  447-45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04
    摘要 ( 394 )   HTML ( 551 )   PDF(874KB) ( 826 )  

    为客观准确评价重庆市老鹰茶种质资源情况,调查了123份老鹰茶种质资源的生长势、芽叶颜色、发芽密度等形态指标,对其中27份种质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等生化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并利用等级评分法和因子分析法对老鹰茶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7份种质的平均水浸出物含量为29.25%,WX18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达37.10%,WL32最低,为22.60%;平均茶多酚含量为11.25%,WX4茶多酚含量最高,为14.07%,NC2最低,为9.87%;平均总黄酮含量为1.65%,WX22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66%,NC9最低,为1.03%;平均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98%,WX12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1.40%,WX22最低,为0.73%;平均可溶性糖含量为4.73%,WX18含量最高,为6.35%,WL30最低,为3.06%。不同老鹰茶种质资源水浸出物、茶多酚、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存在差异,可作为种质资源评价的初选指标。综合评价排名前5的依次为WX18、WX22、WX20、WL40、WX21。WX18和WX22可作为紫红色新芽种质,WX20和WX21可作为粉色新芽种质,WL40可作为黄绿色新芽种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科学
    猪圆环病毒2型和3型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牟泓晔, 周小杰, 杨永春, 王晓杜, 周莹珊, 宋厚辉
    2022, 34(3):  457-46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05
    摘要 ( 615 )   HTML ( 223 )   PDF(1413KB) ( 678 )  

    为建立一种同时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方法,参照GenBank上已登录的PCV2 Cap基因和PCV3 Ca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同时检测PCV2和PCV3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特异性、灵敏性、可重复性检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除了对PCV2和PCV3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外,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细小病毒(PPV)、伪狂犬病病毒(PR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检测均呈阴性,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强。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同时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和3型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极限均可达到10 拷贝·μL-1,敏感性较高;该方法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重复性较好。采集浙江省181份猪肉及全血样品,分别利用本文建立的检测方法与标准普通荧光PCR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CV2的阳性率为50.83%(92/181),PCV3的阳性率为37.57%(68/181),PCV2和PCV3共感染率为12.15%(22/181);而普通荧光PCR的上述检测结果分别为50.28%(91/181)、36.46%(66/181),共感染率为11.60%(21/181),两种方法对PCV2和PCV3的检测符合率分别可达98.91%和97.06%,对PCV2和PCV3混合感染符合率为95.45%。综上所述,本试验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同时对PCV2和PCV3进行快速鉴别检测,可用于病原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浓度变化对牛肺泡巨噬细胞促炎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谭天宇, 才冬杰, 王之盛, 左之才
    2022, 34(3):  464-47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06
    摘要 ( 366 )   HTML ( 37 )   PDF(700KB) ( 689 )  

    探讨葡萄糖浓度变化能否上调牛肺泡巨噬细胞(BAMs)RAGE-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引起BAMs释放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及TNF-α。Ⅰ、Ⅱ、Ⅲ、Ⅳ组分别用5.5、15.5、25.5 mmol·L-1葡萄糖以及葡萄糖(5.5 mmol·L-1)+甘露醇(20 mmol·L-1)作用BAMs 12 h,收集培养细胞和上清液;另采用25.5 mmol·L-1葡萄糖与BAMs分别作用 0、3、6、12、24 h,收集各时间点培养细胞和上清液。检测RAGETLR4、MyD88及NF-κB p65 mRNA水平以及上清液中IL-1β、IL-6及TNF-α浓度。结果显示,Ⅲ组RAGETLR4、MyD88和NF-κB p65 mRNA水平以及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浓度极显著(P<0.01)高于Ⅰ组,Ⅱ组IL-1β及TNF-α浓度极显著(P<0.01)高于Ⅰ组;MyD88、TLR4、NF-κB p65 mRNA水平在3 h时显著(P<0.05)高于0 h,RAGE在6 h时显著(P<0.05)高于0 h。4个基因指标均于12 h达到峰值,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时间点。只有RAGENF-κB p65在24 h仍极显著(P<0.01)高于0 h;IL-1β、IL-6及TNF-α浓度均在3 h后相比0 h显著(P<0.05)升高,并呈现时间依赖性,于24 h达到峰值。综上,25.5 mmol·L-1葡萄糖能上调RAGE-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促进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及TNF-α的释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144靶基因预测与组织表达分析
    丁燕玲, 王鹏飞, 杨朝云, 周小南, 赵志艳, 张岩峰, 史远刚, 康晓龙
    2022, 34(3):  471-47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07
    摘要 ( 486 )   HTML ( 271 )   PDF(984KB) ( 753 )  

    为研究miR-144的靶基因与miR-144在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预测其对肌肉生长发育的调节机制,对miR-144在各物种间的保守性、潜在靶基因及其富集通路进行分析,通过qRT-PCR方法检测牛不同组织中miR-144的表达。结果表明,miR-144成熟序列在各物种间保守性较高;富集分析发现,靶基因显著富集于血管平滑肌收缩、cGMP-PKG、cAMP等与肌肉发育相关通路中。qRT-PCR结果显示,miR-144在肝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皮下脂肪中的表达量最低;miR-144在腿肌和心中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肝中的表达显著(P<0.05)高于腿肌和心;miR-144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显著(P<0.05)高于瘤胃和皮下脂肪,而瘤胃和皮下脂肪组织间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加藏羊发情周期和乏情期HPO轴中THRβ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布
    刘莉莉, 高何璇, 杨亚文, 包莹莹, 何玉琴, 杨志杰, 陈卫刚, 葛文博
    2022, 34(3):  480-48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08
    摘要 ( 245 )   HTML ( 14 )   PDF(20132KB) ( 623 )  

    甲状腺激素(TH)通过与其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效能。为阐明松果体、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y axis, HPOA)甲状腺激素受体β(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β, THRβ)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对季节性繁殖动物甘加藏羊(Ovis aries)生殖活动的调节。本研究以处于发情周期和乏情期的甘加藏羊为研究对象,应用RT-qPCR、Western blot 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和分析了松果体、HPO轴中THRβ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显示,THRβ mRNA及其蛋白在松果体和HPO轴组织中均有表达和分布。在松果体中,THRβ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均在乏情期最高,显著(P<0.05)高于发情周期;在下丘脑中,THRβ mRNA表达量在发情后期显著(P<0.05)高于其他时期,蛋白表达量在间情期显著(P<0.05)高于其他时期;在垂体中,THRβ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在间情期显著(P<0.05)高于其他时期;在卵巢中,THRβ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在发情后期显著(P<0.05)高于其他时期。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HRβ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松果体细胞的细胞浆,下丘脑的神经胶质细胞、大神经元胞体和椎体细胞胞浆,腺垂体的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胞浆,卵巢的颗粒细胞胞浆、卵泡内膜细胞及黄体细胞。甘加藏羊发情周期和乏情期松果体、HPOA组织中THRβ mRNA和蛋白的差异性表达,表明THRβ参与调控甘加藏羊的生殖活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布鲁氏菌核糖体L7/L12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对鼠源树突状细胞的作用
    张广林, 徐龙, 高云艳, 李玲霞, 尚佑军, 张勇, 曹小安, 赵兴绪
    2022, 34(3):  489-49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09
    摘要 ( 517 )   HTML ( 17 )   PDF(2450KB) ( 634 )  

    为了研究和探讨布鲁氏菌核糖体L7/L12蛋白对鼠源树突状细胞(BM-DCs)分化和成熟的影响,用布鲁氏菌S2疫苗株为模板扩增L7/L12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30a-L7/L12,用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系统进行诱导表达,并用Ni柱对表达的蛋白进行纯化。用IL-4和GM-CSF诱导培养鼠源DCs,用脂多糖(LPS)和L7/L12蛋白刺激DCs后检测其表面共刺激分子和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在1 mmol·L-1的IPTG、16 ℃过夜的条件下以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其大小为18 ku,纯度达到93%以上并有一定的反应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被刺激的BM-DCs细胞表面CD40、CD80等抗原分子的表达显著(P<0.05)高于空白对照组。qPCR结果显示,炎性细胞因子TNF-β、IL-1β、IL-12极显著(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重组L7/L12蛋白具有刺激DCs细胞分化、成熟和促进炎症因子释放的功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RNA-seq技术挖掘鹌鹑羽色自别雌雄相关基因
    王乾昆, 张小辉, 庞有志, 祁艳霞, 雷莹, 白俊艳, 户运奇, 赵毅威, 苑志文, 王涛
    2022, 34(3):  498-50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10
    摘要 ( 550 )   HTML ( 188 )   PDF(1291KB) ( 922 )  

    鹌鹑的羽色自别雌雄现象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但具体的分子机制未知。本研究以北京白羽公鹌鹑和朝鲜栗羽母鹌鹑为研究对象,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了F1公鹑和F1母鹑胚胎期第10天皮肤组织样品的转录组,以筛选调控鹌鹑羽色自别雌雄的关键基因,并利用qRT-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RNA-Seq共得到38.94 G的原始数据,平均每个样本获得了6.49 G的原始数据,6个库的Q30均在90%以上,GC含量平均值为49.7%,所测样品至少89%的reads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通过数据库比对共得到16 013个基因,其中,上调基因69个,下调基因22个。GO富集分析发现有13 841个基因注释到GO数据库中,其中包含78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结果显示,有22个差异基因富集到38条通路中。对全部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得到了7个与羽色表型相关的基因,分别是DCTMLANASLC45A2、TYRP1、TRPM1、FAM174AKIT。qRT-PCR结果表明,候选基因均在栗羽鹌鹑中高表达,与RNA-seq结果一致,这7个候选基因可能与自别雌雄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原雨点鸽与詹森鸽胸肌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与功能分析
    兰国湘, 金思琪, 李星润, 刘喜雨, 李国美, 董新星
    2022, 34(3):  507-51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11
    摘要 ( 512 )   HTML ( 229 )   PDF(1906KB) ( 800 )  

    筛选高原雨点鸽与詹森鸽胸肌飞行能力差异的关键基因,为赛鸽选育奠定基础。选择性别相同、体况与日龄相近的高原雨点鸽、詹森鸽各3只,屠宰后取胸肌,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GO)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与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高原雨点鸽与詹森鸽胸肌转录组比较共检测到75个显著差异基因,49个基因上调表达,26个基因下调表达;GO功能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骨骼肌细胞分化、细胞代谢过程调节等条目;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胰岛素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等。与詹森鸽相比,高原雨点鸽胸肌SMYD1、STAT1、VEGFAPPM1KPLCE1基因上调,MYOD1、SOCS3、MGLL基因下调。STAT1、MYOD1可能导致高原雨点鸽胸肌生长慢于詹森鸽;SOCS3可能导致高原雨点鸽胸肌肌纤维直径变小,爆发力下降;PLCE1可能导致高原雨点鸽胸肌肌纤维增多;SMYD1可能导致肌纤维分化形成更多的红肌纤维;VEGFA可能导致高原雨点鸽体内白色脂肪转化为棕色脂肪;PPM1KMGLL可能催化支链氨基酸分解,为高原雨点鸽长距离负重飞行提供足够能量,更适宜远距离飞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科学
    低温弱光胁迫对设施黄瓜叶片面积与干物质量的影响
    唐卫东, 刘振文, 刘冬生, 胡雪华
    2022, 34(3):  517-524.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12
    摘要 ( 869 )   HTML ( 192 )   PDF(1165KB) ( 904 )  

    为研究黄瓜不同叶龄叶片的叶面积、干物质量在低温弱光胁迫下的变化规律,以黄瓜品种碧玉3号为试材,在温室无土栽培管理模式下,分别设置4个低温弱光水平,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实验,测定不同叶龄叶片的叶面积、植株干物质量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对叶龄小于15 d的叶片形态发育影响较大,与对照相比,叶片面积下降幅度较大;对叶龄为15~25 d的叶片影响相对较小;在中度低温(10~15 ℃)与弱光(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为100~200 μmol·m-2·s-1)胁迫下,处于伸展期(叶龄5~15 d)的叶片叶面积增长量明显减少,叶干物质量有所增加;而重度低温(5~10 ℃)与弱光(PPFD为0~100 μmol·m-2·s-1)条件下叶龄小于15 d的叶片形态发育基本停滞,与对照相比,叶片干物质量下降幅度较大;轻度低温弱光(15~20 ℃,PPFD为200~400 μmol·m-2·s-1)胁迫对黄瓜叶片的正常发育不构成显著威胁,尤其是对发育初期叶片面积增长与干物质量积累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表明,为保证叶片从发育初期至扩展期的正常生长,应避免中度以上低温弱光胁迫(5~15 ℃,PPFD为0~200 μmol·m-2·s-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整枝方式对樱桃番茄冠层截获和荧光特性的影响
    王慧茹, 李建设, 闫思华, 高艳明
    2022, 34(3):  525-53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13
    摘要 ( 413 )   HTML ( 2514 )   PDF(924KB) ( 918 )  

    为阐明樱桃番茄整枝方式对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截获和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香妃3号为试验品种,设置4种整枝方式,测定樱桃番茄冠层光截获特性、荧光特性、冠层微环境以及植株生长状态和最终产量。结果显示,针对群体冠层光截获,三杆整枝处理的光合有效辐射(IPAR)和光截获率(CaR)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光透射率(PeR)显著(P<0.05)低于其他处理。针对叶片荧光特性,三杆整枝处理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qP相对于其他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三杆整枝处理的地上部生长形态、冠层微环境和产量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研究表明,三杆整枝最利于形成合理的个体构型和群体空间排布,从而提高樱桃番茄的光能作用、生长状态和产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六个金柑品种果实品质与营养综合评价
    杨蕾, 洪林, 刘兆俊, 杨海健, 王武
    2022, 34(3):  534-547.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14
    摘要 ( 1058 )   HTML ( 1633 )   PDF(1222KB) ( 950 )  

    为研究不同金柑品种果实基础品质和营养物质的差异,以国家果树种质(重庆)柑橘圃的6个金柑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15个主要品质指标、20个功能成分指标和17个氨基酸营养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温光橘的果实品质较好,滑皮金柑类黄酮总量最高,温光橘和滑皮金柑酚酸总量较高,宁波罗纹和融安金柑氨基酸总量较高,滑皮金柑药效、苦味和芳香氨基酸含量最高,融安金柑甜味氨基酸最高,温光橘酸鲜味氨基酸稍高。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贡献率达98.905%,再利用隶属函数分析获得6种金柑果实品质和营养价值的综合评价结果,最终得分排名为温光橘>宁波罗纹>滑皮金柑>温州金弹>宁波罗浮>融安金柑。温光橘和宁波罗纹综合品质和营养价值较高,可为丰富重庆柑橘品种、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花菜中矿质元素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
    雷雨梦, 闫国超, 杨静, 朱祝军
    2022, 34(3):  548-556.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15
    摘要 ( 1133 )   HTML ( 425 )   PDF(1441KB) ( 763 )  

    青花菜矿质元素含量丰富,传统的青花菜矿质养分评价方法步骤繁琐、耗时费力。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er,ICP-OES)测定青花菜中钾(K)、硫(S)、磷(P)、钙(Ca)、铁(Fe)、镁(Mg)等矿质元素含量,同时使用近红外光谱仪扫描样品,获取样品光谱文件,拟建立青花菜矿质元素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的方法。对化学分析结果与光谱文件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PLS)分析的基础上,通过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处理,采用不同的散射处理方式[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transformation,SNV)],以及不同导数处理方式[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 FD)和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SD)]对光谱进行预处理,从而获得定标方程。结果表明:(1)K、Mg、Ca经过MSC+FD处理的结果最好,校正相关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in calibration, RSQ)分别为0.884、0.944、0.651,验证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in valibration, R2)分别为0.893、0.928、0.604,相对分析误差(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 RPD)分别为2.491、2.710、1.344;(2)P经过SNV+FD处理的效果最好,RSQ、R2和RPD分别为0.733、0.703和1.117;(3)S、Fe经过MSC+SD处理的结果最好,RSQ分别为0.523、0.581,R2分别为0.537和0.416,RPD分别为1.133、1.100。建立的K和Mg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模型,可以用于实际应用;P可以近似定量预测,但还需要通过增加样品种类提高模型的准确度与稳定度;Ca、S和Fe的近红外模型可以通过建立高浓度和低浓度2个模型来提高模型预测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丁氟螨酯及其代谢物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
    安雪花, 李冬雪, 代德茂, 余世锋, 赵美芹, 吴声敢, 赵学平
    2022, 34(3):  557-56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16
    摘要 ( 492 )   HTML ( 287 )   PDF(856KB) ( 624 )  

    为评价丁氟螨酯及其代谢物[A-2、AB-1 dimer、AB-1、AB-11、B-1、B-3、Target 1(B-2)、Met-1]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丁氟螨酯及其8种代谢物对大型溞48 h暴露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丁氟螨酯对大型溞的21 d慢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丁氟螨酯、Target 1(B-2)和Met-1对大型溞的48 h-EC50(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011 5、>0.031 5、>0.032 8 mg·L-1,在溶解度范围内对大型溞的活动无影响;B-1和B-3对大型溞的48 h-EC50均大于133 mg·L-1,属于低毒;A-2、AB-1 dimer、AB-1、AB-11的48 h-EC50分别为7.20、0.000 127、1.71、0.316 mg·L-1,分别属于中毒、剧毒、中毒和高毒。丁氟螨酯对大型溞的21 d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大于0.017 8 mg·L-1,说明其在溶解度范围内对大型溞的生长和繁殖无显著抑制效应。基于48 h-EC10(10%抑制浓度)和48 h-EC50计算急慢性毒性比(ACR),A-2、AB-1 dimer、AB-1、AB-11的ACR值范围为0.235~1.60,远小于推荐值(100)。综上,丁氟螨酯在溶解度范围内对大型溞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但代谢物中的A-2、AB-1 dimer、AB-1和AB-11会抑制大型溞急性活动,其环境风险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可为丁氟螨酯的水生态风险评价和该类农药的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基础数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科学
    基于根区土壤质量指数优化小粒种咖啡滴灌施肥方案
    孙文艳, 刘小刚, 张文慧, 李慧永, 吴朗, 杨启良, 熊国美
    2022, 34(3):  566-57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17
    摘要 ( 425 )   HTML ( 207 )   PDF(867KB) ( 896 )  

    开展3个施肥量(以单株计,FH 190.8 g,FM 127.2 g,FL 63.6 g)和3个灌水量(以单株计,WH 190.63 L,WM 158.86 L,WL 132.90 L)的2因素3水平完全组合试验,选取小粒种咖啡(Coffea arabica)根区土壤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以及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活性构建土壤质量指数,基于各处理的土壤质量指数,筛选出适宜的滴灌施肥方案。结果表明,增加灌水量会降低土壤养分含量,而增加施肥量会提高养分含量。FHWL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与FLWL相比,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P<0.05)增加185.7%、422.9%、95.9%。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趋势。与FLWL处理相比,FMWH在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提高土壤酶活性上的作用最明显,细菌、真菌、放线菌含量分别显著(P<0.05)增加176.4%、73.3%、49.2%,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分别显著(P<0.05)提高45.1%、24.6%、146.6%。土壤质量指数在FMWH处理下最高。据此认为,在试验条件下,适宜的滴灌施肥模式为高水中肥(FMWH)。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纳豆菌NT-6发酵患病畜禽肉骨粉制备微生物肥料
    唐晓山, 侯小琴, 孙力军, 房志家, 邓旗
    2022, 34(3):  574-58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18
    摘要 ( 335 )   HTML ( 201 )   PDF(5206KB) ( 783 )  

    以肉骨粉为主要发酵基质,以纳豆菌(Bacillus natto)NT-6作为发酵菌和功能菌进行固态发酵,制备微生物肥料。以菌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盆栽试验探索成品对作物茎基腐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的抗性。结果显示,将肉骨粉与麸皮按照7.8:2.2的质量比混合,设定水分含量58.19%、稻壳添加量0.82 g、发酵时间100 h,菌量最高(2.92×1010 CFU·g-1)。制得的微生物肥料对番茄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但可提高番茄的生物量。在染菌园土上,番茄苗因茎基腐病导致的死苗率为55%,施用制得的微生物肥料后,番茄苗因茎基腐病导致的死苗率降至20%。结果说明,用纳豆菌NT-6发酵肉骨肥可以制作微生物肥,应用于番茄上,不仅可提高其生物量,而且对立枯丝核菌也具有明显的抗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CO2浓度下冬小麦的高光谱特征及其与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的反演
    蔡瑶, 缪宇轩, 吴浩, 王丹
    2022, 34(3):  582-58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19
    摘要 ( 511 )   HTML ( 507 )   PDF(1168KB) ( 847 )  

    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式气室试验,开展以环境CO2 浓度为对照(CK)和比CK处理的CO2浓度高200 μmol·mol-1(T)处理的试验,测定冬小麦主要生育期冠层光谱反射率、叶面积指数(LAI)和SPAD值,分析LAI、SPAD值与原始光谱反射率、光谱特征参数的相关性,并探究最优回归反演模型。结果表明,高CO2浓度处理提高冬小麦孕穗-抽穗期和灌浆期的LAI和SPAD值,影响光谱反射率大小,但不改变光谱反射率曲线波形。CO2浓度升高导致红边位置先红移再蓝移。用红黄边面积比(x)估算小麦LAI(y)的回归模型最优,回归方程为y=3.96×10-3x2-8.60×10-2x+1.93,在验证集上的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6和0.42。用红边振幅(x)估算小麦SPAD值(y)的回归模型最优,回归方程为y=-5.151×104x2+2.883×103x+33.83,在验证集上的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3和4.6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系统工程
    基于透射光和反射光图像同位分割的小麦品种识别方法研究
    闫宁, 张晗, 董宏图, 康凯, 罗斌
    2022, 34(3):  590-598.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20
    摘要 ( 529 )   HTML ( 251 )   PDF(1685KB) ( 784 )  

    为提高基于机器视觉的小麦品种识别准确性,本文通过透射光和反射光同位图像分割对种子颜色特征参数进行了优化提取。采用透射光图像辅助反射光图像分割的方式从种子图像中分割出胚部区域,并分别提取小麦整粒、种胚、胚乳区域的颜色特征参数。以济麦22、济麦44、京麦9、京麦11共4个品种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利用HALCON机器视觉软件获取种子的颜色特征参数,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建立分类模型。结果表明:通过透射光图像辅助反射光图像分割后,融合的更多种子颜色参数信息,使得4个品种的小麦种子识别正确率均获得提升。济麦和京麦间混杂识别正确率从种粒反射光颜色特征的95%提升到融合了透射光、胚和胚乳颜色特征的99%以上,济麦22和济麦44混杂识别正确率从73.28%提高到84.60%,京麦9和京麦11混杂识别正确率从74.15%提高到83.73%。通过透射光特征进一步融合分析种子胚和胚乳图像所包含的颜色特征可有效提高小麦品种识别正确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板栗树振动响应特性与落果情况试验研究
    韩元顺, 许林云, 周杰, 余兵
    2022, 34(3):  599-61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21
    摘要 ( 438 )   HTML ( 549 )   PDF(4995KB) ( 630 )  

    为解决板栗人工采收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对板栗机械振动采收装备的设计提供参数支持。针对3棵板栗树,通过单偏心式振动电机激振树干对板栗树各分枝上加速度响应以及落果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棵树树干和各果枝测点处的合加速度均与激振频率呈二次曲线增长关系,激振频率的增加有利于板栗树各果枝振动响应的增强;但受距激励点的距离和果枝直径的变化,在外力激励下的各分枝的振动往往分布不均匀,造成了各测点处XYZ 3个方向的加速度响应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随着激振频率的增大,板栗成熟果实与未成熟果实的落果率也逐渐增大,经综合评分的方法分析得出在18~22 Hz的频率激振下,3棵树落果情况较为理想,可达到选择性采收的目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导苗管式三七种苗栽植机构参数优化试验
    秦伟, 于英杰, 赖庆辉, 占才学, 袁海阔, 张海军
    2022, 34(3):  614-62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22
    摘要 ( 404 )   HTML ( 7191 )   PDF(10205KB) ( 668 )  

    为实现三七种苗的定向移栽,设计了一种导苗管式三七种苗栽植机构,对导苗管式三七种苗栽植机构作业时的定向过程、导苗过程机理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影响种苗栽植的主要因素;采用EDEM软件进行了定向过程的单因素仿真试验,根据仿真试验结果搭建了定向台架,进行了定向机构定向性能的正交试验,确定了定向机构优化后的工作参数组合。选取机组前进速度、定向盘转速和导苗管倾斜角度为试验因素,进行三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建立了株距合格率和重栽率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各试验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株距合格率和重栽率的影响规律,优化了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当导苗管倾斜角度的水平固定为74.32°,机组前进速度为0.95~1.11 km·h-1,定向盘转速为24.32~27.57 r·min-1,此时栽植机构的株距合格率大于90%,重栽率小于5%。为验证优化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栽植机构台架性能的验证性试验,设置机组前进速度1 km·h-1,定向盘转速25 r·min-1,导苗管倾斜角度为75°,此时株距合格率为90.6%,重栽率为4.2%,试验结果符合国家作业标准,满足三七种苗移栽的农艺要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OpenCV的低能耗植物工厂照明系统设计与试验
    林孝腾, 孙茜, 郑书河
    2022, 34(3):  626-63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23
    摘要 ( 452 )   HTML ( 12316 )   PDF(5071KB) ( 708 )  

    为解决植物工厂照明系统能耗大的问题,设计了基于OpenCV的低能耗植物工厂照明系统,通过对LED光源进行二次光学设计,将发散的LED光线聚集成圆形光斑对植物进行补光,减少植物未栽种区域的光能浪费。同时,对照明系统的机械结构与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基于树莓派上的OpenCV设计图像识别算法,实现光斑大小随植物生长的动态变化,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以奶油生菜为供试品种,以普通照明系统为对照进行栽种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照明系统较普通照明系统的能耗降低了55.8%,电能利用效率提高了72.7%,可见设计的照明系统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与较高的电能利用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发展
    农业电商扶贫可以提升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吗?——基于农产品上行视角
    王翠翠, 夏春萍, 蔡轶
    2022, 34(3):  636-651.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24
    摘要 ( 495 )   HTML ( 22612 )   PDF(1734KB) ( 657 )  

    从农户的发展能力、经济能力和社交能力3方面选取16个指标,运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此评估农业电商扶贫的成效。结合文献与实地调研获取的湖北省252份农户(含贫困户与脱贫户)调查数据,先对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进行测度,然后运用OLS、2SLS、LIML、IVGMM和IV-Tobit共5种回归方法对农业电商扶贫中影响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ISM模型分析论证了各影响因素的关联性质和层次结构。结果显示:样本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水平一般,发展能力和经济能力相对较高,社交能力相对较弱,但这3种能力均未达到中等水平,有待提高。是否参与农业电商、亲戚中有无村干部、公共服务、政府支持和产业基础在农业电商扶贫中对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具有显著(P<0.1)影响。是否参与农业电商和亲戚中有无村干部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政府支持和产业基础是中层间接影响因素,公共服务是底层因素。因素之间的逻辑层次结构可用“单驱动、双路径”来概括。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资本需求视角下的高素质农民培训行为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
    黄河啸, 张西华, 卓妮, 李宝值, 章伟江, 朱奇彪
    2022, 34(3):  652-66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3.25
    摘要 ( 640 )   HTML ( 6195 )   PDF(859KB) ( 704 )  

    人才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在新时代被提升至新的高度。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浙江省的高素质农民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760个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社会资本需求视角下高素质农民培训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高素质农民基于社会资本需求的行为态度对其行为意向具有显著(P<0.01)正向影响,行为意向对其实际行为具有显著(P<0.01)正向作用。由此提出高素质农民培训要聚焦实际需求、搭建交流平台,强化跟踪服务、打造培育品牌,找准培育对象、优化培训项目,突破时空限制、活化培训形式等启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协办单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